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不同种植模式对花生特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我国花生栽培技术落后以及生产水平较为低下的问题,采用麦后平播、起垄种植、起垄覆膜以及起垄液态膜四种种植技术,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花生特性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腹膜种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花生的主茎高、侧枝长、结果枝数等农艺性状以及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单株生产力以及荚果产量等产量性状,其产量达到了6343.32kg/hm~2,比麦后平播技术增加了19.20%。  相似文献   

2.
花生水肥一体化最佳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冀花13号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以常规起垄覆膜施肥为对照,对5种花生水肥一体化施肥量的产量和施肥效益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花生采用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有显著的增产和节肥效果,在减少化肥用量40%的基础上,产量增加17.19%;采用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使施肥效益比常规栽培提高2倍以上;花生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下的最佳化肥使用量为当地花生生产常规使用量的60%。  相似文献   

3.
分别对6个花生品种春播起垄覆膜、春播平地覆膜、麦垄套种、夏直播4种不同种植模式下,及64个花生品系贮藏1个月、4个月、8个月后的油酸、亚油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春播起垄覆膜和春播平地覆膜种植模式花生的油酸含量平均为52.26%、油酸/亚油酸(O/L)平均为1.80,大于夏直播和麦垄套种种植花生的油酸平均含量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适合旱薄地推广的花生栽培模式和节水措施,提高花生种植效益。[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豫花9326生育期、抗病性、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起垄覆膜+保水剂+配方肥+钼酸铵拌种处理各生育期性状表现较好,折合产量达7 167 kg/hm~2。[结论]起垄覆膜+保水剂+配方肥+钼酸铵拌种处理的增产幅度最大,适宜在花生生产中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不同土壤质地及种植模式对花生品质的影响。[方法]设砂土、两合土、黏土3种不同土壤质地和麦垄套种、麦后起垄和麦后起垄覆膜3种种植模式。[结果]黏土上种植花生脂肪含量、亚油含量最高,砂土上种植花生蛋白质含量、油酸含量和O/L比值最高;不同种植模式中脂肪含量麦垄套种﹥麦后起垄﹥麦后起垄覆膜,蛋白质含量麦后起垄覆膜﹥麦后起垄﹥麦垄套种,且麦后起垄覆膜种植使花生的蛋白质含量和油酸含量增加,亚油酸含量下降,O/L比值提高。[结论]不同土壤质地和种植模式对花生品质的影响较大,应该根据不同的生产目标,选择不同的土壤质地及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植方式对冀西北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和引入的彩色花生为试验材料,研究覆膜双行垄种、单行垄种和平地直接条播3种种植方式对冀西北地区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双行垄种能提高花生出苗率,且使花生出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明显提前,与单行垄种和平地直接条播相比,覆膜双行垄种能显著提高花生的百果重和百仁重,并能增加花生的单株结果数,因此能显著提高花生产量;不同种植方式对花生子仁品质也有影响,覆膜双行垄种能显著提高花生蛋白质含量、油酸/亚油酸比值。同一种植方式下,彩色花生的产量和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花生,在冀西北地区有更大的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以普通花生和引入的彩色花生为试验材料,研究覆膜双行垄种、单行垄种和平地直接条播3种种植方式对冀西北地区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双行垄种能提高花生出苗率,且使花生出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明  相似文献   

8.
以棉花品种中棉所79为材料探讨了不同种植方式(高垄覆膜、高垄不覆膜、喷洒盐碱地土壤改良剂+覆膜、喷洒盐碱地土壤改良剂+高垄覆膜、喷洒盐碱地土壤改良剂+高垄不覆膜)对盐碱地棉花产量和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洒土壤改良剂+覆膜和土壤改良剂+高垄覆膜2种种植方式产量显著高于对照。进一步分析表明这2种种植方式最有利于提高棉花叶绿素含量,同时阻止了可溶性糖含量积累;有助于棉花对K~+的吸收,抑制对Na~+的吸收,使得K~+/Na~+比值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为材料,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对柑橘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覆膜、起垄+覆膜处理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常规栽培方式),并且起垄+覆膜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高于覆膜和起垄单一处理;起垄、覆膜、起垄+覆膜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起垄、起垄+覆膜处理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高于对照;起垄、覆膜、起垄+覆膜处理的果实果形指数优于对照;起垄、起垄+覆膜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覆膜处理和对照。综合来看,起垄+覆膜处理使起垄、覆膜两种栽培方式互相补充,对柑橘果实品质和产量的促进作用增强,降低了不利影响,因此建议生产上起垄、覆膜两种方式结合应用,以提升柑橘品质、提高柑橘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花生产量的影响,以豫花9326为供试品种,采用麦套、麦后直播起垄喷施液态膜、麦后直播起垄覆膜三种种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麦后直播起垄覆膜、麦后直播起垄喷施液态膜种植均较麦套种植增产,麦后直播起垄覆膜增产最多。  相似文献   

11.
孙巍 《农业科技通讯》2014,(10):116-117
在风沙半干旱区设置四种花生种植模式(大垄双行覆膜、大垄双行裸地、大垄三行、单垄),以花生品种"阜花17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花生土壤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大垄双行覆膜种植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与蛋白酶的活性,大垄双行覆膜与大垄三行种植模式产量较高。因此,大垄双行覆膜与大垄三行种植模式较适宜本地区。  相似文献   

12.
在风沙半干旱区设置4种花生种植模式(大垄双行覆膜、大垄双行裸地、大垄三行、单垄),以花生品种"阜花17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花生土壤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大垄双行覆膜种植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与蛋白酶的活性,大垄双行覆膜与大垄三行种植模式产量较高。因此,大垄双行覆膜与大垄三行种植模式较适宜本地区。  相似文献   

13.
不同微集水方式在不同降水年型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辽西半干旱地区玉米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以传统种植模式为对照,研究了垄覆膜沟种植(T1)、垄覆膜沟覆膜种植(T2)和垄覆膜沟覆秸秆种植(T3)3种一元或二元覆盖微集水模式在不同降水年型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条件下,T2和T1均能缩短玉米出苗时间,提高玉米出苗率,T3能够延长玉米出苗时间,平水或干旱年型能够提高玉米出苗...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定量分析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全生物降解膜覆膜技术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荷兰15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全生物降解膜覆膜技术对马铃薯生育期、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处理(WF1+PF1和WF1+PF2)可以延长马铃薯的全生育期天数,提高马铃薯的平均单薯、商品薯率和产量。全生物降解膜覆膜处理(WF1+PF1和WF2+PF1)可以增加茎粗、提高叶面积指数,增大平均单薯重和商品薯率,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在该试验条件下,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产生最优影响的组合是WF1+PF1处理。  相似文献   

15.
以‘定莜1号’为试材,设置3种集雨处理,即平地种植(T1)、沟垄不覆膜种植(T2)、沟垄覆膜种植(T3),测定了不同生育期土壤的水分、出苗率、叶面积指数、产量等主要指标.结果表明:T3处理的燕麦出苗率最高,为72.5%,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T1和T2处理(P<0.05),T1和T2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T3处理的燕麦耗水量为190.4mm介于T1和T2处理之间,但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为各处理中最高,分别为1 745.5kg/hm2和9.1kg/(mm.hm2).沟垄覆膜处理是一种耗水量较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的集雨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研究夏播条件下,麦后平播、夏播起垄、夏播起垄覆膜和夏播起垄喷施液态膜4种不同的种植模式,对花生干物质积累及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夏播起垄覆膜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产量最高、效果最佳,是花生较为适宜的夏播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7.
麦后夏直播花生单粒精播适宜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麦后夏直播花生的最佳密度,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进行,其中主处理为垄作(LZ)和平作(PZ)两种种植方式,副处理为5个单粒精播密度[(19.5~25.5)万穴/hm~2],对照采用双粒播种,密度为15.0万穴/hm~2。垄作、平作均采用覆膜双行种植。结果表明,垄作的主茎高、侧枝长分别比平作高2.3、1.1 cm,两种种植方式的主茎高、侧枝长都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但是不同密度处理间的主茎高、侧枝长没有显著差异;总分枝数、有效分枝数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减少,垄作总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分别比平作多0.7、0.6条;垄作单株果数比平作多1.1个、公斤果数少52.1个,两种种植方式单株果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少、公斤果数随种植密度加大而呈增加趋势;垄作百果重、出米率分别比平作多31.3 g、高4.4个百分点,两种种植方式百果重、出米率随种植密度加大而降低;不同种植方式间荚果产量差异极显著,垄作平均荚果产量5 929.1kg/hm~2,比平作增产19.54%,同一种植方式不同密度处理间荚果产量也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两种种植方式均是T2(21.0万穴/hm~2)、T3(22.5万穴/hm~2)密度处理产量居前2位,比对照增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本地区花生麦后夏直播垄作覆膜、平作覆膜种植的最适宜密度范围是(21.0~22.5)万穴/hm~2,单粒精播最佳密度也为(21.0~22.5)万穴/hm~2,最佳种植方式是垄作覆膜栽培。  相似文献   

18.
花生制种田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制种田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整地与施肥、覆膜播种机选型、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平衡施肥、适期收获等。其中播种机选型是保障花生苗齐苗壮和增产增效的技术关键。采用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花生单位制种产量较传统裸地种植三年平均提高26.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21kg/m3。  相似文献   

19.
沟垄覆膜连作种植对马铃薯田土壤速效养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沟垄覆膜连作种植对马铃薯田土壤养分及产量影响的差异,以当地主栽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平畦不覆膜(CK)、平畦覆膜(T1)、全膜双垄垄播(T2)、全膜双垄沟播(T3)、半膜沟垄垄播(T4)、半膜沟垄沟播(T5)6种栽培模式连作种植对马铃薯田土壤速效养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全生育期内,土壤铵态氮、速效钾含量下降,而速效磷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沟垄和覆膜处理土壤铵态氮和速效磷含量均高于CK,而速效钾含量在前期与后期低于CK;沟垄覆膜种植均能提高马铃薯产量,增产幅度为1.5%~29.8%,其中T2处理产量最高且与CK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另外,与CK相比,沟垄和覆膜处理马铃薯单株结薯数提高了70.8%~87.5%,且以T2和T5处理最高;而单株薯质量提高了37.1%~68.6%,且T3处理与CK间差异显著.沟垄和覆膜处理通过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而提高了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20.
研究作物生长特性、灌浆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以期为宁南旱区谷子和糜子微膜覆盖穴播高效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建立了5种覆膜穴播模式,包括渗水微膜、普通微膜、降解微膜、垄上覆膜+沟内穴播、不覆膜穴播(CK)。采用田区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试验。不同覆膜穴播模式的增产效果排序为:渗水微膜覆盖>普通微膜覆盖>垄上覆膜+沟内穴播>降解微膜覆盖>不覆盖穴播(CK)。与CK相比,谷子和糜子覆膜穴播分别增产48.4%~66.5%和53.9%~70.3%,水分生产效率(WUE)分别提升58.1%~80.6%和31.9%~55.9%。主穗灌浆速率分别为0.89~1.01 g/d和0.34~0.39 g/d,较CK增加41.3%~60.3%和36.0%~56.0%。覆膜穴播和CK穴播下,抽穗后进入活跃灌浆期的时间分别为24天和30天左右,灌浆终止期较CK早6天左右。综上所述,渗水微膜穴播和垄上覆膜+沟内穴播种植模式更适合宁夏南部干旱地区谷子和糜子种植,在水分亏缺背景下,重视拔节期和灌浆期水肥管理,是实现高产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