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He-Ne激光辐照对小麦陈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选用5种不同剂量的He-Ne激光辐照贮存3年的小麦种子,研究激光辐照对小麦种子的浸出液电导率以及发芽势、发芽率、芽长等方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激光辐照可降低小麦陈种子浸出液的电导率;激光辐照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麦陈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和芽鲜质量,激光辐照剂量为20.8·Jcm-2对提高小麦陈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和芽鲜质量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2.
用波长为632.8 nm的He-Ne激光辐照大豆种子胚,研究辐照时间对发芽率、幼苗株高及幼苗子叶、叶片和茎中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种子胚经3.6 mW/mm2激光辐照1~7 min后,其发芽率、幼苗株高、幼苗苯丙氨酸转氨酶(PAL)活性、游离苯丙氨酸(Phe)和大豆异黄酮含量均高于对照组(ck)。其中以幼苗叶辐照5 min后和子叶辐照7 min后,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提高最为明显,分别为42.6%和36.7%。本研究还从大豆异黄酮合成代谢起始酶PAL活性、合成前体Phe含量两方面探讨了激光辐照大豆种子胚提高其幼苗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探讨532 nm激光选育高维生素C白菜的可行性。[方法]以白菜为实验材料,采用不同功率密度和不同辐照时间的Nd:YAG倍频激光对白菜种子胚进行辐照,研究激光作用方式对白菜幼苗功能叶片面积、叶绿素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激光辐照功率为2-20 mW/mm2时,功能叶片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与激光辐照功率、作用时间有关,其中以14 mW/mm2激光预处理白菜种子1 min的效果最佳;辐照时间为1-5 min时,白菜幼苗维生素C含量与激光辐照剂量有关,其中以12 J (20 mW/mm2,3 min)激光预处理白菜种子效果最佳。[结论]适当辐照剂量的532 nm激光辐照白菜种子胚,可显著提高其幼苗维生素C含量。  相似文献   

4.
高晓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609-11611
文中深入的综述了近些年来激光生物刺激效应的研究进展,并尝试运用功率密度为16 mW/mm2的CO2激光对萌发的棉花种子进行辐照,进而研究激光对棉花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以及抗逆性的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CO2激光辐照萌发的棉花种子,会对棉花种子的发芽率、出土后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植株的抗逆性以及幼苗的生理生化代谢均有一定影响,但不同时间进行辐照造成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He-Ne激光辐照不同时间对灯盏花组织培养的影响,为灯盏花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灯盏花的种子、无菌培养苗、叶片、愈伤组织及芽为材料,用He-Ne激光辐照不同时间(种子分别为0(CK),0.5,1,5,10min;叶片分别为0(CK),2,4,6,8min;愈伤组织分别为0(CK),1,2,3,4,5,6,7,8min;分化芽分别为0(CK),0.5,1,2,3,6min;根分别为0(CK),0.5,1,2min),分析He-Ne激光辐照对各组织的影响,筛选最佳辐照时间。【结果】He-Ne激光辐照1min能够提高灯盏花种子活力;诱导愈伤组织初期,较适宜的辐照时间是2min,继代后以辐照8min的愈伤组织生长最好;愈伤组织增殖培养时,辐照4min效果最佳;诱导芽辐照3min较适宜;生根培养以辐照2min较好。【结论】一定量的He-Ne激光能够提高灯盏花种子的萌发率、出愈率及愈伤组织诱导芽和生根效果。  相似文献   

6.
对He—Ne激光辐射和模拟微重力对大豆种子发芽率和幼苗长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He—Ne激光辐照的连续输出功率为1.5mW。结果表明,辐照时间以15min为最适时间,超过这一时间将产生对大豆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模拟微重力处理后的大豆种子发芽率提高,其中以处理24h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但是大豆幼苗矮化程度随着处理时间增加而加剧,以处理48h的幼苗矮化程度最明显。  相似文献   

7.
分别以He-Ne激光辐照剂量为0.0(空白对照)、2.6、5.2、10.4、20.8、41.6 J/cm~2,辐照时间为1、2、3 min的条件处理小麦干种子。将处理组幼苗置于4℃进行低温胁迫处理,以研究小麦幼苗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等各项抗寒性指标及3种保护酶(POD、SOD、CAT)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He-Ne激光预处理小麦种子不仅可显著提高幼苗叶片的脯氨酸含量,也可提升幼苗的抗低温胁迫能力。与对照组相比,4℃低温胁迫条件下的处理组幼苗具有较高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而激光处理对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均有所降低。小麦幼苗各抗寒性指标变化的最大幅值均出现在辐照剂量20.8 J/cm~2、辐照时间2 min的处理条件下,可见此条件即为He-Ne激光辐照小麦种子提高幼苗抗寒性的最佳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8.
赤霉素浸种对苦荞种子萌发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研究了赤霉素浸种对苦荞种子萌发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GA浸种可以提高苦荞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活力指数;GA浸种可以提高苦荞种子的脱氢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低浓度的GA处理可以提高苦荞芽苗的产量和品质,高浓度的GA处理可以提高苦荞芽菜的产量、维生素C和黄酮含量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9.
He-Ne激光对菘蓝幼苗SOD、CAT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剂量的He-Ne激光辐照菘蓝种子,并测定幼苗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超氧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适宜剂量的He-Ne激光辐照能显著提高菘蓝幼苗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SOD、CAT活性  相似文献   

10.
用波长为632.8 nm,输出功率为5.8 mW/mm2的H e-N e激光辐照油松种子,以未辐照种子为对照,测定了水分胁迫下油松幼苗针叶中活性氧、丙二醛含量、组织自动氧化速率和保护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持续,激光处理组和对照组油松幼苗针叶中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均先上升后下降,M DA含量和组织自动氧化速率均呈波动性变化,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均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经激光辐照的油松种子幼苗针叶中上述各项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表明激光处理油松种子可增强其幼苗在水分胁迫下保护酶的活性,抑制活性氧的产生,降低膜脂过氧化,有效减弱了活性氧对细胞膜的伤害,在一定范围内增强了油松幼苗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水稻经过He-Ne激光辐照处理后对其L1代的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辐照时间延长,效果愈明显,对L2代植株的生育期、株高、穗部结构、粒重等性状均可诱发明显的变异。经过对L3和L4代的观察证明:激光诱发的性状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并且表现分离世代少,稳定快等特点,激光诱发的水稻突变体可以在育种中利用,较长时间的He-Ne激光辐照是一种有效的诱变手段。  相似文献   

12.
进行辣椒常见异常种子发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常见异常辣椒种子的发芽率、始发芽时间、发芽集中整齐度和幼苗生长量均低于正常种子。在24℃的恒温催芽条件下,发芽率依次为正常种子(98.00%)、种皮霉变种子(91.00%)、黑斑种子(5.67%)、不饱满种子(0.33%);正常种子和种皮霉变种子在催芽后第3天开始发芽,第4天处于发芽高峰,高峰日发芽率分别为66.67%和61.00%。黑斑种子和不饱满种子在催芽后第6~8天开始发芽,第7~8天为发芽高峰期,高锋日发芽率分别为3.67%和0.33%;发芽第10天芽长依次为正常种子(35.00 cm)、种皮霉变种子(28.00 cm)、黑斑种子(11.33 cm)、不饱满种子(3.67 cm)。根长依次为种皮霉变种子(66.00 cm)、正常种子(59.33cm)、黑斑种子(10.00 cm)、不饱满种子(6.33 cm)。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采用He-Ne激光和N2激光辐照“汉源小麦”等四个材料的干种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利用生物统计学方法,从个体水平上连续两年考查了激光诱变小麦L1代和L2两代的单株籽粒产量等57个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辐照材料不同,激光诱变后代的变异程度不同,差异明显;He-Ne激光和N2激光诱变后代的变异随剂量增加而加大;激光种类不同,后代变异差异不大;不同激光诱变处理后代的变异大小顺序是:激光与60Co-γ复合诱变>60Co-γ处理>激光处理。  相似文献   

14.
以木薯(Manihot esculenta)优良品种辐选01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ClO溶液、不同培养基配方、赤霉素和维生素C浸泡外植体对木薯腋芽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嫩茎段宜用质量分数2%的NaClO溶液消毒10 min,老茎段宜用质量分数10%的NaClO溶液消毒12 min;适宜的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1%活性炭,腋芽萌发的效果较好;接种前用维生素C浸泡外植体能有效减少木薯组织褐变;用赤霉素浸泡处理有利于加速木薯腋芽的萌发和生长。  相似文献   

15.
试验观察表明:1、红茎芫荽的萌动种子经低温处理,能够促进花芽分化。2、单个复伞形花序从现蕾到谢花41天,在栽培群体中,初花到终花44天。3、芫荽花芽分化分为花序分化期和单花分化期。花序分化期包括营养生长期(叶芽)、花芽分化前期、花芽原基的分化、一级花序的形成、二级花序的形成和完整花序的形成。单花分化期包括单花原基的形成、萼片的形成、花瓣原基的出现、雄瓣原基的形成、雄蕊形成、雌蕊原基的出现。从子叶出土到花芽开始分化需要27~30天,到完整花序形成又需30天。作者根据试验结果提出在生产上防止先期抽苔以及提高种子、绿叶产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生产中更加科学合理施用铁肥提供依据。[方法]以未添加铁的营养液为对照,探讨添加铁素的营养液对培养苦荞芽菜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添加铁素的营养液使苦荞芽菜体内的铁积累增加了1.94倍,总糖、叶绿素、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19.79%、74.40%、78.19%和42.91%,还原糖、脂肪和粗纤维含量分别降低了11.38%、6.56%和20.83%,总结合氨基酸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了5.80%、14.09%,同时使苦荞芽菜体内的氨基酸配比更趋向合理。[结论]添加铁素的营养液培养苦荞芽菜,提高了苦荞芽菜的营养品质,改善了苦荞芽菜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用不同剂量的 He-Ne 激光照射蚕豆干种子、湿种子、去皮湿种子和发芽种子,引起细胞发生变异。变异类型既有小核细胞和染色体断片,也有落后染色体及染色体数目变异。小核细胞的百分数从对照为0.47%增至3.09%,染色体总畸变率(断片+落后染色体+数目变异)从对照为1.24%增至8.88%。He-Ne 激光的剂量是17、34,68、102(J/cm~2)。在剂量为17—102(J/cm~2)的范围内,小核细胞的百分数和总畸变率都随剂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8.
新铁炮百合的组培快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新铁炮百合鳞片做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消毒时间在15~18 min。不同继代培养基对新铁炮百合离体快繁有显著影响。选用MS做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BA和NAA配合成10个组合,并进行随机区组实验,MS+BA2 mg/L+NAA0.2 mg/L继代繁殖效果最佳,繁殖系数达40 d14~17株苗。不同生根培养基对新铁炮继代苗生根影响差异显著,其中以MS不附加任何激素为最佳,生根率为99%,平均每株苗生粗根6.9条。不同移栽基质对新铁炮生根苗移栽成活率影响不同,其中以细河沙:草炭2∶1为最佳,移栽成活率可达92%。继代后废弃培养基再加30%母液可以进行再利用,降低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The study investigates major anti-oxidative constituents of ethanol extracts from the seeds of common buckwheat and tartary buckwheat. Ethanol extracts from buckwheat seeds were arranged to react with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 free radical. HPLC was used to identify anti-oxidative constituents of the ethanol extracts, and electro-spray MS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tructures of these identified anti-oxidative constituents to confirm them. The ethanol extracts of common buckwheat and tartary buckwheat seeds both had DPPH free radical-scavenging effect; HPL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thanol extracts of both common buckwheat and tartary buckwheat seeds presented two main anti-oxidation peaks, which correspondingly had same chromatographic retention times and spectral information; electro-spray M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olecular weights and MS fragmentation patterns of the anti-oxidative constituents in the ethanol extracts from buckwheat seeds were the same as those of rutin and quercetin in the control samples. HPLC- MS/MS was capable of being used to rapidly identify anti-oxidative constituents in the extract of buckwheat seeds, and the main anti-oxidative constituents of buckwheat seed extract were mainly rutin and quercetin, and the anti-oxidative activity of querceti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rut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