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探讨不同水分管理下N_2O、CO_2和CH_4排放的动态变化,研究不同初始土壤含水量和后期补充水分情况下温室土壤的气体排放特征,以盆栽培养的方式,采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法对土壤N_2O、CO_2和CH_4的排放通量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处于田间持水量以下的土壤,N_2O的累积排放量随灌溉量增加而增加且CO_2的排放量与灌溉量呈显著正相关(P 0. 05),过于干燥的条件下会出现土壤对N_2O的吸收现象,灌水会使CO_2的排放产生阻滞效应。旱地土壤是大气CH_4的弱汇,灌水频率过高会增加土壤CH_4的排放。对于旱地土壤来说,其温室效应主要由排放的N_2O产生,初始含水量WFPS=40%时,后期补水频率不高的情况下能显著降低CH_4和N_2O的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占有较大比例,黑龙江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其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估算分析,对实现农业低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5-2015年黑龙江农业生产数据,估算了农业生产过程中主要排放源CH_4和N_2O排放量,并提出了低碳农业发展的规划建议。结果表明:2015年,黑龙江省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上升至117.845万t,其中养殖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达51.967万t,主要来自反刍畜禽肠胃道内发酵CH_4排放,以及畜禽粪便管理过程CH_4和N_2O的排放,分别达到了48.527万、2.058万和1.382万t;种植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达65.878万t,主要来自水稻种植CH_4排放,以及农业种植土壤本底和施肥N_2O的排放,分别达到了61.949万、2.764万和1.165万t。  相似文献   

3.
秸秆还田是常见的农业管理措施,有固氮和增加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作用。N_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秸秆的碳氮比与土壤N_2O排放量密切相关。秸秆半量还田与秸秆全量还田均可能促进N_2O排放,增排效应与施氮水平相关,也与秸秆还田时间密切相关。翻耕还田减少了N_2O的排放量,同时抑制土壤中CH_4的排放,有利于农田N_2O减排。土壤N_2O排放受秸秆残体、土壤理化性质和栽培方式的交互影响。施用秸秆时配施硝化抑制剂,能有效减缓硝化作用,降低N_2O释放量。秸秆还田后加入蚯蚓,可促使N_2O排放量的增加。秸秆还田对温室气体排放过程影响复杂,不能单用减排概括。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农业中占有重要作用。稻田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存并破坏环境。为阐明稻田内CO2、CH4及N2O的产生机制,从水分、施肥、耕作3个方面论述其对稻田温室气体产生及排放的影响,并根据温室效应等因素,综合性地提出了推行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合理的施肥方式、选择合理的耕作制度3种减排措施,对发展低碳农业和降低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土壤生态系统与温室气体排放关系密切。蚯蚓参与调控土壤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对土壤温室气体如N_2O的产生与排放产生重要影响。蚯蚓影响N_2O排放的关键酶基因,特别是反硝化过程中的Nir与Nos基因比,调控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进程,影响土壤N_2O排放。蚯蚓促进土壤氮素分解矿化过程,与氮素可利用性密切相关,显著影响了N_2O的产生和排放。秸秆残体还田处理是一种常见的农田管理方式,有助于培肥土壤。但不同C/N的秸秆、秸秆施加方式(混施、表施)在接种不同生态型蚯蚓后,对土壤N_2O排放量的影响差异很大。蚯蚓在取食、活动包括死亡后,都可能直接释放出N_2O,尽管直接排放的N_2O量在田间的比例相对较低,但这在微系统中仍然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施肥对稻田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肥料施用是影响稻田N_2O排放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基础,综述了肥料的种类、施用量、施用方式和施用时间对稻田N_2O排放的影响,指出了有待研究的内容:加强对土壤N_2O排放机理的研究;进一步研究肥料施用对稻田N_2O排放的影响;进一步研究施肥管理措施对稻田温室气体(CH_4和N_2O)排放的交互影响,寻求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等氮量有机部分替代化肥条件下研究温室番茄土壤N_2O排放特征,探讨影响温室土壤N_2O排放的环境因素,为估算温室菜地系统N_2O的排放清单及其减排潜力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以温室秋冬茬番茄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CK)、单施有机肥(MN)、单施化肥(CN)、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CMN)4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番茄生育期内土壤N_2O排放及土壤温度、含水量进行监测。【结果】在相同施氮量情况下,处理CMN(有机部分替代无机)的N_2O排放总量为4.05 kg·hm-2,相比处理CN(单施化肥)和MN(单施有机肥),土壤N_2O排放总量降低了45.1%和33.2%;土壤N_2O排放系数分别降低了50.0%和37.5%;排放强度降低了50.0%、42.1%。各处理土壤N_2O排放通量峰值均出现在施肥灌水后第1天,排放主要集中在施肥灌溉后5 d内。温室番茄土壤N_2O排放通量与0-5 cm地温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与土壤充水孔隙率(WFPS)呈显著或极显著的对数函数关系,且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N_2O排放峰值出现在土壤充水孔隙率60%—80%范围内。【结论】温室番茄土壤N_2O排放的消长关系表现在温湿度变化和氮肥投入类型等方面,合理的减排措施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有机部分替代化肥施肥模式是提高温室番茄产量,减少N_2O排放排放强度、排放系数和排放总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零增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施肥措施下东北黑土区玉米农田温室气体(CO2、N2O和CH4)的排放量及其增温潜势,将为制定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国家(公主岭)黑土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不同施肥措施下玉米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进行了监测,并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间玉米田的综合温室效应差异。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土壤温室气体CO2和N2O的排放高峰均出现在玉米拔节期。农家肥和化肥配施(M2NPK)处理土壤CO2、N2O排放通量和CH4吸收量均显著高于施化肥处理(P<0.05);施用化肥处理土壤CO2、N2O排放通量高于不施肥处理;撂荒区土壤CO2排放通量最高,而土壤N2O排放通量显著低于施肥处理;等施氮量条件下,化肥(NPK)处理土壤N2O排放通量明显高于秸秆还田(SNPK)处理,而土壤CH4净吸收量结果则截然相反。从土壤综合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强度可分析出,与不施肥(CK)比较,偏施化肥N和NPK处理的综合温室效应(GWP)分别增加了142%和32%,SNPK综合温室效应降低了38%;尤其是有机无机配施(M2NPK)处理的综合温室效应为负值,为净碳汇。平衡施肥NPK和有机无机肥配施(SNPK和M2NPK)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较弱,显著低于不施肥(CK)和偏施化肥(N)处理,其中M2NPK为-222 kg CO2-eq·t-1。因此,为同步实现较高的玉米产量和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有机无机肥配施是东北黑土区较为理想的土壤培肥方式。  相似文献   

9.
水分和秸秆管理减排稻田温室气体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水稻生产过程是人为源温室气体甲烷(Methane,CH4)和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N2O)的重要排放源,稻田中CH4和N2O的产生与排放受农事管理与环境因素影响,尤其是水分管理和秸秆还田措施,直接影响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和土壤中易分解有机质的含量,对稻田CH4和N2O的排放具有显著的影响效果。很多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灌溉、干湿交替等节水灌溉措施能显著降低CH4排放量,但同时也可能促进N2O的排放,因此如何同时减少CH4和N2O的排放量是实现稻田温室气体减排的关键所在;另外,秸秆还田在改良土壤肥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外源性有机质的输入,促进了稻田CH4的排放。如何优化秸秆还田措施,并耦合水分管理以达到土壤改良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双重效益对稻田系统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本文从水分管理、秸秆管理、以及水分和秸秆协同管理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稻田温室气体减排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国内外通过水分管理减排稻田温室气体的效果、水分与施肥耦合的减排效果、秸秆还田措施以及水分管理与秸秆还田耦合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并对今后稻田温室气体减排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水旱轮作系统中土壤CH4和N2O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田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而水旱轮作是显著影响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水旱轮作对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两种主要温室气体产排的影响,从水肥管理和不同轮作方式等方面论述其对水旱轮作系统中土壤CH4和N2O排放的影响,并根据温室效应等因素,综合性地提出了推行稻季节水灌溉、规范作物施肥管理和优化轮作模式3种减排措施,以期为水旱轮作稻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人体粪尿氮排放及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探讨了年龄、体质指数对人体粪尿氮排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体尿氮和粪氮排泄量分别为9.16和1.33 g/(cap·d)。粪、尿氮排泄量随着年龄增长呈递增趋势,但因机体体质的差别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总体上,体质指数高者其尿氮也明显增多,而粪氮则没有明显变化。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这2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建立了一种粪尿氮排放模型,以期为人体粪尿氮排放的估算和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碳排放及其减排潜力的区域差异,为认识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及减排目标的地区分解提供理论参考.基于1996~2008年的案板数据,从人均排放量、万元产值碳排放两个指标,对其区域分布格局及其成因进行定量的分析,并建立各省区万元产值碳排放随着人均GDP变化的环境学习曲线,依此计算出各省区万元产值碳排放的减排潜力.研究表明:碳排...  相似文献   

13.
彭本利  李爱年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942-2944,2947
我国自引入排污权交易以来,开展了大量的试点。全面深入地分析我国排污权交易实践的经验及教训,对于完善我国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我国排污权交易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我国排污权交易在地方立法、基础研究、交易平台的建立、强化减排监管、排污权产权功能、排污权交易模式选择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政府职能、交易行为的延续性、交易空间范围、交易的法律依据、交易主体、市场供给、预防污染转嫁及污染热点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结合IPCC推荐的参考方法和部门方法,对基于能源平衡表的黑龙江省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总量来看,2000~2010年黑龙江省碳排放总量大体呈现上升趋势;从细分部门来看,碳排放总量最大的是火电部门,其次是工业部门;从细分能源来看,以原煤消费为主的能源需求是导致碳排放总量居高不下的原因。最后提出短期内黑龙江省节能减排应从提高能源效率、重点开展火电部门及工业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入手。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认识安徽省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为区域低碳农业发展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采用Tapio与LMDI模型对安徽省农业碳排放的脱钩效应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8—2014年安徽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快速增长-持续〖JP2〗下降-缓慢上升”三阶段特征;研究期内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间的脱钩关系以弱脱钩和强脱钩为主,说明安徽省农业低碳减排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效率因素、劳动力因素和结构因素均对农业碳排放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它们在研究期内的累计减排贡献量分别为896.51万t,341.62万t和253.67万t,〖JP〗而农业经济发展则是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其引发的累计碳排放增量高达1552.29万t。  相似文献   

16.
为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本文进行了生活污水低碳减排的研究。测试了日常生活中经常废弃的液体食品、调味品、洗涤用品和淘米水的COD数值,结果表明:测试的生活中废弃液体的COD值非常高,食用油最高为2282210mg/L,淘米水最低为13595mg/L,远高于一般生活污水的COD数值。通过理论分析,对上述物质的COD值进行了计算,发现测试值和计算值大体相近,相对偏差小于8%,说明测试结果是可信的。分析COD数值较高的原因,是这些物质中含有较多的含碳有机物。通过减排数据说明,低碳生活应该从每个人做起,要做好日常生活中的COD减排工作。  相似文献   

17.
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而农田是甲烷的重要排放源之一.因此,对农田甲烷排放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从农业生态系统甲烷排放、土壤甲烷排放的影响因子,比如土壤含水量、土壤性质以及施用肥料的种类及肥料施用方法等方面综述了稻田甲烷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缓解农田甲烷排放的管理措施,尤其是减缓稻田甲烷排放的措施.提出了未来开展稻田甲烷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进一步控制稻田甲烷排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农牧业生产事关民生,资源化处理农牧业废弃物是保证种养结合及养分循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实践表明,利用堆肥技术处理农牧废弃物不仅环保与安全,而且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同时它也是目前国内外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措施。本文在分析和查阅大量文献基础上,对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动态及影响因素,有机肥堆制中碳、氮转化规律及其与微生物间的作用进行综述。分析影响堆肥碳、氮转化因子与相应的研究进展,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韩鹏飞  郭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153-8155
稻田CH4和N2O的排放受水分、温度、施肥情况、有机质含量、pH值、氧化还原电位(Eh)等诸多环境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水分和肥料是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2大驱动因子。综述了不同肥料施用对稻田CH4和NO排放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