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计算敦化市2009-2012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并分析其动态变化。利用现有数据分析得到敦化市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的预测值。通过对比计算结果,研究敦化市土地利用结构,厘定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向。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在2009-2012年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从2.549 1 hm~2/人增长到2.830 6 hm~2/人,在2009-2011年期间,人均生态承载力从3.528 6 hm~2/人减少到3.508 1 hm~2/人,到2012年有所增加,达到3.515 4 hm~2/人,生态盈余从0.979 5 hm~2/人减少到0.684 8 hm~2/人,敦化市的发展属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发展预测数据显示,敦化市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763 1 hm~2/人,2020年人均生态承载力为3.263 6 hm~2/人,生态盈余为0.500 5 hm~2/人。敦化市可以通过一系列改进措施实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污染,实现土地信息科学合理管理等。  相似文献   

2.
为定量评价株洲市可持续发展状态,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株洲市2001~201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灰色GM(1,1)模型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株洲市人均生态足迹由2001年的1.394 6 hm~2逐渐增加到2013年的2.487 5 hm~2;同期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由0.528 4hm~2逐渐下降到0.509 9 hm~2,人均生态赤字由0.866 1 hm~2逐渐增加到1.977 5 hm~2。同时根据预测出的研究区域2016~202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2025年研究区域人均生态赤字将增加到2.569 9 hm~2,表明当前株洲市的生态环境处于中等不可持续状态,并呈现向强不可持续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辽宁省2004-2008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计算了辽宁省2003~2007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辽宁省的人均生态足迹由2003年的2.587 5 hm2/人增加到2007年的3.340 1 hm2/人,而同期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却由0.565 2 hm2/人降低到0.559 0 hm2/人,人均生态赤字则由2.022 3 hm2/人增长到2.781 1 hm2/人.高额的生态赤字反映出辽宁省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已超出了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赤字的快速增长则反映出当前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通过对生态足迹的研究,提出发展中应涮整产业结构,引进高新技术,改变生产和消费模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定量分析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情况。[方法]根据2006—2015年江苏省相关统计数据,研究江苏省的生态足迹总量动态变化、不同生态、生产性土地生态足迹、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生态赤字。[结果]2006—2015年江苏省总生态足迹以年均3 547.882万hm~2/a的速度增长,人均生态足迹从2006年的5.90 hm~2上涨为2015年的9.67 hm~2。不同类型土地生态足迹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建设用地、化石能源用地、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江苏省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但自2012年下降明显。[结论]整体看来,江苏省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传统的生态足迹模型进行改进,计算了2014年威县各消费项目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并以生态足迹度作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判定依据,对其进行客观、科学的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首先,威县的人均生态足迹是1.001 5 hm~2/人,人均承载力是0.303 1hm~2/人,最终人均生态赤字为0.698 4 hm~2/人,赤字的主要原因是耕地、化石燃料地和草地的生态足迹超出了其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其次,威县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生态足迹度测度结果(EFD)为3.3,表明威县的循环经济处于劣性循环阶段,对于威县发展农牧结合循环经济而言,如何在满足现有水平的消费需求情况下保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传统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的不足,引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对模型进行改进,计算辽宁省朝阳市2010-2013年水资源生态足迹、水生态承载力、水生态盈亏、万元GDP水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并分析朝阳市2010-2013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朝阳市2010-2013年平均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为0.267 2 hm~2,平均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为0.062 5 hm~2,平均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为0.204 7 hm~2,平均万元GDP水生态足迹为0.109 0 hm~2,平均水资源压力指数为4.33,平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数为0.19,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足迹改进模型的乌鲁木齐市可持续发展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乌鲁木齐市1997~2016年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趋势和差异,分析该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方法]计算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率及剪刀差.[结果](1)1997~2016年乌鲁木齐市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基本呈反向发展趋势分别从2.739 hm2增加到9.850 hm2和人均生态赤字2016年是1997年的4.35倍;(2)1997~2016年乌鲁木齐市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差异以2000年为界先减小后增大,生态环境形式不容乐观.[结论]乌鲁木齐市可持续发展形势十分严峻,可在增加生态承载力供给的同时控制生态足迹需求,从而提高该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基于快速城镇化视角,以安徽省2010~2013年的生物资源账户和能源账户为依据,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定量评价全省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研究时期内,安徽省人均生态足迹由2.5735 hm~2/人增长到2.7579 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由0.3473 hm~2/人减少到0.3444 hm~2/人,人均生态赤字呈上升趋势,表明安徽省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同时运用GM(1,1)模型对2014~201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安徽省生态赤字继续增加,生态环境将持续恶化,据此,本研究提出了减少生态赤字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耕地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桑秋  苏飞  张平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42-1143,1173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辽宁省1996~2005年耕地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总体上呈现逐渐增加趋势,由1996年的0.337 6 hm2/人增加到2005年的0.395 9 hm2/人;而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呈现逐年减少趋势,由1996年0.300 7hm2/人减少到2005年的0.269 6 hm2/人;人均耕地生态赤字也不断扩大;在研究时段内,辽宁省耕地生态超载指数不断扩大,说明目前辽宁省耕地资源处于超负荷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福建省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基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和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测算了福建省2008—2017年人均耕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足迹广度、足迹深度和三维生态足迹。在此基础上,引入耕地压力指数,判断当前福建省耕地是否处于超载状态。结果表明:2008—2017年,福建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由0.263 6 hm~2增长至0.307 1 hm~2,增长了16.5%;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逐年缓慢减少,从0.213 7 hm~2下降到0.201 9 hm~2,下降了5.5%。2008—2017年,福建省耕地从未出现过生态盈余,人均耕地足迹生态赤字从0.049 9 hm~2扩大到0.105 2 hm~2,增加了110.8%。福建省2008—2017年耕地足迹广度总体下降,而足迹深度总体上升,且人均耕地足迹深度始终大于1。这10年间,耕地压力指数逐渐上升至1.520 9。福建省耕地资源的利用为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最后,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对策,以维持福建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伦理视角下的生态农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新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386-2387
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除了要把握生态农业的基本含义、主要特点、建设模式外,还必须注重从生态伦理学的视角来挖掘生态农业的丰富内涵,分析生态农业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塞罕坝机械林场自2000年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以来,历时17a,连续开展了2期工程建设,沙尘强度和频率都呈现出明显的减弱和降低势头,工程区内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和经济效益都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效,但是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该文针对塞罕坝京津风沙源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京津风沙源治理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应用生态足迹方法,以海南省2000—2004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对海南生态省以来(1999—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人均生态赤字由1999年的0.366hm^2增加到2003年的1.2206hm^2,呈逐年增加的趋势,5年增加了0.8546hm^2,增长了233.5%.海洋、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生态系统承受较大压力:人口的增加和生产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是最重要的原因,海洋、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是直接因索;减少海洋、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的生态足迹需求,提高其生态承载力.是实现海南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耕地、海洋和林地是海南的优势资源。海南生态比较优势明显,但经济仍不太发达,自然资源利用效率还比较低;建设生态省,走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海南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15.
16.
论述了云南正处在从起飞迈向加速发展的新阶段,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绿色文化.  相似文献   

17.
污染生态退化与生态整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生态退化与退化生态学、污染生态退化与生态整治等若干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解决污染生态退化问题必须将生态修复和生态恢复结合起来进行生态整治。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