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旨在探索西农萨能奶山羊泌乳期生产性能、乳成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营养物质摄入量等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本研究选取15只体重、胎次、产奶量、分娩日期相近,体况健康的西农萨能奶山羊。单圈饲喂54周,试验期内准确测定个体生产性能、乳成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营养物质摄入量等,建立各项指标随泌乳期变化规律模型及泌乳期内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模型。结果表明:1)不同泌乳阶段显著影响奶山羊生产性能(干物质采食量(DMI)、产奶量、料奶比)、乳成分(乳蛋白率、乳脂率、总固形物率(TS))及营养物质摄入量(粗脂肪(EE)、粗蛋白(CP)、有机物(OM)、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等性状指标(P0.05)。2) Wood模型成功拟合了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随泌乳期变化的规律;CP可拟合二次曲线;DMI、料奶比、非脂乳固形物率(SNF)、TS和NDF可拟合三次曲线。产奶量、乳脂率和料奶比等拟合效果最佳,拟合度均高于0.94。3)生产性能—DMI、产奶量与料奶比间极显著相关(P0.01);乳成分—乳蛋白率、乳脂率、SNF与TS间极显著相关(P0.01);营养物质摄入量—DMI、OM、CP、NDF与ADF间极显著相关(P0.01)。显著相关指标可通过二次曲线、三次曲线、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和"S"型曲线模型等高度拟合。西农萨能奶山羊个体年平均产奶量为504.91 kg。奶山羊生产性能、乳成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营养物质摄入量等指标之间以及与泌乳期均显著相关,Wood模型拟合泌乳曲线为Y=1.233t~(0.414)×e~(-0.041t)。根据拟合曲线可通过产奶量预测料奶比;乳脂率、乳蛋白率和总固形物率之间可相互预测。研究结果对了解奶山羊的基本生理状况及生产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为奶山羊不同泌乳阶段合理安排生产,进而实现精准饲喂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北川白山羊体重、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萨能奶山羊的差异,本试验随机选取了20只北川白山羊和10只萨能奶山羊,分别测定了其各个阶段的体重,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了30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北川白山羊和萨能奶山羊各个阶段的体重差异显著;部分生理生化指标比较接近,但一些主要的蛋白、脂肪类生化指标存在着一定差异。说明不同品种山羊在生长速度、营养水平、免疫能力、生产性能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大足黑山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其他羊种的差异,试验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了大足黑山羊、南江黄羊和萨能奶山羊的31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并与其他山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山羊品种部分生理生化指标比较接近,但一些主要的生化指标也存在着一定差异。说明不同品种山羊在生长的地理环境、适应能力、免疫能力、营养水平、生长速度、生产性能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西农萨能奶山羊泌乳期全价料最适能量和蛋白水平,选取体重(50.56±0.76)kg、胎次(2~3)、产奶量(2.12±0.10)kg/d相近和分娩日期与体况一致,并处于泌乳高峰期的健康西农萨能奶山羊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采用3×2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6种日粮,NE水平为12.64、13.08和13.52MJ/d,CP水平为16.13%和17.82%。试验期84d,共分4个阶段,每阶段21d。结果表明:日粮NE和CP水平对奶山羊DMI和血液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但存在交互作用,NE 13.52MJ/d和CP16.13%处理组的DMI最高。随日粮NE和CP水平升高泌乳量增加,其中CP提高可显著增加泌乳量(P=0.041);而乳脂肪、乳蛋白、乳糖、干物质和非脂乳固体等乳成分指标则降低,其中CP提高可显著降低乳蛋白(P=0.013)和非脂乳固体(P=0.031);日粮NE和CP水平对奶山羊泌乳性能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NE 13.52MJ/d和CP17.82%时泌乳量最高,而NE 13.08MJ/d和CP16.13%时乳品质最好。综合各项指标并考虑生产实际,得出西农萨能奶山羊泌乳期日粮适宜的NE和CP水平分别为13.08MJ/d和CP16.13%。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大足黑山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其他羊种的差异,试验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了大足黑山羊、南江黄羊和萨能奶山羊的31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并与其他山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山羊品种部分生理生化指标比较接近,但一些主要的生化指标也存在着一定差异.说明不同品种山羊在生长的地理环境、适应能力、免...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从阴离子盐的作用机理出发,综述了阴离子盐对奶牛采食量、尿液pH值、产奶性能与乳成分、血液离子浓度和血液生化指标、奶牛健康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1 陆良县奶山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奶山羊良种覆盖率低,平均生产性能差 根据2006年奶山羊普查,陆良县乳用羊只存栏72836只,占羊存栏数的50.20%.其中改良程度较高的31489只;占乳用羊的43.2%;杂交一代奶山羊38867只,占53.4%;圭山羊2480只,占3.4%.近年来外引乳用种羊2322只,占3.2%,其中莎能种羊及杂交羊2304只、努比羊18只.奶山羊生产性能低.在奶山羊改良较好的地方召夸、大莫古、小百户3个乡镇分别各选1个点,随意选择90只羊作为产奶量实测观测记录显示,一个泌乳期需8至10个月,产奶量平均520 kg,最高的达800 kg,最低的350 kg.  相似文献   

8.
河南奶山羊血液生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在特定饲养管理条件下河南奶山羊血液生化指标,探讨其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选用28只河南奶山羊,按性别、年龄、生理状况等进行分组,即青年母羊组、青年公羊组、妊娠母羊组和哺乳母羊组。各组饲养管理情况完全相同,颈静脉采血用于测定16项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河南奶山羊青年公、母羊血液谷丙转氨酶值较高,谷草转氨酶以青年母羊为最高,青年母羊组和妊娠母羊组碱性磷酸酶值较高。总蛋白含量以公羊为最高,球蛋白含量以公羊组为最高,母羊组最低。前白蛋白含量公羊显著高于其他3组测试羊。肌酐含量以妊娠母羊血液里含量最高。钙含量以公羊为最高,其次为青年母羊、妊娠母羊和哺乳期母羊。磷含量以公羊为最低。乳酸脱氢酶、胆固醇、葡萄糖、白蛋白、镁、钾、钠和氯等指标在各类羊的血液中测定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河南奶山羊血液乳酸脱氢酶、总胆固醇、白蛋白、镁、钠、钾、氯等部分指标在不同性别、不同生理状况下有相对的稳定性;碱性磷酸酶、白蛋白、葡萄糖、肌酐、前白蛋白等部分指标在各类羊之间存在差异,可能与饲养管理条件、营养状况和生理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测定了南方地区某集约化牧场部分荷斯坦泌乳牛一个完整泌乳期内的产奶量及常规乳成分,分析了不同泌乳阶段、不同胎次以及不同产奶量对常规乳成分及主要物理指标的影响,目的是探索常规乳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泌乳阶段、不同产奶量水平对乳中常规乳成分及密度、冰点都具有显著影响,各乳成分含量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亚麻酸对奶山羊泌乳性能的影响,选取30只生理状态相近的泌乳期西农萨能奶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羊,精料补充料中α-亚麻酸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1%(低亚麻酸组)和2%(高亚麻酸组),各组精料补充料营养成分和能量水平保持相同,正试期8周,测定试验羊血清蛋白质、脂肪、泌乳量及乳成分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精料补充料中α-亚麻酸可以显著增加奶山羊的采食量(P0.05),但对其平均日产奶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山羊血清中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EPA(二十碳五烯酸)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羊奶中乳脂、乳糖、蛋白质和总固形物的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高亚麻酸组羊奶中DHA含量比对照组和低亚麻酸组显著升高(P0.05)。总之,该研究发现奶山羊精料补充料添加亚麻酸有助于改善羊乳品质。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探究母羊出生年度、季节、胎次、泌乳阶段4个固定效应对西农萨能奶山羊产奶性状的影响。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萨能羊原种场2006-2018年的645只泌乳母羊为研究对象,每月采集乳样1次,采样日早、晚各采集1次,将两次乳样等比例混合后,采用乳成分分析仪测定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总脂固形物、非脂固形物、密度、冰点和酸度共8个指标,结合羊场产奶量记录,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通过SAS 9.4软件进行表型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再采用GLM模型进行固定效应对产奶性状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西农萨能奶山羊平均300 d产奶量为507.67 kg,乳脂率为3.58%,乳蛋白率为3.20%,乳糖率为4.19%;总固形物含量为12.21%,非脂固形物含量为8.46%;出生年度、胎次对产奶量影响极显著(P<0.01),出生季节对产奶量影响不显著(P>0.05);泌乳阶段、出生年度对乳脂率等8个乳成分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胎次对除乳蛋白率和总固形物的其他6个乳成分指标均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综合以上试验结果,胎次及泌乳阶段是影响西农萨能奶山羊产奶性状的两种主要非遗传因素,第3、4胎母羊产奶性能最佳,泌乳早期的乳品质更优,揭示了对种群进行良种选育工作和羊饲养管理的重要性,也为后期进行奶山羊经济性状遗传评估和群体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旨在研究泌乳早期奶牛瘤胃微生物与牛奶脂肪酸组成的变化。本试验选取江苏省某奶牛场胎次、泌乳天数及产奶量相近的50头荷斯坦奶牛,收集泌乳7和30 d的奶样和瘤胃液样品,测定采食量、产奶量、乳成分及乳脂肪酸含量,同时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瘤胃微生物的组成。结果表明,泌乳7 d的干物质采食量(15.79 kg·d-1)和产奶量(26.81 kg)均极显著低于泌乳30 d的干物质采食量(18.87 kg·d-1)和产奶量(37.47 kg)(P<0.01),而泌乳7 d的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均极显著高于泌乳30 d (P<0.01);泌乳7 d乳中的C6:0、C8:0、C10:0、C12:0、C14:0、C14:1trans9、C14:1cis9、C15:1trans10、中链脂肪酸(MCFA)和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显著低于泌乳30 d (P<0.05),相反地,C17:0、C17:1cis10、C18:1trans6、C18:1trans11、C18:1cis9、C18:1cis11、C19:1trans10、C22:5cis4,7,10,13,16、长链脂肪酸(LC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反式脂肪酸(TRANS)的比例显著高于泌乳30 d (P<0.05)。16S rRNA测序结果表明,泌乳7和30 d奶牛瘤胃细菌的丰富度与多样性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在属水平上,泌乳7 d奶牛瘤胃内的瘤胃梭菌属(Ruminiclostridium_1)、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aceae_UCG_014和Ruminococcaceae_UCG_005)、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小杆菌属(Dialister)丰度显著低于泌乳30 d (P<0.05),而球藻菌属(Sphaerochaeta)、弯曲菌属(Campylobacter)和真细菌(Eubacterium_saphenum_group)属的丰度显著高于泌乳30 d (P<0.05)。此外,牛奶脂肪酸与瘤胃微生物组数据关联分析显示,瘤胃微生物对乳中MCFA含量影响较小,纤维素降解细菌(Ruminiclostridium_1、Ruminococcaceae_UCG_005)与乳中C17:0、C18:1trans6、C18:1trans11和C19:1trans10的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所述,奶牛泌乳早期在生理和采食量上发生了变化,导致瘤胃微生物组成发生改变,进而引起微生物代谢产物和代谢路径发生变化,最终引起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变化,本研究为解析瘤胃微生物调控乳脂代谢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产后奶牛营养调控和提高原料乳品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瘤胃发酵产物乙酸、丙酸以及乙酸和丙酸比对奶牛干物质摄入量(DMI)、产奶量(MY)和乳成分的影响。通过回顾已发表文献,使用荟萃分析的方法构建模型并进行相应的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试验整理了关于奶牛生产性能的中文及英文相关文献51篇,共计181个处理,研究不同的饲料原料、营养成分、饲料添加剂对不同生理阶段泌乳奶牛瘤胃发酵指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基于此51项试验的荟萃分析结果表明,与瘤胃内乙酸和丙酸产量相比,奶牛的产奶量(R2=-0.426,P<0.01)、乳脂率(R2=0.359,P<0.01)、乳脂产量(R2=-0.257,P<0.01)、挥发性脂肪酸(VFA)(R2=-0.226,P<0.05)和干物质采食量(DMI)(R2=-0.485,P<0.01)与瘤胃发酵产物乙酸和丙酸比有更强的相关性;瘤胃乙酸和丙酸比与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脂产量和DMI存在极显著的一元线性回归关系(P<0.01),其比值的增加会导致DMI、产奶量、乳脂产量极显著降低(P<0.01),乳脂率极显著升高(P<0.01),瘤胃乙酸和丙酸的比值每增加1,乳脂率增加0.26%,奶牛的干物质摄入量、产奶量分别减少2.34和4.99 kg。通过荟萃分析发现,乙酸与丙酸的比值可以更科学地预测乳脂在乳中的占比且准确反应牛奶乳脂率的变化,为饲粮的选取及调控乳品质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荷斯坦牛泌乳前期体况评分(body condition score,BCS)的影响因素及BCS对生产性能和离群寿命的影响,本研究收集江苏省某大型牛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共7 811头荷斯坦牛泌乳前期BCS、生产性能测定(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结果及淘汰记录,利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在分析奶牛泌乳前期BCS变化及影响因素基础上,重点分析泌乳前期BCS及其变化对泌乳性能和离群寿命的影响,利用Cox回归对泌乳前期不同BCS的荷斯坦牛生存曲线进行绘制,并对不同BCS荷斯坦牛的淘汰原因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全群泌乳前期BCS均值为(2.95 ±0.32)。胎次、产犊季节和泌乳天数对泌乳前期BCS有极显著影响(P<0.01),1胎牛和夏季产犊的母牛泌乳前期BCS均最高;5~30、31~60、61~100 d BCS呈显著下降。泌乳前期BCS对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等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产奶量和高峰奶量随BCS的增加呈极显著下降(P<0.01)。泌乳前期BCS与产奶量、高峰奶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乳蛋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泌乳前期BCS的变化对SCS和高峰奶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泌乳前期BCS对离群胎次和淘汰月龄有极显著影响(P<0.01)。生存分析表明,BCS为2.75的牛只生存概率最大。2胎和4胎母牛、冬季产犊的母牛不同BCS淘汰比例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低产淘汰的牛只泌乳前期BCS淘汰分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本研究牛群中,当泌乳前期BCS为2.75时,牛只生产性能较佳且淘汰风险最低,本研究为规模化牛场荷斯坦牛泌乳前期的饲养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确定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碳酸钴对奶牛泌乳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和血液生化参数的影响。试验选用30头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5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对照组)和试验日粮(4个试验组),试验日粮为在基础日粮中以碳酸钴(CoCO3)的形式,分别添加钴0.15、0.30、0.75和1.50 mg·kg-1 DM。试验期56 d,其中适应期14 d,正试期42 d。测定每日采食量和产奶量,并采集奶样测定乳成分含量,采集饲料和粪样测定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采集血样测定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碳酸钴后,奶牛干物质采食量(DMI)和乳成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添加钴0.30和0.75 mg·kg-1 DM提高了产奶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钴0.75 mg·kg-1 DM组显著提高了酸性洗涤剂纤维(ADF)和粗蛋白(CP)的消化率(P<0.05)。此外,添加钴1.50 mg·kg-1 DM组的血浆葡萄糖含量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降低(P<0.05),日粮添加钴0.75 mg·kg-1 DM降低了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P<0.05);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含量和红细胞压积(HCT)随日粮碳酸钴水平升高而升高且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综上,泌乳中期的荷斯坦奶牛日粮Co水平推荐在0.30~0.75 mg·kg-1 DM,最适添加水平是0.73 mg·kg-1 DM。  相似文献   

16.
旨在探索共轭亚油酸(CLA)对奶牛乳脂肪球粒径(MFG)及分布的影响。本试验选取24头体况相近的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体重(583±34.6)kg,产奶量(27.2±2.4)kg·d-1),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日粮,低剂量组(L组)饲喂基础日粮+150 g·d-1 CLA,中剂量组(M组)饲喂基础日粮+300 g·d-1 CLA,高剂量(H组)饲喂基础日粮+400 g·d-1 CLA。连续饲喂5 d,测量奶牛采食量、产奶量和乳成分,采用Mastersizer 3000激光粒度仪测量乳脂肪球颗粒平均直径以及比例分布。结果发现,饲喂CLA对奶牛采食量、产奶量、乳蛋白和乳糖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CLA处理极显著降低了乳脂肪的含量(P<0.01)。与对照组相比,CLA处理组牛乳中脂肪球粒径D[3,2]和D[4,3]显著减少(P<0.05),并且随CLA添加剂量的增加,脂肪球分布比例呈现小脂肪球增多而大脂肪球减少的变化趋势。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CLA水平能够改变奶牛乳脂肪球粒径大小和比例,为阐明反式脂肪酸CLA造成奶牛低脂乳的内在机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旨在开展奶牛群体高乳成分功能基因的验证与筛选,利用微流控芯片自主选育技术分析北京地区母牛群体高乳蛋白、高乳脂基因频率,同时分析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奶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对北京地区8个大型奶牛场1 596头中国荷斯坦奶牛RPL23A、ACACB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所有个体均为3胎以内的泌乳牛,收集每头牛所有测定日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等数据,同时对3个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产奶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RPL23A基因的SNP位点g.20146771G>A,在第一泌乳期,与产奶量、乳脂量、乳脂率和乳蛋白量均达到极显著关联(P<0.01),第二泌乳期,g.20146771G>A与5个产奶性状均呈极显著关联(P<0.01)。ACACB基因的SNP位点g.63962768C>T,在第一泌乳期,与产奶量、乳脂量、乳脂率和乳蛋白量均呈极显著关联(P<0.01),在第二泌乳期,与产奶量、乳脂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呈极显著关联(P<0.01)。结果表明,RPL23A、ACACB基因可以作为影响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状的候选基因用于标记辅助选择,以上基因位点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影响奶牛的乳脂或乳蛋白性状,对产奶性状起到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为荷斯坦奶牛后续的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丙酸镁对泌乳早期奶牛体况、泌乳性能和代谢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6头经产奶牛,根据泌乳期、上一泌乳期305 d产奶量和预产期,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1,2和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丙酸镁50,100和150 g/d,研究丙酸镁对泌乳早期奶牛采食量、泌乳性能、血液代谢参数和尿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丙酸镁对奶牛的采食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乳干物质率无显著影响,添加丙酸镁100和150 g/d对产乳量、饲料转化效率、体况及代谢参数有改善,该二处理组产奶量、饲料转化效率、体况评分、能量平衡、血浆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游离脂肪酸和β-羟丁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尿酮浓度(除100 g/d组产后7 d测定值与50 g/d组无显著差异外)显著低于对照组和50 g/d组(P<0.05)。根据试验结果,丙酸镁适宜添加量为100 g/d。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东佛里生羊、湖羊及东湖杂交羊的泌乳性能。【方法】选取同一养殖场健康东佛里生羊(DF)、湖羊(H)、东湖杂交一代(F1)、级杂二代(F2)各197、313、346、364只。收集其在2020—2021年间的日泌乳量数据,使用六次多项式拟合泌乳曲线,估计泌乳曲线参数;采集奶样,用乳品分析仪测定乳脂、乳蛋白、乳糖、总固形物和尿素氮;对奶绵羊乳房拍照进行形态学描述,测量乳头形态数据,包括乳头长度、乳头间距和乳头直径;麻醉后采集空怀期乳腺组织,制作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镜检。【结果】东佛里生羊泌乳量显著高于杂交一代(P<0.05),东佛里生羊与级杂二代泌乳量差异不显著(P>0.05),杂交一代与级杂二代泌乳量均显著高于湖羊(P<0.05)。使用六次多项式模型拟合不同杂交代奶绵羊泌乳曲线,拟合度均高于0.90。东佛里生羊、湖羊、杂交一代、级杂二代泌乳高峰日分别为58、18、45与47 d,泌乳高峰日泌乳量分别为2.31、1.27、2.24和1.97 kg。湖羊乳脂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杂交代奶绵羊(P<0.05),东佛里生羊与杂交一代乳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