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2):166-167
城乡一体化实现了城乡间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为乡村经济建设带来机遇。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实现乡村社区的治理转型,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培育和发展民间社会组织,教育和培养民众的现代公民精神,积极引导公民的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厘清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农民的内在关系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界定和分析乡村社区治理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索行之有效的乡村社区治理路径,旨在为当下乡村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城乡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为实现党领导下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全面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促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就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3.
当前农村乡村治理法治化的水平依然存在不足,和我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 此需要长期坚持,努力将涉农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将农民各项权利进行明确、将普法的形式进行创新,积极培育农村法 治文化;加强基层干部法治的观念,改变基层政府的执法方式,这样才能帮助法治乡村建设的目标得以实现。本文结 合我国乡村法治化治理的现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如何加强乡村法治化治理。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1):226-228
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和政府施政重点。新形势下,随着治理政策的变迁,社会结构的变化,政府职能的变革,都突出把乡村治理工作摆在政府治理范畴的前沿,而社会组织也是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为我国政府如何加强乡村治理提供了明确方向。结合政府治理主体、内容与方式的现代化要求,基层政府应理顺好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主体间关系,建立公共资源与乡村治理资源的合作机制及完善好相关激励、监测、评估机制,以推动社会组织有效参与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5.
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全社会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效的乡村治理也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乡村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胜利,我国的乡村治理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乡村治理存在乡村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村民对乡村治理热情普遍不高、人才流失、乡村持续发展后劲不足、治理主体能力不足、乡村治理制度不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滞后问题也在不断凸显。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重视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自治水平的提升、加强对人才的吸引、塑造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主体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保障制度、加强党组织基层建设。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基层社会矛盾和多元利益冲突呈现一些新的特征,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是实现国家社会治理法治化和现代化,建设平安中国的客观需要。通过探讨培育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完善社会治理法律体系,培育多元主体治理能力、培育基层民众法律意识,营造基层法治文化氛围等提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新的发展战略,乡村振兴的根本是实现治理有效。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有效的乡村治理,乡村治理需要广大农民的参与。农民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经济发展落后、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不完善、主体性弱化、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为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通过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机制体制,坚定文化自信等手段持续提升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做好乡村振兴工作,需要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法治化的路程,提高基层社会法治治理水平,促进乡村法治的现代化发展。基于对乡村振兴法治化的现实路径进行探究,通过了解乡村振兴法治化的现状与问题,提出推动乡村治理法治化的路径对策。进一步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化建设改革,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干部的作用,推动乡村振兴,法治化的发展。以期为相关单位或者个人提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乡村治理法治化是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乡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黑龙江省在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农村老年人居多、农民法治意识有待提升、农村基层干部法治思维不强、乡村专业法治人才紧缺、乡村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困境。因此,黑龙江省要实现乡村治理法治化,需要通过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强化农村基层干部的法治思维、加强专业法治人才的培养、完善涉农法律法规等措施来破解乡村治理法治化中的困境,以便更好地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的效能,加快助推全面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法治化是乡村振兴推进的保障,是乡村纠纷化解的有效手段,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乡村治理法治化面临乡村村治理法律法规亟待完善、农村地区法治意识淡薄、基层干部法制能力不足、村规民约不够规范化等问题,应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法律法规,加强农村地区法律普及,提高基层干部法律素养,规范村规民约,提高乡村法治化水平,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新乡贤对乡村基层治理水平的提高发挥着关键作用。探讨新乡贤在基层治理中的影响因素,激发新乡贤参与乡村基层治理的热情,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经研究,新乡贤深入乡村参与治理活动受政策、环境、人际关系、乡土情感、利己性和利他性等因素的影响。对影响因素进行差异化分析时发现,新乡贤的户籍类型与乡土情怀因素有着密切联系,且政策、环境两大因素对于原生乡贤、外出乡贤的影响较其他因素更为明显。因此,为吸引贤能人士返乡参与基层治理,政府需要不断完善激励政策、优化乡村环境、弘扬乡村文化,进而提高中国乡村基层治理水平与治理效能,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更好推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乡村精英是中国乡村巨大的社会优质资源,对乡村社会稳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乡村精英流失严重影响着乡村的发展和乡村治理水平的提高。基于"推力-拉力"因素分析,可以发现当前乡村精英流失的缘由:乡村社会认同度偏低、宗族在乡村治理中的强势地位、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市优厚的落户与人才引进政策等。为此,需通过出台优厚的政策、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举措来吸引、留住乡村精英,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13.
杨路 《新农业》2023,(8):103-104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顺利完成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同时需要广大村民主动参与乡村振兴中去,主动参与乡村治理。但是,在农村社会治理中,干部群众在思想上存在误区,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以及村民委员会行政化严重等问题,导致乡村社会治理水平低,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效果。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需多方协作,政府需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基层组织要为群众参与公共事务搭平台,群众自身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参与社会治理。唯有形成合力,乡村才能发展和振兴,发展和振兴才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农村社区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是强加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组织部分,是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和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切入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会服务和管理能力增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1]只有加强农村社区治理水平才能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农村社区治理虽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在部分地区仍存在诸如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乡村治理法治化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解决乡村纠纷的有效手段,对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 要意义,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完善乡村治理法治化面临着诸多困 境,要加强立法,完善立法体系;依法规范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与行政程序;优化农村法治环境,提高农民法治意识;全 面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1):244-246
建设法治乡村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法治乡村建设对于完善我国的农村法律制度、健全农村法治化发展有着显著意义。目前,乡村中存在着基层权力行使不规范、法律规章不健全、乡村治理方法落后、法律服务不健全的问题。应通过强化基层权力使用、完善法律规范、创新乡村治理方法、构建多元化乡村法律服务促进法治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基层政府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组成和基本元素。加之民族地区地域空间辽阔、战略地位重要、社会结构复杂、民族成分多元,在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实现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新要求下,研究如何提升民族地区基层政府社会治理水平,有其必要性与重要性。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查询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以此为基准对民族地区基层政府社会治理水平现状进行介绍,结合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分析发现制约基层政府社会治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有三点,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成本较高、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以及社会治理方式创新不足;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了民族地区基层社会先天自然环境的影响之外,还有赖于人口结构较为复杂多元文化现象存在、新型合作共治机制尚未完全构建、缺乏专业治理人才这三大原因。本着追根溯源,切实解决问题的原则,从十九届四中全会总体指引、经济建设、思想引领、制度保障、人员配备五方面着手,多角度寻求加强和改善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建设的有效对策,以期协同提升基层政府的社会治理水平与社会治理本身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探寻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采用调查方法分析了闽侯县的乡村治理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加强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机制,建立健全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体系等措施来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于乡村基层治理提出了崭新的要求,为了探索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基层治理的实现路径,采用文献分析方法结合实地观察,研究了乡村振兴和乡村基层治理的关联性以及我国当前乡村基层治理的现状。研究表明,基层治理发展模式创新是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基层治理实现路径的核心内容,在进行基层治理发展模式创新时,要求注重协同治理和多元主体参与、注重可持续发展、注重顶层设计和创新机制的建立。在具体措施方面,应加强农村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设,提升基层治理的效能。也需要加强农村社会组织的建设,形成多元共治的治理格局。同时构建有效的信息化平台,提升基层治理的科学性和智能化水平。最后需要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治理方案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字中国”的建设中,数字乡村的建设占据了核心地位。数字技术已经深入到乡村治理的各个环节中,重塑了乡村治理的关键要素,并推动了乡村治理向数字化方向转变。目前我国乡村地区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阶段,乡村社会组织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化力量对推动乡村数字化治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推动乡村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现代社会组织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结构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价值,这对于乡村地区的数字化治理和推动乡村地区数字化转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乡村社会组织在参与乡村数字化治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公共参与乡村数字化治理的能力不足、乡村数字化治理中的制度尚未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的主动性和热情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导致无法形成一个协同的乡村数字化治理力量。因此,需要从加强政府主导、培育新型农民和提升基层党组织能力等方面来构建乡村社会组织参与数字乡村治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