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流域棉区高密度垄作对棉花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垄作栽培与合理密植作为单项技术措施用于棉花生产已有较多研究报道,但两者配合运用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明确种植方式与密度的互作效应,使合理密植与种植方式有机结合,实现棉花增产增效。【方法】2010—2011年以K63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在山东临清市研究了种植方式(平作和垄作)和密度(3、6和9株/m2)对棉花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叶面积变化动态、蕾铃脱落、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种植方式和密度对棉花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平作情况下以中密度(6株/m2)的产量最高;垄作条件下以高密度(9株/m2)的产量最高,中、低密度(3—6株/m2)的产量较低,高密度垄作较传统的中等密度平作平均增产皮棉13.6%。与平作比较,垄作可增加铃数,提高早熟性,铃重随密度升高有降低趋势;垄作栽培提高了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盛铃期和始絮期高密度垄作较中密度平作的叶面积指数分别高24.2%和22.1%,烂铃率和脱落率显著降低。【结论】种植方式和密度可以单独或协同影响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产量结构,从而影响经济产量。高密度垄作是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增产的重要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辽宁玉米土壤物理性质、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总粒数、百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2018年在沈阳以东单6531和辽单588为供试品种,设置常规垄作、平作匀行和平作宽窄行3个栽培模式,同时设置这三种模式对应的67 500株/hm~2和75 000株/hm~2种植密度,开展高密条件下栽培模式对品种产量形成效应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3种栽培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同一品种平作宽窄行75 000株/hm~2密度下的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均高于其他模式;同一品种的平作宽窄行模式能够有效增加穗长、穗粒数、百粒重和缩短秃尖长度等产量构成因素,使玉米显著增产,东单6531增产14.39%以上,辽单588增产12.73%以上。宽窄行较匀行具有增产效应,且能使玉米在高密度下达到高产效果。  相似文献   

3.
麦后夏直播花生单粒精播适宜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麦后夏直播花生的最佳密度,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进行,其中主处理为垄作(LZ)和平作(PZ)两种种植方式,副处理为5个单粒精播密度[(19.5~25.5)万穴/hm~2],对照采用双粒播种,密度为15.0万穴/hm~2。垄作、平作均采用覆膜双行种植。结果表明,垄作的主茎高、侧枝长分别比平作高2.3、1.1 cm,两种种植方式的主茎高、侧枝长都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但是不同密度处理间的主茎高、侧枝长没有显著差异;总分枝数、有效分枝数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减少,垄作总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分别比平作多0.7、0.6条;垄作单株果数比平作多1.1个、公斤果数少52.1个,两种种植方式单株果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少、公斤果数随种植密度加大而呈增加趋势;垄作百果重、出米率分别比平作多31.3 g、高4.4个百分点,两种种植方式百果重、出米率随种植密度加大而降低;不同种植方式间荚果产量差异极显著,垄作平均荚果产量5 929.1kg/hm~2,比平作增产19.54%,同一种植方式不同密度处理间荚果产量也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两种种植方式均是T2(21.0万穴/hm~2)、T3(22.5万穴/hm~2)密度处理产量居前2位,比对照增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本地区花生麦后夏直播垄作覆膜、平作覆膜种植的最适宜密度范围是(21.0~22.5)万穴/hm~2,单粒精播最佳密度也为(21.0~22.5)万穴/hm~2,最佳种植方式是垄作覆膜栽培。  相似文献   

4.
灌水量和群体密度对籽瓜主要生理参数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高、中、低3个灌溉水平和高密度、中密度、中低密度、低密度4种密度处理,研究灌水量和群体密度对籽瓜产量和生理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和群体密度对籽瓜产量、干物质积累及10粒长、宽均影响显著。高密度条件下籽瓜产量为3 093.27kg·hm-2,高于其他密度处理;中等灌水量籽瓜产量为3 154.58kg·hm-2,高于高、低灌水量。不同处理条件下籽瓜干物质积累均符合Logistic曲线。高密度下籽瓜最高叶面积指数、群体总光合势高于其他密度。不同灌水量籽瓜各生理参数变化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不同耕作方式下的肥密组合对红小豆群体产量和个体性状的影响,通过设定3种耕作方式[平作、大垄(110cm)、小垄(65cm)]、3种肥料梯度和5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因素、不同栽培模式对红小豆群体产量和单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10cm垄作(N)的耕作方式优于平作(P)和65cm垄作模式(S);高施肥量(240kg·hm~(-2))的增产效果不明显;中低密度处理(13万~17万株·hm~(-2))有利于提高单株生产力和群体产量;3种耕作模式下的肥密互作效应显著。3种栽培模式中,65cm垄作(S)和平作模式(P)的应用需结合实际情况而定;110cm垄作模式下,商品肥施入量80~160kg·hm~(-2)、种植密度13万株·hm~(-2)的处理组合(NF2M2和NF1M2)分别比对照(SF1M2)的产量提高28.3%和32.1%,是兼顾产量和效益的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6.
对区域内农民种植面积比较大的几个玉米新品种,依据各自品种特点特性的要求,采取一组重复并高密度和低密度分开种植的方式,通过在同一地点、同一种植小区面积、同一技术管理种植模式的种植,综合不同品种的抗逆性、抗病性和对高、低不同密度的品种用不同的对比品种的考种、实收等对比试验结果,找到适合区域气候特点和土壤特性的玉米新品种。通过这个试验,发现高密度组和低密度组各有三个品种在今年高温、多雨的条件下表现较好。通过试验为农民种植玉米选购玉米品种提供参考,避免因盲目选择品种造成不必要损失。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油菜品种油蔬两用的适宜栽培方式、筛选出适宜湖北省栽培的油蔬两用早熟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以19个甘蓝型油菜品种、1个白菜薹品种和1个红菜薹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密度和肥力对菜薹品种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高密度低肥力(移栽密度为10.8万株/hm~2,无外施复混肥)、高密度高肥力(移栽密度为10.8万株/hm~2,抽薹前增施1次复混肥,施用量约600 kg/hm~2)和低密度高肥力(移栽密度5.4万株/hm~2,抽薹前增施1次复混肥,施用量约300 kg/hm~2)3种处理。结果表明,在21个品种中,与低密度相比,高密度处理下4个品种增产极显著,8个品种增产显著,6个品种增产不显著,3个品种减产;与低肥力相比,高肥力处理下9个品种增产显著或极显著,7个品种减产显著;6个表现较晚熟的油菜品种平均产薹量在高密度条件下比低密度增加61.21%,在高肥力条件下比低肥力增加49.50%;13个早熟品种平均产薹量在高密度种植下比低密度增加31.53%,而在高肥力条件下与低肥力没有显著变化。由此可知,增加种植密度有助于提高油菜品种菜薹产量,而肥力对菜薹产量的影响因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高产条件下超级稻对种植密度的反应,选用五优308、广两优1128、深两优5814、玉香油占、C两优608、两优培九、黄华占、宜香1577、Y两优一号、珞优9348等10个超级稻品种,于2013年在贵州省兴义市进行大田小区试验,设置2种移栽密度,移栽15万、30万穴/hm2。结果表明:10个超级稻品种的产量范围为7 527.6~12 732.3 kg/hm2,高密度条件下10个品种平均产量为10 330.6 kg/hm2,低密度条件下为9 632.0 kg/hm2,高密度平均产量比低密度高出7.25%。产量高的原因主要是高密度条件下的平均有效穗数为301.5万穗/hm2,比低密度高出21.35%。对种植密度较敏感的品种有玉香油占、宜香1577、五优308、Y两优一号、黄华占,其高密度条件下的产量比低密度分别高出2.47%、11.33%、17.15%、4.75%、15.84%,其高密度条件下的有效穗数比低密度分别高出28.33%、16.07%、22.58%、3.67%、14.36%;而对种植密度反应钝感的品种是C两优608、广两优1128、两优培九、珞优9348。可见,在高产栽培中,应对不同的品种采用不同的种植密度,对密度反应敏感的品种应适当密植,以保证有足够的有效穗数而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探索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本试验选用十种不同的玉米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对其产量及其他农艺性状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的生育进程、空杆率没有影响。但是增加种植密度后,郑单958、豫单776、郑原玉986、京科5472、京科332、京科326、硕秋702、鲁单9208相比低密度条件下,产量分别提高了6.2%、3.5%、2.8%、7.7%、7.6%、1.5%、1.5%、2.5%;大多数品种的株高、穗位都有所增加,但是不同种植密度下株高、穗位的高度差异不显著(P>0.05);部分品种出籽率有所下降,倒伏率、倒折率有所增加,且不同种植密度间的倒伏率差异显著(P<0.05);穗行数、行粒数、穗粒重、百粒重、籽粒含水量均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在定额灌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覆膜和灌水方式对河西地区制种玉米产量的影响,为该地区发展节水、高效制种玉米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半膜平作漫灌(A)、半膜垄作沟灌(B)、全膜垄作沟灌(C)和不覆膜平作漫灌(CK)4种栽培模式,从制种玉米生长发育动态、土壤水热变化规律、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比较了不同栽培技术的优越性。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制种玉米产量影响显著,依次为全膜垄作沟灌半膜垄作沟灌半膜平作漫灌不覆膜平作漫灌,全膜垄作沟灌处理较半膜平作漫灌、半膜垄作沟灌处理分别增产24.5%、9.3%,较不覆膜平作漫灌增产高达34.9%;水分利用效率全膜垄作沟灌处理最高,达1.79 kg/m3,其次为半膜垄作沟灌、半膜平作漫灌、不覆膜平作漫灌。由此可见,全膜垄作沟灌技术是河西地区制种玉米产业发展和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急需推广的节水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采用9个春小麦品种(系),研究其在垄作与平作两种栽培模式下水分利用效率、土壤物理性状、土壤水分、密度、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表现。结果表明,垄作与平作栽培模式在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物理性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垄作栽培模式节水效果显著,栽培密度以600万粒/hm^2为宜,垄作小麦生育期、株高、田间个体、群体与平作间存在明显差异,但产量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初步筛选出4个适宜垄作栽培的小麦品种(系),以期为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垄作节水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选取有效种植方式指导玉米生产,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平作的玉米产量高于平作垄管和垄作,前者与后两者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平作种植方式较垄作种植方式增产7.2%。采取平作种植的玉米在棒三叶叶面积、株高、穗粗和穗行数等性状上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3.
潍坊地区玉米主推品种耐密性鉴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掌握潍坊地区玉米主推品种的耐密性,特对伟科702、农华101、郑单958、登海605和鲁单818等5个玉米品种进行耐密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种植条件下,各品种产量表现不尽相同,伟科702在高密度和低密度种植时产量均较高,鲁单818高密度种植条件下产量最高,而低密度下产量较低,农华101、郑单958和登海605在2个种植密度下产量均在10500k/hm2以下。  相似文献   

14.
在干旱条件下,选用郑单958和农大108为供试材料,在不同种植方式(平作、垄作和起垄覆膜)及不同种植粒数(单粒和双粒播种)下,研究其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相同品种间,起垄覆膜在拔节至灌浆期,耗水量大于平作和垄作,灌浆至成熟期,耗水量小于平作和垄作;整体上,郑单958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农大108;种植粒数处理之间没有差异。因此,采用起垄覆膜方式,选用合理品种,是提高玉米抗旱性和保证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垄作栽培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采用垄作与传统平作相比较的方法 ,研究了垄作与传统平作两种不同种植方式对烟农 19和济麦19两个优质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不同种植方式下两品种单位面积穗数无显著差异 ,穗粒数和千粒重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产量增加 7 5 3%~ 13 2 8%。品质分析表明 ,垄作栽培可以显著提高两品种的籽粒容重和出粉率 ,提高面团的耐揉性 ,改善面粉的加工品质 ;而对籽粒蛋白质含量、面粉吸水率和面团形成时间影响未达显著水平 ;垄作栽培可显著提高烟农 19的面筋含量、沉降值和济麦 19的面团稳定时间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选择近五年河南省审定及推广面积较大的22个玉米品种做试验。结果表明,提高种植密度对玉米株高、穗粗、穗长、穗行数影响较小,对穗位高、秃尖、百粒重影响较大。迪卡653、鼎鑫11号、金通152、联创808、先玉1140无论是低密度还是高密度种植,产量都比较高,且高密度种植比低密度增产在3.3%以上,适合在当地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选择近5年河南省审定及推广面积较大的22个玉米品种开展了试验。结果表明,提高种植密度对玉米株高、穗粗、穗长、穗行数的影响较小,对穗位高、秃尖、百粒重的影响较大。迪卡653、鼎鑫11号、金通152、联创808、先玉1140等品种无论是低密度种植还是高密度种植,产量都比较高,且高密度种植较低密度种植增产率在3.3%以上,适合在南阳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海南不同种植方式对陆地棉多个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种植方式在海南对陆地棉部分植株性状的影响。以2个不同基因型陆地棉新品系为材料,研究了垄作覆膜和平作覆膜两种种植方式对陆地棉主根长度、侧根数目、株高、单株铃数、成铃率、单铃重、果枝始节位及小区产量的影响。垄作覆膜方式下陆地棉品系主根长度、侧根数目、株高、单株铃数和产量极显著高于平作覆膜,果枝始节位和单铃重差异不显著;在整个花铃期阶段,垄作覆膜下的结铃数目均明显大于平作覆膜,而其成铃率在降温前低于平作覆膜,升温后渐渐接近或高于平作覆膜水平。大力推广垄作覆膜种植方式是提高海南陆地棉育种工作成效的一项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密度试验研究了玉米品种承单1171适宜种植密度,并对密度与产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低密度群体产量低,而高密度下病虫害发生加剧,影响产量,在河北围场自然气候条件下最适宜种植密度为4 530株/亩。同时明确了不同密度处理对其他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不同蔬菜型甘薯在不同种植密度下茎尖产量和品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蔬菜型甘薯的茎尖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不同品种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与普通甘薯品种南薯88相比,渝菜1号的茎尖产量和新增产值最高,且多酚氧化酶活性低,营养品质优.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高密度(1 hm2 104 948株)栽培条件下各参试品种(系)的茎尖产量均比低密度(1 hm2 52 474株)栽培条件下高,各品种(系)高密度栽培条件下1 hm2的新增产值平均比低密度栽培条件下的高15 647.68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