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库车县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项目是新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当地草地生态环境和植被恢复的一个示范性项目。 以改善项目区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和遏制草地“三化”,防止水土流失,实现草地生态良性循环为建  相似文献   

2.
新疆草地生态功能区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新疆草地生态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后,明确新疆草地的类型、利用方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合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和方法提出适合新疆草地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和方法。考虑新疆草地独特的地理分布格局,将新疆草地分为5个生态区、16个生态功能区,并用二级命名法对各区进行命名,明确各区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服务功能,为新疆草地的保护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疆天山北坡荒漠草地退化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草地退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极为严峻的生态问题之一,特别是新疆天山北坡地区的荒漠草原,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所导致的荒漠草地退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分析了新疆天山北坡荒漠草地退化的现状,在总结了国内外荒漠草地研究概况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对新疆天山北坡地区荒漠草地退化的研究进展;在新疆天山北坡地区的荒漠草地退化研究,近年来主要集中在荒漠草地退化多样性演替、荒漠草地退化特征、荒漠草地退化遥感监测和重牧下抗牧策略等方面;通过以上综述,提出了荒漠草地退化中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4个问题,包括荒漠草地生态系统退化机理、荒漠草地退化评价体系、荒漠草地退化监测体系和生态恢复研究,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做出了进一步的展望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新疆草原蝗害严重、蝗灾连年暴发,草原退化、沙化加剧,严重影响着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生态安全和农牧民的生存发展构成威胁。示范区项目建设以控制蝗害、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环境为目标,把生态保护与草原建设密切结合起来,建立起草地畜牧业生产动态平衡系统,优化草地生态环境,促进草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使匮乏的草地资源在充分合理利用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以空间信息技术为支撑,基于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地面观测数据,通过多源数据融合、生态模型模拟和尺度转换手段,分析中国退牧还草综合治理工程区2000-2010年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和质量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探讨生态系统变化的自然和人文驱动机制,为退牧还草工程的生态成效评估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0年,草地生态系统面积保持平稳,生态系统宏观结构稳定,但局部区域仍存在草地与农田、湿地和荒漠间的相互转化;2)研究区草地退化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植被覆盖度略有增长,叶面积指数略呈波动式增加,净初级生产力呈显著上升,草地植被呈现恢复转好态势,生态系统总体质量有所提高,生态环境向良性演变;3)研究区生态状况具有空间差异性,总体转好,局部变差,各亚区整体水平排序为内蒙古东部退化草原治理区>青藏高原江河源退化草原治理区>新疆退化草原治理区>蒙甘宁西部退化草原治理区;4)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有利于草地保护,气候暖湿化促进植被生长与恢复,人类活动干扰局部地区生态系统,三者共同影响研究区总体生态状况。  相似文献   

6.
正实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建设是一项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建设项目,是维护新疆生态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发展经济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生态建设工程。天然草地退牧还草工程是一项环境保护建设工程,旨在保护草地植被,治理退化草地,维护生态环境;草地围栏后,人为控制放牧利用,为草地牧草提供了休养生息的良好条件,促进牧草更新,恢复和提高草地生产力,增强防风固沙和涵养水土的生态功能,有利  相似文献   

7.
前言     
中国草学会草地资源与管理专业委员会联合新疆草原学会于 2 0 0 3年 8月 2 1-2 7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了中国草学会草地资源与管理第四次学术交流会。来自全国 2 0个省、市、自治区70个单位和部门从事草地资源科研、教学与管理的 110名专家、学者、草地生产一线科技人员和外国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 44篇 ,其中 3 6篇在大会上宣读与交流。论文内容涵盖下述研究领域 :草地资源遥感调查与生产力监测技术 ;草地 GIS信息系统创建技术 ;天然草地演替动态 ;草地退化机理 ;退化草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 ;草地生态功能与生态系统健康 …  相似文献   

8.
新疆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初步评价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对新疆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调查,重点估算了新疆草地生态系统不同服务功能和类型的生态价值。计算结果显示,新疆草地生态系统2003年提供的总服务价值为71.32×108美元。从草地各类功能价值看,草地的经济功能价值仅为21.26%,远低于草地的生态价值。从新疆草地类型看,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荒漠和低平地草甸是新疆草地的主体类型,占58%以上,而其贡献率为43.17%;低平地草甸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最高,占30.20%;沼泽和温性草甸草原虽然单位面积服务价值很高,但在草地生态系统中所占的地位很低。这些结论体现了新疆草地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及开发和保护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西部草地退化的原因分析与生态恢复措施探讨   总被引:45,自引:14,他引:31  
通过分析西部草地退化的原因,提出了退化草地的生态恢复方略。研究表明:脆弱的生态环境是西部草地退化的自然内营力,人为干扰和不合理利用是西部草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力,气候变暖变干是加速西部草地退化的辅助外营力;草地改良是轻度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主要途径,草地封育是中度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措施,人工草地建植是重度和极度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深入贯彻"新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中禁牧和草畜平衡工作的需要,切实保护草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促进草原生态的全面恢复,实现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遥感监测结合地面定位监测手段,开展对禁牧区、草原放牧利用区草地资源动态监测,全面、准确掌握草原的植被、生态环境状况的变化情况,及时获取草地动态变化信息,客观评价实施生态奖补机制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自治区开展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  相似文献   

11.
《草业科学》2008,25(3):17-17
新疆天然草地生态保护与牧民定居示范工程项目是新疆与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投资规模最大的农业科技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将通过天然草地保护及利用开展新疆农牧民定居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技术示范,形成新疆草地生态环境保护及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在饲草料种植加工、牲畜繁育改良、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形成一套生产技术体系并进行推广应用。新疆天然草地生态保护及牧民定居示范工程项目在全疆分两个点进行,一个工程位于富蕴县境内,一个位于昌吉境内。总工程为期5年,投资人民币3000万元,其中日本JICA项目无偿援助2000万元。工程项目已于2007年7月先期在富蕴县启动实施。  相似文献   

12.
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严重影响全球生态安全,因此探索便捷有效的草地生态恢复技术刻不容缓。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中2000–2018年有关草地生态修复的文献为数据源,对国内外草地恢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整理分析,同时整理分析了不同生态恢复技术在我国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我国在草地生态恢复方面的研究呈不断上升趋势,论文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二。我国的草地生态恢复技术共有20种,主要为免耕补播、草地翻耕和减畜。相较于国外,我国利用围栏封育发表的文章相对较多,而利用火烧、刈割和控制杂草发表的文章相对较少。此外,我国缺少在干草覆盖和草皮移植技术方面的研究报道,而草方格沙障和草地灭鼠是我国特有的草地生态恢复技术。从实施效果来看,不同生态恢复技术对退化草地均具有积极的恢复效果,但对不同生态恢复目标产生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通过分析,对我国退化草地的恢复研究提出了合理建议,为我国未来退化草地的恢复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姚幸  韩建民 《草业科学》2015,32(4):628-634
以甘肃、青海和新疆牧区为例,利用环境库茨涅兹曲线(EKC)模型,对其30年内人均收入和草地资源退化率进行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区草地资源退化与经济发展符合EKC模型,模拟图形大致呈倒U曲线。根据模型预测,甘肃、青海和新疆草地资源退化率拐点分别在人均收入的7 777.0元、21 752.6元和13 973.6元,预测甘肃省草地资源退化率已越过转折点且随经济发展呈上升态势,青海省牧区的经济发展近几年在曲线的拐点附近、新疆草地退化率随经济发展呈下降趋势。通过模拟结果与3省(区)畜牧业产值比较分析,应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改进可持续管理制度措施,减少经济发展对草地资源的依赖度,并结合西北地区特有的生态、文化特征,制定相应治理措施,从而促使经济与草地资源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玛多县草地资源利用现状的分析,结合畜牧业发展的要求,借鉴新疆草地生态置换的方法,规划玛多县草地生态置换模式,为玛多县畜牧业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将草地农业战略提升为国家顶层设计,必须与其他战略耦合,建立草地恢复资金供应机制。为实现该目标,需要构建食草票制度。以统筹国土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把粮食安全战略上升为粮畜安全(口粮安全与畜产品安全)战略,坚守草地红线与粮畜安全底线。大量资金投入草地恢复,保障草地生态安全。增加饲草生产,保障饲草安全。节省饲料,保障饲料安全。减少饲用粮用地,缓解耕地压力。饲草安全与饲料安全是粮畜安全的核心。草地农业统筹草地、耕地(林地与湿地)与建设用地;恢复草地至少可节省2×107 hm2耕地,缓解建设用地供应压力,获得食草票资金。至少3.0×1013元资金投入3.6×108 hm2草地,为1hm2草地提供至少8.3×104元恢复资金。草地恢复资金供需形成良性循环,建立草地建设与恢复资金供应机制。草地农业确保粮畜安全,增加生态畜产品比例。食草票制度弥补建设用地缺口,消除草地退化造成的生态安全威胁。草地农业战略应与粮畜安全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生态安全战略及国土资源高效利用战略耦合,并上升为国家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6.
结合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通过对植被和地下水的监测,分析了输水对下游草地恢复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生态输水,塔里木河下游输水河道附近地下水位大幅升高,下游草地也出现明显的生态恢复,主要表现在植被种类和草地覆盖度的变化。但是由于不同草本植物对地下水位的适应程度不同,距河道不同距离植物响应的程度不同。而对于因河水漫溢出现的恢复区,其植被种类和覆盖度表现与因地下水升高而恢复的区域差异较大,说明不同输水方式对草地生态恢复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新疆栽培草地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阐述新疆草业及栽培草地发展现状,分析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以实现新疆草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研究了新疆栽培草地建设的思路和战略布局问题。研究得出:1)栽培草地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建立现代资源-产业-效益链;2)栽培草地建设的方向是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地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牧民定居工程建设和草产业升级结合起来;3)栽培草地建设战略布局的目的是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产业带;4)构建栽培草地建设的管理、科教和生产经营系统,实现新疆栽培草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疆草地荒漠化过程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伟  朱进忠 《草业科学》2012,29(9):1340-1351
草地作为新疆生态环境的主体,其荒漠化的发生与发展关乎新疆的生态安全及生态环境质量。本研究通过对新疆草地生态系统分布规律、特征及利用现状的分析,从草地荒漠化过程及其与其他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入手,探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草地荒漠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新疆草地荒漠化过程分为两种类型,Ⅰ型为低山、平原荒漠类型草地的沙化、盐碱化和退化过程,Ⅱ型为山地草地类型的退化过程;2)在人类活动和水文环境变化的综合作用下,草地与耕地、沙地、林地、湿地和社区在荒漠化过程中可进行相互转化;3)地形地貌、气候和土壤等自然因素是草地荒漠化发展的背景条件,为草地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气候变化是南疆和东疆盆地草地荒漠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4)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是各流域中下游草地荒漠化的主导因素,滥垦滥挖是绿洲周边草地荒漠化的直接导因,放牧场、割草场荒漠化的主要导因是长期超载、无序利用及草地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新疆草地荒漠化形成的驱动因素不仅具有多因素性、地域性的特点,而且具有交叉和叠加的综合特点和多营力综合作用特征。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地区草地的环境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西北地区草地生态及其草地退化原因.为了有效的进行草地环境管理,结合草地畜牧业的实际介绍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以及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并指出环境管理体系在西北地区草地恢复与生态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疆阿勒泰地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措施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勒泰地区是全国重大牧区之一,也是新疆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草原生态在阿勒泰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起重要的作用,针对草原生态面临的问题,提出保护和建设措施:加强草地生态置换保护体系建设、草地科学管理、草地资源与生态监测、草地鼠虫害防治、草原生态的宣传等,同时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发展、牧民增收,实现阿勒泰地区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而为全国草原生态的进一步保护和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