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研究了以姑渣为主料,辅以适量的有机肥料和化肥的不同基质对马铃薯微型薯扦插苗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寻找代替蛭石的最佳基质配方,结果表明:以菇渣作基质生产微型薯在株高、茎粗及微型薯产量上均有明显优势,是替代蛭石和草炭的理想基质。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网室生产微型薯的最佳方法,考察了不同基质及配比对马铃薯微型薯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珍珠岩、蛭石对微型薯结薯数、大中小薯率及生产成本的影响最为明显,达到634粒。因此,珍珠岩或蛭石仍是今后网室扦插的主要基质。  相似文献   

3.
基质类型对脱毒马铃薯微型薯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温室条件下不同栽培基质对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的影响。结果表明,1∶1的珍珠岩和蛭石,结构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强,扦插脱毒试管苗单株结薯数2.1粒,单粒重达2.76 g,单位面积结薯数量498粒,大于1 g微型薯比例(按粒数)达到85.58%,均为最高值。因此,蛭石与珍珠岩等量混合可作为脱毒试管苗扦插的适宜基质。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脱毒微型薯芽栽生产种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和栽培密度对马铃薯脱毒微型薯芽栽生产种薯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草炭、珍珠岩、土2︰2︰1作基质和5 cm×5 cm栽培密度效果最佳,对于不同的栽培基质,均以密度大一些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高海拔山区马铃薯微型薯生产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温室内通过无土基质生产微型薯是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在海拔2600m的山区,进行了8a的温室微型薯生产实践探索,通过对基质选择、扦插炼苗、培育壮苗、温湿度管理、提高结薯率等技术环节的研究,总结出了微型薯生产的一整套高产、稳产、低成本生产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马铃薯昆薯2号脱毒组培苗为试验材料,以组培苗茎尖扦插生产原原种。研究了不同插条长度对微型薯结薯位置的影响;不同浓度萘乙酸(NAA)对扦插苗生根状况的影响及组培苗与扦插苗微型薯结薯情况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插条软枝长度3 cm左右,扦插苗从愈伤组织处生根,结薯集中,微型薯藏于基质内方便中期管理,提高原原种商品率;100 mg/L萘乙酸(NAA)生根效果最好,基部主根长度达到9.3 cm,根系也最发达;扦插苗原原种总重明显高于组培苗,扦插苗生产的原原种商品种薯率明显高于组培苗生产的原原种。  相似文献   

7.
温室内通过无土基质生产微型薯是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在室内培养的试管苗生长弱小,抵抗力低,在试管苗扦插生产微型薯过程中往往由于技术不过关,导致试管苗成活率低,造成试管苗的浪费,增加了微型薯的生产成本,影响了脱毒种薯推广应用的速度。因此,研究如何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8.
不同品种、密度、基质对马铃薯微型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铃薯微型薯工厂化生产具有周期短、集约性强的特点。为了达到高效低成本的规模化生产,我们在生产实践中重点探讨了不同品种、密度、基质等因素对微型薯产量的影响一结果表明,在较短的生育期内,早中熟品种产量显著高于中晚熟品种,合理的基质厚度与高度扦插对单株产量的影响不大,而单株单位面积产量明显提高,消毒草碳土作基质在生根、产量、大中薯率、百粒重等方面均优于蛭石基质。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及蔬菜作物。温室内通过无土基质生产微型薯是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文章通过对基质选择、扦插炼苗、培育壮苗、温湿度管理、提高结薯率等技术环节的研究,总结出微型马铃薯生产的一整套高产稳产、低成本生产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马铃薯克新一号为材料,在日光温室内进行不同扦插基质对比试验,旨在降低马铃薯微型薯生产成本。经试验总结出细河沙与纯蛭石体积比为2∶1为基质配方与以纯蛭石为基质扦插生长的马铃薯脱毒苗成活率、微型薯产量等综合因素基本相当,生产上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脱毒种薯扦插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陇薯3号马铃薯脱毒茎尖为试材,扦插生产微型薯,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扦插深度、扦插基质、基质装填方法等因素对马铃薯茎尖扦插成活率和单株结薯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用NAA 50 mg/L+IBA 50 mg/L浸泡茎尖基部15 min,扦插于装填1/3基质(蛭石+腐熟羊粪)的营养钵(每隔7 d添加一次基质,直至装满)中,扦插深度为茎尖的1/2,扦插成活率达85;以上,单株结薯8~10个.  相似文献   

12.
脱毒马铃薯试管苗与剪顶扦插苗生长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毒马铃薯生产选用具有优质品种特性的健康薯块进行茎尖脱毒处理,通过病毒检测后利用组培快繁技术生产得到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并在温室、网棚等具有严格隔离设施的环境下培育成脱毒微型薯。由于大规模生产微型薯时使用试管苗数量大、成本高,使用时间集中导致供给不足,而耽误最佳扦插时间。为解决以上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并能达到对马铃薯试管苗多次利用的目的,本试验选取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扦插和不同苗期的剪顶扦插苗做生长对比,结果表明:网室内生长半月的剪顶扦插苗与脱毒试管扦插苗相比效果最佳。剪顶扦插苗可使扦插苗的成活率提升7.25%,株高增加4.32%,叶片数增加20.37%,结薯数增长率达到50.17%。  相似文献   

13.
微型脱毒薯工厂化生产工艺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1993,21(4):16-21
通过对光、温、水、肥、基质、激素等工艺指标的研究,获得利用无土栽培方式,以蛭石为基质,无毒苗反复剪切侧芽顶,经生.根液NAA13+GA1.8×10~(-6)处理扦插,使其生长于日均温19.4℃,相对湿度77%,光照强度2万1x条件下,浇灌N5 P1.67 K4 Mg1.2me+微量元素的营养液,喷旌薯块诱导素生产微型薯,是工厂化生产的理想方法,解决了工厂化生产微型薯的工艺指标,形成了一条规范化工艺流程生产线。  相似文献   

14.
在温室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无土栽培基质(珍珠岩:蛭石=1:1),进行脱毒试管苗和扦插试管苗生产微型薯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扦插苗生产的微型薯,单粒重达到4.02g,试管苗只有2.95g。而试管苗生产的微型薯,单株结薯数、单位面积(1m^2)结薯数分别高于扦插苗58.29%、68.61%,两者的单位面积(1m^2)产量相近,试管苗略高于扦插苗的微型薯产量,>1g的微型薯比例扦插苗达85.58%,高于试管苗5.6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脱毒扦插无土栽培技术是将不带病毒、类病毒的脱毒苗,移栽到蛭石或其它培养基的苗床生产微型薯的技术措施.其生产过程的主要环节,如脱毒苗的健壮程度、扦插次数、营养液的喷施、病虫害的防治、收获贮藏等,直接影响到微型薯质量和产量.通过近年来的一系列的生产试验,笔者总结出了马铃薯脱毒扦插生产微型薯的无土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不同基质配比对马铃薯脱毒苗生长的影响,本试验采用4种不同的基质配比,对扦插30 d后脱毒苗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并结合收获后产量对比,以期筛选出适宜脱毒苗生长繁殖的最佳基质。试验结果表明,草炭:蛭石=1∶1处理对脱毒苗农艺性状、微型薯产量较为突出,适宜作为培养基质应用在微型薯繁育中。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的进一步健全,脱毒马铃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脱毒微型种薯生产应用是目前提高马铃薯产量与品质的根本措施。在生产微型种薯过程中脱毒试管苗扩繁主要采用扦插繁殖。通常由于环境条件或技术措施控制不当使大批脱毒试管苗死亡,而影响扦插苗成活的关键是合适的环境条件和技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乌兰察布市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的进一步健全,脱毒马铃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脱毒微型种薯生产应用是目前提高马铃薯产量与品质的根本措施。在生产微型种薯过程中脱毒试管苗扩繁主要采用扦插繁殖。通常由于环境条件或技术措施控制不当使大批脱毒试管苗死亡,而影响扦插苗成活的关键是合适的环境条件和技术措施,为了提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脱毒扦插苗网室生产微型薯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防虫网室中运用马铃薯脱毒扦插苗采取不同的剪切、扦插方式及不同的管理措施生产脱毒微型薯。结果表明,脱毒扦插苗再行剪尖扦插时,插穗下端将3个腋节埋入基质,80d平均单株结薯粒数为3.6粒,>1g微型薯粒数为2.1粒;双株扦插每穴平均结薯粒数为4.8粒,比每穴单株扦插多2.0粒;摘取腋芽薯的扦插苗平均每穴结薯粒数为4.2粒,比不摘取腋芽薯的处理多1.6粒,单位面积(1m2)>1g微型薯数量较后者多48.5%;实施3次剪尖和3次培土的管理方法,80d平均单株结薯粒数达3.8粒,比不剪尖、培土2次的处理(对照)多1.4粒,说明增加剪尖和培土次数,是提高单株结薯数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不同蔓型甘薯品种最佳种植密度,选取短蔓型品种(晋甘薯9号)、长蔓型品种(济薯25),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扦插密度下各项群体生理指标与甘薯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扦插密度对2个甘薯品种的群体生理指标、单株鲜薯质量、产量及商品薯率有显著的调控效应;随密度的增加,单株鲜薯质量降低,产量呈先上升后降低的抛物线状;叶面积指数(LAI)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不同生育期不同密度处理薯蔓比(T/R)值表现不一;晋甘薯9号以4.8万株/hm~2、济薯25以3.9万株/hm~2密度种植,在甘薯生产中可形成良好的群体结构,有利于单位面积株数、薯数和薯质量的协调发展,使甘薯产量达到最高。不同蔓型甘薯品种有不同的适宜扦插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