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探明湖北珍稀濒危植物黄梅秤锤树的种群现状。[方法]采用邻接格子法和直接计数法对湖北省特有珍稀植物黄梅秤锤树的种群数量及分布格局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该种目前资源总量为456株,比2005年发现报道的数量200余株有所增加。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对黄梅秤锤树种群分布格局类型进行分析,表明该种群分布格局类型为集群分布。[结论]该研究可为黄梅秤锤树的进一步保护、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对陕西宁强县域内独花兰野生种群和生境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按照国家中药资源普查技术方案,根据全县的植被类型选择调查样地,在抽取的样地中进行野外样方调查。并结合线路调查,对县域内可能存在野生独花兰种群的分布地点进行考察。发现宁强县野生独花兰种群有4个,共计20株,生长在落叶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研究表明野生独花兰分布区域狭小,种群个数急剧减少。建议禁止人为干扰,加强保护措施,同时积极开展人工抚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贵州雷公山秃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和分形特征。[方法]采用相邻格子法的取样数据,以贵州雷公山秃杉种群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的格局研究方法和分形理论中的计盒维数法,对雷公山秃杉种群的分布格局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结果表明:雷公山秃杉种群的分布格局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种群具有分形特征,不同的种群计盒维数的大小不一致,表明该地区秃杉种群的空间占据能力不同。雷公山秃山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种群的分布格局不一样,秃杉种群的分布格局总的趋势是聚集分布趋向随机分布,并且每个种群聚集程度不同,这主要与种群的数量和大小有明显的关系。雷公山秃杉种群同样遵循计盒维数随聚集度的下降而下降的现象,但在秃杉数量少,幼树幼苗多,并且以斑块状出现的情况下,随机分布类型的计盒维数大于聚集分布类型的计盒维数。[结论]反映了贵州雷公山秃杉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的占据能力,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独花兰为我国兰科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基于文献调研,本文分析了独花兰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独花兰的分布区域、群落特征、繁育特征、组织培养育苗技术及遗传与变异五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独花兰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发现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有14处独花兰野外分布,对各个分布区的群落、立地条件等进行调查,筛选出独花兰在保护区的最适生长环境;对独花兰物候及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可知,独花兰营养生长期约8个月,开花率63.2%,结实率5.6%;并对独花兰濒危原因进行初步分析,为独花兰的保护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兰科植物地理新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兰科植物在贵州省的最新地理分布。[方法]通过调查贵州省的兰科植物种质资源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有一种未曾记入文献的兰科植物分布在贵州省。[结果]该独花兰的主要形态特征如下:假鳞茎为椭圆形、淡黄色 叶1枚,宽卵状椭圆形,背面紫红色 叶柄长4.2~4.8 cm 花1朵,紫色,葶长10.5 cm,鞘2枚,膜质 花梗和子房长8.6 cm 花瓣呈倒卵状披针形 侧裂片直立,卵状三角形。它主要生长于海拔400~1100(~1800 m)树林下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上和山谷中荫蔽的地方,主要分布在江苏西南部、安徽、浙江西部、湖北、湖南、四川南部及陕西南部。[结论]新发现的这一兰科植物为独花兰,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  相似文献   

7.
陈小蔚  张大治  贺达汉  范玉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988-3990,4017
[目的]研究柠条豆象卵块及幼虫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相关性。[方法]应用地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调查柠条豆象卵和幼虫数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柠条豆象卵块和幼虫种群最优拟合模型为圆形模型,空间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存在空间相关性,变程范围分别为18.899~62.922和13.464~47.455。采用普通Kriging插值法对柠条豆象卵块与幼虫种群分布进行模拟,显示其分布均具有明显的聚集团块,斑块核心区聚集强度明显高于边缘,且具各向异性,西南至东北方向聚集强度高于东南至西北方向。[结论]柠条豆象卵块和幼虫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增加柠条林中柠条的株距和斑块破碎化对柠条豆象的种群发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祁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91-7892
[目的]为了了解大通老爷山阴坡、半阴坡野生观赏树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方法]用两项局部样方方差(TTLQV)法和成对样方方差(PQV)法对大通老爷山阴坡、半阴坡优势观赏植物山杨、白桦和青海云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并对格局的形成进行了分析。[结果]在现阶段这3个种群的个体都表现出明显的聚集分布特点,其中青海云杉的集聚程度最大,白桦的集聚程度最小,青海云杉和山杨的聚块呈均匀分布。此种格局的形成与种群的繁殖特性有关,种间对光资源的竞争则使格局的强度和纹理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结论]山杨、白桦和青海云杉3个种群的个体都呈集聚分布,整个群落的水平分布呈镶嵌状。  相似文献   

9.
突脉青冈群落主要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种群分布格局是指种群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形成的种群所在生境内个体的配置[1,2].通过对群落中主要种群分布格局的测定和分析,可以揭示种群个体的空间结构特征、数量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从而了解群落中主要种群对随机分布的偏离.掌握群落主要种群落的分布格局信息,可以为评价其生产力以及预测其发展变化的趋势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3~9],突脉青冈是珍贵的优良用材树种,加之落叶量大,易分解,能提高地力和维持地力.国内外关于该树种及种群的研究较少,对其群落生态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本文应用点到点距离比年法。游程…  相似文献   

10.
童清  潘涌智  贾平  任腾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022-16023,16026
[目的]研究云南油杉种子小卷蛾幼虫在云南省楚雄州的空间分布型。[方法]2008~2009年在楚雄州云南油杉林内对云南油杉种子小卷蛾幼虫进行抽样调查,采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对云南油杉种子小卷蛾幼虫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确定。[结果]样地调查结果表明,植株的不同方位受云南油杉种子小卷蛾危害程度不一样;聚集度指标法及回归分析法均表明:云南油杉种子小卷蛾幼虫在楚雄云南油杉林内呈聚集分布;Taylor幂法则分析表明云南油杉种子小卷蛾幼虫在一切密度下均为聚集分布;m*-m模型分析表明该虫分布的基本成分是种群,且种群个体间相互吸引。[结论]研究结果为制定云南油杉种子小卷蛾在云南楚雄州林间抽样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环保型饲料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畜禽排泄物中氮、磷、铜、锌、砷以及异味和有毒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提出了全面合理地进行营养调控 ,研制环保型饲料 ,提高畜禽对饲料的利用率 ,降低畜牧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实现畜牧业生产健康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农村防雷现状及科学防雷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红彬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7):65-66,68
介绍了农村的防雷现状,提出了农村防雷的技术性措施(农村建房、电力线路、电视、电话、家用电器等方面的防雷措施)和政策性建议(建立一套完善的农村防雷体系;加强雷电灾害的预警预报及加强农村雷电科普知识宣传),最后提出日常生活中实用的简易防雷措施,旨在为减少雷电灾害损失,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稳步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植物新品种权的司法与行政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从分析植物新品种权与专利权的特点入手,探讨植物新品种权法律保护的难点在于:植物新品种难于保密、易被窃取;生产(制造)过程简单,侵权行为很难被发现;发现侵权索赔难,处罚力度不够。因此,强调建立品种权人自我保护机制,建议人民法院研究制定相应的审判标准,同时加强植物新品种的行政保护。  相似文献   

14.
15.
探析网络安全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了依靠网络安全的核心技术,为了保护网络安全还应该综合考虑网络安全的实现技术、支持系统和非技术方面。网络安全体系结构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只有全局性地部署才能确保整体网络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霍文娟  王云  尹川  葛瑾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1):133-135,153
分析了天津市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制定激励政策、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协调品种审定和品种权保护间的关系、加强执法保护力度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2016年5月9日柳南客专南宁东变电所馈线228 QF、230 QF因线路故障跳闸重合成功,而上一级母线204 QF仍然越级保护动作跳闸,对这种奇特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找出204 QF越级跳闸的原因,提出优化牵引变电所馈线保护定值配置方案,旨在减少因变电所保护误动作扩大停电范围对高铁行车秩序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唐萍萍  李蓉  张硕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670-7671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谐新农村是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各级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履行其应有的法律责任。主要论述了政府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中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现代植保要求,加快植保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高阳县植保植检站通过建立植保专防队、农民培训、实施农业项目、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多种植保推广新模式的综合应用,提高了植保新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创新了植保推广模式,促进了植保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