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樟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幼虫取食樟树叶片及当年新抽的嫩梢,单食性,严重为害时将整片叶食光,影响樟树生长,使樟树分叉,枝条丛生,近年来已成为我国南方各地樟树的主要害虫之一。本文综述了樟叶蜂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习性和防治方法,以期为樟叶蜂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樟叶蜂在上海地区1年发生2代,以幼虫越冬,1年中分别在4月、5月和6月出现幼虫危害高峰。介绍了樟叶蜂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于2009-2010年研究了闵行区危害绿化带樟树的樟叶蜂、樟翠尺蛾的药剂防治。从室外药剂防治结果来看,10%虫螨腈、20%杀灭菊酯、5%氯氰菊酯、30%乙酰甲胺磷、20%除虫脲、1.8%阿维菌素、25%灭幼脲Ⅲ号药剂7d后对樟叶蜂、樟翠尺蛾防治效果在83.50%以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樟树常见病虫害黄化病、樟叶蜂、樟巢螟、华南冠网蝽为害特征的基础上,从林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这些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并简要介绍了部分防治方法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樟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樟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分析了影响其大发生的环境因子,并总结了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樟叶蜂幼虫的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樟叶蜂幼虫为聚集分布,用泊松,奈曼,负二项分布的三种公式进行拟合表明,幼虫为负二项分布,列出了不同允许误差下的理论抽样数表及不同防治阈值的序贯抽表。  相似文献   

7.
香樟树病虫害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香樟树病虫害主要有香樟黄化病、樟叶蜂、樟巢螟、袋蛾类、红蜡蚧、螨类、刺蛾等,针对病害的发生与危害特点,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香樟及大叶樟病虫害主要有樟黄化病、樟叶蜂、樟巢螟、白囊蓑蛾、樟白轮盾蚧和樟木虱等,针对病虫害的产生原因与危害特点,提出其主要的防治方法,为园林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杨芳 《农林科学实验》2013,(24):160-161
通过定期对樟树市园林植物的实地观察、实验室害虫种类鉴定.确定樟树市常见害虫种类有樟巢螟、樟叶蜂、黑刺粉虱、樟脊冠网蝽、樟蚕蛾、蓑袋蛾、樟青凤蝶、介壳虫等,前2种为害最为严重,为樟树市樟树主要害虫种类,通过试验观察、害虫防治方法调查及试验掌握了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及最适防治方案。以供园林害虫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10.
樟叶蜂在绵阳市区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玉嫦 《农业科技通讯》2014,(3):125-127,258
樟叶蜂是樟树主要的虫害之一,而樟树是园林建设中的一种重要观赏性树木。因此,关于樟树虫害的防治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有关人员的关注。在2010年2月至2011年7月对绵阳市区樟叶蜂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樟叶蜂1年发生3代,幼虫分为1、2、3、4、5龄,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发生第一代,5月发生第二代,一二代幼虫发生危害严重,6、7月份发生少量第三代幼虫危害。樟叶蜂的发生规律严重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不同温度对幼虫的发育历期影响大,对幼虫的食叶量影响不大;土壤疏松幼虫滞育少,而黏重板结、潮湿的滞育多;入土浅的幼虫当年化蛹羽化,深的仍为幼虫。可通过改变樟树生长环境、适时中耕除草、冬季翻耕消灭土中虫茧,化蛹时喷撒农药减少危害。  相似文献   

11.
樟巢螟、樟叶蜂发生危害和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表明,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Bulter)和樟叶蜂(Moricella rufonotaRohwer)是上海地区危害香樟生长和影响景观效果的2大重要食叶害虫。樟巢螟在上海地区年发生2~3代,6月上旬~7月下旬、8月上旬~9月下旬分别为一代、二代幼虫发生危害盛期,10月份发生少量第三代幼虫危害。樟叶蜂一般年发生2代,4月中下旬~5月上旬、6月分别为一代、二代幼虫发生危害盛期。通过试验,印楝素、杀虫安、抑太保、毒丝本、甲胺基阿维菌素和安打等高效低毒农药对1~2龄樟巢螟或樟叶蜂有优良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农技服务》2019,(11):72-73
为海东市防治落叶松叶蜂提供参考,介绍了落叶松叶蜂在海东市的发生危害现状,分析了落叶松叶蜂的发生原因,提出了采取物理防治、营造林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防治叶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樟叶蜂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娟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3):178-178
樟叶蜂(Mesoneura rufonota Rohwer),属鳞翅目,广腰亚目,叶蜂总科,叶蜂科。此虫为早春专食嫩叶、嫩梢的樟树害虫,对树木生长产生很大影响,是樟树食叶类重要害虫。樟叶蜂因发生地区不同,发生世代各异,同一地区食料不同而引起世代变异。在池州1年发生1—2代,以1代为主,而且以早春的第一代虫口密度大、危害重,常将嫩叶吃光。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虫老熟,入土结茧以预蛹越夏越冬。极少部分幼虫入土结茧化蛹,发生第2代。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的逐渐加重,森林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而很多地区都存在着松阿扁叶蜂,松阿扁叶蜂对森林中的树木具有危害性,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视松阿扁叶蜂的危害。文章主要对松阿扁叶蜂的防治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松阿扁叶蜂的生物特征,然后分析了松阿扁叶蜂对不同树种的选择,最后叙述了应该采用生物防治、药物防治以及人工防治等方式来防止松阿扁叶蜂对森林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为给香樟虫害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对上海市金山区的香樟主要虫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樟巢螟、刺蛾类、香樟齿喙象的发生及危害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金山区香樟的主要虫害有7种,分别为樟巢螟、刺蛾类、樟木虱、樟叶蜂、香樟齿喙象、苹果透翅蛾、樟脊冠网蝽等。樟巢螟在6-7月间及8-9月间有两个危害高峰,株发生率最高可达5 0%。刺蛾类危害期从6月上旬持续至9月下旬,7月为黄刺蛾发生高峰。香樟齿喙象在金山地区1年发生1-2代,幼虫主要为害期在4月中下旬至5月,以啃食韧皮部及浅层木质部为主,部分林地踏查株发生率可达9 0%。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的逐渐加重,森林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明显,而很多地区都存在着松阿扁叶蜂,松阿扁叶蜂对森林中的树木具有危害性,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视松阿扁叶蜂的危害。文章主要对松阿扁叶蜂的防治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松阿扁叶蜂的生物特征,然后分析了松阿扁叶蜂对不同树种的选择,最后叙述了应该采用生物防治、药物防治以及人工防治等方式来防止松阿扁叶蜂对森林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对丹巴腮扁叶蜂危害的环境因子与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丹巴腮扁叶蜂其危害和环境因子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浓度的3种药剂防治丹巴腮扁叶蜂3龄幼虫效果均明显,并提出了适宜的丹巴腮扁叶蜂生物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控制垂柳树河曲丝叶蜂的发生和蔓延,西峡县组织开展了河曲丝叶蜂防治试验研究,根据连续四年的防治实践,对西峡县河曲丝叶蜂的发生情况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9.
云杉阿扁叶蜂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害虫,严重影响沙地云杉林的健康生长。本文介绍了云杉阿扁叶蜂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具体包括幼虫期林间防治、幼虫期航空喷雾防治、天敌种类及利用、营林措施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云杉阿扁叶蜂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小麦叶蜂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及为害特征,并与相似虫害大麦叶蜂、黄麦叶蜂、浙江麦叶蜂、粘虫进行比较。同时总结了其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然后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该虫害的防治方法,并介绍了几种主要化学药剂的作用原理、使用方法、药效以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