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福建省9个设区市为基本单位,以旅游外汇收入为主要指标,选取2001—2010年数据,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分析探究福建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福建省旅游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的发展态势,旅游经济的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先升后降,相对差异缩小态势不明显,总体差异巨大;分析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旅游资源禀赋与丰度、交通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指出区域旅游合作可以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系统升级,缩小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最后提出通过区域旅游合作减小福建省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地区收敛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维度之一,旅游经济发展对地区收敛的积极作用,将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该文基于共同富裕背景,构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研究对象,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现状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区域差异趋于收敛,但两极分化现象凸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内差异是整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2)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且集聚现象显著,高值区呈现出以成都市为核心向外扩张的分布态势,低值区呈带状分布在重庆市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及渝东北部分地区.(3)旅游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政府支持力度、交通可进入性等因素均对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有显著影响,且交互作用类型均表现为非线性增强,反映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驱动因素具有复杂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转型、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山西省提出了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发展战略,山西旅游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通过基尼系数、绝对差异、相对差异、泰尔指数、水平梯度的测量和计算,山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在时间上呈现出相对差异逐步缩小、总体旅游经济在空间上趋于分散的均衡发展趋势。通过对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与旅游收入的相关性分析,新阶段山西旅游经济的发展应以全域旅游理念为指导、以三大板块旅游发展战略为契机、以文旅融合为方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协调,缩小区域差异,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采用《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技术规程》中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内蒙古2000~2009年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将其划分为经济发展水平超高值区域、高值区域、较高值区域、中值区域、较低值区域和低值区域,划分为2000~2004年、2005~2009年2个时段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时间上,大部分县区经济发展水平都有较大提高;空间上,经济发展水平的超高值区域主要分布于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和鄂尔多斯市的资源型县区,呼伦贝尔市的边境县区以及中部的包头市和呼和浩特市,而低值和较低值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兴安盟、呼伦贝尔市、通辽市和赤峰市境内。对2009年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评价反映出内蒙古生产力的空间分布与内蒙古的地理位置、资源状况、经济基础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5.
旅游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与其他产业的高度关联性,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利用耦合模型对北京2000年以来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状况进行研究,并根据定量分析的耦合等级,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出各指标对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程度,为提高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优化其协调状况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年鉴》,以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国内游客数量、入境游客数量及游客总量为数据支撑,综合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梯度及泰尔指数,以广西14个省市为研究单元,研究2007-2017年广西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及时空格局演变,并结合Arcgis 10.2软件对广西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时空格局演变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第一,2007-2017年广西国内旅游经济和入境旅游经济均呈现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缩小趋势;第二,广西旅游业发展极其不均衡,各地区之间旅游业发展水平差距显著。国内旅游经济和入境旅游经济地带内差异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桂北地区、桂南地区的内部差异变化是导致国内和入境旅游经济地带内差异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运用组合赋权法,结合Arc GIS软件对宝鸡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宝鸡市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表现为稳定增长;区域内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区域内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表现出中间高、南北两侧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集聚效应带动了中心区域周边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运用组合赋权法,结合Arc GIS软件对宝鸡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宝鸡市县域经济发展总体表现为稳定增长;区域内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区域内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表现出中间高、南北两侧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集聚效应带动了中心区域周边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通过无量纲处理,运用变异系数、综合差异指数这两种分析方法分别对黄山市年际旅游经济差异和其平均水平与祁门县旅游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分析.文章最后提出了缩小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距的方向与对策,以期为制定促进黄山市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一直受到人们与各级政府的重视。农村金融的发展状况受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农村地区表现出的主要作用不同。本文从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在农村区域经济差异背景下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的农村金融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域,在人口增长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城市化发展战略对人口再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江西省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空间差异明显,赣北人口多而密,赣南人口少而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明显,人口发展、流动、分布特征与城市发展格局之间的矛盾突出。鉴于此,提出了人口合理再分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高超  陆玉麒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690-6691,6693
以江苏省13个市为区域研究单元,分析了1998~2004年省内各市旅游经济的总体差异及空间特征。结果表明,各市的旅游经济差异逐年扩大。根据梯度推进原理,将13个市按旅游经济发展情况划分成3个梯度,进而阐释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继续扩大的成因并提出缩小差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旅游资源不仅是最主要和最根本的旅游供给,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核心载体。该研究基于汉江生态经济带A级旅游景区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汉江生态经济带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市域尺度上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特征;(2)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密度具有显著差异性,分布集聚区呈现"三大四小"的特点,总体空间格局为中部密集程度最高,其次是西部和东部;(3)区域地形条件、水体资源禀赋、交通状况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汉江生态经济带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云南省各州市经济状况的发展状况,并对各区域之间存在着经济差异进行分析。根据云南省统计年鉴,运用SPSS软件,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做总体评价并分析出区域经济之间的差距,分析了云南省区域经济综合差异。通过分类和原因分析,寻求解决区域经济差异问题、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3年《安徽统计年鉴》和2012年安徽各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数据,对安徽16个市旅游资源优势度、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的相对值、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的增长速度等进行测定,运用SPSS19.0相关性分析法和空间错位分析法实证分析安徽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安徽16个市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间的空间错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与旅游经济增长速度呈弱负相关;旅游资源优势度等级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等级存在空间错位的现象。为此,必须加强旅游资源保护,保障旅游经济稳定发展;把握空间错位规律,促进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重庆区域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2000-2010年重庆市各区域经济发展数据进行统计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结合Arcgis 9.3空间分析功能,对重庆经济发展特征与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重庆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显著上升,但各区域间的差异仍比较明显;在"一圈两翼"这一空间格局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一圈"高、"两翼"低的态势,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空间范围成反比;"一圈"内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圈层分布,"两翼"内则出现具有一个弱核的单中心结构.2000-2010年重庆经济发展水平遵循空间距离衰减规律,"一圈"始终高于"两翼";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空间范围不断扩大;主城区中心地位不断提升,"一圈"与"两翼"间经济差异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搜集和整理各省份2004~2013年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星级企业的数量,运用ArcGIS10.0做出八大经济区和各省份的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图,并进行了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北部沿海经济区、中部沿海经济区、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最高,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和大西北综合经济区最低,其他区域居中;2影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四种:资源条件、区位条件、旅游发展水平、政策扶持;3各区域和省份根据自身条件在交通、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外部综合环境上应选择差异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构建农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00—2016年我国及其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运用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分析、面板回归模型等方法,揭示了我国省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6年中国及其东、中、西三大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大体都可以划分为2000—2011年的持续增长阶段和2012—2016年的基本稳定阶段,并呈现出由东向西明显递降的特征;2)2000—2016年区域间差异是驱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但在2007年以后区域内差异逐渐扩大,并于2015年开始成为农业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3)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其空间格局在2000—2008年变化较为复杂,而在2008—2016年基本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特征;4)经济增长是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驱动因素,其作用要明显大于工业化和降水量,而城镇化和复种指数则对区域农业经济有一定的负向影响,而且农业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和外溢,能够产生跨区域的极化效应。  相似文献   

19.
张学文  丁正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54-6957
运用区位熵方法,选取2000、2005和2007年3个时间段的旅游相关数据,从空间演变格局和内部不同尺度的差异变换情况2个角度,分析江苏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①就空间演变格局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江苏旅游经济的发展经历了集聚众多—分散减少—稳定不变的演变形态;②就旅游经济的发展差异而言,近年来江苏旅游经济总体差距并没有拉大,主要是区域内部之间的此起彼落导致了差距变动,根据各自波动情况,将其分为4类,即稳定型(无锡、徐州、连云港和泰州)、增长型(淮安)、波动型(南京、常州、苏州和扬州)和衰退型(南通、盐城、镇江和宿迁)。  相似文献   

20.
付靖  付春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4,(6):1855-1857,1892
基于统计数据,运用锡尔系数分解方法,对1991~2012年甘肃省区域经济的空间差异及其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自1991年以来,甘肃省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在逐渐缩小,尤其在2000年以前呈急剧缩小趋势;陇中片区与河西片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片区。研究认为,甘肃省的区域经济差异不大,但是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导致了甘肃省经济的不均衡发展,今后要着力加强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