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解尾矿土壤基质在不同植被处理下土壤动物群落恢复状况,在灌草地和林地自然背景下移植尾矿库复垦土,于2015年4月29日和2017年4月21日对试验样地分别进行2次采样,观察土壤动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试验周期处理下,试验处理335 d后样地获得土壤动物541只,隶属于6纲10目,1 065 d后获得土壤动物1 047只,隶属于6纲13目。此外试验1 065 d寡毛纲数量增加,节肢动物(蜱螨目、鞘翅目、双翅目)数量明显下降;不同自然植被处理下,灌草地试验样地土壤动物个体数相比于自然植被急剧减少,林地试验样地个体数急剧增加。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林地试验样地土壤动物个体数显著多于灌草地试验样地(P0.05)。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与土壤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灌草地处理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多样性指数与有效磷有着较高的相关性,而林地处理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状无显著相关,说明土壤动物群落恢复与选择的植被相关。  相似文献   

2.
臧建成  孙涛 《西北农业学报》2017,26(11):1721-1726
比较研究西藏东南部典型林牧交错地带林地与湿地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为西藏东南部林地、湿地土壤动物群落研究提供科学数据。采用土钻法随机取样,Tullgren干漏斗法分离,参考土壤动物检索图鉴及大类别分类方法进行鉴定,并以DG多样性、Jaccard相似性系数q和Gower系数Sg分析该地区林地和湿地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样地内(林地和湿地)共捕获土壤动物393头,属3门6纲18类,其中林地优势类群为弹尾目,湿地优势类群为弹尾目与前气门亚目。2种生态类型土壤动物群落的DG差异不显著,群落类群个体数相似性不高,但林牧交错地带林地与湿地土壤动物个体数的异质性比类群数高。西藏东南部林地与湿地土壤动物密度、类群以及群落多样性均不同。土壤含水量明显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数量,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类群与总个体数相似性均不高。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环湖丘岗区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洞庭湖环湖丘岗区4个生态系统为标准样地研究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垂直结构及季节性变化。全部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31 298只、30类分别隶属于4门13纲29目。其中,蜱螨类、弹尾类、等翅目、膜翅目、鞘翅成虫和双翅幼虫为最重要类群。被调查的4个生境的土壤动物群落,个体数量变化趋势是:针阔混交林>茶林>竹林>阔叶林,类群数变化趋势是:竹林=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4个生境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和类群数均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并随土层加深动物个体数及类群数递减的规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以冬季、春季最丰富,夏季最少,季节变化的波动性较大。  相似文献   

4.
白义  施时迪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165-5168
为了深入了解濒危植物七子花林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比较七子花林与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竹林地土壤动物群落的相异性,对浙江天台山中、低海拔地区的土壤动物进行取样分析。结果显示:6个样地共获得大、中、小型土壤动物22 756头,分属于3门10纲21个类群(以目为主),其中以蜱螨目和弹尾目居多,为优势类群。方差分析表明,6个样地土壤动物在不同土层间,个体数和类群数均有显著差异。用DG指数测度群落间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呈共优群落的七子花林中土壤动物多样性最高。Sorenson相似性指数S1和Whittaker相似性指数S2度量结果表明,七子花林与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中土壤动物的种群相似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延安市新区北区生态绿化林大型土壤动物的功能类群及其生态特征,并用于指导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2015年3月、4月对延安新区北区3个样地的土壤动物进行抽样调查,在不同土层通过手拣法获取大型土壤动物128只隶属于2门4纲10目。结果表明,膜翅目、鞘翅目、蜘蛛目为优势类群;柄眼目、半翅目、弹尾目、石蜈蚣目为常见类群。通过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松树样地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性指数指数均大于刺柏和金叶榆样地,而且其个体数和类群数都多于刺柏和金叶榆样地。今后,在城市生态林建设中应保护和利用大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促进其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浙江天童不同林型土壤动物群落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向阳  由文辉  陈小鸟  靳亚丽  易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835-6837,6855
[目的]探讨不同林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和差异。[方法]对浙江天童灌丛、马尾松林、木荷林、栲树林4种林型中土壤动物进行调查。[结果]4种林型土壤动物类群组成存在差异,优势类群也各异,线虫为优势类群,但弹尾目在4种林型中均为常见类群,木荷林优势类群只有线虫,蜱螨目和弹尾目为常见类群;处于传统意义上演替顶极的栲树其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和个体数并未达到最高,而处于演替中期阶段的马尾松在群落类群数(30)和个体数(占总捕获量的44.62%)达到最高;马尾松林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都最多,因而其密度-类群指数、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也最高;栲树林样地的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结论]不同林型土壤动物群落差异明显,其总体趋势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太子城河流域白桦林(Betula platyphylla Suk)地为试验地,于样地中设置3处100 m×100 m标准样地,每个标准样地设置3个采样点作为重复;用环刀按照土层深度(h)0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贵州典型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于2013年4月和8月对撒拉溪示范区朝营小流域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的土壤动物进行了研究。共获得土壤动物976头,分属于3门10纲23目。结果显示,各样地以蜱螨目、弹尾目和双翅目为优势类群。水平结构上,不同季节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基本一致,而在个体数量表现常见类群和稀有类群的数量变化较大。垂直结构方面,2个季节土壤动物群落在0~10 cm土层均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个体数的表聚性强于类群数的,且在不同等级石漠化样地表现出较大差异。除个别样地外,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表现为春季大于夏季,各样地间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指数在春季和夏季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为开展城市土壤环境质量的生物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改良的Tullgren分离法对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市区人工林、灌木林、草地3种生境下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要素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共5 775只,隶属4门11纲29种类群,其中甲螨亚目(44.73%)和中气门亚目(20.42%)为优势类群,占总个体数量的65.14%。垫刃目(7.79%)、弹尾目(7.06%)、前气门亚目(7.06%)、蛭态目(2.55%)、膜翅目(1.25%)、原尾目(1.04%)、无气门亚目(1.14%)7类为常见类群,占总个体数量的27.89%,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共占总个体数的93.03%,并组成该市区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主体。另外,双翅目幼虫、鞘翅目幼虫、鳞翅目幼虫、蜘蛛目、等翅目等20类为稀有类群,占总个体数的6.97%。不同生境下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标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个体数间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个体数水平分布表现为人工林草地灌木林,类群数依次为灌木林人工林草地。在垂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特征,即0~5 cm5~10 cm10~15 cm15~20 cm。[结论]不同生境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指标之间存在差异,这与植被类型、人为干扰程度、土壤环境因素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勾影波  高方清  苏永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30-14132
对常熟市虞山林场杨梅园土壤动物群落的构成进行了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样本1 405个,隶属于4门、7纲、22类。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和弹尾目2类,占个体总数的90.72%,构成了该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的主体;常见类群为线虫,占全部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的4.76%;其他为稀有类群。3样地环境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个体密度为样地3〉样地2〉样地1;类群数和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H’)为样地1〉样地2〉样地3;均匀度指数(J)为样地3〉样地2〉样地1;优势度指数(C)为样地3〉样地2〉样地1。不同群落的相似性(q)分析表明,样地1与样地2、样地1与样地3、样地2与样地3的q值均大于0.5且小于0.75,表现为中等相似。土壤动物垂直分布有明显的表聚现象。  相似文献   

11.
在河北北部的森林-草原交错区,对人工林和次生林的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蜱螨目和弹尾目在所调查的样地中为常年的优势类群;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随夏秋春季节的变化逐渐减少,个体数秋季最多,春季最少,夏季次之;大型和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在不同林地中的变化规律不同。不同地带次生林中的土壤节肢动物数量大于人工林,而且多样性也高于人工林;交错区不同生态环境土壤节肢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数的垂直分布都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且表聚性非常明显。但有的样地土壤节肢动物的个别层次有逆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庞泉沟华北落叶松林土壤动物群落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6月至10月对庞泉沟华北落叶松林土壤动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共获样本12 927头,隶属3门7纲21目46类。其中弹尾目、蜱螨目为优势类群,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等为常见类群。通过6块样地对比得出:天然林土壤动物类群数、个体数多于人工林,多样性也高于人工林;天然林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海拔1 850 m处的>海拔1 650 m处的>海拔2 050 m处的,而人工林的群落多样性是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枯枝落叶层中动物个体数量占其样地总个体数的比率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其它各层中的比率却在降低。8月份土壤动物类群数量、个体数最高,多样性也最高。  相似文献   

13.
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6种生境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数量和类群组成、多样性、生态地理分布及群落排序进行研究.从6种生境中共获取大型土壤动物29个类群,优势类群为蚁科和象甲科幼虫,常见类群为线蚓科、食虫虻科幼虫、地蜈蚣目、露尾甲科幼虫、蜘蛛目、象甲科和叩甲科幼虫.各生境大型土壤动物群落优势类群基本相同,个体密度和类群数的垂直分布均具有表聚性,优势度、常见类群、个体密度和类群数及其垂直递减速率存在着一定差异.3种植物群落围封样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差异,但放牧和刈割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应分析结果表明,3种植物群落围封样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不大,但刈割导致羊草草甸草原和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大型土壤动物群落与线叶菊草甸草原大型土壤动物群落越来越接近,放牧对草甸草原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也很明显,不同的大型土壤动物对生境的偏好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2010年5月,对暖温带地区山西农业大学庭院四种绿地类型进行了土壤弹尾纲动物的调查,用干漏斗法(Tullgren)提取鉴定到属,应用个体密度、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等指数,研究土壤弹尾虫群落结构特征,了解不同绿地类型的差异对土壤弹尾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共获得弹尾虫个体1724只,分属3目4科8属,其中,Entomo-bryidae(长跳科)为优势科包括3属,而Hypogastruridae(球角跳科)个体数却占绝对优势。不同绿地类型对弹尾纲的种群组成有显著影响,多样性指数H′特征为:样地Ⅰ>样地Ⅱ>样地Ⅲ>样地Ⅳ,I号和Ⅱ号样地弹尾纲群落分布均匀且优势类群明显,其多样性指数高,群落发育较好。  相似文献   

15.
茂兰喀斯特森林实验区桑园土壤昆虫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8年1-12月,对茂兰喀斯特森林实验区2个桑园样地的土壤昆虫进行了抽样调查,共获大、中、小型土壤昆虫2 800只(包括蜱螨目),分属于11目26科。其中直翅目、膜翅目、鞘翅目为优势类群,3目昆虫共占总数的74.25%;蜱螨目、同翅目、鞘翅目幼虫、弹尾目、蜚蠊目、半翅目为常见类群。优势类群是喀斯特森林环境下土壤昆虫的主体;此外,土壤昆虫个体数和类群数在季节上呈现夏、秋、春、冬依次递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辽宁省海州露天矿排土场恢复措施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的影响,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分布、组成及主要生理类群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微生物总量为人工林地天然草地工程复垦地荒裸地,3种林地中,榆树林地高于刺槐和紫穗槐林地;在微生物组成中,真菌数量最低,不足微生物总量的1%,细菌和放线菌所占的比例相当;在0~10 cm土层,三种林地为放线菌占优势,其它恢复措施地为细菌占优势,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放线菌比例略有提高;荒裸地的生理类群数量显著低于修复地(P0.05),氨化细菌在0~10 cm土层为紫穗槐林地最高,在10~20 cm土层为刺槐林地最高,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数量为刺槐林地最高,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为天然草地中最高;各类微生物的垂直分布表现为0~10 cm高于10~20 cm。修复地能明显提高排土场土壤微生物数量和主要生理类群的数量,在各修复地中具体表现为人工林地天然草地工程复垦地。  相似文献   

17.
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资源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调查了6种农业生境类型的土壤动物数量和群落组成,共获得土壤动物6631头,分属于4门11纲17目.从总体讲,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弹尾目和线虫纲,分别占总捕获量的34.92%,31.82%和11.68%;常见类群为膜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和寡毛纲,分别占总捕获量的7.92%,4.78%,1.45%和1.31%;其他16类为稀有类群.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表现为林地>果园>苗圃>荒地>菜园>农田,多样性指数表现为果园>林地>苗圃>荒地>菜园>农田,但各试验样地的优势种类和常见种类有所不同.说明人为干扰较小的农业生境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类群数较多.林地和果园、荒地、菜园的相似性系数较高,群落结构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18.
对银川市爱伊河湿地7个样地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共捕获土壤动物30类2 605只,隶属于4门11纲。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和弹尾目,分别占总捕获量的42.03%和36.24%。常见类群有线虫类、蜘蛛类、鞘翅目、膜翅目、鳞翅目幼虫和双翅目幼虫。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可划分为腐食性、捕食性和植食性土壤动物,其数量比例关系整体上表现为腐食性土壤动物捕食性土壤动物植食性土壤动物。土壤动物数量、种类在土壤各层的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显著相关(P0.05),而与优势度指数显著负相关(P0.05)。7个样地间土壤动物的相似程度由中等不相似到中等相似。  相似文献   

19.
以阜新市海州露天矿排土场刺槐林地、白榆林地、刺槐白榆混交林地、农田、草地、裸地6种复垦模式为研究对象,其中以裸地为对照,分析不同复垦模式土壤因子的显著性差异,以揭示不同复垦模式对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白榆林地土壤温度显著低于裸地,降低土壤温度效果明显;刺槐白榆混交林地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其余复垦模式,保持土壤水分效果明显;刺槐白榆混交林地提高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含量效果最显著;白榆林地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效果最显著;农田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效果最显著;各种复垦模式均有降低土壤pH效果。总的来说,刺槐白榆混交林复垦模式对露天矿排土场的土壤修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喀斯特簸箩小流域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喀斯特高原盆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于2008年2月对清镇簸箩小流域4种不同等级石漠化即无石漠化、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样地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共获土壤动物688头,隶属2门7纲14目,其中优势类群是蜱螨目、弹尾目和膜翅目。无石漠化样地土壤动物的种类最多、密度最高、多样性最丰富。轻度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样地土壤动物群落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土壤动物的个体数与石漠化程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含水量和土壤孔隙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pH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剧,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受到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