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除草地膜全覆盖对旱地甘蔗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旱地甘蔗除草地膜全覆盖、半覆盖(常规覆膜)和不覆膜种植条件下对甘蔗产量及糖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甘蔗种植后进行地膜全覆盖的出苗率、株高、单茎重、有效茎、产量和糖分均显著高于不覆盖地膜和常规覆膜。地膜全覆盖的产量为130.8 t/hm2,比不覆膜增产83.13 t/hm2,增幅174%;比常规覆膜产量增加17.64 t/hm2,增幅15.6%。除草地膜全覆盖技术是旱地甘蔗保水保肥增产的一项技术措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地膜全覆盖对旱地甘蔗产质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旱地甘蔗新植与宿根地膜全覆盖技术和不覆盖种植条件下对甘蔗产质量及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地膜全覆盖处理的株高、单茎重、有效茎、产量、糖分和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均显著高于不覆盖地膜的处理。新植甘蔗地膜全覆盖的平均产量133.9t/hm2,比不盖膜的高59.6%;效益为35407元/hm2,比不盖膜增加20892元/hm2,增效144%;宿根甘蔗地膜全覆盖的平均产量133.7t/hm2,比不盖膜的增高32.5%;效益为43951元/hm2,比不盖膜增加11986元/hm2,增效37.5%。此技术是旱地甘蔗保水保肥、增产增效、延长宿根年限的一项技术措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宿根蔗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栽培对宿根蔗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黑白地膜在甘蔗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施肥为对照,采用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A)和常规施肥地膜半覆盖(B)进行宿根蔗栽培,调查各处理的甘蔗出苗率、发株率、产量性状、蔗茎产量及蔗糖品质表现。【结果】A处理甘蔗发株率、有效茎数、茎径及株高等表现均优于其它处理;A处理蔗茎产量(83.94t/hm2)与对照(73.80t/hm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B处理差异显著,B处理产量(78.73t/hm2)与对照差异显著;各处理的蔗糖分为13.31%~13.92%、相差较少。【结论】宿根蔗一次性施肥黑白膜全覆盖栽培,促进甘蔗早生快长,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产量;简化生产环节、减少作业次数,节约生产用工,优化和节省物资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采用施肥与地膜覆盖相结合的栽培模式,设置两次施肥+普通地膜、一次施肥+光降解除草地膜、两次施肥+光降解除草地膜、两次施肥+不覆膜4个处理,研究不同轻简高效栽培模式对新植甘蔗的出苗率、分蘖率、株高、茎径、有效茎、糖分、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推广应用甘蔗轻简高效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新植甘蔗桂糖32号采用两次施肥+普通地膜、一次施肥+光降解除草地膜、两次施肥+光降解除草地膜3种栽培模式的出苗率、分蘖率、有效茎、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高于两次施肥+不盖膜栽培模式,且全覆盖3种栽培模式的甘蔗实收产量和新增纯收益无显著差异,分别为8127.52 kg/667m~2、1234.11元/667m~2,7073.91 kg/667m~2、1010.31元/667m~2,7173.96 kg/667m~2、1046.06元/667m~2。在全膜覆盖栽培模式下,无论是缓释肥一次施肥或复合肥两次施肥,都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缓释肥一次施肥+光降解除草地膜全覆盖的轻简高效栽培模式更有利于甘蔗轻简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5.
用甘蔗品种湖光1号,进行地膜覆盖、施用保水剂、覆盖地膜+保水剂和常规栽培(CK)4种保水措施的旱坡地甘蔗栽培试验,探究不同保水措施对土壤水分、温度及甘蔗生长、品质、产量的影响效应,为旱坡地甘蔗抗旱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施用保水剂、盖膜+施加保水剂处理均能提高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地膜盖膜保墒效应显著,保水剂的保墒作用在降水量少时显著;与CK相比,3种保水措施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甘蔗分蘖率、株高、茎径、单茎重、蔗茎产量与蔗糖产量;盖膜处理显著增加蔗茎产量,但制糖品质降低;施用保水剂的蔗茎产量显著高于CK,但显著低于盖膜处理,制糖品质显著提高;盖膜+施加保水剂处理蔗茎产量与制糖品质都显著提高,效益最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宿根甘蔗不同地膜、蔗叶还田覆盖模式的试验表明,地膜全覆盖的甘蔗农艺性状、产量显著和极显著地优于不覆盖的对照;不同覆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都不同程度地优于对照.旱地种植宿根蔗,因地制宜选择、应用合理的蔗叶还田和地膜覆盖模式,是一条提高和稳定甘蔗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不同地膜覆盖对耕层土壤温度及甘蔗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比较了两种不同光降解周期的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和不覆膜对土壤温度和水分保持的效应及其对甘蔗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覆膜处理的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均高于无覆膜对照,增温保水效果为普通地膜光降解地膜1光降解地膜2不覆膜。且覆膜处理甘蔗出苗率均极显著高于不覆盖膜处理,光降解地膜1甘蔗出苗率最高,且与普通地膜间出苗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不同覆膜技术对新植云蔗05-51品种的影响,探究该品种的关键种植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甘蔗出苗率全膜覆盖比半膜覆盖和不盖膜可提高20.18和34.80个百分点;产量全膜覆盖比半膜覆盖和不盖膜可提高33.3%和84.4%;全膜覆盖利润3805元/667m2,比半膜覆盖和不盖膜高33.6%和37.5%。蔗糖分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甘蔗地膜双沟覆盖对土壤温度、水分、甘蔗工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常规地膜半覆盖为对照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地膜双沟覆盖栽培与常规半覆盖栽培比较,土壤温度提高1.6℃、土壤含水量提高3.6个百分点、甘蔗出苗率提高11.2个百分点,分蘖率提高21.5个百分点、蔗茎产量增加1180kg/667m2、蔗糖分提高0.41个百分点;甘蔗地膜双沟覆盖除了每667m2增加2.83kg地膜成本外,其它生产成本与常规半覆盖栽培相同,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节水栽培模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定薯1号为试验材料,在定西市安定区团结乡和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两个试验点设置了白地膜全膜双垄沟播种、黑地膜全膜双垄沟播种、白地膜半膜垄上播种、黑地膜半膜垄上播种、白地膜半膜垄侧播种、黑地膜半膜垄侧播种和露地种植(CK)共7个处理的节水模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黑膜全膜覆盖的出苗率、大薯率、产量和成本均明显优于其他栽培模式,折合产量30 326 kg/hm2,较对照增产8 537 kg/hm2,增幅达39.2%,大薯率达82.3%。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干旱问题,采用全膜覆盖与不盖膜、半盖膜综合配套技术在新植、宿根甘蔗上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全膜覆盖综合配套技术在新植、宿根甘蔗上的出苗、分蘖率和有效茎数等性状较为突出,产量比半盖膜、不盖膜分别增加28.7%、20.9%~63.8%,含糖量比半盖膜、不盖膜分别增加12.9%、28.3%~29.0%;但蔗糖分却低于半盖膜和不盖膜。经济效益显著,可在全市大田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甘蔗除草地膜全膜覆盖栽培技术应用效果,认为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技术配合甘蔗除草地膜技术对甘蔗栽培节本增效显著;同时,阐述了该栽培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问题,如除草、残留地膜污染、整地质量等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建议使用甘蔗除草光降解地膜替代不可降解的除草地膜。  相似文献   

13.
旱作区不同降解地膜对马铃薯产量及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降解地膜在安定区马铃薯生产上的降解情况和增产效果,减少地膜对土壤和农村环境污染,实现安定区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选择全生物黑色降解地膜6号、7号、8号、9号、11号,以普通黑色地膜覆盖为对照(CK)进行降解膜的降解特点及对马铃薯的保墒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降解膜的保温保墒效果、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均不如黑色全膜覆盖(CK),各处理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解,但各处理的降解都没有达到完全崩解期和完全降解期。各处理以降解膜9号处理的产量为最高,为36 261 kg/hm~2,较黑色全膜覆盖(CK)处理减产4 078 kg/hm~2,减产率为10.11%;其次是降解膜6号处理,产量为34 128 kg/hm~2,较黑色全膜覆盖(CK)处理减产6 211 kg/hm~2,减产率为15.40%;最低是降解膜11号处理,产量为27 756 kg/hm~2,较黑色全膜覆盖(CK)处理减产12 583 kg/hm~2,减产率为31.19%。因此,在安定区应继续加大对降解膜的降解机理和对马铃薯增产效果试验研究,减少地膜污染。  相似文献   

14.
2013~2015年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以传统平作不覆盖为对照(CK)、地膜全覆盖(PA)、可降解膜全覆盖(BA)、玉米秸秆全覆盖(SA)和沟垄集雨半膜覆盖(RH)4种覆盖方式,研究不同秋季覆盖方式的土壤水分保蓄效果及对春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春休闲期,PA、BA、SA、RH处理均能有效提高播种前土壤水分,SA和RH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土壤蓄水量显著高于CK,PA和BA处理仅在生育前期有较高的土壤水分;PA、BA和RH处理均有增温效果。不同处理中,PA处理产量最高,2年平均较CK提高58.17%,RH与BA处理分别较CK提高34.16%和27.05%,SA处理低于CK;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规律一致,PA、BA和RH处理分别较CK提高36.89%、14.34%和29.51%。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旱地不同功能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的效果,在甘肃省定西市设置露地栽培(CK)、覆盖黑色膜、覆盖黑白双色膜、覆盖蓝色高光效膜和覆盖黑色液体降解地膜5个处理试验,研究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水热状况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可以提高马铃薯0~20 cm各土层的土壤温度1.0~6.0℃,覆盖黑白双色地膜和蓝色地膜的地温最高,其次为覆盖黑色地膜,液体可降解地膜的温度提高幅度最小,仅较露地栽培高1.0~2.0℃。覆盖黑白双色膜、蓝色膜和黑色膜3个处理0~1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最高,其次为液体降解地膜,露地土壤含水量最低。各处理与露地(CK)相比,覆盖黑白双色地膜、黑色地膜和蓝色地膜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露地栽培提高32.00%、29.99%和25.22%,液体降解地膜较露地栽培高7.42%(不显著)。蓝色地膜、黑色地膜和黑白双色地膜块茎产量分别较露地栽培提高29.28%、28.73%和25.72%,液体降解地膜覆盖块茎产量较露地栽培高5.29%(不显著)。地膜覆盖能提高地温,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和马铃薯产量,蓝色高光效地膜、黑色地膜和黑白双色膜有极显著增产效果,宜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德宏蔗区以宽膜双沟覆盖为处理,常规地膜半覆盖为对照,进行6个示范点同田对比示范结果表明,宽膜双沟覆盖与常规半覆盖相比,甘蔗出苗率增加14.7%(绝对值),分蘖率增加17%(绝对值),总苗数增加43980株/hm^2,株高增加6 cm,茎径增加0.09 cm,有效茎增加4755条/hm^2,产量增加18842 kg/hm^2,增17.8%,蔗糖分增加0.49%(绝对值),含糖量增加2888 kg/hm^2,增22.6%。每公顷农业增收8478.9元,工业增收12959.1元,工农业纯收入增加20716.35元。  相似文献   

17.
1年旱地新植甘蔗节水灌溉地膜覆盖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旱地春植甘蔗干旱年景3月底种植时不灌出苗水,不论盖膜与否,均不能保证甘蔗出苗,产量较低。采用灌水宽膜覆盖技术栽培可起到显著的增温保湿作用,对提早出苗、提高出苗率、分蘖率、提高蔗茎产量、提高早期糖分具有明显的效果。宽膜覆盖蔗茎产量比半膜覆盖增产1537~1918 kg/667m2、增28.9%~38.1%,早期蔗糖分提高0.53~0.6个百分点,含糖量增加236~277 kg/667m2、增34.1%~44.7%;宽膜覆盖比不盖膜增产3635 kg/667m2,增109.6%,早期蔗糖分提高1.19个百分点,增糖507kg/667m2、增131%。  相似文献   

18.
安定旱作区秸秆覆盖马铃薯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定区马铃薯和玉米地膜覆盖种植面积大,玉米秸秆产量多,将玉米秸秆还田利用和减轻地膜污染有机结合,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旱作农业绿色发展。该试验充分利用安定区玉米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研究探索秸秆覆盖代替地膜覆盖的可行性,减轻地膜覆盖对环境污染的压力。通过将玉米秸秆粉碎覆盖在马铃薯种植垄面,与安定区常规种植模式黑色全膜覆盖及露地种植进行比较,研究秸秆粉碎覆盖栽培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起垄种植延长了马铃薯的生长期,为126 d,较秸秆黑膜双层覆盖双垄侧播种植处理延长8 d,较黑色全膜双垄侧播种植处理延长5 d,较露地起垄种植(CK)处理提早2 d。虽保墒、保温效果不及黑色全膜覆盖处理,但提高了马铃薯单株块茎数和块茎重及单位面积产量,秸秆覆盖起垄种植处理的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和大薯率分别为7.5粒、0.78 kg、73.1%,较秸秆黑膜双层覆盖双垄侧播种植处理高0.4粒、0.05 kg、6.0个百分点,较黑色全膜双垄侧播种植处理高1.4粒、0.11 kg、11.9个百分点,较露地起垄种植(CK)处理高1.7粒、0.16 kg、16.6个百分点;产量以秸秆覆盖起垄种植处理最高,为41 339 kg/hm~2,较秸秆黑膜双层覆盖双垄侧播种植处理增产5 163 kg/hm~2,增产率为14.3%,较黑色全膜双垄侧播种植处理增产9 072 kg/hm~2,增产率为28.1%,较露地起垄种植(CK)处理增产12 539 kg/hm~2,增产率为43.5%。因此,在安定旱作农业区,秸秆粉碎覆盖种植马铃薯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造成了土壤与环境的污染,对旱作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严重挑战。为了降低农业生产对土壤、环境的污染,探索寻求新型的绿色环保覆盖高效模式,通过运用粉碎秸秆来代替地膜,设置秸秆粉碎覆盖垄作侧播处理,与当地常规种植模式对比,研究了秸秆粉碎覆盖栽培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粉碎覆盖栽培处理的保温保墒效果不及黑色全膜双垄侧播处理,但能明显提高马铃薯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单株粒数提高0.4个/株,单株粒重提高0.05 kg/粒,从而明显提高大薯率,大薯率相比黑色全膜双垄侧播栽培模式提高6.0个百分点,进而提高马铃薯产量。秸秆粉碎覆盖栽培处理下产量最高,达到41339 kg/hm^2,较黑色全膜双垄侧播处理增产14.3%,较黑色半膜覆盖侧播处理增产28.1%,较露地穴播增产43.5%。因此,秸秆粉碎覆盖栽培是一项适宜半干旱区马铃薯生产种植的绿色环保覆盖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不同抗旱措施对东试早柚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试早柚为试材,采用常规管理为对照,开展黑地膜、白地膜、杂草覆盖和添加保水剂措施的田间比较试验,研究不同抗旱措施对柚子物候期光合生理特性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柚子各物候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以黑地膜和白地膜处理最高,其次为草覆盖和保水剂处理,对照表现为最低。各抗旱措施柚子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均高于对照,从柚子现蕾期(1月)至壮果期(6月)以草覆盖和保水剂处理的WUE最高,而在柚子成熟期(7~9月)以黑地膜处理的WUE最高,对照的WUE表现最低。总的看来,不同抗旱措施均明显提高了全物候期柚子叶片的Pn及WUE;各抗旱措施处理以黑地膜处理的座果率和产量较对照均增加最为显著,较对照分别提高了91.7%和56.9%,白地膜和草覆盖的座果率及保水剂处理的产量居中,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9%和47%、36.5%和31.9%,而对照的座果率与产量均最低。各抗旱措施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黑地膜>白地膜>草覆盖>保水剂>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