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培养优质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菌液,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草鱼铜绿假单胞菌灭活疫苗发酵培养基的氮源、碳源和磷酸盐成分进行了筛选,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培养基各主要成分的用量进行了优化组合,并经过验证试验绘制出了铜绿假单胞菌JP802在优化培养基条件下的5 L发酵罐生长曲线。结果表明:草鱼赤皮病铜绿假单胞菌JP802发酵培养基中最佳氮源为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磷酸盐为磷酸氢二钾;确立了培养基的优化配方为蛋白胨10 g/L、牛肉膏5.0 g/L、酵母膏2.5 g/L、葡萄糖5.0 g/L、磷酸氢二钾0.75 g/L、氯化钠5.0 g/L,JP802菌株在此培养基中发酵14 h菌体浓度达到最大(OD_(600 nm)值为6.44)。研究表明,通过对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可以获得更高产量的铜绿假单胞菌JP802发酵菌液。  相似文献   

2.
刘高强  王晓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07-10708
[目的]研究姬松茸的深层发酵技术,筛选了适宜姬松茸液体深层培养的碳源和氮源培养基。[方法]对姬松茸的液体深层培养基进行了研究,筛选出适宜姬松茸发酵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对姬松茸菌丝体和胞外多糖的影响。[结果]姬松茸菌株生长和胞外多糖生产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浓度为30 g/L;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和酵母膏的组合,最适的组合浓度为7 g/L蛋白胨+7 g/L酵母膏。在此条件下,姬松茸菌体干重和胞外多糖产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7 g/L和281 mg/L。[结论]该研究为姬松茸的进一步规模化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深层发酵培养虎奶菇多糖的培养基。[方法]以不同的培养基深层发酵培养虎奶菇菌丝体和多糖,分离胞内和胞外多糖,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基础上,考察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对虎奶菇生长及虎奶菇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葡萄糖是最佳碳源,有利于细胞生长和胞内外多糖等代谢产物的积累,从而获得高的多糖产率;酵母膏是最适氮源,可以获得最高的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金属离子对细胞生长有影响,在EDTA离子培养基里细胞生长及代谢产物累积效果最佳。在最优培养基培养条件下,总多糖含量为3.34 g/L,胞内多糖含量为1.92 g/L,胞外多糖含量为80.34 mg/g,多糖产率为8.13%,细胞干重为23.62 g/L。[结论]该方法优化了深层发酵培养虎奶菇多糖的培养基,为虎奶菇的种植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了负责运输苏氨酸至胞外的转运蛋白的关键基因rhtB过表达的苏氨酸发酵菌M122,考察不同的碳源、氮源及pH对该重组菌产L-苏氨酸的影响。[方法]选用不同的碳、氮源对L-苏氨酸生产菌株的发酵过程进行分析,对发酵培养基的碳、氮源及pH进行优化。[结果]定向改造后苏氨酸发酵菌对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增加,使用蔗糖作为碳源发酵时,摇床培养L-苏氨酸产量为28.1g/L;以(NH4)2SO4或酵母粉作为氮源发酵时,L-苏氨酸产量分别为27.8和28.2g/L,均优于使用其他氮源时苏氨酸的产量。对发酵的最适pH研究表明,中性条件下更有利于菌体的生长和L-苏氨酸的产生。[结论]确定了苏氨酸发酵菌M122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NH4)2SO4或酵母粉,最适pH为7.0。  相似文献   

5.
孔晶  贾建波  赵玉萍  任世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0951-20952
[目的]构建了负责运输苏氨酸至胞外的转运蛋白的关键基因rhtB过表达的苏氨酸发酵菌M122,考察不同的碳源、氮源及pH对该重组菌产L-苏氨酸的影响。[方法]选用不同的碳、氮源对L-苏氨酸生产菌株的发酵过程进行分析,对发酵培养基的碳、氮源及pH进行优化。[结果]定向改造后苏氨酸发酵菌对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增加,使用蔗糖作为碳源发酵时,摇床培养L-苏氨酸产量为28.1 g/L;以(NH4)2SO4或酵母粉作为氮源发酵时,L-苏氨酸产量分别为27.8和28.2 g/L,均优于使用其他氮源时苏氨酸的产量。对发酵的最适pH研究表明,中性条件下更有利于菌体的生长和L-苏氨酸的产生。[结论]确定了苏氨酸发酵菌M122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NH4)2SO4或酵母粉,最适pH为7.0。  相似文献   

6.
洒威  李纲  焦迎春  邵宗圆  张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875-5877,5944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JMH48产絮凝剂培养基。[方法]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高絮凝活性的细菌,简称JMH48,采用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设计试验对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分别考察了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的种类及其浓度对JMH48絮凝效果的影响。培养基的优化采用中心组合响应面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回归分析,模型评价,最后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在未离心处理下,最佳碳、氮源浓度分别为20.11、0.52 g/L,在此条件下絮凝菌的絮凝率最高可达85%以上;在离心处理下,最佳碳、氮源浓度分别为22.98、0.53 g/L,在此条件下絮凝菌的絮凝率最高可达93%以上。[结论]该研究为基于微生物絮凝剂的环境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高山被孢霉利用合成培养基液体发酵产花生四烯酸(ARA)的发酵液组分进行优化。[方法]对培养基中的碳源进行了优化,对单一碳源、复合碳源进行筛选,并优化了它们的起始浓度。利用单因素试验对多种无机氮源进行了筛选。对具有显著效应的葡萄糖、甘油、酵母粉和氨基酸混合物4个因素进行最陡爬坡试验后,利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对显著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最佳碳源组合为葡萄糖80 g/L+甘油20 g/L。以酵母粉为氮源,以氨基酸混合物为生长因子添加到培养基中,可促进高山被孢霉发酵液中ARA的积累。最佳合成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80 g/L,甘油12 g/L,酵母粉20 g/L,氨基酸混合物0.3 g/L。对优化后的合成培养基进行了验证,摇瓶发酵培养7 d后检测其产量,测得平均产量为7.084 1 g/L,与预测值接近。[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提高ARA在工业化生产中的得率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王利  王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7-69,82
[目的]优化深层发酵培养虎奶菇多糖的培养基。[方法]以不同的培养基深层发酵培养虎奶菇茵丝体和多糖,分离胞内和胞外多糖,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基础上,考察碳源、氮源和金属离子对虎奶菇生长及虎奶菇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葡萄糖是最佳碳源,有利于细胞生长和胞内外多糖等代谢产物的积累,从而获得高的多糖产率;酵母膏是最适氮源,可以获得最高的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金属离子对细胞生长有影响,在EDTA离子培养基里细胞生长及代谢产物累积效果最佳。在最优培养基培养条件下,总多糖含量为3.34g/L,胞内多糖含量为1.92g/L,胞外多糖含量为80.34mg/g,多糖产率为8.13%,细胞干重为23.62g/L。[结论]该方法优化了深层发酵培养虎奶菇多糖的培养基.为虎奶菇的种植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块根芍药内生菌XJU-PA-6产灵菌红素发酵条件的优化,提高其产灵菌红素的能力。[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研究碳源、氮源、无机离子、氨基酸、植物添加油及接种量对灵菌红素合成的影响,确定提高灵菌红素产率的最优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结果]通过优化试验,菌株XJU-PA-6产灵菌红素最佳发酵条件:40 g/L麦芽糖,20 g/L蛋白胨,0.01 mol/L Mg2+,0.001 mol/L Fe3+,1%脯氨酸,6%葵花油,28℃,180 r/min,振荡培养2 d。在此优化条件下,灵菌红素产量达到290.92 mg/L,比原来提高3.896倍。[结论]优化后的MEA培养基是一种适合内生菌XJU-PA-6生产灵菌红素的优良培养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蛹虫草摇瓶菌种培养基。[方法]以菌丝体干质量为指标,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适于菌丝体生长的最佳碳氮源,再以正交试验优化碳源与氮源以及无机盐与VB1的最佳配比。[结果]蛹虫草优化的摇瓶培养基配方为红薯50 g/L、可溶性淀粉10 g/L、牛肉膏10 g/L、酵母膏10 g/L、KH2PO41.5 g/L、Mg SO4·7H2O 1.0 g/L、VB10.10 g/L,p H自然,利用该配方菌丝干质量可达36.33 g/L。[结论]优化的摇瓶培养基可为后续研究和生产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解磷巨大芽胞杆菌液体发酵的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得到高密度发酵的最优培养基组成,以一株分离自土壤的解磷巨大芽胞杆菌为研究对象,以发酵液OD600为判断活菌数依据,进行响应面法优化试验。首先进行单因素试验筛选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碳源浓度、氮源浓度、无机盐及无机盐浓度,得到单因素最佳值;然后利用响应面设计,通过3步试验,即部分因子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中心组合试验对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株巨大芽胞杆菌的最佳培养基质量组成为:乳糖6 g/L,蛋白胨7.45 g/L,NaCl 5 g/L,MgSO4·7H2O 2.46 g/L,CaCl2 1.22 g/L,K2SO4 0.087 g/L。在此最优培养基条件下培养,发酵液最终活菌数达到2.0×109 cfu/mL以上。运用此培养基配方进行发酵,可为农业生产提供高密度的磷细菌菌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加速玉米秸秆的降解,减轻对环境的压力,筛选玉米秸秆纤维素降解菌系,并使其大量扩繁,为玉米秸秆纤维素降解提供菌种资源。[方法]将富集培养的18组菌系以玉米秸秆为限制性因素,在30℃摇床驯化至18代酶活稳定,筛选出4组酶活较高的菌系,对优良菌系进行培养基碳氮源单因素试验,利用响应面法对其进行产酶培养基碳氮源优化。[结果]18代时,菌系3、6、12、16的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活力分别为56.35、50.44、49.99、82.40 U/m L,菌系16的响应面优化培养基碳源、氮源最佳比例为秸秆12.21 g/L、麸皮14.53 g/L、豆粕12.97 g/L时,酶活力最大为229.68 U/m L,各因素对CMC酶活力的影响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豆粕、秸秆、麸皮,且秸秆与麸皮交互项对CMC酶活力的影响最为显著。[结论]筛选出的菌系16能加速玉米秸秆的降解,在优化的产酶培养基中酶活力较高。  相似文献   

13.
桑黄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桑黄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进而提高该菌株黄酮类活性物质的产量。利用不同碳源、不同氮源对桑黄进行液体发酵,测定胞内黄酮产量,筛选出最佳种类的碳源和氮源。进一步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浓度碳、氮源及培养基初始pH值对胞内黄酮产量的影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桑黄黄酮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获得黄酮产量最高的培养基组合。结果表明,桑黄产黄酮的最佳碳源是麦芽糖,最佳氮源是酵母提取物。优化后黄酮发酵培养基中的麦芽糖浓度为46.5 g/L,酵母提取物浓度为6.0 g/L,培养基初始pH值为4.32,优化后培养基黄酮产量达到(65.3±2.5) mg/L。获得了桑黄黄酮发酵的最佳培养基,为进一步研究桑黄黄酮生物合成调控以及提高桑黄黄酮含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刘春来  王爽  李新民  刘兴龙  夏吉星  杨帆  马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595-12596,12599
[目的]筛选影响蜡蚧轮枝菌生长的营养因子,为该菌的开发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固体基础培养基1L水中20g葡萄糖的含碳量(8.00g/L)、2g蛋白胨的含氮量(0.29g/L)及少量无机盐为标准,用蔗糖等碳源及酵母膏等氮源分别取代基础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和蛋白胨。研究了固体培养基中不同碳、氮源对6株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葡萄糖有利于V2、V4、V5和V6菌株的菌丝生长和产孢;可溶性淀粉为碳源时,V1和V3菌株的生物量和产孢量均很高;有机氮源酵母膏可大大提高各菌株的生物量及产孢量。[结论]葡萄糖与酵母膏组合是适合于多数供试蜡蚧轮枝菌菌株菌丝生长和产孢的碳氮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发适用于酿酒酵母菌剂生产的高密度低成本培养基.[方法]以酿酒酵母JH301为对象菌,以糖蜜为基础培养基,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适宜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天然产物增殖因子,通过U16(88)均匀试验优化培养基成分.[结果]研究筛选出适宜的碳源为棉籽糖、葡萄糖和海藻糖,氮源为胰蛋白胨,无机盐为磷酸二氢钾,天然产物增殖...  相似文献   

16.
1株益生蜡样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优化蜡样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提高蜡样芽孢杆菌的生物量。[方法]在初始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蜡样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的最适碳氮源和碳氮比。[结果]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15.00 g/L,可溶性淀粉40.00 g/L,蛋白胨10.00 g/L,玉米浆干粉30.00 g/L,硫酸铵3.00 g/L,磷酸氢二钾5.00 g/L,磷酸二氢钠5.00 g/L,硫酸镁1.25 g/L,硫酸锰0.60 g/L,氯化钙2.00 g/L。优化后蜡样芽孢杆菌在50 L不锈钢发酵罐中的发酵液活菌数达1.6×1010cfu/m L,较优化前提高了1个数量级。[结论]优化后的蜡样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大大提高了该菌的生物量,为工业化放大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良好适应库区环境的土著戊糖片球菌菌株,再通过对戊糖片球菌的发酵培养基进行条件优化,降低戊糖片球菌的发酵成本。[方法]采用MRS培养基从库区的青贮饲料中分离目的菌株,并进行16S rRNA的分子鉴定,再分别对戊糖片球菌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种类、碳源浓度、氮源种类、氮源浓度、无机盐离子及离子浓度进行优化。[结果]获得了1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土著Pediococcus pentosaceus菌株,命名为Pediococcus pentosaceus NY001;优化得到较适宜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40g/L、酵母粉40g/L、MgSO4·7H2O 1.0g/L,在此条件下,戊糖片球菌的最大发酵活菌数可达2.2×109 CFU/mL,显著高于初始发酵水平(2.5×107CFU/mL)的88倍。[结论]该研究为肠道益生菌的发酵培养及后续畜禽无抗健康养殖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马铃薯汁(PDA)培养基为筛选培养基,从自然界枯枝腐木中筛选产多糖真菌,经平板初筛、摇瓶复筛获得最优菌株TL-8,胞外多糖产量达1.1 g/L。经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TL-8菌株鉴定为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在发酵基本培养基初始条件下,分别以培养条件(如温度、摇床转速、pH值、发酵时间等)和培养基成分(如氮源、碳源)作单因素优化,并根据单因素优化结果筛选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以确定白囊耙齿菌TL-8产胞外多糖的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在发酵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采用乳糖(12 g/L)和葡萄糖(28 g/L)作复合碳源,采用酵母膏(6.0 g/L)和豆渣粉(9.0 g/L)作复合氮源,pH值6.0,摇床转速160 r/min,装液量为100 mL/250 mL,培养温度30℃的条件下培养8 d,白囊耙齿菌TL-8的生物量达15.78 g/L,胞外多糖产量达5.49 g/L。  相似文献   

19.
任思竹  陈青君  程继鸿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4974-4975,4990
[目的]研究碳源、氮源对蜜环菌生长的影响.[方法]选用6种不同碳源和8种不同氮源的培养基,通过测定摇瓶浅层培养后蜜环菌菌球的生物量,探讨不同的营养源对蜜环菌生长的影响.[结果]最佳的培养条件为:在培养温度25℃、振荡器转速为150 r/min的黑暗环境中恒温培养10 d;最适碳源、氮源分别是蔗糖和酵母膏,菌球生物量分别达到(10.60±2.70)和(3.95 ±3.55) g/L.[结论]该方法为供试蜜环菌的培养基筛选及进一步研究天麻、猪苓的共生特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粘质沙雷氏菌发酵产红色素培养基及其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薛建  刘青  杨启银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375-5378
[目的]对红色素生产菌粘质沙雷氏菌的培养基进行优化。[方法]以粘质沙雷氏菌RZ-21为供试菌种,研究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种类及用量对菌体生物量和红色素产量的影响。[结果]以黄豆粉为碳源时,菌体生物量和红色素产量分别为15.994和1.551g/L,分别为基础培养基(牛肉膏为碳源)的1.72和1.91倍;以酪素和蚕蛹粉为氮源时,菌体生物量分别为18.755和19.873g/L,分别为基础培养基(以蛋白胨为氯源)的2.04和2.16倍,红色素产量分别为2.025和1.744g/L,分别为基础培养基的2.51和2.17倍;全波长扫描和质谱分析结果显示,该红色素为灵菌红素。[结论]粘质沙雷氏菌发酵生产红色素的最佳培养基为:黄豆籼.5%,酪素1%,蚕蛹粉1%,K2HPO40.2%,NaCl0.5%,此条件下,菌体生物量和色素产量分别为26.587和2.642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