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鸡含黄素单氧化酶(FMO3)基因突变可导致鸡蛋出现鱼腥味,因此称为鱼腥味基因。研究旨在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63个拉萨白鸡个体中FMO3基因T329S突变位点的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为提高该群体的蛋品质提供数据。结果显示:拉萨白鸡群体中,AA、AT和TT(鱼腥味综合症易感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0.48%、9.52%和0,A和T的基因频率分别为95.24%、4.76%。该位点基因型分布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拉萨白鸡群体中T等位基因的频率为4.76%,虽然鱼腥味综合征易感个体(TT基因型)期望频率很低,但应该通过分子辅助选择技术予以剔除。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影响鸡蛋鱼腥味的FMO3基因T329S突变在11个中国地方鸡种中的分布。所选的11个地方鸡种包括:北京油鸡、河北柴鸡、固始鸡、溧阳鸡、如皋鸡、太湖鸡、淮南麻黄鸡、丝羽乌骨鸡、东乡绿壳蛋鸡、文昌鸡、藏鸡,采用PRC-RFLP方法对FMO3基因及基因型频率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东乡绿壳蛋鸡全部表现为TT基因型,不表现鱼腥味综合症,具有较好的蛋品质;而其他10个地方鸡种中均有SS基因型的鱼腥味综合症易感个体,其中北京油鸡SS基因型频率最高,为8.8%,藏鸡的SS基因型频率最低,为0.7%。地方鸡种中鱼腥味综合症易感基因型频率都不高,可以通过PCR-RFLP的方法予以剔除。  相似文献   

3.
FMO3基因俗称鱼腥味基因,该基因突变可能导致鱼腥味综合征。本试验选择7个国外引进的高产商品蛋鸡品种:海兰褐、海兰白、罗曼褐、罗曼粉、海赛克斯、伊莎褐和尼克珊瑚粉,采用PCR-RFLP方法对FMO3基因以及基因型频率进行检测,旨在研究FMO3基因A694T突变在7个国外引进高产商品蛋鸡品种中的分布。试验结果表明,海兰白、罗曼粉和尼克珊瑚粉3个品种个体基因型全部为AA型,不表现鱼腥味综合征;其他4个品种中都存在不利等位基因T,其中海赛克斯、伊莎褐2个品种中TT型频率较高,分别为8.3%和10.5%。根据本试验结果,建议FMO3易感基因型频率高的品种,对其纯系需加大剔除力度。  相似文献   

4.
FMO3基因俗称鱼腥味基因,该基因突变可能导致鱼腥味综合征.本试验选择7个国外引进的高产商品蛋鸡品种:海兰褐、海兰白、罗曼褐、罗曼粉、海赛克斯、伊莎褐和尼克珊瑚粉,采用PCR-RFLP方法对FMO3基因以及基因型频率进行检测,旨在研究FMO3基因A694T突变在7个国外引进高产商品蛋鸡品种中的分布.试验结果表明,海兰白、罗曼粉和尼克珊瑚粉3个品种个体基因型全部为AA型,不表现鱼腥味综合征;其他4个品种中都存在不利等位基因T,其中海赛克斯、伊莎褐2个品种中TT型频率较高,分别为8.3%和10.5%.根据本试验结果,建议FMO3易感基因型频率高的品种,对其纯系需加大剔除力度.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鱼腥味敏感基因(FMO3)T329S突变位点在五华三黄鸡群体中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情况。采用PCR-RFLP方法对五华三黄鸡群体进行T329S位点检测。结果显示:五华三黄鸡群体中,AA(野生型)、AT(杂合型)和TT(突变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8.79%、11.21%和0,A和T的基因频率分别为95.24%、5.60%。χ^2分析表明该多态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表明五华三黄鸡中鱼腥味综合征易感基因型频率不高,但也应通过分子辅助选育技术予以剔除。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不同的鸡群中FMO3基因T329S突变位点的分布差异较大,可能与选育历史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含黄素单氧化酶3(Flavin-Containing Monooxygenase 3,FMO3)基因T329S突变在河北太行鸡群体中的分布。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公布的鸡FMO3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RFLP方法对517只河北太行鸡FMO3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位点在河北太行鸡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等位基因A、T频率分别为0.9023、0.0976;AA、A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201、0.1644、0.0155。结果表明,河北太行鸡群体中鱼腥味综合症易感基因型频率不高,可以通过PCR-RFLP的方法予以剔除。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鱼腥味敏感基因(FMO3)T329S突变位点在河北太行鸡群体中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情况。根据Gen Bank中公布的鸡FMO3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RFLP方法对河北太行鸡T329S位点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河北太行鸡群体中,AA(野生型)、AT(杂合型)和TT(突变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194、0.1672和0.0134。该多态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结果表明:河北太行鸡群体中存在TT基因型鱼腥味综合征易感个体,其基因型频率不高,可以通过PCR-RFLP的方法予以剔除。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影响鸡蛋鱼腥味的FMO3基因 T329S突变在11个中国地方鸡种中的分布.所选的11个地方鸡种包括:北京油鸡、河北柴鸩、固始鸡、溧阳鸡、如皋鸡,太湖鸡、淮南麻黄鸡、丝羽乌骨鸡、东乡绿壳蛋鸡、文昌鸡、藏鸡,采用PRC-RFLP方法对FM03基因及基因型频率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东乡绿壳蛋鸡全部表现为TT基因型,不表现鱼腥味综合症,具有较好的蛋品质;而其他10个地方鸡种中均有SS基因型的鱼腥味综合症易感个体,其中北京油鸡SS基因型频率最高,为8.8%,藏鸡的SS基因型频率最低,为0.7%.地方鸡种中鱼腥味综合症易感基因型频率都不高,可以通过PCR-RFLP的方法予以剔除.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鸡蛋鱼腥味FMO3基因T329S突变在广西地方鸡品种中的分布,以广西三黄鸡、南丹瑶鸡、霞烟鸡、龙胜凤鸡、东兰乌鸡、凌云乌鸡、广西麻鸡、灵山麻鸡、灵山香鸡、雪峰乌鸡、北京油鸡、茶花鸡等12个地方鸡品种为研究对象,来航鸡作为对照,利用基因组混合池PCR测序技术检测鱼腥味敏感基因T329S位点的平均基因频率,发现北京油鸡、龙胜凤鸡、灵山麻鸡和灵山香鸡鱼腥味敏感基因T的频率分别为7.7%、5.5%、5.8%和10.8%,其它品种检出率为0。为了进一步验证基因组混合池PCR测序技术的准确性,利用PCR直接测序技术对294只灵山香鸡鱼腥味敏感基因T329S位点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鱼腥味敏感基因T的频率为11.56%,纯合子TT基因型频率为0.68%,杂合TA基因型频率为21.76%,这与基因组混合池测序结果基本一致。该研究结果提示,基因组混合池法可对群体基因频率进行初步评估,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开发广西地方鸡品种蛋质性状时,需利用分子辅助技术剔除龙胜凤鸡和广西麻鸡的鱼腥味敏感基因。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主要研究鱼腥味基因(FMO3)T329S突变位点在安徽省4个地方鸡种和2个地方鸭种中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分布情况。采用PCR-RFLP方法对黄山黑鸡、淮南麻黄鸡、皖南三黄鸡、五华鸡和巢湖鸭、枞阳媒鸭等地方群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4个安徽地方鸡种均存在鱼腥味综合征易感基因型(SS)个体,其中皖南三黄鸡SS基因型频率最高,为6.6%,淮南麻黄鸡次之,为4.4%,黄山黑鸡和五华鸡最低,为1.6%,该基因型频率不高,可以通过分子辅助选择技术予以剔除。对2个安徽地方鸭种的研究表明鸭FMO3基因序列与鸡非常相似,SS基因型频率较低,巢湖鸭和枞阳媒鸭分别为4.3%和7.1%,其余为TS型,未检测到TT型。该突变位点对鸭蛋风味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了影响玫瑰冠性状、鱼腥味性状和矮小性状的MNR2、FMO3和GHR基因突变位点在林甸鸡群中的分布情况。通过PCR对分别影响林甸鸡玫瑰冠性状、鱼腥味性状和矮小性状的MNR2和GHR基因突变位点进行分型,发现林甸鸡群玫瑰冠个体为MNR2-RS型;林甸鸡群中存在鱼腥味易感基因FMO3基因c.984AT变异位点,25.4%鸡只携带T等位基因,其中TT基因型频率为4.3%,AT基因型频率42.2%;没有检测到影响矮小性状GHR基因第10外显子和3′UTR区1.7 kb缺失(c.1744_3516 del)突变位点。通过追溯试验群体的系谱结构,发现影响林甸鸡玫瑰冠型的MNR2基因、鱼腥味性状的FMO3基因和矮小性状的GHR基因的突变位点在上下代传递过程中与先前报道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研究旨在检测不同肉鸡群体中鱼腥味基因FMO3关键位点c.984 AT基因型分布情况,为后续开展鱼腥味基因与鸡肉品质研究提供参考。试验群体包括8个地方品种、2个引进品种和2个专门化品系,采用PCR-RFLP和测序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麻黄鸡、惠阳胡须鸡和各专门化品系均无TT基因型个体,且惠阳胡须鸡个体全部为AA基因型(非鱼腥味易感基因型);TT基因型个体在不同地方品种的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丝羽乌骨鸡(39.66%)、文昌鸡(18.95%)、清远麻鸡(11.11%)、霞烟鸡(10.84%)、广西三黄鸡(7.04%)和杏花鸡(4.55%);TT型个体在引进品种隐性白为5.26%、Ross308为1.67%。由此可见,除丝羽乌骨鸡和文昌鸡外,其他品种中鱼腥味综合征易感个体(TT基因型)频率均不高。  相似文献   

13.
FMO3基因是影响鸡蛋品质的主要基因之一,T329S位点突变是引起该基因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鱼腥味基因全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RFLP技术对绿壳蛋鸡T329S位点突变体进行检测。结果获得了特异性良好的引物,建立了稳定的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所建方法判型准确、清晰。  相似文献   

14.
研究对北京油鸡4个品系种鸡集中开展了鱼腥味基因FMO3突变位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严格的登记和选留制度,剔除了北京油鸡4个品系鱼腥味基因的不利位点。使用TaqMan探针和KASP两种检测方法对后代种鸡和配套杂交生产的商品鸡进行检测验证,未发现含T位点的个体。结果充分表明北京油鸡种群完成了鱼腥味不利基因位点的剔除工作。该研究可为中国其他地方鸡种鱼腥味基因的剔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研究了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对含黄素单氧化酶3(FMO3)基因型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蛋黄三甲胺(TMA)含量的影响。选用已知FMO3基因型褐壳产蛋鸡336只,其中杂合型(AT)、突变型(TT)基因型各144只,每个基因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野生型(AA)基因型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鸡。各组分别饲喂双低菜籽粕添加水平为0(对照)、7%、14%和21%的试验饲粮,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1)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FMO3基因型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产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但对平均蛋重、料蛋比无显著影响(P0.05);14%和21%双低菜籽粕水平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A基因型组平均日采食量和产蛋率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组(P0.05)。2)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FMO3基因型及其交互作用对产蛋鸡的蛋形指数、蛋壳强度、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双低菜籽粕水平显著影响了蛋黄颜色值(P0.05),21%双低菜籽粕水平组蛋黄颜色值显著小于其他组(P0.05)。3)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FMO3基因型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产蛋鸡的蛋黄TMA含量(P0.05);蛋黄TMA含量随饲粮中双低菜籽粕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21%双低菜籽粕水平组蛋黄TM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TT基因型组蛋黄TM A含量显著高于AA和AT基因型组(P0.05)。根据产蛋鸡蛋黄TM A含量(Y)和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X)的关系得出回归方程:Y=25.457 0X+2.852 0(R~2=0.976 5)(TT基因型);Y=7.685 7X+1.943 0(R~2=0.952 5)(AA基因型),若使蛋黄TM A含量低于嗅觉阈值,对TT基因型产蛋鸡而言,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应低于4.62%,对AA基因型产蛋鸡而言,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应低于26.76%。结果提示,当饲喂产蛋鸡含双低菜籽粕饲粮时,如TT基因型产蛋鸡不产鱼腥味鸡蛋,AA和AT基因型产蛋鸡即不会产鱼腥味鸡蛋;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低于4.62%时,TT基因型产蛋鸡不会产生鱼腥味鸡蛋,并且对生产性能和蛋品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了解武定鸡群白血病病毒受体TVB基因型分布情况,为下一步研究ALV-B、D、E亚群禽白血病抗病育种奠定基础。试验以云南地区三个不同养鸡场的168日龄武定鸡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个平行组,每组200只。采用PCR-RFLP的方法对TVB受体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在武定鸡群中TVB*S1/S1基因型频率较高,频率为0.28~0.355;TVB*RR基因型频率较低,频率为0.03~0.065;而其他基因型频率中等,频率为0.120~0.205。在各组中TVB*S1等位基因频率最高,为0.563;最低为TVB*R等位基因,频率为0.115;TVB*S3频率介于TVB*S1和TVB*R两者之间。在这3组内TVB*S1/R、TVB*S3/R和TVB*S3/S3基因型之间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TVB*S1/S3、TVB*S1/S1和TVB*R/R基因型频率低于前面三种基因型,高于TVB*R/R基因型。TVB*S1/S1基因型频率在组内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五种基因型(P0.05),TVB*S1/S3基因型次之。结果表明:在武定鸡群中易感B、D、E亚型禽白血病病毒的基因频率较高,而抗B、D、E亚群禽白血病毒的基因频率在中等水平,为后续抗B、D、E亚群禽白血病病毒选育工作提供遗传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7.
<正>2005年Honkatukia等[1]研究发现,位于鸡8号染色体上的含黄素单氧化酶3(FMO3)基因的一个错义突变是导致鱼腥味鸡蛋产生的原因。该突变位于FMO3基因的第7外显子上,突变个体cDNA序列的第1034位碱基腺嘌呤核苷酸(A)被胸腺嘧啶核苷酸(T)取代,这使得编码蛋白的第  相似文献   

18.
试验利用PCR和DNA测序技术对3个绵羊群体中90个个体进行PLIN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PLIN基因在试验群体中存在TT型、CC型和TC型3种基因型,群体中TT基因型频率4%,CT基因型频率为60%,CC基因型频率为36%,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6%、34%。  相似文献   

19.
研究以轮台土种绒山羊为研究对象,利用Primer 5.0软件设计出1对引物,以成年山羊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山羊的KIF-I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研究轮台绒山羊KIF-I基因外显子1、3的基因多态性。结果表明:1KIF-I基因外显子1存在两种基因型:AA型、AB型;AA基因型频率0.36,AB基因型频率0.64。其中A等位基因频率0.82,B等位基因频率0.18。基因纯合度0.705,基因杂合度0.295。2KIF-I基因外显子3在轮台土种绒山羊品种上未发现多态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PCR2RFLP技术对69只西农萨能奶山羊的CSN1S2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扩增产物为310bp的CSN1S2F基因片段,被Alw26I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表现多态性。F等位基因为310bp,N等位基因为179和131bp,相应地,FF基因型为310bp,NF基因型为310,179和131bp,NN基因型为179和131bp。在该群体中,F等位基因频率为010870,N等位基因频率为019130,处于Hardy2Weinberg平衡状态。将西农萨能奶山羊CSN1S2F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平均产奶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SN1S2的不同基因型对平均产奶量有显著影响,NN基因型个体产奶量最高,FF基因型个体产奶量最低,且FF基因型个体平均产奶量显著低于NN基因型个体(P<0105)。将西农萨能奶山羊CSN1S2F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体尺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初生重和体高指标上,NF基因型个体显著优于NN基因型个体(P<0105);在体斜长和管围指标上,NF基因型个体略优于NN基因型个体,但差异不显著(P>0105);在成年体重和胸围指标上,不同的基因型个体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