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公鸡斗架是常见的一种动物争斗行为,作者通过对公鸡斗架行为的根源、方式和结局的分析,说明公鸡斗架行为是由基因控制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斗架的本质是繁殖斗争,目的是取得与更多异性交配的机会,留下更多的后代.公鸡斗架的节制性符合进化稳定性策略,在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在对干奶母猪往往实行群养。但群养的干奶母猪互相间易发生斗架,此种情形在新混群时尤甚’而其中又以喂食时斗架尤烈。为此,我们研究了一种母猪群养系统,该系统主要利用沿食槽装置的半隔栏以防止相互斗架(见图);同时试验了饲喂方式对斗架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种鸡养殖场要达到理想的生产水平,必须控制好种公鸡的体重和身体发育。给予种公鸡更多的关照,使公鸡保持活跃和良好的生理状态。营养不良的公鸡会很快减少甚至停止产生精液。尽管在实践中应防止公鸡营养过盛造成过肥,但至关紧要的是  相似文献   

4.
一鸡群在其生长周龄的40周以后,由于公鸡年龄和体重的增加(另外有部分病弱残淘汰和死亡),种蛋的受精率会下降,不能孵化出更多的苗鸡,这样就达不到饲养种鸡的目的,此时,有必要在鸡群中补充一些青年公鸡,以提高其受精率。在一批相对稳定的鸡群中补充一些青年公鸡,是一项有一定技术难度的工作,如果补充方法不当,不仅不能提高受精率,反而会使受精率下降,增加公鸡的打斗行为,死淘率也会增加。下面就青年公鸡的替换谈几点个人看法:青年公鸡必须是26~28周龄性成熟的公鸡,其体重要高于40周龄产蛋母鸡平均体重的20%~25%。如果体重过轻,体型过小,那…  相似文献   

5.
鸡的截冠与管理截冠的做法已为许多养鸡场所采用。截冠可以防止鸡只因斗架和啄食癖而使鸡受伤,改善视力,减少由于冻伤、鸡冠与食槽和饮水器上的木横干或笼中铁丝相接触而造成的伤害。种公鸡应在1日龄完成截冠工作,通常在孵禽场公母鉴别后进行。虽然截冠在出壳后头几周...  相似文献   

6.
种鸡养殖场要达到理想的生产水平,必须控制好种公鸡的体重和身体发育。给予种公鸡更多的关照,使公鸡保持活跃和良好的生理状态。营养不良的公鸡会很快减少甚至停止产生精液。尽管在实践中应防止公鸡营养过盛造成的过肥,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种公鸡行为与其遗传贡献率的相关性,试验选取4组本交笼,单组饲养50只罗曼粉父母代种鸡(公母配比为1∶9),通过亲缘鉴定技术研究本交笼中种公鸡对后代的遗传贡献率,并利用视频录像与物理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对公鸡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本交笼中,各组公鸡在遗传贡献率方面均存在明显的等级排序;在行为学方面,各组内均存在明显的啄斗序列,斗性最强的公鸡的遗传贡献率不一定最高,斗性最弱的公鸡遗传贡献率均最低,且各组内公鸡无固定交配的母鸡个体;公鸡遗传贡献率与公鸡交配频数及啄斗频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5与0.14。  相似文献   

8.
一、种公鸡的繁殖力通常,肉用种鸡群45周龄以前所发生的繁殖率下降除了种母鸡的抱窝性以外,一般与种公鸡有关。造成种公鸡繁殖力下降有几种因素,通过对鸡群行为的观察就能鉴别出来。 (一)种公鸡追击力不足种公鸡不育的重要表现是追击能力(Agressiveness)不足。引起种公鸡缺乏追击能力的有两种主要原因:其一,种公鸡性成熟比种母鸡晚1~2周;其二,种公鸡过肥。种公鸡性成熟缓慢有可能通过自身调节而加快。如果不能提早,那就要采取措施。例如,事先已知会发生这种情况的品种组合,就要对种公鸡提前两周光照,  相似文献   

9.
行为描记是单个动物或相互间具有群体作用的动物的种种行为、发声和气味等的综合记录,注重于一个行为体系(如性行为或群体行为)的行为描记通常比涉及几个系统的行为描记更详细。详尽的定量行为描记是透彻了解家畜行为的基本组成部分。完全了解了攻击行为,就可以对行为进行遗传选择或改变环境来提高生产力. 本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描述重新组群的性成熟前的猪在正常和完全的斗架中的攻击和退却行为。根据这些基本行为的数据可提出一些假设,供今后旨在提高猪生产力的研究加以检验.  相似文献   

10.
美国Auburn大学的G.R.McDaniel教授在北卡罗来纳家禽营养会议上说:多年来,公鸡的营养需要量没有得到注意,原因之一是对公鸡总是供应同母鸡的同样的日粮。但是,最近把公、母鸡分开饲养的管理改革使人们对公鸡繁殖性能的特殊营养需要,产生了兴趣。研究人员说,采食低水平维生素A的公鸡,比采食“足量”维生素A的,能产生更多的精液。  相似文献   

11.
鸡、鸭消化道pH和消化酶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阐明鸡、鸭对营养物质利用率差异的原因,比较了8只公鸡和8只公鸭消化道内容物酸碱性及体内主要蛋白质消化酶、碳水化合物水解酶和脂肪水解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鸭消化道前段除口腔pH比鸡的高(P〈0.01),食管膨大部、腺胃和肌胃的pH均比鸡低(P〈0.05或P〈0.01),而后段消化道从空肠开始到直肠,鸭的pH均比鸡高(P〈0.05)。(2)鸡和鸭消化道内主要蛋白酶活性存在差异。鸭肌胃内容物中胃蛋白酶的相对活性和总量都极显著高于鸡的(P〈0.01);鸭十二指肠、空回肠和盲肠内容物以及胰腺组织中胰蛋白酶的相对活性和总量高于鸡(P〈0.05或P〈0.01);鸭空回肠内容物中糜蛋白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鸡(P〈0.05)。(3)鸭胰腺组织中脂肪酶相对活性极显著高于鸡(P〈0.01),脂肪酶总量显著高于鸡(P〈0.05);肠道内容物中脂肪酶的活性也大多数高于鸡。(4)鸡和鸭消化道内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水解酶活性差异没有很强的规律性,但鸭空回肠内容物中纤维素酶的相对活性高于鸡(P〈0.01),盲肠内容物中纤维素酶的总量显著高于鸡(P〈0.05)。消化道中消化酶活性差异是鸡鸭对饲料养分消化利用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京海黄鸡生长模型拟合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用Logistic,Gompertz和Bertalanffy 3种非线性生长模型对不同性别京海黄鸡的生长发育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表明,京海黄鸡公、母鸡在3周龄前生长曲线基本一致,而3周龄后公鸡明显快于母鸡;3种模型的拟合效果均很好,尤以Bertalanffy模型最佳;公、母鸡的生长拐点分别为12.81周和11.13周,公鸡的成年体重显著高于母鸡,但达到拐点的周龄较母鸡迟;3种模型的相对生长率所反映的生长规律基本相同:无论公母鸡,在6周龄之后,其相对生长率基本一致,但绝对生长率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抑制芳香化酶活性对母鸡性腺分化和性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雌激素在鸡性腺和性行为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本试验在受精蛋孵化第3天气室注入100μL生理盐水或芳香化酶抑制剂(AI),出雏后常规饲养到8月龄性成熟,观察其性行为的表现,检测性腺结构和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发现,AI处理获得的性反转母鸡出现雄性第二性征和雄性交配行为,性腺形态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其性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反转(1)完全反转母鸡右侧性腺发育成为睾丸,而左侧性腺出现不同程度的反转.两侧性腺均出现精细管结构,管径较正常窄,发育不完整,精细管内大量分布生殖细胞,右侧性腺的间质较左侧发达;(2)不完全反转母鸡的右侧性腺退化,左侧仍为完整卵巢.血清中雌二醇(E2)含量为不完全反转母鸡>正常母鸡>完全反转母鸡>正常公鸡;睾酮(T)含量为完全反转母鸡>不完全反转母鸡>正常公鸡>正常母鸡,雄性交配频率与血清T/E2的比值呈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在性分化前用AI阻断雌激素的合成可引起雌性性腺结构和激素分泌功能及性行为雄性化,而血清T和E2含量及其比值决定了性反转母鸡雄性交配行为的频率和强度.  相似文献   

14.
贵妇鸡若干种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对贵妇鸡早期生长发育等有关指标进行观测,以揭示该鸡种质特点及性状相关。并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体斜长、胸角、胸骨长、主翼羽长,尾羽长,胫长和胫围对体重的相关,结果表明,公鸡早期生长速率较母鸡快,平均日增重比母鸡高0.93g,公母鸡6周龄体重 375.03g和336.77g;  相似文献   

15.
针对贵妃鸡在国内外珍禽市场上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为了选育出贵妃鸡自别雌雄配套系,本研究根据伴性遗传基因的遗传原理和羽速基因的遗传特点,采用现代家禽育种方法对贵妃鸡第二世代表型慢羽公鸡进行了测交试验。采用人工授精,所产种蛋分别孵化。其中用13只表型为慢羽公鸡,与52只快羽母鸡组成第1类测交试验,结果每只公鸡的后代中都有快羽雏出现,且快慢羽比例几乎为1:1(217:232);由20只表型慢羽公鸡与80只慢羽母鸡组成的第2类测交试验,结果每只公鸡的后代中,也都有快羽雏出现,而且快慢羽比例几乎接近1:3(197:520)。可见,所用的33只公鸡经测交证明全为杂合体,同时表明两个不同质量性状测交结果完全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相似文献   

16.
以112日龄京海黄鸡(J×J)、70日龄京海黄鸡杂交配套组合(B×J)、70日龄B×B 3个鸡群体为试验素材,测定其屠宰性能、常规肉品质和化学指标。结果表明:3个鸡群体中,屠宰率为88.39%~92.31%,全净膛率为65.63%~70.01%;肌肉肉色(OD值)为0.43~2.46,且胸肌肉色均较腿肌浅;嫩度在性别间差异不显著,但胸肌的嫩度均比腿肌好;胸肌中的校正肌苷酸(IMPc)含量均极显著高于腿肌(P<0.01),B×B群体公鸡胸肌中校正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J×J及B×J群体(P<0.05)。B×B公母鸡混合群体胸肌中水分含量极显著高于B×J群体(P<0.01),J×J公母鸡混合群体胸肌中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B×J群体(P<0.05);3个公母鸡混合群体肌肉中粗脂肪、粗蛋白和校正肌苷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后备种鸡血清中沙门氏菌病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全血平板凝集试验,对重庆市某种鸡场1113 只3月龄后备种鸡进行鸡白痢抗体检测,结果:阳性率为10.3%,其中X品系种公鸡阳性率为3.6%、种母鸡阳性率为1.3%,Y品系种公鸡阳性率为17.6%、种母鸡阳性率为11.8%。试验说明该鸡场后备种鸡中沙门氏菌病感染严重;不同品系、不同性别后备种鸡感染程度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升养殖肉禽的经济效益,采取果树下苜蓿地放养加适当补饲试验,结果表明:在放养育肥期,白肉杂公鸡与红肉杂公鸡周增重差异显著(0.01<P<0.05),与白肉杂母鸡、红肉杂母鸡周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红肉杂公鸡与白肉杂母鸡周增重差异显著(0.01<P<0.05),与红肉杂母鸡周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放养期肉杂鸡的成活率都在98%以上,白肉杂与红肉杂鸡苗成活率没有明显差别.这种新的果树下草放养肉禽的方式经济效益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23日龄非免疫健康罗曼蛋公鸡640羽随机均分为6个不同剂量用药组、1个疫苗对照和1个空白对照组,另取60羽设1个疫苗对照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30羽/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用新城疫Ⅳ系苗滴鼻、点眼免疫(3羽份/羽),37日龄二免。在免疫的同时,6个用药组分别饮水添加6种浓度的的归芪饮,0.5mL/羽,每天1次,连续3d;给药后每天观察各组鸡群精神、活动、采食、饮水和发病死亡情况;分别于免疫后第7、14、21、28、35和42天翼静脉采血,检测血清NDV-HI抗体效价;于首次免疫后第8周选取0.5g/mL、1g/mL、1.5g/mL、2g/mL4个剂量组(50羽/组),1个疫苗攻毒对照组(50羽/组),1个空白攻毒对照组(50羽/组),1个疫苗对照组(30羽/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30羽/组)进行攻毒保护试验。同时,进行了体外刺激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增殖试验。结果显示,各组给药后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各剂量组在各时间点的抗体效价多明显或显著高于疫苗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1g/mL剂量组鸡只末重显著增加,1g/mL、1.5g/mL剂量组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2g/mL剂量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1.5g/mL组的攻毒保护率最高,其次为1g/mL剂量组;体外试验结果也显示,归芪饮在合适的剂量可以刺激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表明归芪饮临床应用安全,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效果确实,可以将1-2g/mL剂量作为临床试验应用剂量,1g/mL剂量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