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棉花双层双株高密度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棉花高密度多种模式在库尔勒市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2000hm2高密度棉花平均产皮棉143kg/666.7m2,比常规植棉增产16%.棉花双层双株模式将成为我市植棉的主要种植模式.我将其相配套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通过近10年来全国棉花生产格局下的山东植棉业态变化的棉作结构效益影响分析,基于保障粮食安全与山东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统筹生态区域布局,提出了通过发展高质短季棉及高效技术产业化应用,建立绿色高效耕作制度,综合降低植棉成本、提高比较效益,实现棉花生产稳定与棉花高质量供给相对统一的绿色高效优化技术新型产业模式支撑的产业路径,以期加快现有传统棉作熟制技术模式的升级变革,在山东生态宜棉区及次宜棉区重构"粮经饲"三元结构,保持粮棉产业"双安"、棉饲生态"双优"、棉蒜高效"双增"的系列绿色生态化轮作棉花新产业模式,为山东"十四五"棉花产业绿色高效高质发展转型的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棉化简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简化栽培技术就是要达到降低棉田劳动强度.简化棉田管理措施,减少棉田投入,从而提高植棉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目前我地推广的比较成熟的种植模式有:春棉移钵育苗、麦后移栽模式,棉田简化整枝模式,裸苗移栽模式三种.  相似文献   

4.
双茎棉是全国著名植棉劳模吴昌吉同志和闻喜县广大贫下中农在棉花栽培管理上的又一创新试验。作法是:在棉苗出现两片真叶后,第三片真叶尚未展开前,连同第三片真叶,打去顶部生长点,使第一、二叶腋间的正芽发育成两根主茎。因为两根主茎同时现蕾、开花、结铃,故群众称为“双茎棉”。  相似文献   

5.
慈溪市位于杭州湾南岸,其西北部是一个重点产棉地区,常年植棉5万余亩。棉地传统的种植方式为棉花——春粮一年两熟模式。为了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土地产出率,我们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掌握了一套棉花和蔬菜复种的高效栽培技术,提高了土地的复种指数,改一年两收为一年三收或四收,既稳定了棉花生产,又增加了社会的有效供给,棉地的经济效益也大大提高。目前,棉花和蔬菜复种已成为我地棉区的一种主要的种植方式。现把棉地高效栽培模式介绍如下:1.棉地一年三收栽培模式一年三收的栽培方法是,棉花套种雪菜,再连作雪菜(或榨菜)。4月下旬棉花播种,实行宽窄行种植,适当放宽窄行的行距,平均行距0.7米,株距0.25米,每亩密度4000株左右,按  相似文献   

6.
1 种植模式 一般采用“双品双层”1:2棉套棉模式,有两种种植模式:一是采用幅宽145厘米地膜,中间种一行“标杂A1”,株距30厘米,每亩保苗1587株,行距50厘米处各种当地早熟品种一行,株距15厘米,膜间行距40厘米,每亩保苗6349株;二是采用幅宽145厘米地膜,边行种植一行“标杂A1”,株距30厘米,亩保苗1670株,在距“标杂A1”50厘米处种两行当地早熟品种,行距33厘米,株距15厘米,膜间行距50厘米,亩保苗6633株。均留单苗,不留双苗。  相似文献   

7.
<正>自2007年起,兵团第7师通过探索机采棉应用技术,逐步形成了种植杂交棉鲁棉研24号76厘米等行距机采棉播种模式综合配套技术。为适应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第7师植保系统潜心研究影响机采杂交棉等行距脱叶技术的因素。杂交机采棉稀植以后,在脱叶质量、单产和皮棉质量方面,都较常规高密度种植棉(667米2株数1.4万~1.7万株,以下简称"常规棉")有较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正> 双膜棉是将棉花营养钵薄膜覆盖育苗与大田平铺地膜后再打洞移栽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栽培技术,它具有移栽棉和地膜棉两种栽培技术的双重优势,是抗灾保全苗,促进棉花早发、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途径。 一、双膜棉的优越性 1、抗灾保苗,促进早发。1993年,我场农科所推广双膜棉614亩,占植棉面积的63.2%。在5月低温、多雨、寡照的恶劣气候条件下,顺利通过了全苗壮苗关,充分显示出了双膜棉抗灾保苗,促进早发的优势。6月15日抽样调查:双膜棉平均株高22.8cm,叶龄9.8片,果枝2.0盘,蕾2.1个,倒四叶面积128.2cm~2,分别比露地移栽棉高8.9cm,多4.8片、多1.8盘、多2.1个、大104.2cm~2,和全场大面积棉花相比,生育进程提早15—20天。 2、增加“两伏桃”,提高棉花品级。据调查,九三  相似文献   

9.
棉花优质高产轻型模式栽培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设立了棉花亩产100kg优质高产轻型模式栽培研究课题。并对油后移栽棉、地膜直播棉两种种植类型进行双杆棉及一钵双株棉栽培研究。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角洲棉区农作制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角洲植棉已有七、八百年历史,其棉区农作制的演变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一) 十七世纪初,棉区已采取稻棉轮作、冬季休闲或种绿肥,人口较密的地区则为棉麦两熟,此时棉麦套种尚处于萌芽阶段; (二) 十七世纪前期到新中国成立的三百多年中,由于人口增加,一年一熟的棉田渐渐减少,棉麦两熟的越来越多; (三)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充分利用土地,棉粮兼顾,因此棉区的农作制有下列一些转变:1.稻棉轮作区原来以植棉为主,现在水稻渐占较重要地位。2.旱粮棉区的棉农创造了多种棉花和粮食作物的间作套种方式。3.1965年起,有些地方以玉米与棉花间作,但对棉花生长发育不利。  相似文献   

11.
威县是河北省第-植棉大县,自1983年以来,植棉面积始终位居全省第-位,2008年更是达到创纪录的51000 hm3,占到耕地面积的80%.同时,威县又地处冀南棉区黑龙港流域,全年≥10℃的积温4000~4600℃,连续天数195~220天,是传统的春棉单作区,这种一年一作植棉方式限制了土地产出效益.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县棉田的植棉效益,拓宽棉农的增收渠道,威县广大农业技术工作者,积极探索棉田套种各种高效农作物的种植模式,其中杂交棉行间套种洋葱,实行棉花-洋葱地膜覆盖种植模式是增收效果最好的棉田套种模式之一,该模式在杂交棉等行大垄全密度高产栽培的前提下,在棉花行间地膜覆盖洋葱,亩收洋葱2500~3500 kg,亩增效益1200~1800元.其主要的技术思想和配套管理技术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2.
酒泉地区棉花双株双层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是酒泉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也是该区的支柱产业之一,为进一步挖掘棉花增产潜力,我们从新疆策勒县引进了棉花双株双层高产栽培技术.该栽培技术的特点是每穴留双株,其中一株在有5~6个果枝时打顶,另一株在有8~10个果枝时打顶,在田间形成高、矮双层.此项技术1999年在新疆策勒县试验1.2 hm2,平均皮棉产量3 790.5 kg/hm2,创国内棉花特高产记录.2001年,我们引进此项技术在我区进行了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试验于2003~2004年在凌源市凌北镇进行了亚洲百合间单行单株玉米、亚洲百合间单行双株玉米、亚洲百合间单行双株玉米混芸豆三种组合模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亚洲百合间单行双株玉米混芸豆组合模式效益最高,其次是亚洲百合间单行双株玉米的组合模式,第三是亚洲百合间单行单株玉米的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一、试验目的测定江苏棉一号与玉米烟三六号、京早二号、新双一号间作的适应性、生育特点及增产效果,为大面积推广提出依据.二、试验设计试验地面积6亩,土质夹沙黄,前茬蚕豆.试验分三个处理,分别以江苏棉一号与烟三六号、京早二号、新双一号间作.玉米行距全部为7.2尺,种植方式为单行双株,株距6寸,每亩密度2777株.玉米行间种棉花4行,棉花平均行距1.8尺,株距6.9寸,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植棉效益,近年来在湖北省进行了大量的机采棉田间试验和示范,形成了一套麦(油)棉两熟的机采棉栽培技术。介绍了4种机采棉种植模式下适用于麦(油)棉两熟的机采棉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新棉1号是一种抗病优质高产棉花新品种,具有抗枯黄萎病、产量高、品质好、吐絮畅、易拾花等特点,对降低植棉成本、提高植棉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一、特性特征新棉1号(代号:新GK-4)是以新陆早13号为母本、新陆中15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新棉1号属早熟陆地棉,株型略松散,呈塔形。株高64.9厘米,果枝II式,茎秆紫红,有较多茸毛。叶片中等偏大,叶色浅绿,叶背有茸毛,开花结铃集中,铃呈卵圆形,每铃4~5室,单株结铃6.8个,内围铃多而集中,单铃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曹县特种经济动植物研究所引进绿色、棕色等天然生态棉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已在当地迅速推广。为使彩棉获得高产优质,后期应抓好以下田间管理工作。1.浇好秋水,喷药保铃浇好秋水,喷药保铃,对防止棉花早衰、减少棉铃脱落、增加铃重、提高种子成熟度和纤维品质,均有显著的效果。具体作法是:采取小沟浇灌养根水,同时用棉花保铃素全株喷洒。2.精细整枝,减少烂铃精细整枝,可以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减少棉株养分不必要的消耗,利于棉株多结铃、结大铃、棉铃多吐絮、吐絮畅,提高棉花产量,增加植棉经济效益。具体做法:适时摘除棉株上部…  相似文献   

18.
<正>棉麦双丰工程是在邯郸东部植棉区实施棉田间作套种小麦,改传统春棉一年一熟为棉麦一年两熟,解决棉田冬春空闲,充分利用光热水资源,在棉花获得较高产量的基础上,实现棉田亩增粮食400公斤。亩增效益800元,达到棉花、小麦双丰高效的目标。技术要点是突出"双早"核心技术,小麦要早收、棉花要早熟,协调好小麦与棉花的茬口衔接、共生期,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提高机械化程度。主要种植方式为:10月下旬晚播小  相似文献   

19.
《天津农业科学》2017,(4):86-89
对2013—2015年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麦棉套作一年两熟与春棉一熟2种模式下的投入、产出与效益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麦棉两熟种植模式在物化投入、机械费用、灌溉费用、人工投入等方面均高于春棉一熟,但小麦与棉花的总产值与纯收益显著高于春棉一熟,2013年、2014年、2015年纯收益分别较春棉一熟增加26.0%,57.3%与57.0%,不同年份间小麦与棉花价格是影响纯收益的首要因素。麦棉套作一年两熟种植模式在植棉效益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油菜超稀植栽培,是指把油菜栽培密度从传统的每hm212万~15万株降到3万~4万株,从而实现油菜优质高产的一种栽培方式.它的主要优点是:增强田间通风透光,有利于油菜个体品质性状的发育,减轻病害发生,提高油菜籽品质;简化栽培过程,减少用工用种,提高经济效益;便于间作套种,有利于棉油双高产.我县近年来在沿江、沿湖洲圩区棉-油两熟制田块,进行了多点油菜超稀植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均取得了成功,平均产量3000kg/hm2.其产量构成为:每hm23万~4万株,单株角果数1000个以上,每角18~20粒,千粒重3.5g以上.其主要栽培技术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