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人类感染布病后,病程长,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家畜感染则出现流产和不育,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早期出现结膜炎和体温升高等。妊娠母畜流产(多在妊娠2~8个月),多为死胎或弱仔。但大多数流产经两个月后可以再受孕。畜群中关节炎、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和不孕症增多。  相似文献   

2.
布鲁氏菌病又称邦格氏病(Bange's disease),是可引起妊娠牛流产的众多传染病中的一种.本病的危害主要是子宫感染后胎儿妊娠期未满发生流产;母牛或公牛的不育;产奶量下降以及关节疾病.人因为饮用布鲁氏菌病病牛所产的生奶或与病畜密切接触,而感染本病称之为波浪热(undulant fever).在经济上,布鲁氏菌病是对奶牛业危害最严重的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特征是牛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孕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此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牛摄取被病原体污染的饲料与饮水而感染。本病的流行给畜牧业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危害。1临床症状牛感染布鲁氏菌后,潜伏期为2星期至6个月,母牛最显著的症状是流产,流产可以发生在其妊娠的任何时期。  相似文献   

4.
<正>本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特征是牛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孕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此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牛摄取被病原体污染的饲料与饮水而感染。本病的流行给畜牧业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危害。1临床症状牛感染布鲁氏菌后,潜伏期为2星期至6个月,母牛最显著的症状是流产,流产可以发生在其妊娠  相似文献   

5.
<正>一、鉴别诊断(一)传染性鹿病1.布氏杆菌病。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慢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怀孕母鹿流产、乳房炎和公鹿发生睾丸炎等为特征。临床症状:流产是妊娠母鹿的主要表现,一般发生于妊娠后期6~8个月左右,一般有分娩预兆。母鹿流产前阴道多排出暗红色的粘液。妊娠后期发生流产的母鹿,多呈现胎衣滞留,化脓性子宫炎,阴道排出大量棕红色恶臭味的分泌物,流产后多伴发胎衣不下或子宫内膜炎;病愈后的母鹿可长期排菌;久  相似文献   

6.
<正>牛羊布鲁氏菌病的病原是布鲁氏菌,该病是慢性传染性人畜共患病,一旦引发人员的感染,会造成流产等不良现象,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手段,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从事牛羊生产的饲养者应该了解布鲁氏菌病的发生情况,并且掌握一定的防治方法,减少不必要的损失。1患病症状母牛感染布鲁氏菌病一般会在妊娠6~8个月发生流  相似文献   

7.
正山羊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侵害山羊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疫病。病菌主要通过患羊的流产物、精液和乳汁污染环境,本病母羊比公羊易感,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羊。病菌可通过消化道、结膜、损伤的皮肤及配种等途径引起感染,吸血昆虫也可传播本病。1临床症状母羊发病症状是流产,流产前母羊食欲减退,口渴,阴道流出黄色黏液,流产一般发生在妊娠后3~4个月,多数病羊胎衣不下,偶有患羊发  相似文献   

8.
玉树州某山羊养殖场中的8只怀孕母山羊在妊娠后的4个月发生了流产、死胎,个别流产山羊表现为跛行,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的血清学诊断,确诊为布鲁氏菌病。本实验表明玉树州存在布鲁氏菌的感染,应加强布鲁氏菌病的监控和流行病学调查,并做好扎实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1流行特点牛感染的布鲁氏菌主要为流产布鲁氏菌,该菌包含9个生物型,其潜伏期长短不一,短则2周,长则可达6个月。母牛感染该菌后会导致流产,但不影响再次妊娠和泌乳。患牛流产的胎儿、胎衣、乳汁和子宫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原菌,健康牛因摄入被污染的饲料、饮水或舔舐其他牛的外生殖器而感染,被布鲁氏菌污染的精液可导致母牛患病。布鲁氏菌还可通过黏膜、结膜、伤口进入人和动物体内。  相似文献   

10.
<正>牛布鲁氏菌病通常是由流产布鲁氏生菌引起的,猪布鲁氏菌对牛呈隐性感染。流产布鲁氏菌感染牛科的所有动物,包括瘤牛、牦牛、家水牛和野牛,同时也感染其他偶蹄类动物。本病主要的传染源是流产奶牛,布鲁氏菌病常引起妊娠母牛流产,同时导致子宫炎和胎衣不下(RFM);可以引起公牛发生睾丸炎、附睾炎及副性腺感染。通过实验室诊断可确诊本病。根据法规,本病不能治疗,以防控为主。1流行性分析绵羊和山羊布鲁氏菌病是由马耳他布鲁氏菌引起的,牛  相似文献   

11.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主要危害生殖器官。在家畜中,牛、羊、猪最常发生。其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盘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2003年12月至2004年3月,当地某奶牛场,有8头奶牛发生流产、死胎及胎衣滞留现象,流产多发生于妊娠的第6个月至第8个月。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牛布鲁氏菌病。  相似文献   

12.
牛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主要损害牛的生殖器官,导致母牛流产,不能正常受孕,公牛睾丸发生炎症,失去配种能力。该病属于国家二类疫病,发病后要立即采取封锁隔离措施,立即扑杀无害化处理患病牛,逐渐净化牛群,避免疫病在养殖区域再次传播。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案例,就一起牛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实验室诊断方法和防治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王盈盈 《中国乳业》2020,(11):47-49
布鲁氏菌病是由细胞内寄生的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侵害生殖器官和淋巴系统。羊只感染常导致妊娠母羊流产、公羊睾丸炎和附睾炎等,规模奶山羊场防控净化难度较大。现就规模奶山羊场布鲁氏菌防控净化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控净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牛布鲁氏菌病是由牛型布鲁氏杆菌感染发病,主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常通过采食被病源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感染。也可通过皮肤、结膜、交配感染。1临床症状牛感染布氏杆菌后,多表现隐性感染,不表现明显的症状。有的病牛会出现关节炎或腱鞘炎,有跛行症状,孕牛发生流产是本病的特征症状。牛布氏杆  相似文献   

15.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侵害生殖系统,牲畜感染后妊娠母畜发生流产,公畜发生睾丸炎,人则发生波浪热、关节痛、睾丸炎等症状。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本场自1954年建场以来,辖区内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也引起人感染。六七十年代感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宁夏规模化奶牛场奶牛流产原因,采用奶牛衣原体Taq Man MGB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相关的的布鲁氏菌检测方法,对采集自15个规模奶牛场的949份流产样品进行衣原体和布鲁氏菌的检测。结果表明:15个规模化奶牛场均检测到有衣原体和布鲁氏菌感染,其中衣原体感染阳性率最高的牛场达到57.4%,最低为21.4%;布鲁氏菌感染阳性率最高的牛场达到16.5%,最低为3.9%,说明宁夏规模化奶牛场奶牛流产的原因主要是由衣原体和布鲁氏菌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7.
1调查目的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人畜共患的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人和家畜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黏膜等途径接触感染[1-2]。家畜患病后常出现发热、睾丸炎、乳腺炎、流产、不孕不育等症状,其中自发性流产是妊娠母畜感染布病的显著特征[3]。布病不仅会给畜牧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给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是威胁公共安全的潜在危险因素[4]。  相似文献   

18.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由患布病的家畜传染给人类,其中羊、牛、猪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羊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动物患布病后主要表现为流产,流产物(胚胎)含有大量细菌,人和其它动物接触胚胎后极易感染布病。  相似文献   

19.
布鲁氏菌病又称传染性流产,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引发子宫、胎膜、关节、睾丸等炎症,临床上以母牛流产和不孕、公牛睾丸炎和不育以及关节炎等为特征. 1流行特点 该病的易感性随着牛的性器官成熟而增强,犊牛有一定抵抗力.病牛和带菌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母牛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及病牛乳汁、阴道分泌物、粪便,以及病公牛精液中含有大量病原菌,污染环境,成为疫源地. 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其次是生殖系统、呼吸道、皮肤和黏膜等.当牛采食了被病牛污染的饲料、饮水、乳汁,接触了污染的环境、土壤、用具、粪便、分泌物,以及屠宰过程中对废弃物、血水、皮肉等处理不当等,均可造成感染.  相似文献   

20.
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以感染家畜为主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患病动物,主要通过妊娠动物的生殖道分泌物及流产胎儿传播,可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感染,造成以生殖系统为主的多器官损伤。人以感染羊种布鲁氏菌最为严重。布病是公认的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人的布病病例几乎全部由患布病的阳性动物所致,人感染后反复发作,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牛、羊群中暴发布病将导致妊娠母畜大量流产,产奶量降低,经济损失严重。如果布病流行,则会严重制约畜牧业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影响从养殖到产品的流通和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