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过样方调查,对江苏龙池山自然保护区的宁波木犀群落的区系组成、群落结构和种群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群落中维管植物共有71科127属149种,其中蕨类共8科14属16种,种子植物63科113属133种,其中壳斗科、樟科、金缕梅科、山茶科、山矾科、蓝果树科、冬青科是群落优势科,区系成分以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为主,具有明显的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征。群落郁闭度较高,常绿成分占绝对优势,以青冈为建群种,宁波木犀、油茶、米槠等为伴生种,其中宁波木犀种群呈集群分布,年龄结构不均衡,缺乏成年大树,受破坏严重,亟待保护。  相似文献   

2.
元江自然保护区硬叶常绿阔叶林种子植物区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调查,对云南省元江自然保护区硬叶常绿阔叶林种子植物科、属、种的组成,分布区类型,区系特征等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元江自然保护区硬叶常绿阔叶林内计有种子植物47科、91属、103种.(2)该群落种子植物科、属、种的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之比分别为15:1、10.38:1、7.58:1;其热带程度虽逐级降低,但仍然表现出很强的热带性质.其在科级和属级单位上热带性质的分布型均以泛热带成分(包括变型)占主导地位;在种级单位上占首要位置的是热带亚洲分布(包括变型).(3)该群落种子植物区系表现出一定的古老性和次生性.(4)该群落种子植物特有种类型较丰富,中国特有种有15种,云南特有种2种,元江特有种有1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福建省三明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植物资源详细调查和大量标本采集、鉴定的基础上,对其种子植物的科、属组成,分布区类型,区系特征等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本森林公园种子植物类型丰富,共有种子植物106科,283属,468种;优势科、属比较明显,10种以上的优势科所含的种数占本森林公园种子植物总数的47. 22%,含5种及以上的属所含的种数占本森林公园种子植物总数的14. 32%;地理成分复杂,本森林公园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达13种之多;区系具明显热带性质,同时也包含较多的温带成分,热带分布63科,占71. 59%,热带分布178属,占63. 12%,同时,温带分布24科,占27. 27%,温带分布68属,占24. 11%。  相似文献   

4.
福建山樱花野生群落物种数量特征与区系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山樱花野生群落典型样地的调查,分析了该群落植物组成、乔灌木数量特征和种子植物区系分布。结果表明,福建山樱花野生群落共有维管植物80科157属226种,但优势树种不明显,主要伴生乔灌木有拟赤杨、白花泡桐、银钟花、马尾松、青冈、构树、香桂、木和杜鹃。科、属、种区系成分都以热带成分占显著优势,群落的演化过程与泛热带及热带亚洲联系最为密切,与近代的热带大洋洲、热带非洲、北温带、东亚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而与地中海区、西亚、中亚没有联系。群落特有现象并不十分明显,无中国特有分布科、属、种,只有腊梅科的山腊梅和杉科的杉木2属2种。  相似文献   

5.
河北野生藤本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野生藤本植物共有114种(包括变种)。隶属于51属26科。基本特点是:双子叶植物科属种最多;小型科属和单种科属较多,而大型科属较少;草本植物占优势。区系成分分析表明,泛热带成分居首位(23.52%),其次是北温带成分(15.69%)、东亚北美成分(11.77%)和东亚成分(11.77%),它们是区系的主体成分;各类温带成分占39.22%,而热带成分占41.16%,表明本区系为暖温带性质;特有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2007年5月,在杭州城市住宅小区中选择不同建设年代和风格、有代表性的13个小区进行实地典型调查,结果为:有绿化植物67科119属145种,其中木本植物119种,占总种数的82.1%,乡土植物84种,占总种数的57.9%.在科的区系组成中,世界分布、热带-亚热带分布和温带分布分别占26.87%、44.78%和26.86%,中国特有分布科为银杏科.在属的区系组成中,世界分布、热带-亚热带分布、温带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分别占2.52%、38.65%、55.47%和3.36%.分析表明,杭州城市住宅小区绿化植物的多样性偏低,乡土植物比例偏少,热带成分相对偏高而温带成分相对偏低.  相似文献   

7.
据初步调查,金汤孔玉自然保护区内的种子植物共381种.分属201属、68科。其中科可划为12个分布型或变型,属可划为23个分布型或变型。对科、属的区系分析结果表明,泛热带和温带性质的科占74.07%,热带性质的属占总属数的32.59%,北温带分布型的属占总属数34.25%,其他温带性质的属占总属数的15.47%;本地区与东亚一北美间断、东亚和墨西哥间断、地中海区、西亚一中亚、中亚一喜马拉雅、东亚、中国一喜马拉雅、中国一日本等分布区联系紧密。保护区有5种地域性特有种。区系特点是以温带性质为主、兼有热带性质,并具有起源的古老性、成分的复杂性、地理联系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样地调查法对中泰南五味子伴生群落的植物组成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对中泰南五味子伴生群落的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及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泰南五味子伴生群落共出现维管束植物40科61属71种,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3种,种子植物37科58属68种,种子植物中具有3个种以上的优势科有9个,单种科和单种属所占比例较大;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在科的组成上有5个分布区类型和3个变型,以泛热带分布为主,所占比例高达94.59%;属的组成中有7个分布区类型和5个变型,热带成分类型及其变型占绝对优势,共计56属,占种子植物总属数的96.55%,表现出较强的热带性质;中泰南五味子伴生群落区系起源古老。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调查宁德市植物资源的基础上,对该地区的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宁德市有种子植物156科605属1 176种,分别占福建省种子植物科、属、种数的83.87%、52.52%、35.22%。区系的表征科由禾本科、菊科、蔷薇科、豆科、壳斗科、樟科组成,科的地理成分以热带起源为主。属的地理成分为热带分布型的有313属,占总属数的51.74%,其中泛热带分布型占20.17%;温带分布型的有220属,占总属数的36.36%,其中北温带分布型占11.07%。同样说明了该地区植物区系的热带属性。该植物区系具有种类丰富、起源古老、孑遗植物和珍稀植物丰富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永安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永安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之一, 该区种子植物150 科579 属1 281种及变种、变型。区系成分丰富, 含单型和少型种较多, 区系植物较古老, 成分过渡明显。根据区系的地理成分分析, 泛热带和热带分布的热性成分百分数较高。  相似文献   

11.
新疆甘家湖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共有42科137属233种,植物区系组成中最大科是藜科(24属69种),该科也正是新疆盐生植物区系最大的科;本研究区盐生植物有69属99种,占总属及种数的50.4%、42.5%;除世界分布科外,温带分布科和热带至温带分布科占第一位,各均含10种;属的地理成分中以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型(含变型)占优势, 有45属,占总属数的39.8%;种的区系以温带成分(53.1%)和古地中海成分(42.4%)占绝对优势,中亚分布型(27.0%)、温带亚洲分布型(25.7%)、旧世界温带分布型(21.6%)比重明显大。区系基本特征表现为:优势科现象明显,单种属和少种属占据比率很高;地理成分优势性显著,来源较广泛,有一定古老成分,特有程度极低,具极为明显的盐生性质和温带干旱区荒漠性质;区系中包含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11种和被认为"新疆可能已消失的物种"中的3个种,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野生藤本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北地区野生藤本植物共有143种,隶属于63属33科。成分特点为双子叶植物科属种最多;小型科属和单种科属较多,而大型科属较少;草本植物占优势。区系成分分析表明:泛热带成分(热带广布)、世界广布成分、北温带成分占总属数55.6%,是本区藤本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温带成分占83.91%,而热带成分占6.99%,表明藤本植物区系成分为暖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13.
通过标准地调查 ,研究 2 9年生栽杉留阔模式及杉木纯林 (对照 )群落区系特征 ,结果表明 :栽杉留阔模式群落植物属和种组成数量 (10 2属、138种 )均大大超过杉木纯林群落 (87属、10 8种 ) ,具有生物多样性和更强的水土保持功能。其区系特征与杉木纯林相比有较大不同 ,群落间的相似性较小。栽杉留阔模式群落乔木层中落叶阔叶树种具有较大的重要值。栽杉留阔模式群落草本层以阳性种类为主 ,未发现观音座莲 ,而观音座莲是杉木纯林的指示植物。 2个群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都是以热带成分为主 ,栽杉留阔模式群落属的热带分布比例小于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14.
广东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东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共记录了野生种子植物1021种(含亚种),隶属133科513属;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区系热带性质明显;在科的分布区类型上,泛热带分布科占全部非世界分布科的57.58%,以泛热带分布占优势;在属的水平上,泛热带和热带亚洲成分占优势,共有344属,占全部非世界分布属的71.07%;中国特有属7属(占1.45%);该保护区与广东省惠东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乳源瑶族自治县南岭自然保护区、梅县阴那山自然保护区和新丰县鲁古河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互为近缘区系,其中与南岭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相似性最大.  相似文献   

15.
对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分布于海拔高度2 300~2 540 m较原始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及植物区系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其2 500 m2的样地调查统计资料表明,组成本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种子植物有44科、93属、149种,蕨类植物有7科、9属、13种。其群落的5个层次组成显明。群落中,泛热带分布的属最多,有24属;其次为热带亚洲及其变型的属,有15属。热带性质的属(51属)多于温带性质的属(32属),无中国特有属,显示该保护区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在属的水平上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群落中,中国特有种多达76种,包括保护区特有的2个种,与云南共有的28种,与中国其他地区共有的46种,其中与西南片共有27种,表明本保护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构成种类主要起源于云南和我国西南地区。其群落中也有一定数量的中国—喜马拉雅成分(32种)和热带亚洲成分(30种),显示与喜马拉雅地区和热带亚洲地区的区系渊源。群落中温带性质的种(113种)比热带性质的种(35种)多,说明在本区山地条件下,在该群落中形成和迁入了大量温带的种类。以此认为,相对干燥的山地气候,是本区的半湿性常绿阔叶林能够分布到海拔高度2 540 m,明显高于高黎贡山和无量山的原因。此外,构成本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种子植物的种类明显少于无量山的相同林分(177种),这或许也与两地区降雨量的差异有关。同样的由硬斗石栎、木果石栎等优势物种组成的林分,在高黎贡山和无量山属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而在本保护区则属于半湿性常绿阔叶林。说明具有类似优势成分的森林群落,可以划分到不同的高等级植被类型(如植被亚型)中,这主要取决于它们的生态特征,而不完全取决于它们的区系组成。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经典样方法对湖南芷江县南方红豆杉天然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及植物区系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 000 m2样地中共有维管植物46科70属79种,其中蕨类植物5科7属8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29科39属69种;群落分层明显,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中有乔木树种17种,其中南方红豆杉和毛竹的重要值分别为81.51和43.37,远远超过其他的15种乔木树种,南方红豆杉的优势种群的作用明显,是群落的基调树种,毛竹为主要伴生种;灌木层包括乔木的幼树和灌木类,共40种;草本层植物有24种。物种多样性指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科属组成均以热带性成分为主,温带成分占有较大的比例,反映出该群落植物区系由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  相似文献   

17.
德钦天然侧柏群落结构与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德钦天然侧柏群落的结构与植物区系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组成该群落的种子植物种类计86种,隶属于38科、63属。其群落结构与植物区系特点为:(1)群落结构极为简单,不仅林木稀疏,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也很少。(2)区系分析显示,热带性质的科有9科,温带性质的科有8科,表现出热带性质的科与温带性质的科在该区域相互交融分布的状况;在属级组成中,温带性质的属有39属,占73.58%,表现出极强的温带性质;种级组成中,以中国特有分布种为主,占70.94%,其中又以西南分布为中心,且有中国特有分布的虎榛子属(Ostryopsis)及金铁锁属(Psammosilene)。  相似文献   

18.
东莞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野外调查与查阅标本相结合的方法,对东莞蕨类植物区系及其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莞市有蕨类植物37科66属125种,其区系特点为:①分布区类型在科、属、种的水平上皆以热带、亚热带性质为主,占各自总数的64.87%、75.76%与61.60%。②科与属的分布区类型显示出东莞蕨类植物区系从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性质,与温带蕨类植物区系的联系较弱;在种的水平上,温带成分占总数的28.80%,呈现出热带蕨类植物区系向温带蕨类植物区系过渡的特点。③在种的水平上热带亚洲分布及东亚分布类型构成了东莞蕨类植物区系的主体,各占38.40%和20.80%。④与周边4个地区的比较中,与深圳的相似性为最高,与乐昌的相似性为最低;总体上,东莞蕨类植物区系与周围地区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9.
Floristic composition of 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in Jiulianshan Mountain was analyzed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community ecology. The community is rich in species diversity, with 144 spermatophyte families including 379 genera and 647 species, in which there are 6 gymnosperm families including 8 genera and 9 species, 21 monocotyledon families including 77 genera and 116 species, and 117 dicotyledon families including 294 genera and 522 species. Dominant families of the flora are Fagaceae, Lauraceae, Aquifoliaceae, Rosaceae, Ternstroemiaceae, Theaceae, Rubiaceae, Moraceae and Euphoarbiaceae, most of which are of tropical &; subtropical distribution. As for family systematic distribution, the ratio of tropical &; subtropical to temperate genera is 100:62.8 in 142 genera of 16 families. As for generic distribution in field investigation data, the tropical &; subtropical areal type accounts for the majority of genera, in which there are 205 genera belonging to the tropical &; subtropical areal type, 131 genera belonging to the temperate areal type, 35 genera belonging to the cosmopolitan areal type and 8 genera belonging to the endemic-to-China areal type. The ratio of the tropical &; subtropical to temperate genera was 100:63.9. Floristic composition of the evergreen forest community in Jiulianshan and the typical species of the zonal flora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stand rehabilitation and stand establishment approximating a natur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community. This study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sample data based on community research are valid and convenient for floristic and environmental analysis of 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community from the Jiulianshan Mounta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