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白浪湖夏末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群进行调查,并对其水质进行综合营养评价。[方法]于2011年9月对白浪湖进行一系列水质调查和浮游植物采样,共设置4个采样点,对总氮、总磷、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高锰酸盐指数等进行检测分析,并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进一步对水质因子进行营养评价。[结果]白浪湖水域pH值为8.57中性偏碱,水体透明度平均为0.4m,溶氧较高,总氮含量较高,平均为3.043mg/L;综合营养指数评价属于中度富营养化,从各评价因子TLI来看,对白浪湖富营养化贡献最大的是透明度、叶绿素a、总氮,其次是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经统计分析白浪湖浮游植物平均重量生物量为6.442mg/L,平均数量生物量为146.46×104个/ml,优势种有8种,分别为中华尖头藻、席藻、平裂藻、栅藻、四角藻、黄丝藻、针杆藻和蓝隐藻。[结论]该研究为白浪湖的环境保护与渔业生产提供了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2年11月至2013年9月的9次监测数据,分析了淮南潘集开放型和封闭型采煤沉陷区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中氮磷的时空分布及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氨氮和溶解性总磷的时空差异性较小,KB(开放型地表水)、FB(封闭型地表水)、KD(开放型地下水)、FD(封闭型地下水)中氨氮最大值分别为0.621 mg/L(6月)、0.813 mg/L(6月)、1.45 mg/L(5月)、1.207 mg/L(5月),溶解性总磷最大值分别为0.055 5 mg/L(11月)、0.039 05 mg/L(5月)、0.350 3 mg/L(11月)、0.140 7 mg/L(7月);硝态氮、凯氏氮和总氮的时间差异性较大,空间差异性较小,KB、FB、KD、FD中硝酸盐氮最大值分别为0.635 mg/L(11月)、0.623 mg/L(4月)、1.13 mg/L(4月)、1.258 mg/L(4月),凯氏氮最大值(6月)分别为1.398 mg/L、1.397 mg/L、1.068 mg/L、1.025 mg/L,总氮最大值分别为2.295 mg/L(11月)、2.261 mg/L(1月)、1.309 mg/L(11月)、2.21mg/L(1月);正磷酸盐和总磷的时空差异性较大,KB、FB、KD、FD中正磷酸盐最大值分别为0.103 7 mg/L(11月)、0.029 8 mg/L(6月)、0.367 9 mg/L(4月)、0.389 5 mg/L(9月),总磷最大值分别为0.114 1 mg/L(8月)、0.196 9 mg/L(5月)、0.411 8 mg/L(4月)、0.450 9 mg/L(9月)。氮磷时空差异性主要受降水量、地表径流及农业面源、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无机氮与总氮和正磷酸盐与溶解性总磷的比率均大于50%,正磷酸盐是溶解性总磷的主要存在形式,开放型沉陷积水区内溶解态磷的比重更高。  相似文献   

3.
于2008年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对北部湾大型水库——洪潮江水库水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该水库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养殖、面源污染与富营养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水库总氮浓度0.15~1.30mg/L,硝氮与氨氮是氮的主要形态;总磷浓度0.03~0.07mg/L,总氮、总磷浓度表现为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水体处于中营养或富营养化状态。研究发现水产养殖的饲料和排泄物、生活生产的废水以及旅游业的污染是造成该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通过生态工程来治理水污染。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盆地环境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于2021年5—9月对四川开江地区幼蟹养殖池塘及其水源的温度、溶解氧等11项水质因子进行监测,并采用单样本t检验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养殖期间,幼蟹养殖池塘水体电导率、水温、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与水源水体差异显著(P<0.05),pH、溶解氧和氨氮含量总体低于水源水体。幼蟹养殖池塘水体可溶性磷酸盐、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和总磷含量均超出Ⅲ类水域标准。盆地环境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期间除总氮、可溶性磷酸盐、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外,其他水质指标基本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的III级标准和渔业水质标准,且养殖后期幼蟹池塘可溶性磷酸盐、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较水源水体差,表明幼蟹养殖对水环境存在一定污染,应当在幼蟹养殖过程中及养殖结束后对水环境进行改善和处理。养殖期间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和养殖结束后对尾水进行净化处理是未来提高盆地环境条件幼蟹养殖生态效益的两大方向。  相似文献   

5.
于2008年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对北部湾大型水库——洪潮江水库水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该水库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养殖、面源污染与富营养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水库总氮浓度0.15~1.30mg/L,硝氮与氨氮是氮的主要形态:总磷浓度0.03-0.07mg/L,总氮、总磷浓度表现为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水体处于中营养或富营养化状态。研究发现水产养殖的饲料和排泄物、生活生产的废水以及旅游业的污染是造成该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通过生态工程来治理水污染。  相似文献   

6.
涡湖水质调查与富营养状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4年4月-2005年4月对涌湖水质进行调查,分析了透明度、pH值、DO、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无机氮、总磷等水质参数年内变化规律。采用涌湖富营养状态指数评价其富营养化程度,并对比了20年来该湖富营养化状况。研究表明,涌湖水体夏季DO为3.98mg/L、生化需氧量年均值为4.98mg/L、高锰酸盐指数年均值为4.59mg/L、总无机氮年均值为1.37mg/L、总磷年均值为0.209mg/L;除南部部分水域属中-富营养后期外,大部水域营养状态处于富营养期,且富营养化程度由北向南逐渐减弱;氮磷物质含量明显上升是造成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上游来水水质恶化和网围养殖过密造成水质污染和湖泊环境功能破坏,从而导致氮磷累积。  相似文献   

7.
于2004年4月-2005年4月对涌湖水质进行调查,分析了透明度、pH值、DO、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无机氮、总磷等水质参数年内变化规律。采用涌湖富营养状态指数评价其富营养化程度,并对比了20年来该湖富营养化状况。研究表明,涌湖水体夏季DO为3.98mg/L、生化需氧量年均值为4.98mg/L、高锰酸盐指数年均值为4.59mg/L、总无机氮年均值为1.37mg/L、总磷年均值为0.209mg/L;除南部部分水域属中-富营养后期外,大部水域营养状态处于富营养期,且富营养化程度由北向南逐渐减弱;氮磷物质含量明显上升是造成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上游来水水质恶化和网围养殖过密造成水质污染和湖泊环境功能破坏,从而导致氮磷累积。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秋香江上游、中游和下游3个水电站6个监测断面的水环境因子、浮游生物组成等,阐明秋香江的水生态现状。【方法】分别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冗余分析,调查水质现状、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两者间的关系。【结果】秋香江水体透明度为0.32~0.53 m,叶绿素a含量为0.10~0.43 mg/L,总磷含量为0.6~5.3 mg/L,总氮含量为1.39~4.33 mg/L,高锰酸盐浓度为 0.70~3.90 mg/L,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表明秋香江水体现处于中营养状态水平;共鉴定出53种浮游植物和62种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密度和浮游动物丰度范围分别为5.1×10~8~1.89×10~9 cells/L和3.93~232.87 ind/L,其中绿藻、硅藻、蓝藻、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优势种;综合浮游生物的多样性指数来看,秋香江属于中污染水平。【结论】秋香江上游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沿着河流方向污染程度减小,溶解氧是影响秋香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9.
2007-2011年对千岛湖5个采样点进行了逐月水质调查,分析了透明度、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和叶绿素a在5年内的变化规律,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和修正的营养状态指数(TSIM)对其营养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7-2011年,千岛湖叶绿素a平均值为(2.720±1.380) μg/L,透明度平均值为(5.599±0.942)m,总磷平均值为(0.015±0.002)mg/L,总氮平均值为(0.990±0.090)mg/L,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值为(0.857±0.168) mg/L。两种营养状态指数从上游向下游逐渐降低,季节上呈夏秋高冬春低的趋势。TLI 和TSIM的均值分别为26.6和35.5,且逐年缓慢增加。总体上看,千岛湖研究期间处于从贫营养型向中营养型的过渡期。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生物炭与PHBV固相脱氮系统净化河蟹养殖水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是高附加值水产品,但养殖过程中常导致水体氮元素超标,造成环境污染。通过生物炭与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PHBV)作载体,构建固相脱氮系统(BP),研究其在河蟹养殖周期内对水体中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去除能力,综合考察其对河蟹养殖的影响,并与常规养殖(CK)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通过BP处理后,在河蟹养殖周期内,水体总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BP处理平均总氮含量变幅为0.16~4.75 mg/L,平均铵态氮含量变幅为0.17~2.10 mg/L,平均硝态氮含量变幅为0.10~0.81 mg/L;总氮平均去除率为62.03%,铵态氮平均去除率为73.76%,硝态氮平均去除率为72.53%;河蟹产量为948 kg/hm~2,比CK增产34%,河蟹个体质量无显著变化,但回捕率提升23%,回捕率提升是河蟹增产的主要原因。总体而言,经BP处理后养殖尾水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GB3838—2002),满足实际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异育银鲫(Allogynogenetic crucian)养殖池塘水体主要水质因子周年变化的测定与比较,探讨异育银鲫养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主要测定水体中总磷(TP)、磷酸盐(PO43--p)、硝态氮(NO3--N)、亚硝态氮(NO2--N)和铵态氮(NH4+-N)的含量.结果表明,养殖水体中TP含量的全年变化范围为0.10~1.00 mg/L,12月至次年2月的含量较低,仅为0.10~0.12 mg/L; PO43--P的全年变化范围为0.03~0.67 mg/L,6-9月含量较高,为0.20~0.67 mg/L;NO3--N的全年变化范围为0.02~ 6.75 mg/L,最高值6.75 mg/L出现在8月、11月;NO2--N的全年变化范围为0.01 ~0.60 mg/L,8月呈现最高值(0.60 ±0.01) mg/L;NH4+-N的全年变化范围为0.37~ 2.90 mg/L,5-8月含量较高;溶解态无机氮(DIN)的全年含量为1.06 ~9.19 mg/L,从全年的氮平均含量进行考查,NO3--N、NH4+-N、NO2--N分别占DIN的56.63%、38.08%、5.29%;氮/磷在5月、11月出现2个峰值.说明异育银鲫养殖池塘的水体氮和磷的营养含量受光照、水温和鱼体活动等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粮田耕地污染监控预警及污染控制提供技术支持,以北京市房山区小麦/玉米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陶土头负压法,通过2年的田间小区对比试验,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分析比较优化施肥和常规施肥对淋溶液水质的影响,并测算不同施肥处理的排污系数。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处理氮素淋溶量占总养分淋溶的76%~82%,氮素淋溶中以硝态氮为主,占总氮素淋溶的60%~70%,最高可达到90%;在氮磷钾养分施入量相同的情况下,优化施肥处理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养分淋溶量,可使总氮淋溶量减少23%~31%,总磷淋溶量减少32%~46%,硝态氮淋溶量减少22%~36%,在降雨量大时,优化施肥处理可明显减少铵态氮的淋溶;经测算,小麦/玉米轮作农田耕地排污系数(产出每公斤农产品养分淋溶排出量)常规施肥处理总氮、总磷、铵态氮及硝态氮的排放量分别为687.2、3.25、0.22、440 mg,优化施肥处理的排放量分别为348、0.87、0.38、205.9 mg。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1~2005年松花湖库体和取水口水质监测资料,分析其水库水质和富营养化状况。采用总氮、总磷、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 5项指标作为参数的富营养状态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松花湖水体营养水平处于中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主养草鱼池塘水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和氮磷收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以草鱼为主要养殖品种的8个标准池塘中分别投喂两种商品饲料,进行为期283d的养殖试验,饲养期间分10次对养殖池塘水质进行检测,起捕后对生长性能和氮、磷收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水体中氨氮、硝态氮、悬浮物含量逐渐增大,9月23日时达到最大值,亚硝态氮、总氮含量在11月1日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均显著下降,水体总磷含量持续升高,在试验结束时达到最大值。〖JP2〗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氮、悬浮物和总磷含量在整个养殖期间变化范围分别为0.28~0.92mg/L,0.03~0.13mg/L,0.08~0.75mg/L,2.24~3.92mg/L,29.33~90.67mg/L,0.19~0.63mg/L,养殖结束时含量比养殖前含量分别升高104%~114%,74%~122%,687%~694%,48%~52%,121%~131%和215%~238%。池塘中以鱼体形式产出的氮、磷分别占投入总氮、总磷的354%~37.9%和18.9%~20.2%。  相似文献   

15.
太湖地区旱季、雨季水体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源污染物越来越成为导致太湖地区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SPSS进行基于因子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太湖地区旱季和雨季水质污染状况的差异及其主导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总磷、总氮、铵态氮超标最为严重,其中总氮含量雨季明显大于旱季;辛庄地区地下水中总磷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宜兴和王庄的地下水.研究区域内太湖的磷污染比灌溉水和城市河水严重,且长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地表水水质最大的影响因素是氮、磷营养盐以及CODMn>,影响地表水质的主要氮盐为铵态氮.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的石佛寺水库水质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石佛寺水库水质的富营养化状态,采集2012~2015年石佛寺水库的水质监测数据,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水库入库口、库中和出库口综合营养化指数进行计算,并对水库水质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价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石佛寺水库2012~2015年水质各月份营养级别都处于轻度富营养化或中度富营养化,营养状态指数从中度下降至轻度,中度富营养化月份占全年比例由75%下降到37.5%,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由2012年的62.06%下降到2015年的57.76%。由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叶绿素a(Chla)和透明度(SD)5项参数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的评价结果表明:总氮指标最高,可以断定总氮是引起石佛寺水库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石佛寺水库2012~2015年部分月份水质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有些月份甚至只能达到Ⅳ类水质标准。通过对水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H与溶解氧(DO)呈极显著正相关,透明度与溶解氧呈极显著负相关,总氮与溶解氧呈极显著正相关,总磷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总磷与总氮呈显著正相关,叶绿素a与总氮、总磷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高锰酸盐指数与总磷呈极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的石佛寺水库水质的评价方法和结果可为该区域内的水质富营养化控制和改善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亚热带典型分散式养殖农区的环境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我国亚热带丘陵区一个多年以生猪养殖业为主的农村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蔬菜,综合评估养殖业对该地区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表水中氮磷污染严重,河水铵态氮和总磷的含量范围为4.89-18.20 mg/L和1.05-3.33 mg/L,受养殖废水直接排放的池塘水铵态氮和总磷最高分别为132.7、45.3 mg/L;地表水中铵态氮、总氮和总磷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2)地下水主要受硝态氮污染,含量在5.44-44.82 mg/L之间;(3)土壤主要受重金属Cd和Cu污染,耕层土壤中,菜地土的Cd和Cu超标率均为100%,水稻土中Cd的超标率达87.5%;(4)蔬菜样品中Cd、Pb、Zn、Ni含量范围分别为0.29-1.94 mg/kg、0.52-4.25 mg/kg、50.66-209.47 mg/kg、1.61-9.11 mg/kg,均超过国家蔬菜安全标准。因此,改善研究区的生态环境,妥善解决养殖废弃物污染问题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鸣翠湖的水质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影响鸣翠湖水质的两个主因子,因子1由叶绿素a(Chla)、高锰酸钾指数(CODM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构成,反映了鸣翠湖的有机物污染状况;因子2由总氮(TN)、氨氮(NH3-N)、硝态氮(NO3-N)、亚硝态氮(NO2-N)共同构成,反映了鸣翠湖的营养盐氮污染状况。鸣翠湖水体以有机物污染与氮营养盐水平较高为主要特征,是引起鸣翠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滇池水体氮的时空变化与藻类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体氮的时空变化及其与藻类生长的关系对研究水体富营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GPS定位,对滇池海埂、斗南、罗家村、新街、昆阳5个代表性位点断面水体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及叶绿素a含量进行了为期1a的监测和动态研究,全面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时期滇池水体各形态氮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湖各采样点水体总氮、铵态氮、硝态氮的平均浓度分别是2.14、0.11、0.20mg·L-1,全年分别在0.66~6.44mg·L-1、0~0.74mg·L-1、0~0.94mg·L-1之间变化。各区域水体总氮的浓度以海埂和斗南最高,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变化幅度较大。全湖水体总氮和铵态氮与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硝态氮与叶绿素a呈负相关趋势;滇池不同区域水体总氮与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海埂和罗家村位点水体铵态氮与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海埂位点水体硝态氮与叶绿素a呈显著负相关,其他区域则无显著相关性;水体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呈现显著的区域性和水层差异。  相似文献   

20.
《山东农业科学》2019,(10):78-85
采用模拟试验法,以人工湿地基质为材料,添加不同浓度的硫酸亚铁,研究湿地基质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去除效应以及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亚铁添加强化了湿地基质对铵态氮的吸附能力和硝化作用,也减少了水中硝态氮的积累,促进氮素的去除,其中150 mg/L的亚铁添加基质对总氮和铵态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其48 h去除率分别为29.24%和33.66%;而100 mg/L的亚铁添加对硝态氮去除效果较好,其去除率可达37.16%,但是由于硝态氮异化还原成铵过程的存在,使总氮的去除效果下降。基质对铵态氮去除效应中COD的去除效果明显低于基质对硝态氮去除效应中COD的去除效果,这说明厌氧环境有利于COD的去除。本研究结果可为改进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