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设置3个10 m×10 m的样方,选取长势相近、健康的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 Mill.)30株;于生长初期(6月上旬)、旺盛期(8月中旬)、生长末期(11月下旬),每株随机选取10个当年生枝条,测量每个枝条的叶片数量、总叶面积、枝条和叶片质量,计算枝条和叶片功能性状;分早晨、中午、傍晚3个时段,在样方区域按5点法监测环境因子.依据试验统计监测数据,应用方差分析法、显著性差异法、相关性分析法、冗余分析法等,分析薰衣草枝叶功能性状在生长初期、旺盛期、生长末期期间的差异显著性、功能性状变异性、枝叶性状间相关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探索薰衣草在哈尔滨地区的生长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薰衣草枝叶生长,在不同生长阶段具有显著差异;枝条含水量、比叶面积、总叶面积、单叶面积、叶生物量、叶含水量,在生长旺盛期显著升高并达到最大值,有利于有机物积累和运输,植物生长旺盛.比叶质量、叶干物质量,在生长末期时显著升高,利于植株为越冬提供养分.薰衣草枝叶功能性状相关性,在生长初期和旺盛期较为密切,体现出枝叶的协同生长,有利于植株形态构建.总体看,叶片生长变异性大于枝条的变异性;生长旺盛期的枝叶变异性为弱变异,植株生长稳定;生长末期的枝叶变异性为中等变异,与植物应对低温调节生理代谢有关.不同生长阶段,各环境因子对薰衣草生长影响的主导作用不同,气温是薰衣草生长初期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壤电导率是薰衣草生长旺盛期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壤绝对含水量是薰衣草生长末期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濒危植物海南龙血树幼苗对水分响应的表型可塑性,分析其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幼苗对水分的响应主要在形态指标和生物量方面,除了比叶面积、叶片长宽比和株高外,其他指标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生物量分配主要与根部性状相关,幼苗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海南龙血树幼苗能够充分利用水分资源,在雨季快速生长,并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给根部,有利于度过雨季后严峻的干旱季节。海南龙血树幼苗对水分响应的生存策略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树势的芒果品种的枝条和叶片特征,为了解不同树势的芒果品种的枝叶性状及育种亲本的选择和芒果树势的早期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调查法,对秋芒、凯特芒和Tommy芒的枝叶基本特征进行测定,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枝条基本特征:3个芒果品种的枝条尖削度没有显著性差异;Tommy芒和凯特芒与秋芒的枝条长度、枝条的枝皮率及分枝角度达极显著差异,Tommy芒与凯特芒之间差异不显著;秋芒与凯特芒的枝条粗度达极显著差异,秋芒与Tommy芒、凯特芒与Tommy芒之间差异不显著。叶片基本特征:3个芒果品种的叶片长度、单位叶面积鲜重、枝条着生叶片数、叶柄长度和单位叶面积干重没有显著性差异;Tommy芒和秋芒与凯特芒的叶面积及干物质含量达极显著差异,Tommy芒和秋芒之间差异不显著;Tommy芒和凯特芒与秋芒的叶片宽度达极显著差异,Tommy芒和凯特芒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3个芒果品种之间的枝条尖削度、枝条着生叶片数、叶柄长度、叶片长度、单位叶面积鲜重和单位叶面积干重差异均不明显,但在枝条长度、枝条粗度、枝条的枝皮率、分枝角度、叶面积、叶片宽度和叶片干物质含量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树势的芒果品种的枝条和叶片特征,为了解不同树势的芒果品种的枝叶性状及育种亲本的选择和芒果树势的早期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调查法,对秋芒、凯特芒和Tommy芒的枝叶基本特征进行测定,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枝条基本特征:3个芒果品种的枝条尖削度没有显著性差异;Tommy芒和凯特芒与秋芒的枝条长度、枝条的枝皮率及分枝角度达极显著差异,Tommy芒与凯特芒之间差异不显著;秋芒与凯特芒的枝条粗度达极显著差异,秋芒与Tommy芒、凯特芒与Tommy芒之间差异不显著。叶片基本特征:3个芒果品种的叶片长度、单位叶面积鲜重、枝条着生叶片数、叶柄长度和单位叶面积干重没有显著性差异;Tommy芒和秋芒与凯特芒的叶面积及干物质含量达极显著差异,Tommy芒和秋芒之间差异不显著;Tommy芒和凯特芒与秋芒的叶片宽度达极显著差异,Tommy芒和凯特芒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3个芒果品种之间的枝条尖削度、枝条着生叶片数、叶柄长度、叶片长度、单位叶面积鲜重和单位叶面积干重差异均不明显,但在枝条长度、枝条粗度、枝条的枝皮率、分枝角度、叶面积、叶片宽度和叶片干物质含量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1年生黄栌(Cotinus coggygria)播种苗为供试材料进行控制土壤水分梯度的大田模拟试验,设置3个水分处理水平,探讨黄栌幼苗形态及生长性状和资源利用与分配性状在持续干旱胁迫环境中的适应对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叶片数量、叶片厚度、茎长度和茎体积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而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系平均直径则均显著增加;干旱显著降低了幼苗的比叶面积、叶片面积比例、茎生物量比例、叶根生物量比和茎根生物量比,而比茎长、根冠比、比根表面积、根表面积比例、根叶面积比例和根生物量比例则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显著上升。主成分分析表明,根系形态结构的发达程度及对根茎叶的资源配置是决定黄栌适应干旱逆境对策的重要方面,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系直径、比根表面积、根系表面积比例和根叶面积比例是衡量黄栌苗木适应干旱生态对策的重要指标。研究结果可为华北地区应对未来干旱气候选择耐旱造林材料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橡胶树叶片及幼嫩茎皮组织中的初生乳管可合成和贮存天然橡胶,通过溶剂萃取法可以提取这些天然橡胶成分。为研究橡胶树幼嫩枝叶与产胶量相关的因子,以‘热研7-20-59’为研究材料,对枝叶不同器官的生物量比例以及不同器官组织的橡胶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不同叶蓬叶片橡胶的分子量表征。结果表明:叶片的生物量比例高于枝干,树皮的橡胶含量高于叶片;枝条不同蓬龄叶片的天然橡胶相对分子量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安庆市区常绿园林绿化植物香樟为研究对象,探讨香樟叶片、叶柄生物量分配及含水量在生长季(发育阶段)和树冠方位上的差异格局及相互关系。【方法】在夏季和冬季分别采集树冠南北两侧叶片样品,测定叶内生物量与含水量。【结果】生长季对叶生物量和含水量指标影响显著(P0.05),而树冠方位仅对叶含水量有一定影响。冬季香樟叶片生物量分配比例低于夏季,而叶柄分配比例则相反。香樟叶内含水量表现为夏季高于冬季、叶柄高于叶片的特征。夏季叶片和叶柄生物量之间表现为等速生长关系,而冬季柄分配比例大于叶片的异速生长关系。不同生长季香樟叶柄生物量分配与其含水量之间为极显著负相关(P0.01),表明高的叶柄含水量不利于支撑构件投资;叶柄生物量分配与叶片大小呈U型关系,表明中等大小的叶具有最小化的支撑投资。【结论】香樟在不同生长季具有变化的叶内生物量分配策略,但叶内生物量分配与含水量和叶片大小的关系则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8.
刈割对华北驼绒藜生长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刈割与未刈割的华北驼绒藜植株进行生长特征观测研究,探讨刈割对其生长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后,华北驼绒藜当年生枝条数量虽有减少,但刈割后当年生枝条的长度、粗度、生殖部分长度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刈割后,地上生物量也显著增加,表现在枝条干重、花絮干重的增加;刈割后,华北驼绒藜的叶面积指数、比叶面积增加,茎叶比减小;刈割后,华北驼绒藜主根变化不明显,但侧根数量、生物量和根系总生物量显著增加;刈割后,华北驼绒藜根冠比增加。此研究结果可为华北驼绒藜的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青杄在不同环境和发育阶段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以关帝山典型森林分布区的青杄(Piceawilsonii)为对象,分析其叶片鲜干比、叶面积、叶绿素和C、N、P含量等重要功能性状在不同年龄(5、15、25、35、45a)和不同海拔梯度(1760、1820、1880、1940、2000m)上的变化,以及C、N、P在各器官间分配格局随年龄和海拔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随树龄的增加,青杄叶面积、叶鲜干比呈增大趋势,叶P和根P含量呈下降趋势,叶有机碳含量下调,但根有机碳在上调。2)随海拔增加,叶绿素、叶面积显著增加,叶有机碳呈下降趋势,而根有机碳在增加。叶、枝、根中的N、P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相比之下,N、P随海拔的变化较有机碳更为显著。3)随树龄增加,C、N、P在各器官间分配格局表现为:P在幼年时于叶、根中分配比例相对较大,成年时主要集中在枝中。在研究的5~45a范围内,N分配呈叶>枝>根的稳定格局,未随年龄而显著变化。有机碳则在各器官呈近乎均匀分配的基础上随年龄增加根中比例略有增大,相反叶中比例略有下降。C、N、P并未随海拔增加呈现各器官间分配格局上的显著变化。青杄各功能性状随年龄和海拔变化并通过在各器官间相互关联和协调分配来增强其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生态型喜旱莲子草对干旱的生理生态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两种生态型(水生型和旱生型)喜旱莲子草对土壤干旱的生理生态响应。结果显示,干旱显著降低了两种生态型喜旱莲子草的株高、节长、叶长、叶宽、总叶面积、比叶面积、生物量和相对生长速率,但对茎直径没有明显影响。水生型植株在株高、节长、茎粗、叶长、叶宽和总叶面积等生长参数上都显著大于旱生型植株。而干旱对水生型植株的总叶面积、生物量和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更大。就生物量分配模式而言,在干旱条件下,两种生态型植株都表现出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根和茎,较少分配到叶。尽管干旱对水生型植株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体色素有一定负面影响,但两种生态型植株都能维持较高的相对含水量和叶绿体色素的含量。相比较而言,旱生型比水生型喜旱莲子草具备更强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1.
山栀子幼苗表型可塑性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遮荫设置5个光照强度(100%、52%、33%、15%和6%),研究不同光环境下山栀子幼苗形态、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以及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响应。结果表明,随遮荫程度增加,叶长、叶宽和叶长/叶宽变化幅度较小,单株总叶面积显著减少,比叶面积则随光照有效性降低逐渐增大;叶绿素a、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遮荫处理(除33%相对光照处理)中显著增加,但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a/b在不同光环境中没有显著差异;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也随光照有效性降低显著减小。山栀子叶、枝、干、根及总生物量均显著降低,但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格局并不随光环境的变化发生显著改变。总体上,山栀子叶性状(叶面积和光合参数)具有较高的表型可塑性,而结构性状(生物量分配)可塑性较低。适度遮荫(52%相对光照)不会显著影响山栀子幼苗的生长,这对今后山栀子的复合经营和栽培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蔡沙  岳永寰  靳瑰丽 《新疆农业科学》2022,59(11):2714-2723
【目的】研究并测定水分胁迫下醉马草生长特性指标,分析其抗旱机制。【方法】以醉马草幼苗为材料,在温室条件下采用模拟自然干旱法,测定醉马草有效叶片性状表型(株高、叶面积、各器官生物量鲜干重、根冠比)在正常浇水和持续水分胁迫条件下变化规律。【结果】随着持续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醉马草叶片数、有效叶片数减少,枯叶数增加(P<0.05)。早期水分胁迫增加了醉马草叶长、叶宽、叶面积,而水分胁迫 21 d后显著降低(P<0.05)。水分胁迫促进了醉马草株高增长以及地上、地下、植株生物量,但随着水分胁迫延长至21 d又显著降低,而地下生物量分配增加(P<0.05)。复水7 d后,各项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醉马草生长得到恢复。干旱胁迫下醉马草幼苗生长受阻,但通过减少叶面积降低了水分蒸腾面积,增加地下生物量分配来提高水分利用,并能在水分胁迫消除后迅速恢复正常生长。【结论】醉马草通过增加地下生长,降低地上水分蒸散器官生长来适应水分胁迫。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草坪耐践踏性与草坪草含水量的关系,研究在不同水分和践踏胁迫下的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变化,以大田结缕草(Zoysia grass “JD-1”)草坪(2年生)为对象,采用大田裂区设计(践踏胁迫为主区,水分胁迫为副区)布设试验样地,通过模拟践踏和称重控水处理,测定草坪草密度、株高、地上生物量等生长指标和叶片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水分和践踏胁迫对结缕草生长和生理指标产生明显影响,并且在重度水分胁迫和重度践踏胁迫下的影响有叠加效应;水分胁迫能够使草坪密度下降、株高变矮,地上生物量减少,且随水分胁迫程度增加呈递减变化,各水分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在轻度水分胁迫下,结缕草密度、地上生物量和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在不同的践踏胁迫下的差异不显著(P>0.05);在无水分胁迫和重度水分胁迫下各指标的差异显著性有所不同。至30 d恢复生长,各指标的变化与处理期变化趋势一致:践踏胁迫后的密度增加,株高生长量和地上生物量的明显增加,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水分胁迫后的密度、株高和地上生物量的差异显著(P<0.05);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且都能恢复正常生长水平。表明在一定程度上轻度水分胁迫有助于提高结缕草的耐践踏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当年生枝条是木本植物进行种群空间扩展、结实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反映种群进化和适应调节等重要生态学特征。研究当年生枝条的生长调节特征,可揭示植物种群的适应机制。  方法  通过分析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小叶白蜡Fraxinus sogdiana的长枝、中枝和短枝3种不同类型枝条各构件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对不同类型枝条功能的差异性及其在种群适应调节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结果  不同类型枝条的叶片和茎之间具有不同的生长规律,其中在总叶面积和茎生物量关系上,长枝和中枝上均为同速生长关系(斜率分别为1.170和1.135),而在短枝上为异速生长关系(斜率为0.657);在叶片生物量和茎生物量分配关系上,长枝、中枝和短枝分别表现为异速、同速、异速生长关系,回归方程的斜率依次为1.460、0.908和0.840。共同表明长枝和中枝具有更高的叶片生长能力,功能上侧重于扩展空间和光合生产,短枝的功能与有性繁殖过程有关。叶轴对叶片生长也有调节作用,在中枝和短枝上能够弥补茎对叶面积支持效率的不足,但在长枝上作用不明显。  结论  小叶白蜡的长枝和中枝具有更高的叶片支持效率,其功能不仅体现在扩展种群生长空间方面,同样也体现在较高的光合生产能力方面,当年生枝条具有更为复杂的功能分化,在种群适应调节中的作用更加多样化,建议在研究具有二态性枝条的植物生长调节特征时,应考虑枝条类型的差异性。图3表3参37  相似文献   

15.
以黄花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黄花落叶松1年生枝条叶片(leaves on annual branches,LAB)生长性状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黄花落叶松1年生枝条叶片的长度、宽度、单叶生物量及比叶面积对海拔的变化比较敏感,不同海拔高度的生长性状指标总体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四倍体刺槐不同根龄幼林的生物量及叶片营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掌握四倍体刺槐根龄与生物量和叶片营养含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更好地指导实际生产,分别测定了四倍体刺槐不同根龄的生物量及叶片的营养含量。结果表明:四倍体刺槐不同根龄中当年生植株的株高、地径、茎叶比、总重和叶重均随根龄的增长而增加,3年根当年茎的总重和叶重分别达1 138和637 g;不同树龄的株高、总重、叶重和茎叶比也随着树龄的增长而增加,3年生树龄的总重为2 230 g,远高于3年根当年茎,但其叶重仅为603 g,稍低于3年根当年茎;当年生植株的叶片粗蛋白含量高达225.45 g/kg,极显著高于2年根当年茎、3年根当年茎、4年根3年茎和5年根4年茎(P0.01),而后4个根龄之间叶片粗蛋白含量则无显著差异(P0.05),且叶片粗蛋白含量均高于178.75 g/kg;根龄对钙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并且钙含量有随着根龄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不同根龄对四倍体刺槐叶片的粗脂肪、粗灰分、磷和单宁含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从生物量和营养综合考虑,四倍体刺槐饲料林定植当年不刈割,第2年开始刈割,进行矮林作业较好。   相似文献   

17.
对梓树进行不同密度的移栽,研究其叶片可塑生长的密度依赖性以及主要叶片性状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生物量呈减少趋势;比叶面积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比叶面积与叶片厚度、叶干物质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相对叶绿素含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叶片厚度和叶干物质含量与其它叶性因子的关系较为复杂,在不同种植密度下两者既表现出正相关关系,又表现出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模拟喀斯特生境土壤干旱胁迫对蚬木苗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喀斯特土壤干旱环境下植物的生长及形态适应性,模拟构建了喀斯特"土壤层-岩石层-岩溶水层"水分供应装置,以2年生蚬木(Excentrodendron hsienmu)苗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岩溶水层岩溶水分(有/无水分)和土壤水分2个因素对蚬木幼苗生长及形态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岩溶水分和土壤水分极显著影响蚬木幼苗生长,苗木净生长量随土壤干旱增强显著下降,岩溶水层有水处理下(W)苗木净生长量显著高于无水处理(N)。两者极显著影响着苗木总生物量及茎、叶生物量,岩溶水分极显著影响根生物量;生物量随干旱胁迫增强显著下降,W处理的显著高于N处理。土壤水分极显著影响着根冠比和根、茎生物量比,岩溶水分显著影响茎生物量比,因素间交互作用显著影响根冠比和根生物量比、极显著影响着茎生物量比。中度和重度干旱下根冠比及根生物量比显著高于对照,茎生物量比随干旱增强显著下降,W处理茎生物量比显著高于N处理。两个因素极显著影响苗木地径、株高、根长等,岩溶水分显著影响叶片数和一级分枝数、土壤水分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因素间交互作用对地径产生显著影响、且极显著影响叶面积。蚬木幼苗生长受土壤水分条件影响较大,土壤干旱胁迫下表现为生长下降、生物量分配和形态发育发生改变等适应策略,岩溶水分对苗木的影响与土壤水分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植物功能性状反映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对策,对揭示植物的环境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三角洲不同水分生境(草地、河岸)的优势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种不同水分生境条件下芦苇功能性状变化特征、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土壤含水率与芦苇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草地生境的芦苇株高、叶长、叶面积、比叶面积显著小于河岸生境,而叶片厚度显著大于河岸生境(P<0.05),说明芦苇对生境变化的适应策略发生了改变,其在草地生境下表现为保守的生存策略。芦苇株高与叶长、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片厚度与株高、叶长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叶片厚度与比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P<0.05),株高、叶长、叶面积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叶片厚度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深度(h)为10 cm相似文献   

20.
以16 年、25 年、37 年生3 种不同林龄的中间锦鸡儿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枝叶生物量和粗蛋白含量,并对16 年生中间锦鸡儿进行粗蛋白含量年内动态监测及不同径级枝条粗蛋白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大,中间锦鸡儿枝叶生物量呈下降趋势。3 种不同林龄中间锦鸡儿枝叶粗蛋白含量以16 年林龄最高。16 年生中间锦鸡儿叶粗蛋白含量随生长周期的推进逐渐减小;枝粗蛋白含量的年内动态基本处于稳定趋势。中间锦鸡儿枝、叶粗蛋白含量在一年的生长周期中均较高,可作为家畜优质的灌木饲料。随着中间锦鸡儿枝径级的增加,枝条生物量显著减小,而各径级枝粗蛋白含量则随径级的增加显著增大。锦鸡儿林的发展已显示出退化的倾向,较老林龄的中间锦鸡儿自我更新能力衰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