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为进一步开展螺丝椒种质改良及新品种选育,选用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辣椒团队经多年自交纯合后的60份螺丝椒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1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并开展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0份螺丝椒材料在11个农艺性状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系数为10.52%~58.07%,平均32.04%;其中单株果数变异系数最大,为58.07%;果实纵径变异系数最小,为10.52%。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与株幅、果实横径与果肉厚和单果重、单果重与心室数和果肉厚间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果实横径与心室数间表现为显著正相关;果实纵径与心室数及单株果数与果肉厚、果实横径、单果重间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单株果数与心室数间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基于11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到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0.628%;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为5处将60份种质资源分为5类。以上结果为种质资源材料的利用及培育适合市场需求的螺丝椒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香蕉预冷时的冷却均匀度,搭建差压式香蕉预冷试验平台,以批量香蕉为试验物料,研究香蕉差压预冷冷却均匀度。通过Matlab软件的曲面拟合功能对预冷室中纵截面、中横截面的空气温度分布特性,以及中纵截面、中横截面香蕉果肉温度分布特性进行分析;再通过计算中纵截面、中横截面的香蕉果肉温度冷却均匀度,研究香蕉的预冷均匀性。研究显示,中纵截面香蕉果肉温度分布规律与预冷室中纵截面的空气温度分布规律相似,中横截面香蕉果肉温度分布规律与中横截面空气温度分布相似;中纵截面空气温度分布以及该截面的香蕉果肉温度分布均由前往后逐渐升高;中横截面空气温度分布及该截面香蕉果肉温度分布较为均匀,上层果肉温度高于下层果肉温度;中纵截面香蕉果肉温度冷却均匀度为滓=0.12,中横截面为滓=0.07。研究结果表明香蕉差压预冷冷却均匀性好,差压预冷适用于香蕉储运前的预冷。  相似文献   

3.
引进辣椒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评价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引进的23份下垂辣椒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评价鉴定,并进行了变异度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果数、单果质量、单株产量、果顶形状、果肩形状、果肉厚、果实纵径和分枝性的变异系数较大,说明这些性状有较强的选择潜力;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肉厚、果实横径、果肩形状、单株果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这些性状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利用下垂辣椒时,特别是育种过程中要重点注意这些性状,并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利用辣椒资源,了解不同辣椒种质资源的辣椒素含量及其与其他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以54份辣椒资源为材料,测定其辣椒素含量和24个农艺性状,通过变异系数和相关性分析探索辣椒素含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资源辣椒果实中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且辣椒素含量均高于二氢辣椒素含量;辣椒素总含量随果实发育变化不同,呈现2种趋势,一是随果实发育逐渐增加到最高值,红熟期略微降低,二是随果实发育,辣椒素总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到红熟期最高;不同大小辣椒果实的辣度级别分布不同,小果型辣椒辣度级别比大果型高;各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56.16%,辣椒果面棱沟、单果重、辣椒素含量、果肩形状、果实横径、花冠色、花柱色、果实切面形状、果实纵径等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具有良好的遗传变异性。辣椒各性状之间有显著相关性,与果实纵径显著相关的性状最多,达到12个,幼果期、绿熟期和红熟期果实辣椒素含量与果肩形状、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肉厚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高辣度、高含量辣椒素辣椒的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为辣椒生产种植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番茄果实硬度与多个性状间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果实硬度是番茄重要商品性状之一。为选育硬度较高番茄品种,文章分析硬度差异较大的两种番茄杂交后代F2,测量F2代380株番茄果实横径、纵径、果形指数、心室数、果肉厚等形态性状及可溶性固形物、果实硬度、果肉硬度、黏度、单果重等品质性状,对番茄硬度与其他品质及形态性状作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果形指数、果肉厚、纵径与果实硬度呈正相关,心室数、黏度、横径、单果重与果实硬度呈负相关,且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基本一致,其中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对番茄果实硬度贡献呈极显著正效应,心室数、黏度对番茄果实贡献呈极显著负效应。  相似文献   

6.
运用灰色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影响辣椒产量的几个数量性状间以及果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的次序为单果重、果实横径、株高、结果数、果肉厚、果实纵径、心室数、开花期、株幅、座果期、显蕾期。其中以单果重、果实横径、株高、结果数对辣椒产量影响最大。在影响果形的果部性状中,以单果重、果实横径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7.
辣椒净光速率与农艺性状间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辣椒净光合速率与农艺性状间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净光合速率与农艺性状间灰色关联度的大小顺序为叶长>叶柄长>叶宽>第一花节位>果肉厚>株幅>株高>疫病抗性>果宽>TMV抗性>主茎高>果长>CMV抗性>疮痂病抗性>侧枝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与叶片性状的相关性最强,但与侧枝数、株高、主茎高、果肉厚、CMV和疮痂病抗性的偏相关系数也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叶长和侧枝数对净光合速率的直接作用较大,叶柄长、叶宽和第一花节位次之,其它植株性状的直接作用相对较弱。净光合速率在开花结果前期受叶片性状影响大,后期受抗病性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辣椒资源材料果实的色价值及性状指标,为选育干制红辣椒提供参考。【方法】以92份辣椒资源为材料,分别对辣椒色价值和辣椒单果质量、果肉厚、果实横径、果实纵径进行聚类分析,从中筛选干制红辣椒的优良种质材料。【结果】(1)对辣椒色价值进行单一性状聚类分析,可以将92份辣椒资源分为5大组群,辣椒色价值为5.90~20.62,在不同材料中表现出多样性,但色价值极高型材料仅有7份,所占比例较小(7.61%),且变异系数较大(0.54)。(2)对辣椒果实色价值、单果质量、果肉厚、果实横径和果实纵径5个性状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92份辣椒分为6大组群,各组群性状存在差异,性状表现丰富,单果质量为26.17~33.59g,果肉厚为0.21~0.35cm,果实横径为2.21~2.67cm,果实纵径为13.30~16.65cm。其中17份材料具有果肉薄(0.24cm)、色价值高(18.11)、果型适中(横径2.38cm,纵径15.71cm,单果质量30.31g)的特点,是选育干制红辣椒的优良材料。【结论】92份辣椒材料在色价值和果型指标等特征上表现出多样性,但色价值高、果型适宜作为干制红辣椒的资源材料所占比例仍然较小。  相似文献   

9.
朝天椒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份朝天椒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所考察的9个性状中仅首花节位和株高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而果肉厚、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单果重、心室数、单株果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这6个性状是决定朝天椒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通径分析表明,果肉厚、单株果数、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株幅对朝天椒单株产量有直接正向效应,单果重对朝天椒单株产量主要是间接影响。因此在朝天椒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多注意这些性状,着重提高单果重和单株结果数,并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提高朝天椒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湖南辣椒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湖南本地16个辣椒品种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鉴定,分析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系数及通径系数。结果表明,湖南的主要辣椒品种间产量、株高等8个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有较高的遗传选育价值;鲜果产量与果宽、单果鲜重和单株挂果数呈显著正相关;农艺性状对辣椒鲜果总产量的直接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株挂果数(0.648)单果鲜重(0.629)果宽(0.511)果长(0.328)果肉厚(0.304)株高(-0.105)果柄长(-0.014)。综上所述,建议在选配辣椒杂交组合时,优先考虑果宽较宽、鲜果较重、挂果树较多的亲本。  相似文献   

11.
不同辣椒株系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15个辣椒(Capsicum annuum L.)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和鉴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供试材料为15份辣椒自交系,设3次重复,每小区定点调查5株,分别观测各参试自交系的植物学性状、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产量为小区实际采收产量,每次采收单独称量记载。[结果]叶柄长度与叶片长度和叶片宽度呈显著正相关,叶片长度与叶片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38 00;果柄长度与果肉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677 00;青熟果的VC含量在16个指标里仅与红果V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07 00;始花节位与果肉厚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始花节位越高,青熟果的果肉越薄,而单果重又与果肉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果重除了与果肉厚呈极显著正相关,还与果肩宽呈显著正相关;前期产量与折合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739 00;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69号单果重及56号单果长、果肉厚表现最为突出。[结论]揭示各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及各性状与产量间的密切关系,为辣椒良种选育对各性状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辣椒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适宜区域种质资源群体,筛选出优良表现的核心种质资源,为辣椒品种改良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收集的272份辣椒种质资源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通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 22个质量性状的分布频率不同,其变异系数在12.3%~79.78%,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8~2.4,其中果形分布类型最大,遗传多样性指数也最高。数量形状的变异系数平均值为47.59%,与果实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最大,均超过了50%。株高、株幅、首花节位数、商品果横径、胎座大小、果肉厚、单果重、单株果数、单株产量和种子重均与总产量极显著相关。单株产量、商品果纵径、胎座大小、总果数、单株果数、心室数与总产量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Y=0.202+0.042X10+0.340X13-0.175X15+0.002X17-0.01X18+4.09X19(R 2=0.941,F=6.449,P=0.001)。筛选出单株果数、单产、果重、商品果横径、叶片长宽、果肉厚、胎座大小、种子百粒重、侧枝数与总产量显著相关(P<0.05)。在欧式距离为7.5处,可将这272份辣椒种资分为6类。 结论 变异系数越高,遗传稳定性越低,且植株单株果数、单株产量、单果重、果实横径、胎座大小、种子重是与辣椒总产量直接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13.
为初步揭示螺丝椒(Capsicum annuum L.)果实螺旋生长的机理,以螺丝椒与牛角椒自交系为试材,利用徒手切片、石蜡切片和转录组测序等技术,对试材果形、子房壁、果肉细胞分裂与膨大情况以及花期子房转录组差异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果实螺旋生长的起始可能发生在子房发育早期;螺丝椒的螺旋生长由果肉细胞倾斜排列所导致;两试材果肉在纵、横向细胞数与细胞大小方面存在差异,推测两试材果形差异是由细胞分裂与膨大综合调控的。转录组分析发现:螺丝椒果实可能通过改变KIN、NPH3IQ67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使子房细胞分裂方向发生改变并最终导致果实呈现螺旋状生长,同时该试材果实还可能通过调控OFP8、IQ67通路相关基因以及细胞分裂素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增加纵向与横向细胞数目并影响细胞形状,最终使果实伸长。综上,本研究可为揭示辣椒果形形成机理以及植物形态建成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151份贵州地方樱桃番茄资源农艺性状(13个质量性状和11个数量性状)进行变异水平评价、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整体低于数量性状;质量性状中叶片颜色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数量性状中最高的是果实纵径,心室数的变异系数最大(32.47%).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加工番茄品种多性状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确定加工番茄品种多性状评价指标,建立加工番茄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体系,为鉴定、筛选其优良种质资源提供决策支持。【方法】通过2012年新疆某试验田的22种(系)加工番茄的品比试验,分析、测定22个加工番茄品种(系)的单果重(FW)、平均产量(AY)、番茄红素(L)、可溶性固形物(TSS)、总酸(TA)、总糖(TS)、糖酸比(SAR)、病毒病抗性(VDR)、纵径(VD)、横径(TD)、果形指数(FSI)、色差(CR)、单果耐压力(SFRP)、平均株距宽(ASW)、平均株高(APH)、平均分枝数(ANB)、生育期(GP)17项农艺性状,并联合使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PCA-CA) 经Matlab.2012a软件编程实现对样本数据的处理,并对加工番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7项农艺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8.54%,病毒病抗性的变异系数最大,为88.42%;色差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7.33%,加工番茄评价指标变量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17个评价指标变量压缩成6个综合指标(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6.0369%,已反映出17项性状指标的大部分信息),经分析6个主成分的函数式中对应的17项农艺性状系数值可将17项农艺性状归纳为果实性状因子、果实内在品质因子、果实外观品质因子、产量因子、抗病因子这5个主要指标,这5个指标可以较准确的评价番茄品种。其中,单果耐压力、单果重、总酸、番茄红素、纵径、横径、平均产量、病毒病抗性8个性状是主要性状。通过采用类平均法对22个不同番茄品种进行Q型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为6.40时将所有番茄品种划分为3个类群。【结论】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22个加工番茄品种(系)的17项农艺性状建立加工番茄综合评价体系是可行的,可从不同的视角给予较全面、客观的评价与分析,为加工番茄优质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索观赏辣椒杂种优势以及观赏性状遗传规律,促进观赏辣椒新品种培育以及优良性状的保留。  方法  以簇生椒Capsicum annuum ‘Salsa XP Red’卵圆形叶片自交系(P15)与单生椒C. annuum ‘Salsa Deep Orange’披针形叶片自交系(P6)为亲本,配置正交组合P6×P15,反交组合P15×P6,并构建F2群体,研究观赏辣椒果实着生方式、叶形和株型性状的遗传规律。  结果  P6和P15的叶片大小、株高、侧枝数等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正反交观赏辣椒F1组合均在株高、株幅和叶片尺寸等性状上表现较高的杂种优势。在正反交的F2群体中,方差最大的5个农艺性状从大到小依次为叶长、单株结果数、叶柄长、株幅、株高,且正反交群体的株型与叶形各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卡方检验表明:正反交F2代群体质量性状分离比结果中,果实簇生性状对单生性状、有限生长对无限生长均为单基因隐性遗传;开展型株型对直立型株型、披针形叶对卵圆形叶均由双基因控制,且具有隐性上位作用。  结论  观赏辣椒杂交亲本与F1代组合在单株结果数、分枝级数等5个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株型变异系数最小,单果果实品质与单株果数变异系数较大,叶长和单株结果数性状的单株间差异最显著。对观赏辣椒重要性状遗传规律分析表明:果实着生方式簇生对单生、有限生长对无限生长是单基因控制隐性遗传性状。图2表8参22  相似文献   

18.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蔬菜种质资源创新实验室提供的辣椒品系AA5与CK18为亲本构建F2代群体,统计调查群体各性状的分离情况,经相关性分析以及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的方法来获得辣椒6个果实性状的主基因模型以及遗传效应。结果表明:6个果实性状皆是受主基因调控的数量性状,而且其相关性密切。辣椒果形指数、果肉厚度和果宽等3个性状中存在两组等加性主基因,属于2MG-EA模型;果长和单果质量存在两组加-显性主基因,属于2MG-AD模型;果皮硬度性状的遗传属于1MG-AD模型,存在一组加-显 性主基因。辣椒的果形指数和单果质量第1对主基因的正加性更显著。果皮硬度和果长性状的主基因效应为负显性以及正加性。果宽和果肉厚度性状的两对主基因表现为正向等加性。主基因遗传率∶单果质量(53.69)>果宽(48.42)>果长(34.67)>果肉厚度(25.42)>果皮硬度(22.91)>果形指数(22.23)。因此辣椒的这6个果实性状不宜于低代开展选育。研究结果为本材料的后续分子标记以及更高效、更具针对性的辣椒分子选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现有番茄种质资源生长特性。【方法】以不同生态区引进的15份番茄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在不同生育时期农艺性状、部分外观品质及果实性状等31个性状进行测定,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在新疆的表现。【结果】31个性状可简化为6个主成分,分别为果实外观、叶片性状、产量因子、品质因子等,累积贡献率达到87.9%;利用欧式距离、类平均法将供试材料分为3个类群,第I类群包括7个品种;第II类群包括6个品种;第III类群包括2个品种(丽妃2号和香妃3号)。【结论】第I类群株高较矮,心室多,单株产量较高。该品种株高适中,茎秆粗壮,单果重大,横径和纵径大,叶长和叶宽较大、单株产量高,该类型品种整体表现较好;第四类群单株产量和单果重较低,株高较大、叶片数多,果梗洼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没有果面棱沟、果面茸毛和裂口,该类型品种外观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