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选择与牛乳中体细胞数紧密连锁的4个微卫星标记BM1818、BM302、BM4505和CYP21,分析了其在北京荷斯坦奶牛中的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微卫星标记的等位基因数依次为4、6、6和7,在奶牛群体中的多态信息含量值分别为0.386 9、0.712 2、0.714 4和0.615 4.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对不同标记基因型间体细胞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微卫星BM1818座位基因型为284 bp/284 bp所对应的体细胞数最小二乘平均值显著低于286 bp/286bp所对应的体细胞数最小二乘平均值(P<0.05),并且等位基因284 bp与体细胞数有显著正相关;微卫星BM302座位基因型为142 bp/140 bp所对应的体细胞数最小二乘平均值显著低于154 bp/145 bp、143 bp/143 bp所对应的体细胞数最小二乘平均值(P<0.05),并且等位基因142 bp、140 bp与体细胞数有显著正相关;微卫星BM4505座位基因型为240 bp/236 bp所对应的体细胞数最小二乘平均值显著低于240 bp/238 bp、240 bp/239 bp、240 bp/219 bp、236bp/219 bp、235 bp/219 bp所对应的体细胞数最小二乘平均值(P<0.05),并且等位基因240 bp、236 bp与体细胞数有显著正相关;微卫星CYP21座位基因型为215 bp/198 bp所对应的体细胞数最小二乘平均值显著低于除215 bp/194bp以外其他所对应的体细胞数最小二乘平均值(P<0.05),并且等位基因215 bp与体细胞数有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鲁西牛群体遗传多样性与生长发育性状的微卫星标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0头鲁西牛为研究对象,选用分布于牛60条染色体的30对微卫星引物中多样性丰富的8对微卫星位点,探讨与鲁西牛生长发育性状相关联的分子遗传标记。本研究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和最小二乘线性模型,检测了鲁西牛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分析了与鲁西牛生长发育性状相关的标记效应。结果,共检测到34个等位基因,每个微卫星座位的等位基因数为3~6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25,该群体的基因平均杂合度(H)为0.561 3,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98 3。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座位的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影响相应性状的最有利基因型分别是ETH185座位的AE与体高,BM711座位的CC和BM1824座位的BB与体长,TGLA53座位的AD和BM711座位的CC与管围,BM1824座位的BB和DVGA55座位的AB与腹围,TGLA53座位的AC、ETH185座位的BD、BM711座位的AB、DVGA46座位的AC、DVGA44座位的BB和DVGA55座位的BB与体质量。而对生长不利的基因型有:DVGA46的AD型,DVGA44的AD型,DVGA55的AA型和ETH185的BC型。...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宁夏地区8个公牛家系的各8头女儿共计64头中国荷斯坦母牛为研究对象.利用AB13730测序仪对DGAT2基因Exon4进行了基因型检测后发现三个突变位点474bp(C/G)、48lbp(G/A)、621bp(C/T),各个位点发现有两种基因型,分别为CC型、GC型,GG型、GA型,CC型和CT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84、0.516,0.687、0.313,0.484和0.516。通过SAS软件(8.02)对4个产奶性状与DGAT2基因Exon4的关联分析表明.474bp(C/G)CG型305d产奶量和乳脂率显著高于CC型(P〈0.05),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影响不显著(P〉0.05);481bp(G/A)GA型305d产奶量显著高于GG型,与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621bp(C/T)CT型305d产奶量、乳蛋白率、体细胞数都显著高于CC型(P〈0.05),乳脂率影响不显著(P〉O.05)。  相似文献   

4.
根据山羊遗传连锁图谱和相关资料,选用7个微卫星座位,对40只辽宁绒山羊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通过标记多态性与生产性状的最小二乘线性模型,进行分子标记与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座位中只有4个表现出了多态性.微卫星OarJMP8座位上AA、AD基因型个体羊绒纤维长度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个体(P<0.05),AD基因型个体产绒量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个体(P<0.05);微卫星BM143座位上AC基因型个体羊绒纤维细度显著低于其它基因型个体(P<0.05);微卫星OarAE101座位上AB基因型个体羊绒纤维长度和产绒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个体(P<0.05,P<0.01);微卫星BM6506座位上从基因型个体产绒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个体(P<0.01).  相似文献   

5.
研究分析了辽宁绒山羊3个经济性状的相关性.根据山羊遗传连锁图谱和相关资料,选用7个微卫星座位,对40只辽宁绒山羊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通过标记多态性与生产性状的最小二乘线性模型,进行分子标记与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座位中只有4个表现出了多态性.微卫星OarJMP8座位上AA、AD基因型个体羊绒纤维长度极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0.01),AD基因型个体产绒量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0.05);微卫星BM143座位上AC基因型个体羊绒纤维细度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0.05);微卫星OarAE101座位上AB基因型个体羊绒纤维长度和产绒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0.05);微卫星BM6506座位上从基因型个体产绒量极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个体(P<0.01).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用过瘤胃豆粕替代新产料中17%的豆粕,以探讨过瘤胃豆粕对高产泌乳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以及乳成分的影响。根据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一致的原则随机选择对照组(n=42)和试验组(n=39)牛群,每5d记录一次各组牛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试验前后及每个月测定一次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整个试验期内干物质平均采食量分别为23.10kg/d和22.34kg/d。不同试验天数试验组的产奶量均高于对照组,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产奶量分别为42.78kg/d和41.63kg/d,比对照组高出1.15kg/d。对试验前后奶牛乳成分进行分析发现,饲喂过瘤胃豆粕对奶牛乳成分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7.
试验探讨了2个与HSP70基因连锁的微卫星座位与牛运输应激性状的关联分析。选择120头12月龄、体重250 kg左右的健康西门塔尔杂种肉牛进行运输应激试验,并根据牛基因组遗传图谱,选择23号染色体上与HSP70基因连锁的微卫星座位BMS468和BM1258检测其在西门塔尔杂种肉牛样本群体中的多态性,采用最小二乘拟合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微卫星座位与运输应激性状部分指标之间的关联效应。结果显示:微卫星座位BMS468共检测到5个等位基因(128、134、140、146、154 bp),优势等位基因为128和134 bp,有效等位基因数(Ne)、多态信息含量(PIC)和遗传杂合度(He)分别为3.66、0.68和0.73,遗传多态性较高,关联分析显示与运输后7 d平均日增重和发病率显著相关,其中128/128 bp基因型个体的运输后7 d平均日增重最大(P < 0.05),134/128 bp基因型个体的发病率最低(P < 0.05);微卫星座位BM1258座位共检测到6个等位基因(99、101、103、113、117、119 bp),优势基因为101 bp,Ne、PIC和He分别为4.30、0.73和0.77,遗传多态性较丰富,关联分析显示,其与发病率显著相关,其中99/99 bp基因型个体的发病率最低(P < 0.05)。综上所述,2个微卫星座位可作为牛运输应激性状的潜在遗传标记,为开展牛抗运输应激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试验探讨了2个与HSP70基因连锁的微卫星座位与牛运输应激性状的关联分析。选择120头12月龄、体重250kg左右的健康西门塔尔杂种肉牛进行运输应激试验,并根据牛基因组遗传图谱,选择23号染色体上与HSP70基因连锁的微卫星座位BMS468和BM1258检测其在西门塔尔杂种肉牛样本群体中的多态性,采用最小二乘拟合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微卫星座位与运输应激性状部分指标之间的关联效应。结果显示:微卫星座位BMS468共检测到5个等位基因(128、134、140、146、154bp),优势等位基因为128和134bp,有效等位基因数(Ne)、多态信息含量(PIC)和遗传杂合度(He)分别为3.66、0.68和0.73,遗传多态性较高,关联分析显示与运输后7d平均日增重和发病率显著相关,其中128/128bp基因型个体的运输后7d平均日增重最大(P0.05),134/128bp基因型个体的发病率最低(P0.05);微卫星座位BM1258座位共检测到6个等位基因(99、101、103、113、117、119bp),优势基因为101bp,Ne、PIC和He分别为4.30、0.73和0.77,遗传多态性较丰富,关联分析显示,其与发病率显著相关,其中99/99bp基因型个体的发病率最低(P0.05)。综上所述,2个微卫星座位可作为牛运输应激性状的潜在遗传标记,为开展牛抗运输应激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分子生物学标记,试验通过在牛不同染色体上选择7个微卫星标记结合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能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所选微卫星位点具有高度多态性(PIC为0.711);各位点对泌乳量、乳脂率及乳蛋白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BM143、BM302对泌乳量影响较大;BM302等5个位点对乳脂率存在显著影响(P0.05);UWCA9等4个位点与乳蛋白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说明筛选出的微卫星位点可作为奶牛产奶性能的有效分子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10.
绵羊微卫星标记与生长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相邻地理区域的4个地方绵羊品种133只个体为研究对象,选用位于绵羊第1~8号常染色体上的11个微卫星基因座,采用微卫星DNA技术和最小二乘线性模型,分析了与绵羊生长性状相关的标记效应.结果表明正常发育情况下,不同生长性状之间相关极显著(P<0.01),除尻长外的生长性状与年龄相关不显著(P>0.05).品种因子对所有生长性状的效应(P<0.000 1)大于年龄和标记因子.在8个基因座上发现与某些生长性状相关密切的标记效应(P<0.05或P<0.01).影响相应性状的最有利基因型分别是BMS1248座位的136/136和BM3033座位的136/143与体高,BM6444座位的117/121与管围, BM3501座位的178/198与胸围,BMS710座位的118/130和BMS1724座位的178/168与体长,MAF70座位的142/144与体重,BM1227座位的108/116与尻宽.本研究还推测出上述基因座上对相应性状具有正效应或负效应的若干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对以海丰奶牛场588头澳系进口荷斯坦牛牛趋化因子受体1(Chemokine receptor1,CXCR1)基因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采用混合动物模型分析CXCRl基因2个突变位点与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305d产奶量、305d乳脂量、305d乳蛋白量及体细胞评分7个性状的相关性,寻找可用于生产实际的分子标记。结果显示,CXCR1基因5’侧翼区-1830位点发生了A—G的突变,检测到AA、AG和GG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84、0.289和0.027,等位基因A和G的频率分别为0.828和0.172;GG基因型奶牛的日产奶量、SCS和305d产奶量均板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1),而其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却显著低于AA基因型奶牛(P〈0.05)。编码区783位点仅发现AA和AC2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86和0.114,等住基因A和c的频率分别为0.943和0.057。AA型的个体的日产奶量、305d脂肪产量和305d蛋白产量极显著高于AC型个体,而其乳脂率、乳蛋白率和SCS却极显著低于AC型个体(P〈O.01)。结果表明,CXCR1基因遗传突变对澳系进口荷斯坦牛泌乳性状和乳房炎抗性有较大的遗传效应,可用于澳系进口荷斯坦牛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中国荷斯坦奶牛真核生物翻译延伸因子1D(eukaryotic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 delta,EEF1D)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产奶性状的相关性。利用Sequenom MassARRAY SNP分型技术对宁夏地区1 252头中国荷斯坦奶牛EEF1D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对其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和组合基因型与产奶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显示,EEF1D基因的5'侧翼区存在2个SNPs位点,即EEF1D-1和EEF1D-3;经检测发现,EEF1D-1存在2种基因型,EEF1D-3存在3种基因型。χ2检验表明,中国荷斯坦奶牛在EEF1D-1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 < 0.05),在EEF1D-3位点未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 > 0.05);EEF1D-1和EEF1D-3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10和0.28,分别呈现低度多态和中度多态。在试验群体中,EEF1D-1位点对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性状的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305 d产奶量性状的效应达到显著水平(P<0.05);EEF1D-3位点对305 d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性状的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EEF1D基因的优势基因型组合GG-AG和GG-GG个体乳脂率均显著高于GG-AA组合个体(P<0.05)。说明EEF1D基因可以作为影响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状的候选基因用于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3.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genetic polymorphisms in LTF/EcoRI and TLR4/AluI loci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milk and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in Holstein cattle. A randomly selected 800 Holstein dairy cows from two dairy farms (400 animals each) in Egypt were used. Based on the two farm records, association between LTF/EcoRI genotypes and milk performance traits (order of lactation, daily milk yield, days in milk, corrected milk at 305 day and dry period) was carried out. Meanwhile, exploring of TLR4/AluI genotypes effect was done on data for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age at first freshening, calving interval, number of services per conception, ovarian rebound and days open). DNA was extracted from blood samples collected from Holstein dairy cows of the both farms and restriction analysis of 301‐bp PCR products of LTF gene revealed two genotypes: AA genotype (301 bp) and AB genotype (301, 201 and 100 bp). Meanwhile, restriction analysis of 382‐bp PCR products of TLR4 gene digested with AluI yielded two alleles (A and B) and three genotypes (AA, AB and BB). The A allele was indicated by two bands at 300 and 82 bp, and the B allele resulted in three fragments of 160, 140 and 82 b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p ≤ 0.05) between LTF genotypes and milk performance traits except for days in milk. The TLR4 genotypes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p ≤ 0.05) on age at first freshening, calving interval, number of services per conception, ovarian rebound and days open. Ordinal logistic regression statistical model also revealed that it is possible to calculate high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traits and to predict favourable dairy cows based on LTF and TLR4 genotypes. This research reveals the effectiveness of LTF/EcoRI and TLR4/AluI loci as candidates for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in Holstein cattle.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多目标性状的选育,本研究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辽宁新品系绒山羊所有染色体(29条)上125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体质量、绒产量和绒细度3个经济性状与标记基因型的关系。结果表明,除BM1312等10个为单态外,其余111个呈高度多态(PIC>0.5),4个呈中度多态(0.25相似文献   

15.
研究选择了3个微卫星DNA基因座UWCA9、IDVGA-2和BM3413,对54头荷斯坦奶牛进行产奶性能及体尺性状的相关分析。通过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3个微卫星基因座对体重、体斜长及管围影响不显著(P>0.05),对产奶量及胸围影响显著(P<0.05),BM3413和IDVGA-2基因座对体高影响显著(P<0.05),UWCA9基因座对体高影响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研究有机酸肠道调节剂对奶牛产奶量、采食量和主要DHI 指标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择388 头泌乳母牛,根据体重、产奶量、泌乳天数,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分为两组,1组为对照组(日粮不添加肠道调节剂)、2组为试验组(日粮中每头每天添加48 g有机酸为主要成分的肠道调节剂)。结果 试验组比对照组产奶量平均提高了1.1 kg/d·头(P<0.05),干物质采食量平均增加0.84 kg/d·头(P<0.05),乳脂肪含量增加0.20 个百分点(P<0.05),乳中脂蛋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乳蛋白含量、体细胞计数(万个/mL)、体细胞评分、乳尿素氮含量无影响。结论 在日粮中添加有机酸肠道调节剂能够提高奶牛产奶量、干物质采食量和乳中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荷斯坦牛乳蛋白多态性与产奶性能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研究选取北京市 4个牛场共 73 1头健康荷斯坦奶牛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状电泳(PAGE)对其乳蛋白进行分型 ,采用基因替代模型来分析乳蛋白多态性与奶牛产奶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αsl CN座位B基因对产奶量的替代效应最大 ,为 62 4kg ;β CN座位A1基因对A2 基因的替代使乳脂率提高 0 .1 2 % ,但产奶量降低 70kg ;κ CN座位和 β Lg座位A基因对B基因的替代效应分别对乳蛋白率、乳脂率有显著效应 ,使二者分别降低 0 .2 0 %。  相似文献   

18.
甘油二酯酰基转移酶(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1,DGAT1)是控制甘油三脂合成的关键酶。近年来DGAT1基因被鉴定出来,被认为是奶牛乳脂率的一个重要功能候选基因。该研究以贵州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利用奶牛DGAT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R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检测了奶牛DGAT1基因第8外显子的碱基突变。结果共检测到AA、AB和BB 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588、0.3824和0.0588,等位基因A和B的频率分别为0.7549和0.2451;该碱基突变对305 d校正产奶量和乳脂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乳蛋白率影响不显著(P>0.05);多重比较结果表明,AA和AB型对305 d校正产奶量和乳脂率均显著高于BB型(P<0.05)。结果显示,DGAT1基因突变对贵州荷斯坦奶牛泌乳性状有较大的遗传效应,可用于其泌乳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