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NAi(RNA interference)技术是一项基因沉默技术,能够阻断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为探索未知基因的功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反向遗传学研究平台。番茄作为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和模式作物,RNAi技术在其遗传改良进程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RNAi技术在番茄基因功能、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抗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基因工程技术近年来在作物研究领域发展迅速,RNA干扰(RNAi)作为一项重要的基因沉默技术,具有高效性且特异性强的显著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后基因组时代,对研究作物基因功能,抗性和品质改良等有着重要作用。中国烟草研究已进入基因组时代,随着烟草基因组测序的开展,RNAi作为一门反向遗传学技术在烟草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本文介绍了RNAi技术的作用机制和特点,重点介绍了RNAi在烟草基因功能研究、抗病研究、抗虫研究及烟草品质改良研究中的应用,并对RNAi技术在烟草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双链RNA对同源基因的表达进行特异性的封闭而引起的转录后的基因沉默(PTGS/ RNAi)现象,PTGS/RNAi的作用机理,作用模型,参与这一过程的酶、基因、起始因子和作用因子.介 绍了PTGS/RNAi在基因组功能研究、基因的时空表达调控以及在作物改良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RNA干扰(RNAi)是一种强有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近年来,在作物品质改良和病虫害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在多种作物的营养富集、降低有害物质、提高次生代谢物、果实保鲜、病虫害控制等方面已成功应用于生产。应用RNAi技术改良植物营养品质和控制病虫害已成为植物营养安全的新策略。本文综述了近年来RNAi技术在植物品质改良和病虫害防治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潜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资源匮乏、提高粮食产量、保护生态环境安全、拓展农业功能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RNAi是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基因阻断技术,近年来,在作物防治病虫害和品质改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商业化应用已成为现实。因此,基于RNAi的转基因作物研发现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已产业化的RNAi转基因产品、RNAi转基因植物的研究进展及对RNAi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研究展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是一种在生物体内高度保守的、由20~30个核苷酸(nucleotide, nt)组成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引发的基因沉默现象。在昆虫等真核生物中,干扰小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微RNA(microRNA, miRNA)和PIWI蛋白互作RNA(PIWI-interacting RNA, piRNA)等小分子非编码RNA在RNA干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NA干扰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基因功能研究、转基因抗虫植物及新型核酸农药研发等方面。RNA干扰技术及其产品在应用之前,需严格评价其在非靶标效应、靶标害虫的抗性及环境持久性方面的安全风险。本文就RNA干扰技术的作用机制、RNA干扰在农林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RNA干扰技术在害虫防治中获得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RNAi技术及其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Ribonucleic Acid interference简称RNAi,是双链RNA(double stranded RNA,dsRNA)分子在mRNA水平上关闭相应序列及基因的表达使其沉默的过程。介绍了RNAi技术的定义及特征、发现历史、作用机制及其在植物基因功能研究与品质改良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RNA干扰(RNAi)是由双链RNA导入而引起的基因沉默现象,它可以在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对基因的沉默发挥作用。就RNAi的发展历史、作用机制、特征及其在植物抗病毒、品质改良和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RNA干扰(RNAi)技术作为基因沉默的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害虫防治研究。准确选择靶基因、将dsRNA或siRNA导入昆虫体内、siRNA在昆虫体内的扩增和扩散是RNAi技术应用于农作物害虫防治的基础。应用RNAi技术能有效地保护农作物抵抗害虫危害,在农作物遗传改良进行精准抗虫方面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随着转基因产业的飞速发展,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逐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外源基因的非预期效应可能引起转基因食品的营养成分发生改变,甚至产生一些新的毒性物质,可能对人类和动物健康以及环境形成潜在的危害,是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外源基因的非预期效应具有潜在性,非预见性,因此以“实质等同性”为基础的定向评价方法很难充分考虑到由遗传修饰引起的非预期效应.文章主要阐述了转基因植物整合位点的分布和机制、转基因作物可能产生的非预期效应,以及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蛋白质组定量分析技术、代谢组分析技术分别从mRNA水平、蛋白质水平、代谢水平上比较转基因作物和非转基因作物基因表达的差异,在食品安全评价中会是完善定向方法的补充方案,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一种由非编码的小分子双链RNA引发的序列特异性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普遍存在于线虫、真菌、昆虫和动植物等多种生物中。近年来,RNAi技术在昆虫中的成功应用为一系列新颖的、环境友好的害虫防治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综述了RNAi技术的作用机制、dsRNA吸收机制及在害虫防治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基于RNA水平的特异性降解机制,它通过特异性地抑制基因的表达来快速、简便以及大规模地鉴定基因的功能。虽然dsRNA不能应用于哺乳动物,但是小分子干扰型RNA(siRNA)的技术却证明RNAi可以成功应用于哺乳动物。近年来,RNAi技术在哺乳动物中得到了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包括设计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siRNA,在更多的已经分裂或者尚未分裂的细胞系中诱导RNAi,通过瞬时RNAi或转基因RNAi在活体动物中抑制基因的表达,建立时空调控或组织特异性的RNAi以及利用RNAi对哺乳动物基因组功能进行大规模的筛选和鉴定。本文对近几年RNAi在哺乳动物中的研究新发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缩写为RNAi)是一种分子生物学上由双链RNA(dsRNA)诱发的基因沉默现象,该技术为农业害虫的防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从dsRNA导入方式、靶标基因选择、使用剂量及昆虫不同生长发育阶段4个方面阐述了其对RNAi技术的影响,介绍了国内外RNAi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并探讨了昆虫RNAi的信号系统传递机制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利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可以进行基因功能研究以及作物遗传改良,但常规构建RNAi载体方法费时费力.本研究报道了一种基于USER酶一步法快速构建RNAi发夹结构的载体2301/RNAi/OS及其应用方法,操作简便,省时省力.与已报道的利用酶切连接、Gateway兼容的同源重组或PCR直接连接等构建RNAi载体相比,该载体不需要酶切片段,片段扩增完成后即可与制备好的线性化载体进行反应,缩短操作流程和时间,提高成功率;该载体对插入片段的酶切位点和长度没有要求,理论上任何位置和长度的片段均可进入2301/RNAi/OS载体中,尤其是长片段RNAi的构建.本试验以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PDS(Phytoene desaturase)基因为例,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体系验证了该RNAi能够在植物体内有效地实现基因沉默.该载体以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II)作为筛选标记基因,可以利用卡那霉素(Kanamycin)和G418(Geneticin)等抗生素筛选转基因阳性植株,适合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的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15.
RNAi及其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RNAi(RNA interfering)是由与靶基因同源的双链RNA引发的、在动植物中普遍存在的序列特异的转录后基因沉默。这种现象在动物、植物和真菌中广泛存在并被证实,因此可能是生物的发育调控及抗外源或内源侵染的一种普遍的生理机制。对RNAi的研究是目前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几年来该技术已经在功能基因组学、遗传学和医学等诸学科得到大量应用。本文将就RNAi的机制研究及其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是由双链RNA(double stranded RNA, dsRNA)分子介导的、在mRNA水平上关闭相应序列基因表达、使其沉默的过程。RNAi作为一种古老而保守的基因沉默机制,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体内,在细胞的发育调控、抗病毒防御、修复遗传损伤、调节正常的基因等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RNAi机制可以分为3个阶段:启动阶段、效应阶段及扩增阶段。RNAi干扰相关的主要蛋白因子有Dicer酶、Argonaute(AGO) 蛋白家族和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RdRP)。文章对RNAi机制及其相关主要蛋白因子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是双链RNA诱导的转录后基因沉默。RANi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且高度保守,被生物学家誉为生物体在基因组水平上的免疫系统。随着RNAi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RNA干扰作为一种高效的、序列特异的基因沉默,可在植物基因功能分析、农作物基因组改良和植物抗病毒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选用12个蚜虫生长发育的关键基因,利用喂食的方法将其双链RNA(dsRNA)引入麦长管蚜体内,以死亡率为评价指标,对基因RNA干扰(RNAi)沉默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通道蛋白基因(Wsa)、ATP合酶基因(v Ad1-78)的RNA干涉能够显著提高蚜虫死亡率,而葡萄糖脱氢酶编码基因(Gl D-17)的RNA干涉则使蚜虫死亡率明显降低。基因表达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喂食dsRNA后5 d内,水通道蛋白基因(Wsa)和ATP合酶基因(v Ad1-78)表达水平分别下降了74.8%和44.6%;而葡萄糖脱氢酶编码基因(Gl D-17)表达水平则上调了209.0%,基因表达水平变化规律与蚜虫死亡率变化趋势一致。在所有供试基因中,水通道蛋白基因(Wsa)的RNA干涉沉默效应效果最突出,导致蚜虫死亡率提高到37.5%,基因表达量下调74.8%,可以作为利用RNAi技术培育抗蚜虫小麦新品种有效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19.
植物基因沉默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小荣  莫爱琼  杨妙贤  余土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188-10189,10347
综述了植物体中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及RNA干扰(RNAi)导致基因沉默的机制,并阐述了RNAi技术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朱砂叶螨β-COP和Sro基因鉴定及其沉默致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β-COP和Sro两条基因分子生物学信息,并基于优化的RNAi体系评价它们的致死效应,为筛选适用于RNAi防控的靶基因打下基础。【方法】首先克隆目的基因的全长,并通过序列的同源比对、保守区域及蛋白结构预测以及系统进化树的构建明确其分子生物学信息;其次通过减少ds RNA降解因素、并适时补充ds RNA等方法改进朱砂叶螨的RNAi体系,从而延长干扰时间。利用定量PCR技术检测特定时间点的沉默效率,评价优化RNAi体系后的沉默效果;最后在沉默目的基因β-COP和Sro后,检测朱砂叶螨在各特定时间点的死亡率,评价目的基因在RNAi下的致死效果,并观察相应的致死表型。【结果】β-CO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2 688 bp,编码895 aa,属于"WD40 superfamily"及"Coatomer_WDAD superfamily",包含了"WD 40"和"Coatomar_WDAD"的保守区域。Sro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119 bp,编码372 aa,具有典型的短链脱氢酶所特有的两个特征,即与NADP+biding结合位点基序"TGxxx Gx"和"Yxxx K"及其上游的天冬氨酸(Asn)、丝氨酸(Ser)活性位点。优化后的RNAi体系可在96 h内能稳定保持50%左右的沉默效率,使用该方法干扰朱砂叶螨β-COP和Sro两条致死基因48 h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死亡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用β-COP的ds RNA片段干扰雌成螨108 h后,死亡率达57.4%;用Sro的ds RNA片段干扰若螨96 h后,死亡率达28.8%。死亡个体均具有明显的表型,β-COP试验组死亡表型为4对足蜷缩在体侧;Sro试验组则在静伏期死亡或在蜕皮过程中无法蜕皮而死亡。【结论】优化的朱砂叶螨RNAi技术有稳定持续的沉默效果。β-COP和Sro与RNAi技术相结合,验证了这两条目的基因的沉默可对朱砂叶螨产生一定的致死效应,表明此类基因与技术加成的模式极具开发和利用的潜力,为今后基因功能验证和筛选以及开发以RNAi技术为基础的朱砂叶螨防控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