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关中地区2007年35个县域的数据为基础,从经济和社会发展角度出发构建了衡量县域综合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加权求和方法计算了各县域的综合经济水平指数,并借助分析软件ARCGIS9.2对关中各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聚类分析和空间结构分异分析。结果显示,关中地区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显著的不平衡性,总体考虑可以划分为经济发达型、经济较发达型、经济欠发达型和经济不发达型四种经济类型,且呈现出从东南向西北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逐级递减的空间分布趋势;除此之外,经济发达县域还呈现出毗邻大城市和资源性的倾向。最后提出了缩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实现区域经济整体腾飞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差异性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诊断能够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本文以山西省各县(市、区)为基本单元,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经济活动效率三方面指标对山西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作出总体评价,并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等分析方法揭示2000-2013年山西省县域经济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山西省经济快速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空间自相关性显著并呈减弱趋势,县域经济差异在2000-2013年间先扩大再缩小,但整体变化幅度较小;地级市辖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其它县域,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及晋北、运城等传统农业区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山西省经济发展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东西低、中部高,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异格局。  相似文献   

3.
利用空间自相关、GWR模型及ArcGIS自然断裂法等研究方法,以河南省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从城镇化率、投资水平、消费水平、产业结构、农业因素、交通条件等方面对河南省县域经济差异现状及其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县域单元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总体来看,河南省经济发展空间不均衡,中部地区较为发达,南部和东南部相对落后;从局部来看,各市所辖市区经济发展水平均较高,而地级市下辖的各县则普遍较落后。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呈正相关性,高低集聚现象明显。High-High区主要集中在郑州市及周边(郑-汴-洛),Low-Low区集中分布于河南省南部和东南部区域。在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归因探讨方面,发现投资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为强劲,作用强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农业因素对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居第2位,作用强度呈北向南递增;消费水平、交通条件、城镇化率对经济的影响度分别位居第3~5位,对县域经济的影响作用明显;产业结构对河南省县域经济的影响最弱,对经济发展影响相比其他5个因素要弱。  相似文献   

4.
结合使用主成分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构建了包括17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在综合评价156个县域2000、2004、2008和2012年经济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分析了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省县域经济差异总体稳定,少数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县域经济波动较大;经济类型转变发生不显著,相对发达地区对周围地区具有的虹吸效应;县域经济差异先扩大后减小;县域经济类型结构由橄榄型逐步转变为金字塔型,后又变为橄榄型。空间上呈中间高、四周低的格局且空间集聚显著,高值集聚县域数量与分布较为稳定;除成都、德阳和绵阳市辖区发展较快外,少数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升,灾后重建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均衡发展,但成都"一核独大"的状况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分形几何R/S分析方法和GIS技术,对河南省农民收入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关系进行时空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农民人均纯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趋势;协调区在空间上趋于向经济较为发达的河南西北、中部、西南地区集聚,而不协调区空间上趋于向黄淮平原、豫南等广大地区集聚。在类型演变中,相邻类型转移比不相邻类型"跃迁"的可能性大;协调区和不协调区数量变化表明,2000年以来,河南农区县域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滞后于县域经济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6.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决定区域土地经济产出,影响区域反贫困服务成效。以广西108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法与数理统计方法,构建指标评价体系测算广西区县层面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其反贫困效应,并利用发展协调度模型与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土地集约利用与反贫困效应两者间的发展协调关系,分析其发展关系的空间集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水平呈上升趋势,各区县空间分布格局稳定,总体呈东南高西北低格局;反贫困效应综合水平呈上升趋势,各区县发展渐显均衡趋势,空间分布格局呈东高西低格局;土地集约利用与反贫困效应发展协调度综合水平呈上升的趋势,具有空间依赖性,呈现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且集聚程度逐渐增强,低—低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广西西北地区,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广西东北发达城市。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3):178-181
基于2004年、2007年和2010年的皖江城市带的11项指标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法对皖江城市2004年至2010年的46个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作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上来看,2004年至2010年期间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空间差异一直呈现缩小的趋势;从空间上来看,皖江城市带县域经济水平差异较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其经济发展类型可以分为发达型县域、较发达型县域和欠发达型县域三类。  相似文献   

8.
以重庆区县为研究单元,选取综合指标,借助arcgis9.3、geoda10.0软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重庆区县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总体空间分异特征呈现出"一圈"高,"两翼"低的态势,"一圈"、"两翼"内部分别形成了圈层与单中心发展格局.2000-2010年重庆区县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空间集聚显著,但总体的空间差异逐渐减小;Moran散点图显示位于一、三象限区县数量较多,表明呈现空间异质性区县数量不多,空间分布不均衡;期间部分县域集聚类型发生变化,但"高高"、"低低"县域分布的总体格局并未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以商洛县域经济间的差异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12种经济基础指标降维处理成经济、生活两大指标,得出商洛一区六县的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结果,并分析出洛南、商州、山阳为经济较发达县域,而镇安、丹凤、商南则为经济相对落后县域的结论。最后提出相应的经济发展对策,以发挥区位经济优势,保证商洛市六县一区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九江市耕地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九江的耕地变化对加强九江土地利用调控与管理有重要作用.根据统计年鉴数据,计算九江市耕地变化情况和各区县耕地相对变化率,利用图表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分析九江市15年耕地面积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并建立耕地面积与驱动因子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九江市耕地面积在时间上历经了先降后升的变化,在空间上表现出经济较发达的区县比经济欠发达的区县流失严重的趋势;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有耕地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因素,而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因素、城市化水平和农业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11.
县域经济发展是国家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识别县域内经济空间分异能够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依据。本文基于汉源县行政矢量数据、土地利用类型数据、DEM数据等多源空间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全局自相关、局部自相关、热点分析以及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等方法,重点研究汉源县经济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汉源县经济空间分布呈显著正相关,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相近的区域在空间上不断集聚;汉源县乡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两极趋势明显,经济热点区集中在流沙河河谷地带,经济冷点区集中在南部中高山区;汉源县的经济空间分布格局是受海拔高度、人口密度、人均耕地面积、产业结构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杨伟  姜晓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1):196-200
以汾河流域各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1994~2013年研究区人均GDP数据,以GIS空间分析方法为基础,分别从绝对差异、相对差异、空间分异特征等角度对其20年来的经济空间分异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汾河流域县域经济发展两极分化态势明显;太原市作为区域核心,对周边县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渐减弱;流域中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以孝义市为核心,依靠资源禀赋以及交通区位条件等,经济增速明显,成为新的高值聚集区;流域南部缺乏明显的中心城市,临汾市作为汾河流域南部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但其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对周边县域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弱,作为局部核心城市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以重庆市为研究区,使用重庆市涉及扶贫开发任务的33个区县2014—2018年县域农村贫困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刻画农村贫困化空间关联格局,构建影响县域农村贫困化空间分异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县域农村贫困化的空间分异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①总体来看,研究时段内重庆市县域农村贫困化热点区域整体空间格局稳定,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巫溪、城口、酉阳和彭水等渝东北和渝东南区域的相关区县,而主城区和渝西地区的区县贫困发生率相对较低,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从时间序列上来看,研究时段内各区县农村贫困发生率明显呈现下降态势,区县间的差距在缩小;②重庆市2014-2018年全局Moran’s I指数均达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县域农村贫困化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③通过GWR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县域农村贫困化空间分异影响因素中,海拔高度、人均耕地资源面积、 25°以上耕地面积比重和区位水平、未通客运班车村比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文盲人口比、因残致贫人口比重等8个显著的解释变量对县域农村贫困化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且各影响因素在不同区域上表现出的影响力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4.
对2008—2018年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进行时空演化分析,并结合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工具进行空间关联性和差异性分析,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确定县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并对各因素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度不断提升,但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2)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高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各县域之间经济发展关联性较强;(3)除消费水平对县域经济发展为正向作用,其余影响因素的作用有正有负,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异明显。最后提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可通过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投资、合理管控财政支出、提高城镇化质量等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沈阳经济区所辖23个县域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和GIS辅助分析方法进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出县域经济差异较大,总体水平偏低,空间上总体表现为中部高、东西部低的格局,各县(市)的县域经济内部发展不平衡的结论.提出了梯度推进、逐渐缩小县域经济差异,一轴两翼、构建空间协调发展格局,强弱并举、壮大平衡县域内部经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吴滢  千庆兰  周柳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306-18309
以2009年广东省67个县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人均GDP等5大类23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通过因子分析法获得各县级单元经济发展实力的综合得分,利用GeoDa软件,计算出2009年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全局Moran's I,再运用Moran's I散点图和LISA方法分析其局部空间的自相关性。结果表明,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空间分异关联特征为在中部临近珠三角地区的县域经济呈现"高高集聚";在粤西、粤北等边缘地区呈现"低低集聚",倒U型差异特征显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呈现由珠江三角洲核心区—边缘区—东、西两翼—粤北山区递减的分布格局,经济发展水平最强的县域仍位于珠江三角洲核心区。  相似文献   

17.
以重庆市"1小时经济圈"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分析了影响各区县经济发展的因素,计算得出各区县的经济发展指标综合得分,进而与城镇化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区县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并非处于协调发展状态。简要分析了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5):173-175
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贫困地区县域经济不发达实质是县域经济发展环境水平不高。在对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内涵与作用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作用结构模型图,分析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的特征,并提出优化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发达地区江苏省为研究案例地,构建县域耕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DEA模型来测度2000—2015年江苏县域耕地资源利用效率水平;结合ESDA分析模型,从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视角上分析江苏县域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分异格局。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江苏县域耕地利用效率呈现提升态势,且技术效率变动是主导驱动。(2)全局上江苏县域耕地利用效率呈现出正的空间相关性特征,表现高(低)-高(低)空间集聚模式;局部上效率H-H形成"苏州-无锡"核心区县(市)空间集聚,L-L区主要分布在苏北地区县(市)。(3)人均GDP、有效灌溉面积、财政支农及受灾面积等是影响江苏县域耕地利用效率时空演化的主要因素。(4)从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科技投入及强化耕地整治等方面提出江苏县域耕地利用效率优化提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ESDA的福建省县域经济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ESDA方法,利用福建省1998年、2002年及2006年各县域人均GDP数据,对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1998年、2002年和2006年全局Moran′s I指数均达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1998年至2006年,全局Morans′I值有降低的趋势,县域经济差异扩大.福建省经济发展的局部空间集聚现象亦十分显著,"高-高"关联的县域主要分布在闽东南和闽东部分地区,"低-低"关联的县域分布在闽北地区及闽西部分地区.总体上,经济发展水平呈正关联的县域数量远高于呈负关联的县域数量.并提出了解决差异扩大化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