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3 a来的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初步摸清了我省金纹细蛾发生消长规律,明确了越冬代虫口基数对一代幼虫为害程度的影响,越冬虫口密度高,翌年一代幼虫发生为害较重,反之则轻。  相似文献   

2.
为开展黑龙江省马铃薯甲虫的监测与防控,在两个疫情发生县市的网室内开展了越冬成虫发育、卵孵化、幼虫生长发育、老熟幼虫入土羽化、一代羽化成虫生理发育过程调查。结果表明:通过调查,得到了马铃薯甲虫在黑龙江省的发生规律,确定马铃薯甲虫在黑龙江省一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寄主田越冬,越冬成虫一般在第二年6月中旬出土,4~7 d后交尾产卵,卵孵化期5~6 d,后卵孵化为一代幼虫取食为害,13~15 d后老熟幼虫入土羽化,土层深度5~10 cm。蛹期10~12 d羽化为一代成虫。一代成虫发育10~12 d后,交尾产卵,孵化为二代幼虫,为害7~10 d后入土化蛹,蛹期10~12 d,羽化为二代成虫,二代成虫入土越冬。  相似文献   

3.
地老虎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地老虎俗称土蚕、地蚕.属鳞翅目夜蛾科。地老虎以幼虫危害寄主的幼茎及叶片,食性极杂,主要危害玉米、高粱、烟草和多种蔬菜。地老虎常见的有小地老虎、大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其中以小地老虎危害最普遍和严重。 (一)生活习性和危害情况 1、小地老虎 一年发生多代(高寒地区2~3代),幼虫、蛹及成虫都可越冬,以早春第一代幼虫危害最重。  相似文献   

4.
《山西农业科学》2015,(12):1648-1651
山西省忻定盆地的小地老虎一年发生3代,以第1代幼虫为害为主。第1代幼虫的发生为害程度与当年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和4月份的降水、气温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总的趋向是在成虫始见期早、成虫量大、4月份降水量多、气温高的情况下,小地老虎发生的几率较大。将利于小地老虎发生的影响因子与其为害程度一一对应,把1 a中具备3个以上有利因子的年份界定为偏重或大发生年,把具备2个有利因子的年份界定为中度发生年,把出现0~1个有利因子的年份界定为偏轻或轻度发生年,于5月上旬初即可做出比较准确的发生趋势预报。在实际操作中,以4个因子为基础,结合耕作环境等全面考虑,还可进一步提高小地老虎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汉江中游黏虫成虫种群动态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2016年在湖北省宜城市利用糖醋液、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调查了黏虫(Mythimna separata)成虫种群的发生动态。根据调查结果推测湖北省境内汉江中游流域均可能为黏虫常年越冬地,蛹及成虫均可越冬,为1代黏虫多发区;越冬代成虫在3月中下旬出现峰值,4月为1代黏虫幼虫期,幼虫大量发生,主要为害小麦,5月中下旬至6月中上旬为1代黏虫成虫高峰期,此后在7月上中旬成虫可能会有个小峰值,但8月之后基本不再出现成虫峰值。  相似文献   

6.
<正>一、危害症状1.桃小食心虫。成虫为灰褐色幼蛾,幼虫桃红色,危害苹果、李子、杏等,每年发生1~2代。第1代成虫一般于6月中下旬羽化,在幼果上产卵,卵孵化为幼虫后钻入幼果为害。8月上中旬第2代羽化。2.李小食心虫与梨小食心虫。成虫是黑褐色幼蛾,幼虫桃红色,危害李子、苹果、梨等,每年发生2代,以茧在土中越冬。第1代成虫6月初羽化,在果实上产卵,约1周便孵化为幼虫,而后钻人果内为害,被害果变红易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广西澳洲坚果木蠹蛾类害虫主要种类及其年生活史和习性,为澳洲坚果木蠹蛾类害虫的监测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14年3月~2016年12月,在广西澳洲坚果主产区果园设置定点标准地对木蠹蛾类害虫进行调查,并于每年3月上旬~4月上旬在澳洲坚果树上采集越冬代幼虫作为第1代虫源,在实验室内对第1代虫源进行饲养,以获得第2、第3代害虫,观察各虫态生活习性,结合野外调查,绘制年生活史.[结果]荔枝拟木蠹蛾(Arbela deaSwinboe)和相思拟木蠹蛾(A.baibarana Matsumura)在广西一年发生1代,前者以老熟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于3月中旬~5月下旬化蛹,蛹期15~25 d,成虫见于4月初~6月初,幼虫于4月中旬开始孵化;后者以大龄幼虫越冬,越冬幼虫4月上旬~5月下旬化蛹,蛹期约20 d,成虫出现在4月下旬~6月下旬,幼虫5月上旬开始孵化.咖啡豹蠹蛾(Zeuzers coffeae Niether)在广西一年发生2代,以第2代大龄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于3月中旬~5月下旬化蛹,蛹期15~20 d,第1代成虫出现于4月上旬~6月上旬,第2代成虫出现于8月中旬~10月上旬,第1代幼虫于4月中旬开始孵化,第2代幼虫于8月底开始孵化.[结论]荔枝拟木蠹蛾、相思拟木蠹蛾和咖啡豹蠹蛾是广西澳洲坚果树的主要蛀干类害虫,其以幼虫蛀人枝干为害,防治难度较大,生产中可采取剪除虫枝、药剂涂刷树干或灌注孔洞、诱杀成虫及利用天敌等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
<正>一、杨树食叶害虫的种类(一)春尺蠖属于鳞翅目,尺蛾科,在河南一年发生一代。春尺蠖2月中旬开始羽化出土,3月底4月初树木萌动后,开始孵化为害幼芽及嫩叶。蛹集中在树木根颈周围的表层土壤中越冬;成虫雌雄异型,无翅雌蛾爬行上树,和有翅雄蛾交配,产卵于粗翘树皮下;老龄幼虫食量大,抗药性极强。(二)杨小舟蛾属鳞翅目,舟蛾科。幼虫啃食杨树叶片为害,幼虫常群集为害,将叶  相似文献   

9.
粘虫在旅大地区一年发生三代,某些年份少数粘虫可以完成四代。第一代幼虫力害小麥及谷子幼苗,一般发生較輕,二代幼虫发生较重,为害谷子及玉米苗;三代幼虫常猖撅发生,为害谷叶、谷穗、玉米、高粱及水稻,往往造成严重損失;四代幼虫一般发生在杂草地及果园森林中,为害很輕。粘虫大发生的主要因素,取决于春季成虫基数、空气湿度和天敌数量,在粘虫开始繁殖以后,温度不是影响粘虫猖撅的主要因素。春季可用测蛾器誘蛾和小谷草把誘卵进行短期测报,夏季可用田間查卵并結合空气湿度和天敌数量,分析第二、三代幼虫发生时期和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0.
葱须鳞蛾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葱须鳞蛾在潍坊地区年发生5~6代,以成虫越冬。3月中下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产卵,4月上旬一代幼虫开始为害,5月中下旬出现一代成虫。发生适宜温度为13~24℃,世代发育始点温度为7.1±1.7℃,有效积温为527.2±49.9日度。防治始期为幼虫初孵盛期,以一代和五、六代为关键防治时期。40.7%乐斯本乳油、50%地亚农乳油1000~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亩喷100公斤,防治效果为92.2~99.27%。  相似文献   

11.
大猿叶虫为萝卜、油菜、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对四季豆、菠菜亦可为害,在合肥地区每年发生两代,以成虫越冬。成虫和幼虫均为害蔬菜,但据在我院农场观察越冬后的雌成虫,只在什草上产卵,孵出的第一代幼虫,亦仅取食几种什草叶片及嫩芽,菜园蔬菜上并无此虫为害。为了进一步摸清越冬成虫产卵及第一代幼虫发生场所,密集程度和为害程度,找出有效的防治药剂,对越冬成虫的产卵寄主进行了调查,对第一代幼虫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2.
贵州福泉烟区地老虎类成虫种群数量季节性消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泉农田设置黑光灯,经3年各2个诱蛾点诱扑烟地老虎成虫表明大地老虎种群数量10月前后为增殖盛期,地老虎属越冬代蛾多发型;各月均能诱扑到黄地老虎成虫,4~5月发蛾量较高;3~8月可诱扑到紫切根虫和八字地老虎成虫,但种群数量低;茶色地老虎、木纹夜蛾成虫每年发生2个世代.  相似文献   

13.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区地、县的植保科技人员认真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深入批判专家路线,批判资产阶级洋奴哲学和繁琐哲学,批判“三脱离”倾向,到生产第一线去,和社队植保员相结合,对有关小地老虎长中期预报的重要依据——越冬蛾量,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调查研究.泗洪县广大植保员通过室外饲养和野外挖查,初步揭示了小地老虎在本地越冬的事实后,整理了泗洪县测报站1974年前16年的小地老虎蛾量、幼虫密度和为害率及有  相似文献   

14.
大蓑蛾的鉴别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连合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499-8500,8546
[目的]研究大蓑蛾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及与其他种类蓑蛾的区别,并探讨其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和为害症状。[方法]观察大蓑蛾发育期形态特征并与其他种类蓑蛾进行比较;调查总结大蓑蛾与其他常见蓑蛾的发生规律;观察记录大蓑蛾的生活习性和为害特征。[结果]蓑蛾类成虫性二型,雌蛾无翅,触角、口器、足均退化,几乎一生都生活在护囊中;雄蛾具2对翅,飞行迅速;幼虫能吐丝营造护囊,并能负囊而行,探出头部蚕食叶片,蛹化于囊袋中。大蓑蛾在华北、华东、华中2年发生1代,广州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蓑囊中越冬。大蓑蛾寄主广泛,主要为害梨、苹果、桃、葡萄、石榴等多种果树、林木花卉及农作物,主要以幼虫为害。[结论]该研究可为蓑蛾类昆虫的研究及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桃小食心虫属鳞翅目,果蛀蛾科。简称桃小。主要为害苹果、梨、李子、海棠、山楂、桃等树种。尤其在我省是苹果和梨的严重害虫。 桃小食心虫主要发生规律及习性:桃小食心虫在我省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树下上中结圆茧越冬,深度3-10cm,  相似文献   

16.
正地老虎是复播玉米苗期主要害虫,1—2龄幼虫危害作物的生长点、心叶,在叶面上危害造成孔眼;3龄以后的幼虫钻入地下危害根茎部,可切断作物幼茎,造成缺苗、断垄,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1地老虎的危害寄主地老虎主要为害玉米,同时也为害棉花、高粱、甜菜及蔬菜等多种农作物,是农作物苗期的一种毁灭性害虫。2地老虎的生活习性:地老虎在我县一年发生3代~4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气温回暖后,越冬幼虫于3月下旬至4月中  相似文献   

17.
掌握灰翅小卷蛾(Pseudohermenias ajanensis F.)在乐都区的生活史及习性,为防治提供参考,于2018-2019年对灰翅小卷蛾进行了定点定期观察和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乐都区为害云杉等苗木,乐都地区1a发生1代,以1-2龄幼虫钻进针叶内越冬,3月下旬越冬幼虫陆续爬出取食新的针叶,蛀孔多在针叶基部到1/2处,5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成虫羽化,6月中旬产卵,幼虫发育不整齐,成虫出现时仍有幼虫,存在滞育现象。药剂防治试验表明1.2%烟碱.苦参碱乳油1000X、10%吡虫啉乳油1000X针叶喷雾防治灰翅小卷蛾幼虫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果树混栽区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调查了龙泉驿区果树混栽区内桃梨小食心虫的生物学特性,运用性诱剂预报法诱蛾测报虫情,筛选最佳防治措施。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龙泉驿区一年发生5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根颈部粗裂皮缝里、专寸下落叶、土里结茧越冬,7月底至8月上旬幼虫为害枝梢最为严重,防治上采取成虫和幼虫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经大田定点监测研究,桃小食心虫在庆阳1年发生2代,越冬代成虫于5月上中旬出现持续至6月下旬7月上旬,其中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为害盛期;第一代成虫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盛期为7月下旬降雨有利于桃小食心虫幼虫出土,越冬代幼虫出土高峰前必有较大降雨过程;成虫羽化后7~10 d是化学控制的关键时期,根据发生规律,制作出桃小食心虫防治图可以在苹果园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大豆食心虫,又名大豆蛀荚蛾、豆荚虫等,属鳞翅目小卷蛾科。它食性单一,寄生植物种类较少,主要为害大豆,是黄淮夏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它以幼虫蛀食大豆粒,造成出口破瓣,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近年来,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为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据调查,大豆虫食率一般年份为15%~20%,严重年份达35%~40%。一、发生规律大豆食心虫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豆田、晒场及附近土内做茧越冬,次年7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成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