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不同的三维(3D)点云密度对刮板面积大小的谷物容积测量精度的影响,获得谷物小体积测量时的最佳点云密度。[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线激光传感器设计基于激光三角法的谷物容积测量装置。利用LabVIEW软件编程,实现电机的运动控制、相机中图像的采集和处理、谷物表面点云的三维坐标提取、数据存储、谷物的容积计算和三维点云的可视化等功能,重点解决激光中心线的坐标提取和点云的插值处理,并在测量系统性能验证的基础上,综合分析14种点云密度下谷物点云的数量、容积测量的平均相对误差和最大相对误差,获得稻谷的最佳点云密度。[结果]系统的性能验证中,利用装置对小麦质量进行测量,测量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44%,最小相对误差为0.28%。综合考虑点云的数量、谷物容积测量的准确度和稳定性,认为用于稻谷容积测量的三维点云的最佳点云密度为11 mm×11 mm。[结论]通过激光三角法可以准确测量谷物质量,并获得刮板面积大小的谷物容积的最佳点云密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CAN总线的联合收割机工作状态智能化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以实现联合收割机工作过程中的信息采集、传递、存储、显示为目的,将驾驶员所需的联合收割机行走速度、喂入量、谷粒总损失率、割台高度、脱粒滚筒转速、输粮搅龙转速、谷物籽粒流量等主要工作状态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终端选用S3C2410核心处理器,Linux 2.4.10操作系统,各采集节点均选用STC89C52RC核心处理器;利用QT SDK技术实现终端界面设计,并具有历史数据保存和查询功能;基于CAN总线的二级分布式结构实现了终端与各分节点通信.通过运行调试,系统能够满足基本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  相似文献   

3.
产量信息获取是精准农业实施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测产精度,缩小国内外农机装备的差距,本文设计开发了一种CAN总线架构的测产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多种传感器、智能节点、田间计算机和SD卡4部分组成,实现了产量数据采集、显示及存储等功能。为了减小升运器转速对测产的影响,提出修正系数法对谷物流量进行修正,室内试验结果表明:修正后谷物流量最大误差为2.63%,平均误差为2.04%。应用测产系统在田间进行实验得到产量数据,并采用产量模型和反距离权重法计算单位面积产量进行计算和插值,最后绘制了产量分布图。  相似文献   

4.
粮食收购站粮庫、晒麦場、要求及时对粮食含水量做出准确的測定。可是直到現在我国还沒有一种能够很迅速而精确地测定谷物含水量的仪器,因此研究出一种能够很准确、迅速、并且携带很方便的谷物湿度测定仪是很有必要的。在党的总路綫的光輝照耀下,我們发揮了敢想敢干的精神。仅利用了七天的时間,  相似文献   

5.
花生联合收获机实时测产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现有的谷物测产方法无法直接应用于花生收获过程中的实时测产,以及国外的测产装置无法直接应用于国内的花生收获机械的问题,研发了一种安装于我国自主研制的4HBL-2型系列花生联合收获机的花生收获实时测产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测产机械结构,并进行了测产系统的软、硬件开发。该系统能够实现花生产量的自动测量、测产信息的存储、GPS定位和远程信息管理等功能。所研发的测产系统具有体积小、安装方便,抗干扰性强的特点。可直接安装于我国自主研制的4HBL-2型系列花生联合收获机上进行花生的实时测产,也可经改造后安装用于其它的花生联合收获机上。  相似文献   

6.
<正>1"智能滤筛"谷物清选系统应用于CS和CSX系列联合收割机上的"智能滤筛"谷物清选系统不仅具有卓越的分离能力,而且可以保证最大的清选能力和最小的谷物损失。筛子在前后运动的同时增加了侧向的运动,避免了谷物在较低一侧形成堆积。电子启动器以定位拉杆连接点的方式来与筛子倾斜角度相匹配,保证斜面左右两侧具有相同的性能。这种"智能滤筛"系统能够自动适应各种不同的作物。它采用一变速风扇探查谷粒的大小与密度,并利用风扇速度信息来与送风角度、横向运动量和侧向运动量互相匹配。  相似文献   

7.
农作物病虫害数据具有多源、异构和海量等特征,传统的数据存储方法和系统存在存储效率低和扩展性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设计与实现了一种基于HBase的农作物病虫害数据存储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山东省小麦和玉米病虫害数据存储中。该系统能够对病虫害数据进行持久化存储,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对新型数据可扩展性强,弥补了传统关系数据库的不足,为大数据环境下的小麦和玉米病虫害数据存储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热带作物生长环境监测的现状,设计了一个基于Zig Bee/RS232的作物生长环境信息无线监测系统。该系统由Zig Bee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模块和上位机组成,采用组态软件处理数据。系统能够监测环境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度和CO2浓度;能够将采集到的数据以图形、表格等形式实时显示、存储,数据存储后可以在不同数据库间共享。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传输数据准确,适用于农田或温室作物生长环境信息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正>谷物联合收割机是能够一次完成谷类作物的收割、脱粒、分离茎杆、清除杂余物等工序,从田间直接获取谷粒的收获机械。谷物联合收割机  相似文献   

10.
综合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图形技术,建立了谷物干燥机分析与管理的计算机系统。该系统由3个子系统组成:谷物干燥模拟子系统、谷物干燥信息管理子系统和谷物干燥专家咨询子系统。设计了系统的内部接口与用户接口。  相似文献   

11.
The work of the air-and-screen cleaner of a grain combine harvester is considered. Flows of grain–straw heap supplied for cleaning are evaluated. The methods of splitting the heap into grain and nongrain parts are described. To improve the work of the grain combine harvester cleaner, several design solutions are proposed that make possible an intensified fractionation of straw-grain heap. In the modified design of the lipped screen, the combs of the upper working sections of neighboring louver boards are offset by one half of the comb pitch. This makes it possible to improve, at an intensive heap supply, the transporting capacity of the straw particles en route to the cleaner exit. An S-type design of louver boards is proposed for a mor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air flow in the cleaning system. These boards have a low air flow resistance and allow achieving an air flow with better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speed, uniformity, directionality),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run the combine harvester cleaning system with lower grain losses.  相似文献   

12.
大豆联合收获机气力卸粮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阶段大豆联合收获机传统螺旋运输器卸粮过程中籽粒破碎率较高的问题,设计一种大豆联合收获机气力卸粮装置。以叶轮转速、风机转速、卸粮软管内径为试验因素,破碎率及卸粮效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破碎率影响程度的主次顺序为,风机转速、叶轮转速、卸粮软管内径,对卸粮效率影响程度的主次顺序为,叶轮转速、卸粮软管内径、风机转速;通过多目标参数优化分析得到适合气力卸粮的工作参数为,叶轮转速15r/min、风机转速3 166r/min、软管内径100mm,此时破碎率为1.49%,卸粮效率1.3L/s。该装置能有效降低联合收获机卸粮过程对大豆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旋风分离清选适用于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在保证清选损失率小的前提下,降低含杂率是设计的关键。为探寻分离筒中气流和籽粒两相流动规律,选取水稻脱出物中谷粒、颖壳、瘪谷、杂穗等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软件对4LZ-0.8型水稻联合收割机清选系统中的旋风分离清选装置进行三维数值仿真模拟,分析不同工况下清选模型中各组分籽粒的运动轨迹,计算其分离效率。并以低损试验条件下谷粒清洁率为主目标进行台架试验,对最优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评价扬谷轮转速、吸杂风机转速和分离组件距入口高度三因素与装置清选性能之间的影响关系,通过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求解,得到较优参数组合:当扬谷轮转速为1 163 r/min,吸杂风机转速为1 920 r/min,分离组件距入口高度为63.26 mm时,预测所得谷粒清洁率为99.26%,可为清选装置再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油菜联合收获机运动部件多、机械传动路线长且结构复杂等问题,设计了1套应用于4LYZ-1.8型油菜联合收获机的串并联组合式双泵多马达液压驱动系统,通过液压系统测试确定了负载敏感系统节流阀开度与转速间关系;采用正交试验研究割台复合推运器转速、脱粒滚筒转速、抛扬机转速、强制喂入轮转速对负载敏感系统总功耗的影响;开展功耗分析试验对主要工作部件所在回路的功耗进行测量。正交试验方差分析表明:脱粒滚筒转速对负载敏感系统总功耗影响极显著,割台复合推运器转速、旋风分离筒入口风速对总功耗影响显著。液压回路功耗分析试验表明:油菜平均喂入量为1.5kg/s时,割台平均功耗为1.68kW,强制喂入轮平均功耗为1.00kW,脱粒滚筒平均功耗为5.11kW,抛扬机及输送装置平均功耗为2.28kW,风机平均功耗为1.80kW。田间试验表明:串并联组合式双泵多马达液压驱动系统可适应油菜联合收获机的作业要求,能根据不同作业工况实现无级调速。  相似文献   

15.
玉米联合收获机电子监视系统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收获机在田间作业时,发生机械传动故障,特别是某些部位堵塞以后,不能及时排除故障而影响作业效率。针对这一问题,研制了4KY-3型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电子监视系统,监视发动机轴的转速,对各工作轴转速下降报警,使驾驶员及时发现故障,并排除故障。该转速监视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联合收割机实时测产系统的抗振动干扰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割机上的振动严重影响了测产的精度,研究联合收割机车身振动信号特征及其对测产传感器的影响,找出一套新的减振方法.分析了车上振动信号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从谷物称重方式、传感器安装、电子硬件电路、经典算法滤波等方面进行了抗振动干扰的设计.经试验验证系统硬件可靠,软件算法滤波合理,动态测量误差可达到±5%以内,基本上满足了联...  相似文献   

17.
李骅  尹文庆  刘恒 《江西农业学报》2011,(9):171-172,175
分析4LZ-1.0型联合收割机的清选效果及脱粒后混合物的组成,可有针对性地对清选装置进行创新设计,为此在田间试验过程中,对排出物进行取样,并分类进行测量与统计。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脱粒后的混合物中,成熟谷粒质量约占90%,经过清选后,轻杂物全部得到清除,清选损失小于1%,但含杂率达4.9%;通过对千粒重的测量分析,在脱粒后的混合物中,谷粒、瘪谷及短茎秆数量比例为793∶205∶2。因此,对4LZ-1.0联合收割机的改进设计时,要在保证较小值的清选损失前提下,把降低含杂率作为主要设计目标,所测定的清选前混合物的数量比例关系可为运用离散单元法进行清选力学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现有通用小型联合收割机脱粒装置内高残留的问题,选定农广4LZ-0.8小型联合收割机脱粒装置为原型机进行改进设计,为满足育种收获低混种的农艺要求,对脱粒装置底部曲面进行了改进,并采用了全程气流辅助清理和扬谷器清理的组合方式,解决了原有搅龙与刮板输送造成高残留的缺陷。设计了脱粒试验台进行试验,以喂入量、导向风管入口风速、扬谷器转速为试验因素,以脱粒装置内谷粒残留量为性能评价指标,先进行不同风速下最大喂入量的单因素试验,以确定试验因素范围,再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脱粒装置清残留的数学模型,优化确定了最佳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当喂入量为0.6 kg/s;导向风管入口风速为12 m/s;扬谷器转速为1 000 r/min时,装置内整体残留量为0.18 g。  相似文献   

19.
陆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615-6617
以联合收割机的电控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电控系统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模糊自适应控制方法对其进行自适应控制。针对性地设计了基于单片机的自适应控制的速度控制装置,建立了自适应控制参考模型和模糊控制规则,试验表明,此设计完全满足联合收割机的电控系统设计要求,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Grain flow measured at the flow sensor in a commercial yield monitoring system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convoluted result of grain entering the harvester at one time being mixed by the internal threshing and transport processes with grain entering at other times. A transfer function describing the flow of grain within a conventional combine harvester was used to deconvolve the recorded signal using 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 (FFT). This process of time series analysis was shown to reposition the yield data in a more accurate manner than the simple time-delay process currently employed. The deconvolution increases the variability in the yield data from 10% to 17% which more closely resembles the variation in crop yield expected from small area samples.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yield variation obtained from small area samples was also shown to be more closely estimated by the deconvoluted data set, however the process does display sensitivity to noise introduced by mechanical/electrical sources and procedural err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