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水稻纸膜覆盖旱作法 该法首先在日本新泻农场采用。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旧报纸、废纸或再生纸膜作为覆盖膜,水稻耕作时只浸灌1次,将纸膜覆盖在泥土表面(纸膜浸水后就紧贴在土层表面)。既不会被风刮走,又可遮挡直射的阳光,防止水分蒸发,保水保墒,减少杂草生长。二三个月后纸膜逐渐分解完毕并融入土壤中,也不会留下危害。这种方法可以减少55%~70%  相似文献   

2.
纸膜覆盖水稻种植技术节水控草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再生纸、农用纸和牛皮纸作为水稻种植的覆盖材料,研究了纸膜覆盖在水稻乳芽直播和插秧等不同种植工艺条件下的节水和控制杂草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纸膜覆盖对水稻生产过程中的节水和杂草密度控制有明显的作用,并对保护生态环境和生产有机稻米有重要意义,为纸膜覆盖水稻种植工艺的机械化奠定了农艺基础。  相似文献   

3.
纸膜覆盖栽培是目前实用性较强的有机水稻种植新技术。技术原理是通过纸膜覆盖,在本田水稻生长前期创造一个有利于水稻生长而抑制杂草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水稻封垄后,纸膜自行分解,转化为有机养分为水稻吸收。同时,节水增温无环境污染,是生产有机水稻的主要技术之一,应用前景极其广阔。1国内纸地膜的发展现状我国是农业大国,农用塑料薄膜产量居世界首位,是其他所有国家总和的1.6倍。  相似文献   

4.
日本一家农场发明了一种纸膜覆盖水稻种植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旧纸作原料的再生纸膜 ,水稻旱栽后 ,只浸润灌溉一次 ,将纸膜覆盖在泥土表面 ,纸膜浸润后紧贴在泥土的表面 ,既不会被风刮起 ,又可以遮挡阳光对表面土壤的直射 ,防止水分蒸发 ,保水和避免杂草生长 ,2~ 3个月后纸  相似文献   

5.
日本新泻农场发明了一种纸膜覆盖水稻种植法,这种方法主要利用旧纸制作的再生纸为膜,水稻旱栽后只浸润灌溉一次,将纸膜覆盖在泥土表面,纸膜浸湿后紧贴在泥土表面,既不会被风刮走,又可遮挡阳光,防止水分蒸发、保水和避免杂草生长;2—3  相似文献   

6.
做了由纸膜覆盖和不覆盖与3种灌溉方法组成的6个处理3次重复的盆栽试验.研制了一套土壤含水量检测系统,标定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精度较高.利用该系统对各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进行了检测.在3种不同灌溉方法条件下,纸膜覆盖处理与不覆盖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差异以及水稻全生育期用水量等指标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纸膜覆盖对减少水田棵同蒸发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7.
做了由纸膜覆盖和不覆盖与3种灌溉方法组成的6个处理3次重复的盆栽试验。研制了一套土壤含水量检测系统,标定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精度较高。利用该系统对各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进行了检测。在3种不同灌溉方法条件下,纸膜覆盖处理与不覆盖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差异以及水稻全生育期用水量等指标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纸膜覆盖对减少水田棵间蒸发具有显作用。  相似文献   

8.
水稻覆膜旱作分蘖期耐旱能力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表明,水稻覆盖旱作,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土壤含水量能保持在田间持水量以上,水稻分蘖能正常进行。水稻露地旱作(对照),在同样干旱的情况下,土壤含水量却低于田间持水量,水稻分蘖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9.
旱作水稻产量和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半腐解秸秆 (稻草 )覆盖旱作、地膜覆盖旱作、裸地旱作和水作比较试验 ,着重研究了覆盖条件下旱作水稻(协优 6 3)的产量与品质表现。结果表明 ,旱作水稻较水作减产 12 4 6 %~ 32 5 9% ,以半腐解秸秆覆盖旱作减产最小。水稻旱种后籽粒长和宽变小 ,半腐解秸秆覆盖旱作处理稻米垩白度变小 ,碾磨品质得到改善 ,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 ,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和峰值时间低 ,回复值和糊化温度高于水作 ,米饭质地和口感下降。  相似文献   

10.
秸秆覆盖旱作对稻田甲烷排放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较全面评价秸秆覆盖旱作水稻栽培模式的生态意义,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常规淹水(F)、秸秆覆盖旱作(NF-M)和无覆盖旱作(NF-ZM)3种栽培模式稻田甲烷排放、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水稻栽培模式的甲烷排放均集中在水稻生育期的前20 d;在水稻生育期内,秸秆覆盖旱作稻田甲烷的排放总量为11.12 g·m-2,显著高于常规淹水稻田的7.78 g·m-2和无覆盖旱作稻田的4.23 g·m-2.秸秆覆盖旱作稻田的水稻产量为8.60 t·hm-2,与常规淹水处理没有显著差异,但二者均显著高于无秸秆覆盖旱作处理的6.78 t·hm-2;与常规淹水处理相比,秸秆覆盖旱作还可以提高水稻单株生物量10 g以上.秸秆覆盖旱作还可以显著提高稻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维持和改善表层土壤养分状况,对实现农业可持续性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水资源缺乏地区,秸秆覆盖旱作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替代传统淹水栽培的水稻栽培模式,同时秸秆覆盖旱作还田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稻田秸秆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1.
针对水稻施用缓控释肥料技术及覆纸膜栽培技术的需要,研究了2ZFM-180型水稻施肥覆纸膜插秧复式作业机。该机组可一次完成水稻施缓控释肥料、覆纸膜、插秧作业。阐述了该复式作业机组的设计思路、总体结构、总体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及主要工作总成。  相似文献   

12.
水作与地表覆盖旱作水稻的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作水稻和不同地表覆盖旱作水稻的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 :水作稻田当季用水总量是旱作稻田的 3 5~ 3 7倍 ,旱作稻田灌溉水生产效率是水作稻田的 1 0 6~ 1 6 4倍 ,田间总水分利用效率也达到水作的 3倍左右。尽管地表覆盖有较好的保墒增温效果 ,但因水分胁迫使旱作水稻生育期较水作延长 4~ 1 0d ;旱作中的覆膜处理保墒增温效果最好 ,灌水量最低 ,其耕层土壤温度比其他旱作处理平均高 1℃ ,生育期延长时间最短。水作、覆膜、盖草和裸露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为 95 74、 85 1 8、 84 81和 7833kg·hm-2 。覆膜处理虽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上略高于盖草处理 ,但差异不显著 ,且覆膜处理存在成本高 ,污染土壤等缺陷。因此盖草不失为一项较好的替代水稻覆膜旱作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寻求合理调控旱作栽培水稻生长发育的理论依据,采用土培试验研究比较了覆盖旱作水稻与传统淹水栽培水稻生理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旱作后苗期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增加,叶片叶绿素a,b含量及其总量均显著增加,但两者比值不变,根系和叶片硝酸还原酶及硝态氮明显增加,光合速率显著降低。进入抽穗期后,旱作水稻叶片叶绿素a,b含量及其总量仍显著高于淹水处理,且两者比值比淹水处理低0.12,根系和叶片硝酸还原酶及硝态氮仍高于相应淹水处理,特别是旱作水稻根系累积大量硝态氮,光合速率接近。水稻旱作后内源激素变化显著,与淹水处理比较,旱作水稻孕穗期叶片ABA,根系ABA和根系GA1/3显著增加,叶片GA1/3,叶片iPA和根系iPA显著减少,叶片IAA略有增加,而汕优63根系IAA显著增加,85-15根系IAA,显著减少。进入乳熟期,叶片IAA,根系iPA和叶片GA1/3显著增加,叶片ABA和根系ABA均不同程度减少,根系GA1/3,根系IAA,叶片iPA的变化因品种不同而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4.
以常规水作为对照,研究了覆膜旱作、覆盖秸杆旱作和裸露旱作处理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田间测定了不同处理条件下旱作水稻的籽粒产量、氮素吸收与利用、干物质转移、氮素转移以及土壤矿质氮动态的变化,并对土壤氮素表观平衡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覆盖秸秆旱作可以促进旱作水稻碳水化合物和氮素向籽粒的转移.覆盖秸秆旱作处理的水稻开花前干物质累积量分别比常规水作、覆膜旱作和裸露旱作处理的高13%、15%和29%,氮素转移量则高出19%、18%和24%.从氮素表观平衡角度来看,旱作处理更能促进氮素盈余,覆盖秸秆旱作处理能增加土壤无机氮残留,提高氮素有效性.覆盖秸秆旱作比常规水作处理增产13.3%,氮肥利用率达33.5%.因此,旱作水稻覆盖秸秆不仅能取得较高产量,而且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5.
多效农艺营养纸膜对小白菜生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多效农艺营养纸膜覆盖、地膜覆盖和对照(不覆盖)栽培,对盆栽小白菜生育和产量、土壤养分及微生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纸膜覆盖比地膜覆盖及对照土壤中的营养成份增加,植株生长旺盛,如以对照产量为100%,则地膜覆盖和纸膜覆盖处理的分别为119.5%和155.7%;多效农艺营养纸膜覆盖处理的土壤中的病原菌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多效农艺营养纸膜在覆盖40天左右开始分解。  相似文献   

16.
田间条件下用半腐解稻草覆盖后对旱作水稻进行了氮肥不同用量 0 (N0 ) ,90 (N90 ) ,15 0 (N150 ) ,2 10 (N2 10 )和2 70 (N2 70 )kg·hm-2 试验 ,研究了施氮后土壤中无机氮 (NH4 -N、NO3 -N)的动态变化及水稻吸氮特征。结果表明 ,不同施氮水平下旱作水稻土壤速效氮以硝态氮为主 ,水稻的产量以N2 10 处理最高 ,水稻的植株含氮量及氮素的累积主要发生在生长发育的中期 ,氮肥的表观利用率也以N2 10 处理最高 ,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水稻对土壤氮的依存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7.
水稻旱作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旱作施肥技术研究高秀兰于天林杨连华(辽宁省农科院土肥所)(营口市农科所)(抚顺市农科所)水稻旱作是在水源不足的情况下,主要靠自然降水满足水稻需水的一种栽培方式。因此,水稻旱作整个生育过程所要求的条件及栽培管理措施与水田栽培不同,需要有相应的施肥管...  相似文献   

18.
水稻旱作优化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农业科学》1995,(1):13-16
水稻旱作优化栽培模式研究水稻旱作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课题组水稻旱作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干旱缺水,扩大稻作面积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适应当前水稻生产形势的需要,研究和建立一整套水稻旱作栽培技术体系,促进这一高效节水型种植制度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于199...  相似文献   

19.
1.水稻旱作孔栽法。美国发明一种被称为孔栽水稻的新法:在湿润免耕的土地上,用小巧的打孔栽秧机(或人力打孔),把稻种深播到地下13~15厘米的孔中,并向孔内灌水1次。下种后40天可不再给水,使水稻形成深且壮的根系。稻秧生长的同时,除草1次,并锄松2~3厘米厚的土壤。40天后如无雨可灌溉1次,直至收获。此法只需普通水稻用水量的1/4~1/5。2.水稻纸膜覆盖旱栽法。日本发明纸膜覆盖水稻种植法。即利用旧纸或再生纸为膜,只湿润灌溉1次,将纸膜覆盖在泥土表面,既不会被风刮走,又可遮挡阳光,避免杂草生长。2~3天后纸膜逐渐分解,不会污染环境。此法可减少用水量55%~70%,也可用于其它作物。3.日本的节水合溉技术。水稻灌溉,前期以“露”为主,排灌结合,通气保根,既可减少用水量3/10,又可抑制病虫害和降低水稻生产成本。做法:①插秧时,田间以“露泥”为宜。如播后天晴,则第二天复水;插后阴雨,则第四天复水,水盖泥即可。插后15天用脚踩,凡脚边周围有气泡冒出的,必须继续排水露田至开裂后再复水.复水3天后再检查,如有冒泡现象继续排水露田。用这种“排一露一灌”交叉结合的方法来促进根系生长。②幼穗形成后,间断灌水,促进中期稳健生长。...  相似文献   

20.
水稻旱作是节水稻作的最有效方法,是传统种稻方式耕作制度的改革。水稻旱作可较常规种稻方式节省水资源1/3,节省用工、节省各种材料费用近l/2。在水资源严重缺乏的情况下,水稻旱作不仅可以发展稻谷生产,而且可以达到高产、低耗、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以减轻水资源、能源日益匮乏、人口巨大压力;同时,减少由于稻田用水排放量大所造成水资源的污染。本文较全面地对水稻旱作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