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对红景天苷控制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含有药物的海藻酸钠溶液滴入到壳聚糖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形成微球,制备一系列红景天苷微球,研究微球对红景天苷的包载能力及释药特性。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氯化钙、壳聚糖的质量浓度、海藻酸钠与红景天苷的比例及壳聚糖溶液pH值对微球的包埋率、载药率及缓释性能有影响,而成膜反应时间对载药率和包埋率有影响,对缓释性能没有影响。缓释效果最佳的微球制备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与红景天苷质量比为1.5,海藻酸钠2.5 g/mL,壳聚糖0.8 g/mL,氯化钙1.5 g/mL,成膜时间为5 min,pH值为5.5。  相似文献   

2.
采用盐酸处理膨润土原土得到酸化膨润土,再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进行有机化改性,制备有机膨润土。利用挤出-外源凝胶法制备毒死蜱/膨润土/海藻酸钠微球,研究改性膨润土对载药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溶胀性能及缓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膨润土复合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均高于相应的酸化膨润土微球;加入膨润土有利于降低复合微球溶胀率和提高微球缓释性能,有机膨润土在抑制微球溶胀和增强缓释效果方面优于酸化膨润土。  相似文献   

3.
李芝  李卫宁  王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22-9023
[目的]探索啶虫脒/羧甲基壳聚糖缓释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方法]以啶虫脒为囊心药物,以羧甲基壳聚糖-阿拉伯胶-明胶作为载体材料,采用锐孔法制备啶虫脒缓释凝胶微球,以包封率为参考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探究啶虫脒缓释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并探讨壳聚糖缓释微球对啶虫脒的缓释性能。[结果]啶虫脒缓释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为:25 g/L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啶虫脒的浓度比为2∶1、1.5%氯化钙、戊二醛浓度为5%。所制备的啶虫脒/羧甲基壳聚糖-阿拉伯胶-明胶缓释凝胶微球的包封率达48.56%,并具有很好的缓释性能,缓释时间达60 h以上。[结论]制得的羧甲基壳聚糖-阿拉伯胶-明胶微球对啶虫脒有控制释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羧甲基壳聚糖和明胶为基质材料,制备了啶虫脒缓释微球,优化了影响微球载药量,包封率,释药时间的制备工艺条件如温度、交联时间、羧甲基壳聚糖与明胶质量比等.在最佳的条件下,制备的啶虫脒凝胶微球的载药量为9.21%,释药时间可达7d以上,达到了控释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锐孔法,以羧甲基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基质材料制备了啶虫脒缓释微胶囊,以微球的药物包封率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设定反应时间为50 min,通过L16(45)正交实验得出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温度为40℃,海藻酸钠浓度为3%,氯化钙浓度为5%,乳化剂量为50 mL,啶虫脒与羧甲基壳聚糖质量比为1∶3。所得微球囊心和壁材之间没有化学键合,对啶虫脒的释放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二氢吡啶海藻酸钙凝胶小球的制备工艺和最优处方.以海藻酸钠为基质材料,采用滴制法制备海藻酸钙凝胶小球,以二氢吡啶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作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设计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处方;测定最佳处方所制制剂的包封率(Encapsulation efficiency,EE)和载药量(Drug loading,LD)并与原料药比较体外释放作用.最优处方为海藻酸钠浓度1.5%,海藻酸钠与二氢吡啶质量比1:2,氯化钙浓度0.10 mol/L;EE和LD值分别为81.16%,48.20%,与原料药相比缓释性较好,且具有良好的溶胀性能.本法工艺简单、可行、稳定,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7.
以毒死蜱为模型药物,通过挤压法制备了氨基化凹凸棒土/毒死蜱/海藻酸钠复合微球。利用FTIR和TG对复合微球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海藻酸钠用量对复合微球载药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海藻酸纳、离子浓度、温度和pH对复合微球缓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H550已成功接枝于凹凸棒土。当KH550-HATP∶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1∶1时,复合微球的载药量最大,为21.0%。此外,载药复合微球的释药行为表现出对离子浓度、温度和pH的响应,释药曲线符合Higuchi动力学模型,其药物释放主要是以Fickian机理进行。  相似文献   

8.
采用挤压法制备阳离子改性壳聚糖/海藻酸钠/毒死蜱复合缓释复合微球。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光学显微镜等表征微球化学组成、形貌结构,并用单因素分析考察pH值、温度以及离子浓度对缓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载药复合微球的缓释行为表现出对离子浓度、pH值、温度的响应,用Korsmeyer-Peppas动力学模型研究其缓释机制,药物在微球内以扩散溶解机制释放,释放行为复合一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9.
将羧甲基甲壳素与海藻酸钠共混制备复合水凝胶,并探讨了pH、海藻酸钠与羧甲基甲壳素的共混比例、海藻酸钠浓度、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其溶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两者的共混比例为4∶6、海藻酸钠浓度为4.5%、羧甲基壳聚糖浓度为5.0%、交联剂用量为0.30时,水凝胶的溶胀率较大;在pH=1.2时,BSA的释放率为5.60%,而当pH=7.4时,BSA的累积释放率达到79.80%。该水凝胶能在胃部的酸性环境中保护大分子药物,从而将其运载到高pH的肠道中并释放,显示出用于口服药物缓释体系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以海藻酸钠-苯磺隆为主要原料,采用高压静电法技术制备缓释复合农药海藻酸钠-苯磺隆凝胶微球,并对目标产物进行表征;通过色谱法考察释放性能,缓释复合农药海藻酸钠-苯磺隆凝胶微球,包封率达到90%,具有优良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以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和羽毛蛋白(Feather Protein,FP)为载体材料,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为模型药物,采用内源乳化法制备了2,4-D/SA/FP复合微球,并考察了羽毛蛋白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油水(体积)比、纳米碳酸钙用量对载药微球的形貌、载药性能和缓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V(油)∶V(水)=3∶1,羽毛蛋白为海藻酸钠质量的30%,纳米碳酸钙用量为0.2 g时,所制得微球球形度较好,粒径分布较均匀,载药量为3.68%,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2.
草鱼出血病细胞疫苗微囊制备与体外释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以及草鱼出血病细胞灭活疫苗为原材料,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草鱼出血病口服微囊疫苗。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海藻酸钠浓度、壳聚糖浓度、氯化钙浓度以及加入疫苗体积对微囊疫苗包封率的影响,确定了其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显示,各因素对草鱼出血病微囊疫苗包封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海藻酸钠浓度>疫苗加入量>壳聚糖浓度>氯化钙浓度;制备草鱼出血病微囊疫苗的最佳工艺为:海藻酸钠浓度为1.5%,壳聚糖浓度为1%,氯化钙浓度为4%,加入疫苗体积为2 mL。该微囊疫苗平均粒径为(7.02±3.95)μm,平均包封率为60.53%,平均载蛋白量为8.12 mg/g,在pH 7.4的PBS溶液、生理盐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释放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碘酸钙在饲料中的稳定性,以碘酸钙为芯材,海藻酸钠(Sodiumalginate,SA)为壁材,纳米碳酸钙为交联剂,将碘酸钙分散于液体石蜡中,采用内源乳化法制备了碘酸钙/海藻酸钠凝胶微球.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碘酸钙/海藻酸钠凝胶微球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单因素法系统考察了碘酸钙/海藻酸钠凝胶微球制备工艺对其载药率和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碘酸钙以晶体形式负载于碘酸钙/海藻酸钠凝胶微球上;在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12g•L-1,纳米碳酸钙质量分数为SA的1/2,Span80质量分数为2%,酸钙物质的量比为6.9∶1,碘酸钙质量为1.2g,油相搅拌速度500r?min-1,油水体积比为3∶1,乳化30min,富集90min和交联25min条件下工艺最优,其制备的碘酸钙/海藻酸钠凝胶微球载药率和包封率分别为41.0%和71.8%.  相似文献   

14.
聚丙烯酸酯负载毒死蜱载药微球及其缓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运用悬浮聚合工艺制备聚丙烯酸酯交联微球,并用浸渍法将毒死蜱负载于交联微球中制备载药缓释微球.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表征了载药微球的结构特征和形貌,探讨了交联微球结构对载药微球的载药量和缓释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毒死蜱以非晶态较为均匀地负载于交联微球中,通过调整交联微球的疏水性能和交联密度,可实现微球对毒死蜱的负载量和缓释性能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阿维菌素对缓慢释放的有效调控,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TAB)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traethoxysilane, TEOS)为硅源、多巴胺和γ-(2, 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2, 3-glycidoxy) propyltrimethoxysilane, GPTMS)为共同改性剂一锅合成改性介孔硅微球;以阿维菌素(Avermectin, AVM)为模型药物,采用湿法浸渍法成功制备AVM-改性介孔硅载药体系,并考察不同GPTMS用量的改性介孔硅在不同pH环境下对阿维菌素的释放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改性用的多巴胺与GPTMS质量比从40∶0到40∶120,阿维菌素的累积释放率从64.6%减小为44.7%,有着较为明显的减小,说明GPTMS的加入有利于改善多巴胺改性介孔硅对阿维菌素的缓释性能.介孔硅在碱性条件下表现出较明显的pH响应性,当pH 10时,阿维菌素的累积释放率大于pH 3,其累积释放率分别为57.6%和43.6%.载药体系的释放行为可通过Korsmeyer-Peppas动力学模型来解释,且其扩散系数K_20.45,说明阿维菌素的释放由Fickian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开发绿色无毒的载药基材,以食品级柠檬醛为新型交联剂,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壳聚糖载药微球。结果表明,柠檬醛交联壳聚糖载药微球成球性良好,表面致密;壳聚糖的氨基与柠檬醛的醛基发生交联反应形成席夫碱结构是柠檬醛交联壳聚糖微球形成的内因;柠檬醛交联壳聚糖载药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可达186 g/kg 和91.2%,为开发安全的药物载体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以罗望子胶和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天麻素为模型药物,采用交联法制备天麻素—罗望子胶—壳聚糖缓释微球。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不同戊二醛浓度、罗望子胶和壳聚糖浓度,载体与天麻素比、水与油相比对微球质量的影响,对微球进行红外光谱、动态光散射及形貌表征,并测定其体外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微球最佳制备工艺为:戊二醛浓度1.25%,罗望子胶浓度2%,壳聚糖浓度1.4%,载体与天麻素比为15.83:1,水与油相比为3:1,此条件下微球包封率为74.68%,栽药量为1.64%。形貌分析表明微球尺寸分布均一,粒径为103.6纳米左右。天麻素—罗望子胶—壳聚糖微球具有一定的缓释能力。  相似文献   

18.
单连海  杨娟  张志斌  陆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393-18394,18400
[目的]以聚甲基丙烯酸钠(PMAA)与海藻酸钠(SA)共混来制备共混微球,以提高海藻酸钠微球在模拟肠液环境中溶胀度以及能够保持形态的时间。[方法]首先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水凝胶,然后通过凝聚相分离法制备PMAA-SA共混微球,研究PMAA浓度、SA浓度、CaCl2浓度以及PMAA和SA的体积比对共混微球形态、粒径、分布以及对所制共混微球的溶胀情况的影响。同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共混微球的内部形态及外部形态。[结果]当PMAA浓度为4.0%,SA浓度4.0%,CaCl2浓度大于5.0%时,可制得外观形态良好的共混微球,并且PMAA与SA体积比为1∶1和1∶4时具有重要的意义。[结论]以聚甲基丙烯酸钠与海藻酸钠共混来制备的共混微球在模拟肠液中溶胀后能够保持形态的时间提高1倍,达到40 h。这对于药物的释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聚乙烯醇(PVA)空心微球的优化制备条件及其在尿素缓释肥生产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乳状液化学交联法制备PVA空心微球,通过FT-IR、SEM和TEM等技术对其组成、形貌和粒径进行表征,探讨乳化剪切速率、交联反应温度和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空心微球形貌和粒径的影响;以得到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基础,通过包裹尿素制得PVA载肥微球,研究其对尿素的缓释作用。[结果]PVA空心微球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剪切速率6000 r/min、反应温度35℃和交联剂用量25 ml。PVA载肥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交联时间以3 h为宜。[结论]该研究为新型缓释肥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KGM/ALG复合凝胶的制备及溶胀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获得新型的、生物可降解的凝胶材料。[方法]以魔芋葡甘聚糖和海藻酸钠为主要原料,利用CaCl2交联制备了KGM/ALG复合凝胶,研究魔芋葡甘聚糖和海藻酸钠的比例、Ca2+浓度、环境pH值对复合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结果]KGM/ALG复合凝胶在溶胀初期溶胀比增加很快,随着溶胀时间的延长,溶胀比增长变缓,最后达到平衡。随着魔芋葡甘聚糖含量的增加,复合凝胶的平衡溶胀比增加,当魔芋葡甘聚糖与海藻酸钠的比例大于2.5∶1.5(W/W)时,复合凝胶的强度降低。当Ca2+浓度从1.0 mol/L增加到3.0 mol/L时,复合凝胶的平衡溶胀比由5.7降至3.6。当环境pH值为7.4时,复合凝胶的平衡溶胀比最大。[结论]KGM/ALG复合凝胶的平衡溶胀比随CaCl2用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