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山东省积极推广玉米籽粒直收技术,结合实践,对该技术的优势进行简单的分析,阐述了该技术实施的注意事项,最后提出3点发展玉米籽粒直收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的产量问题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淮海夏玉米 收获籽粒含水量高严重影响了玉米籽粒机械化的直收。本文从玉米籽粒机械化直收技术、玉米 籽粒直收机机具实验验证、实验结果相关评价以及玉米籽粒直收的发展建议四个方面进行详细 阐述,为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玉米籽粒直收技术是将收割、摘穗、脱粒等环节一次性完成,具有省时、省力、节本、增效等特点的一项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介绍了宁夏当前玉米种植现状及机械化情况,从农机农艺融合的角度阐述了当前籽粒型玉米直收的重要性,对当前宁夏生产上籽粒型玉米直收技术应用进行了深刻分析探讨,并结合宁夏区情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与建议,对宁夏籽粒型玉米直收技术能够迎头赶上国内同行发展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玉米籽粒直收,分析影响机械化直收的因素,筛选出适合机械收获籽粒的玉米品种,并在冀西北地区推广应用,为冀西北地区玉米籽粒直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玉米机械化籽粒直收技术在全国逐步推广,在宁夏石嘴山市也只是起步阶段。而玉米作为石嘴山市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解决玉米籽粒直接入仓问题显得极为紧迫。为了降低玉米收获劳动强度,保证玉米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切实提升,技术人员对适宜机械化直接收获籽粒的玉米品种展开了深入研究。本文将以宁夏石嘴山市为例,对适宜机械化直接收获的玉米品种筛选方式进行明确,期望能够为玉米机械化籽粒直收技术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提高玉米产业竞争力,推动玉米籽粒直收机械化发展,成为当前玉米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河南玉米籽粒直收机械化发展现状、制约因素,提出“良种+良法+良机+规模化+烘干”协同发展的解决办法,为河南玉米直收机械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进一步提高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水平,探索完善的籽粒收获机械化技术模式,形成适合南阳市乃至河南省推广的机械化生产模式,示范带动周边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为河南省玉米籽粒直收机械化技术全面提升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鲁中地区属于黄淮海夏播玉米区,主要种植模式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目前玉米收获以机械收穗为主,在空地或路边晾晒后再脱粒,玉米籽粒直收是本地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最后一个环节。为筛选适合籽粒直收的玉米品种,确定合适的收获日期,在2019年夏播9个玉米品种、2020年夏播8个玉米品种,开展籽粒直收试验。通过分析灌浆程度、籽粒含水量、收获后籽粒破碎率、产量等指标,发现在本地区以种植中熟品种为主改为种植早熟品种、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从目前的9月20日左右收获改为10月10日左右收获,可在产量提高的同时实现籽粒直收。  相似文献   

9.
玉米机械化籽粒直收可大大节省劳动成本,对于提高种植玉米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适合机械化收获籽粒的品种报道较少。本研究以耐密、多抗、宜机械化籽粒直收为选育目标,通过多年多生态区域筛选和鉴定,选育出适合山东、河南区域种植的宜机械籽粒直收新品种‘浚单1668’,并分别于2019、2020年通过山东省、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较对照品种,平均产量增产5%以上,且抗倒伏、脱水快、宜机械籽粒收获,为提高玉米机械化收获程度降低劳动成本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0.
徐树军 《新农业》2022,(19):7-8
为筛选出适宜山东曹县种植的籽粒直收玉米品种,2020年选择迪卡517、登海618、登海3737、中科玉505、京农科728共5个玉米品种进行种植试验,调查各参试品种的植株性状、生育后期籽粒含水量变化、籽粒破碎率等指标,发现在授粉后55天(即9月30日)迪卡517较适合机械直收籽粒,其他参试品种在本年度气象条件下还不能完全满足直收籽粒的条件。但参试品种在授粉后65天(在本地为10月10日)收获,籽粒含水量均降到25%以下,籽粒破碎率小于5%,可以直收籽粒。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玉米机械化籽粒直收难度及适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品种特点的阐述,对培育适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品种提出一些育种方面的建议,以期加速玉米机械化粒收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通过种植过程中的种肥药机技术指标把控,旨在研究玉米籽粒直收关键技术,通过一系列技术工作开展,总结玉米高产种植关键技术,希望能对玉米高产研究提供有效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宜山东临淄种植的籽粒直收玉米品种,2019年选择华美1号、迪卡517、京农科728、农星207、郑单958、登海618、豫丰98、裕丰303、联创808、浚单20共10个玉米品种进行了种植试验。调查各参试品种的产量、收获期籽粒含水率、籽粒破碎率等指标,发现华美1号、迪卡517的种植表现较好,适合当地作为籽粒直收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14.
正一、机收型玉米新品种的推广现状为了降低玉米种植成本,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等到玉米含水率降到25—30%时,用玉米收割机直接收获籽粒,不需烘干,直接入仓,像收小麦一样收玉米。从效益来看,玉米籽粒直收机械化技术节省了玉米剥皮、拉运、晾晒、存储、脱粒等作业环节和成本,亩可节约成本100元左右,省工节本增效明显。盐山县自2013年开始试验机收脱粒型玉米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介绍了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玉米农机农艺融合籽粒型收获示范园区的基本建设情况及各生产环节的技术路线。设置了三种对比试验,确定适合惠农区土壤种植并适合籽粒型收获机械重点推广机械化植保技术和机械化籽粒直收,形成标准化机械作业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玉米机械化籽粒直收难度的阐述,以及对适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品种特点的研究,对培育适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品种提出一些育种方面的建议,以期加速玉米机械化粒收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玉米籽粒机收质量的关键因素,解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偏高的问题,总结与分析了国内外玉米籽粒脱水相关研究,笔者提出未来玉米籽粒机收推广过程中,选用适宜籽粒机械化直收优良品种,不断改进种植模式、优化养分和水分施用方式,研发高效促脱水化学调控产品等关键栽培技术途径,是推动中国玉米籽粒机收的重要途径。笔者结合玉米生产实际,提出了加快籽粒机收推广的建议:加快早熟、籽粒脱水快、适宜机收品种的选育;明确各生态区域影响籽粒脱水动态的因素和机制;综合运用粒收品种选育、品种熟期配置、延迟收获期、栽培技术配套。同时,应加强农艺措施相配套的轻简化农机装备的有效研制,农艺农机有机融合,推动玉米籽粒机收技术应用,提升玉米产业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合陇东旱塬区机械籽粒直收的优质丰产玉米新品种,采用DA7200型近红外品质分析仪对平凉市泾川县高平玉米籽粒机械直收试验的20个玉米品种的籽粒进行了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有13个品种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都达到了国家级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其中MC703、新玉108、瑞普909、联创825、先玉698、MC618和京科999在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同时,脂肪含量也比较高,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含量3个指标比国家级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分别高1.45%~3.33%、7.50%~21.25%和16.67~43.33%。结合产量和籽粒机械粒收指标数据,从参试品种中筛选出3个品质指标均较高且适宜旱塬区机械粒收的丰产优质玉米新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河北农业科技》2022,(1):19-21
为进一步促进夏玉米高产高质稳收,应提高栽培管理技术,选用机收高产良种,抢时早播延长生长,机械精播合理密植,施足基肥科学追肥,加强田间栽培管理,适时进行籽粒直收。  相似文献   

20.
玉米籽粒脱水速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王克如  李少昆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1):2027-2035
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率是影响机械粒收质量、安全贮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与经济问题。当前玉米品种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偏高不仅制约了中国玉米粒收技术的推广、影响到玉米收获及生产方式的转变,也严重影响了玉米品质。从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可见,收获期玉米籽粒含水率主要由生理成熟前后籽粒的脱水速率控制,该性状是可遗传的,品种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品种间脱水速率与苞叶、穗轴、籽粒特征及果穗大小等许多农艺性状有关;玉米生育后期的空气湿度(环境水分的饱和亏缺程度)、温度、日辐射、风速、降雨等生态气象因子对籽粒脱水速率具有重要影响;播期、种植密度、株行距、水肥管理等栽培措施对籽粒脱水也有一定影响。通过生理成熟时籽粒含水率和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参数可预测籽粒的适宜机械收获时间。本文建议,当前选择适当早熟、籽粒发育后期脱水快、成熟与收获时含水量低的品种是中国各玉米产区实现机械粒收技术的关键措施。同时,鉴于籽粒脱水速率受基因型、生态气象因素和栽培措施的共同作用,而中国玉米种植区域广、种植方式与品种类型多,因此,需要深入研究玉米籽粒脱水的生理机制,并在各产区针对籽粒脱水特征开展系统观测,为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推广和品质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