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对油茶籽品质的影响,将整粒刁i去壳油茶籽与去壳油茶籽仁在不同包装条件下贮藏180d,测定贮藏期间油茶籽的酸值、过氧化值、烂籽率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随贮藏时间的增加,酸值、烂籽率呈直线上升状态,过氧化值呈波浪状上升趋势。整粒不去壳籽与去壳未破损籽仁储藏品质较稳定,而去壳破损的油茶籽仁储藏稳定性较差:真空包装的油茶籽品质明显优于非真空包装的油茶籽。由于去壳未破损油茶籽中提取出来的油茶籽油的酸价与过氧化值均与未去壳储藏的油茶籽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且霉变籽粒率低于未去壳储藏的油茶籽,可以考虑采用剥壳后真空储藏的方式来储藏油茶籽仁。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对油茶籽品质的影响,将整粒不去壳油茶籽与去壳油茶籽仁在不同包装条件下贮藏180 d,测定贮藏期间油茶籽的酸值、过氧化值、烂籽率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随贮藏时间的增加,酸值、烂籽率呈直线上升状态,过氧化值呈波浪状上升趋势。整粒不去壳籽与去壳未破损籽仁储藏品质较稳定,而去壳破损的油茶籽仁储藏稳定性较差;真空包装的油茶籽品质明显优于非真空包装的油茶籽。由于去壳未破损油茶籽中提取出来的油茶籽油的酸价与过氧化值均与未去壳储藏的油茶籽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且霉变籽粒率低于未去壳储藏的油茶籽,可以考虑采用剥壳后真空储藏的方式来储藏油茶籽仁。  相似文献   

3.
鲜食糯玉米带壳预煮去壳速冻加工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带壳预煮、去壳速冻是一种鲜食糯玉米速冻冷藏加工新技术,通过加工工艺的优化调整,充分保持新鲜糯玉米原有的色泽、风味、营养成分及保健价值,避免去壳后产生机械伤,影响产品外观,延长冷藏保鲜时间.  相似文献   

4.
工艺流程:原料挑选→去壳、护色→预煮、漂洗→真空浸糖→被糖衣、干燥→被膜→包装。挑选原料选饱满新鲜、每枚果重在6克以上的上好板栗,按大小分成两级。去壳护色手工或机械去壳,用小油石磨去栗衣,边磨边冲水。磨好的栗果立即投入含0.2%食盐和0.2%柠檬酸的混合水溶液中浸泡护色。  相似文献   

5.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高约1.2米,叶长而扁,圆锥花序由许多小穗组成.所结子实即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稻米为食.碾米的副产品包括米糠、磨得很细的米糠粉和从米糠提出的淀粉,均用作饲料.加工米糠得到的油既可作为食品也可用于工业.  相似文献   

6.
<正>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高约1.2米,叶长而扁,圆锥花序由许多小穗组成。所结子实即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稻米为食。碾米的副产品包括米糠、磨得很细的米糠粉和从米糠提出的淀粉,均用作饲料。加工米糠得到的油既可作为食品也可用于工业。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以板栗为主要原料的深加工工艺.该工艺中板栗用高压蒸汽瞬时去壳脱衣,柠檬酸稀溶液护色,经预煮、粉碎,加入白砂糖、猪油,以单甘酯为乳化剂,经真空熬煮加工成营养丰富、口感细腻的栗蓉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去壳部位对鸡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分别于种蛋钝端、赤道板和钝端侧面钻孔去壳,然后均以保鲜膜封口进行孵化。结果表明:于种蛋钝端、赤道板和钝端侧面钻孔去壳处理的最终孵化率分别为4.5%,8.8%和60.5%,且于种蛋钝端侧面钻孔去壳处理的孵化率明显高于另外2组处理(P〈O.05);3组去壳处理的孵化率均与对照组(96.9%)存在明显差异(P〈0.05);于种蛋钝端去壳的种蛋失重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从孵化第12d以后,对照组及于赤道板、钝端侧面钻孔去壳处理的种蛋失重量基本一致。可见,于种蛋钝端侧面去壳可视为一种较理想的开窗方法。  相似文献   

9.
板栗制蓉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以板栗为主要原料的深加工工艺,该工艺中板栗用高压蒸汽瞬时去壳脱衣,柠檬酸稀溶液护色,经预煮,粉碎,加入白砂糖,猪油,以单甘酯为乳化剂,经真空熬煮加工成营养丰富,口感细腻的栗蓉。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适合巴里坤湖卤虫卵去壳的工艺流程.同时还就不同孵化率去壳卤虫卵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探讨。作者还对去壳卵的利用和去壳工艺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提取海南绿茶籽茶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分析茶籽油成分。[方法]以海南绿茶籽为原料,采用加热回流法和微波辅助提取绿茶籽中的茶皂素,并将其提取结果进行比较。采用正交试验筛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用GC-MS对茶籽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正交试验表明,影响茶皂素提取率的因素依次为:温度>无水乙醇>辐射时间>微波功率;微波法提取海南绿茶籽茶皂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绿茶籽质量与无水乙醇体积比为40∶300(g/ml)微波提取功率为600W,微波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50min,在该条件下,茶皂素得率为47.89%。海南绿茶籽油经GC-MS分析鉴定出8种化合物,以酸类化合物为主。[结论]与加热回流提取法相比,采用微波法缩短了提取茶皂素的时间,提高了茶皂素的得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茶渣中的茶皂素,为茶皂素的提取提供参考。[方法]以提完茶油后的茶渣为原料,研究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茶渣中茶皂素的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乙醇体积分数、温度、料液比和时间4因素3水平进行中心组合试验,建立茶皂素提取率的二次回归方程。[结果]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茶渣中茶皂素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为1∶10 g/ml,浸提温度60℃,超声时间30 min,提取2次,提取率达(89.854 3±0.485 8)%。[结论]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茶皂素的方法整个提取过程耗时短、能耗低、操作简便且茶皂素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3.
大山村野茶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潘文洁  李敬华  王建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12-13013,13015
[目的]研究大山村野茶茶多酚提取工艺。[方法]以安徽大山村野茶为原料,采用传统方法与超声波辅助提取茶多酚,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结果]在相同条件下,超声波辅助提取的茶多酚得率明显高于传统方法。野茶茶多酚最佳超声波辅助提取条件:浓度60%乙醇,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5min,超声波功率320W。该条件下,野茶茶多酚提取得率为11.28%,含量为89.81%。[结论]该研究为大山村野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龙井茶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龙井茶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其中的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及醇沉浓度对多糖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浸提温度为85℃时多糖得率最大(3.842%);浸提时间为3 h时多糖得率最大(3.227%);料液比为1∶40时多糖得率最大(3.437%);醇沉浓度为90%时多糖得率最大(3.413%)。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多糖得率的影响依次为:浸提温度〉料液比〉醇沉浓度〉浸提时间;龙井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2 h,料液比1∶40,醇沉浓度90%,此条件下茶多糖得率可达6.333%。[结论]该研究优化了龙井茶多糖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5.
香气提取方法对绿茶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对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法)、顶空吸附法(HSA法)和减压蒸馏萃取法(VDE法)提取绿茶香气后茶汤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香气提取方法不同程度地影响绿茶和速溶绿茶主要生化成分的含量,其中SDE法和HSA法的影响较大,SDE法引起儿茶素异构和降解,HSA法影响可溶性单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但VDE法对绿茶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较小,感官审评结果也表明,经SDE法提取香气后的茶汤已完全没有原休的滋味,其次是HSA法,而VDE法提取香气后的茶汤尚有茶的滋味。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五指山油茶品种结构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典型抽样法,调查海南省五指山市油茶资源,观察和比较其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初步确定了该市的油茶品种结构类型,初步筛选获得2个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17.
高山绿茶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高山绿茶茶多酚的提取工艺,并优选其提取工艺。[方法]以高山绿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茶多酚进行乙醇溶液提取和超声波辅助提取。[结果]高山绿茶茶多酚的醇提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50%,浸提温度为60℃,浸提30 min,料液比为1∶20,此时茶多酚的提取率为24.72%。超声波辅助提取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40%,浸提温度为60℃,浸提30 min,浸提1次,此时茶多酚的提取率为25.36%。[结论]高山绿茶茶多酚的超声波辅助提取率稍高于醇提,但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浙江红山茶茶籽饼中茶皂素的开发利用提供帮助。[方法]以浙江红山茶茶籽饼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温度、时间和液料比对茶皂素提取的影响。[结果]各因素对茶皂素提取的影响大小为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温度;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乙醇浓度为80%,液料比为3∶1 ml/g,提取时间为5 h,温度为70℃。[结论]确定了浙江红山茶茶籽饼中茶皂素的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9.
红茶和绿茶中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茶茶叶和绿茶茶叶为原料,考察浸提温度、时间、固液比、溶剂浓度对茶多酚提取的影响,并对其提取率进行了研究。结合正交试验,确定出了溶剂法提取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红茶较优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80,乙醇浓度60%,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30 min,此时茶多酚的提取率为20.35%;绿茶较优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80,乙醇浓度50%,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40 min,此时茶多酚的提取率为25.44%。  相似文献   

20.
赵丛丛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565-7566,7594
[目的]优化碎茶末中茶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碎绿茶末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碎绿茶末中的茶多糖提取的影响,再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茶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试验表明,提取碎茶末中茶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10 g/ml,提取温度为85℃,提取时间为100 min,提取3次,该工艺条件下提取率为93.82%。[结论]研究可为碎茶末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