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对高等级公路平面设计中缓和曲线长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说明,并对设计中如何合理确定缓和曲线长度提出了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线形标准、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超高值、缓和曲线长度与超高过渡段等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线形标准、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超高值、缓和曲线长度与超高过渡段等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黄子玉  崔立民  李世文 《森林工程》2000,16(3):54-54,37
本文详尽地扒演了公路凸型曲线中的缓和曲线长度Lo和圆曲线半径R的计算公式,使公路凸型曲线计算大为简捷,提高了公路凸型曲线计算,测设效率,为公路勘察设计增补了凸型曲线实用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线形标准、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超高值、缓和曲线长度与超高过渡段等进行分析,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平曲线超高、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超高提出具体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高等级公路设计中经常遇到的缓和曲线采用长度问题,根据国内外高等级公路设计的新概念,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阐述,对提高公路的设计水平提出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作者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对影响高等级公路缓和曲线长度的因素和不同条件下缓和曲线长度采用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崔巍 《森林工程》2008,24(6):56-57
本论文研究新的《公路工程设计规范》和《公路工程设计标准》条件下,高速公路超高值的确定,缓和曲线长度的计算方法以及超高过渡段内不同的旋转阶段超高值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针对平曲线中圆曲线半径较大,缓和曲线较长时而引起的超高渐变率过小的情况,怎样在缓和曲线内确定合适的区段来完成超高的过渡?作者通过理论上的分析,提出了超高过渡段起点位置确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高速公路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方法,通过高速公路断面迭加图和超高过渡轨迹图,并研究了超高过渡段内不同的旋转阶段、不同硬路肩宽度和坡度情况下超高值的计算公式,为高速公路超高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设计公路离不开曲线,离不开桥涵,而曲线又必须涉及到超高与国,在缓和曲线上如何正确计算某一点的路面横和抬高值,影响到桥涵的设计正确与否,本文基于此点,对缓和曲线上任一点,外侧抬高该点的横坡计算公式作了推导。  相似文献   

13.
在公路勘察设计中,经常遇到已知切线长、外距或曲线长反算平曲线半径的问题。在已知曲线长或缓和曲线长为。时,可以直接反算。现对已知切线长或外距且缓和曲线长不为。的情况,提出迭代计算法,分析了影响迭代计算精度和速度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CASIO fx-4800P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14.
立交线形设计是根据平曲线线形要素的几种组合类型来完成平面设计的,因此曲线设计参数要选择得当,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长度比例要控制在1∶1∶1~1∶2∶1的范围,以此达到使行车舒适的目的。同时通过几种类型的组合,解决了节点立交在空间局限上的问题,利用合理空间完成线形设计,使道路更加有效的实现交通转换。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缓和曲线性质的分析 ,提出了几种计算非对称型缓和曲线的基本方法与原理 ,并给出设计非对称型缓和曲线的平曲线的要素及曲线主点里程计算方法及现场敷设方法。  相似文献   

16.
回旋线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回旋线进行探讨 ,提出了在平曲线设计时应采用圆曲线半径和回旋线参数作为设计指标更合理的建议 ,并给出了回旋线参数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具有缓和曲线圆曲线的2种测设方法:a.分布测设缓和曲线和圆曲线;b.在直缓点或缓直点1次设站连续测设近端缓和曲线和圆曲线。同时给出2种测设方法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公式。  相似文献   

18.
】针对竖曲线内纵坡变化的实际情况,就其变化规律和公路最大纵坡限制长度作了一定分析探讨,提出相应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公路的平面线型,一般由直线和曲线构成。在路线初步勘测设计中,对于旧公路改建工程的选线工作中,经常要在现场了解旧公路曲线设计半径的大小。当设计人员手里有原始设计资料可直接查出曲线半径的大小,但缺少原始资料时,常用测量仪器现场实测才能确定,这样就增大了工作量,延长了工作时间,也增加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对以上情况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不需要用测量仪器即可简单快速确定平曲线半径R的方法,介绍如下:图1 曲线图如图1所示,半径R、圆心O的圆曲线中,在圆曲线上任意找出两点A、B,连接A、B、O三点则组成等腰三…  相似文献   

20.
时进  李大永 《森林工程》2002,18(4):39-40
本文根据公路线形设计的实际情况及《标准》中关于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的规定,结合竖曲线半径确定的限制因素,提出了调整提高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的推荐数值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