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6个灵芝菌株为试验材料,观测各自生长特点,比较其菌丝体生长速度,颜色,分枝情况、孢子生长多少、菌柄长度、产量高低,筛选出最适合用于灵芝观赏性栽培的灵芝种类.结果表明:美国大灵芝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母种培养基上只需3 d就可长满试管,菌丝长满瓶的天数为20d,子实体培养天数为31.5d.6个菌株的鲜产量以美国大灵芝产量最高,甜芝最低,两者差异显著,菌柄差异,朵形,分枝,孢子少,存在明显的差异.作为观赏灵芝栽培品种,美国大灵芝和甜芝明显地优于其它几个菌株.  相似文献   

2.
供试松杉灵芝(Ganoderma tsugae)菌株6个,通过观察在母种培养基、栽培种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状况及产量试验,筛选出松杉灵芝优良菌株2个,分别为菌株4和菌株5,菌株4采自穆棱林业局人工栽培子实体,菌株5采自绥阳林业局人工栽培子实体。2个菌株在母种培养基和栽培种培养基上菌丝均生长均匀、浓密、生长势强、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原基形成至子实体成熟时间短,产量高,菌盖红褐色,扇形。  相似文献   

3.
丁李春 《食药用菌》2021,(2):148-151
为筛选适合以葡萄枝屑替代部分木屑为原料进行栽培的优良灵芝菌株,采用果园废弃的葡萄枝屑为主料,对8个灵芝菌株进行栽培试验,考察产量和生物转化率等指标,并检测其子实体和孢子的灵芝多糖及三萜含量,进行综合评分。结果:子实体和孢子产量、生物转化率、子实体和孢子的三萜含量均以GH8为好,其综合评分为83.24,也最高;子实体多糖则以圆8较高。8个菌株的多糖和三萜酸含量均超出国家药典标准。因此GH8可作为葡萄枝屑栽培灵芝的适宜菌株。  相似文献   

4.
对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保存的46个草菇栽培菌株菌丝长势、采收时间、原基形成时间、抗逆性、产量等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草菇栽培菌株子实体形态存在差异,子实体蛋型期颜色呈现深黑、深灰、灰色、白色等,以灰色居多;菌丝浓密度分为浓密、较稀、稀疏,以稀疏居多;菌株的抗逆性分为强、中、弱,其中以抗逆性强居多;不同菌株的生物学转化率也存在差异,其中V0032生物转化率最高,达10.65%,V0083最低仅为0.51%。  相似文献   

5.
香菇双单杂交育种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用香菇的一个野生株(Q)与一个栽培株苏香(S)的4种孢子单核体进行双单杂交,获得四个杂交后代。栽培结果表明:1,2,4号菌株产量明显高于双亲产量,其中以2号菌株产量最高,其生物转化率为8691%,产量优势为2129%,3号菌株产量高于双核体亲本Q,其杂种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灵芝最优菌种的分离部位,对生产中的灵芝(Ganoderma lucidum)原基、子实体幼嫩边缘组织、菌管、栽培基质4个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对所获得菌株进行栽培性状比较。结果表明,从栽培基质中分离纯化的菌种,其菌丝生活力强,子实体产量高,生物转化率分别比子实体幼嫩边缘组织分离菌种高1.08%、菌管分离菌种高0.41%、原基分离菌种高0.2%,是具有推广潜力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7.
分析4个灵芝菌株的农艺性状和不同生长期子实体内多糖含量变化,以期获得最佳采收期,同时为选育高产且多糖含量高的菌株提供参考。以SLZ30、SLZ31、SLZ41和SLZ61为试验材料,对其不同生长期子实体多糖含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综合农艺性状,得出SLZ61在4个菌株中表现最好;4个灵芝菌株在不同生长时期,其子实体多糖含量变化趋势表现一致,子实体成熟前期多糖含量逐渐升高,在子实体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子实体成熟后期,其多糖含量下降到最低值。综合农艺性状、产量和多糖含量,认为子实体成熟期为最佳采收期,此时,灵芝品质最好,多糖含量最高;若采收孢子粉则在成熟后期采收。  相似文献   

8.
以国内灵芝(Ganoderma)栽培菌株粤GL-YW( G.lucidum)和粤GL-YWZ(G.sinense)为对照,对3株采自坦桑尼亚的野生灵芝(Ganoderma)菌株的人工栽培子实体进行多糖和三萜含量测定.结果表明,3个野生菌株子实体中多糖和三萜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菌株,值得进一步开发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以8个羊肚菌菌株为材料,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开展稻田栽培试验,通过观测不同羊肚菌菌株在整个生长周期的菌丝、无性孢子、菌核、原基、子实体等生长特点,比较分析了8个羊肚菌菌株出菇特点、产量和性状等差异,以期筛选出适合于苏南地区种植的羊肚菌菌株,为苏南地区羊肚菌栽培与推广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8个羊肚菌菌株中,以Y4菌株出菇时间最早,出菇整齐率高,抗逆性好,菌盖长度最长,产量最高,适合在苏南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灵芝生长过程中培养料中碳素转化和子实体CO_2的排放,来揭示灵芝生长过程中碳素的利用规律。结果表明:灵芝生长过程中碳的利用率为48.3%,其中12.5%的碳转化到了子实体中,35.8%的碳以CO_2形式排放;CO_2的排放量共出现3次高峰,分别在菌丝长满菌袋、子实体原基出现和子实体成熟阶段,在原基形成时达到最高峰;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主要在菌丝满袋到原基形成阶段,而木质素降解主要在子实体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MS)法和高效排阻色谱-多角度激光散射(HPSEC-MALLS)法检测灵芝(Ganoderma lucidum)‘沪农灵芝1号’不同生长期(接种后2~7个月,分别命名为P1~P6)子实体和菌基中三萜和水溶性多糖含量,并结合子实体和菌基的产量计算三萜和水溶性多糖的产量。结果表明:子实体中灵芝酸C2、G含量在P1、P2期较高,灵芝烯酸B和灵芝酸D、F、DM含量在P2期最高,灵芝酸B、A、S、T和总三萜含量在P1期最高;菌基中灵芝酸C2、A、D、DM和灵芝烯酸B含量在P1期最高,灵芝酸G含量在P 5期最高,灵芝酸B、S含量在P 6期最高,灵芝酸F含量在P 1、P 6期较高,灵芝酸T、总三萜含量在P 5、P 6期较高。子实体中灵芝酸C2、G、B、D、F、DM,灵芝烯酸B,总三萜产量在P2期最高;灵芝酸A产量在P3期最高;灵芝酸S、T产量在P1期最高。菌基中灵芝酸C2、G、B、A、D、F、DM,灵芝烯酸B产量在P1期最高;灵芝酸S、T产量在P2期最高;总三萜产量在P1、P2期较高。子实体和菌基中的水溶性多糖含量和产量均在P1期最高。研究结果将为‘沪农灵芝...  相似文献   

12.
采用 5 种不同光质光源,分别对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的菌丝、原基和子实体进行照射,检测菌丝生长速度、原基形成数量、子实体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以及产量等。结果显示:真姬菇菌丝在黑暗和红光下生长较快,在红绿蓝复合光下生长最慢;在蓝光下形成的原基数量最多,而在红光下原基数量最少;子实体阶段,黑暗下菌柄的长度及直径最大,绿光下菌柄长度及直径最小;而在蓝光和红绿蓝复合光下菌盖直径最大。相同培养时间,真姬菇在黑暗和蓝光下产量较高,在绿光下产量最低。进一步检测真姬菇光受体基因 WC1 和 WC2 在不同光质条件下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在菌柄中 WC1 在黑暗下表达量最高,WC2 在蓝光下表达量最高;而在菌盖中 WC1 和 WC2 均在蓝光下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以黑平8号平菇菌株为材料,采用工厂化瓶栽生产方法,设置不同出菇温度,通过测定原基形成时间、密集度、色泽,子实体颜色、朵形和菌盖光亮度,采收时间、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等指标,比较不同出菇温度对平菇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出菇温度越低,原基形成时间越长、颜色越深,子实体朵形越紧凑。随着出菇温度的升高,菌盖光亮度变差,子实体采收时间变短,产量和生物学效率下降;最终确定以16℃为黑平8号在工厂化瓶栽条件下的适宜出菇温度。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2015,(5)
通过对攀枝花野外分离获得的15个灵芝菌株,进行人工代料栽培比较。考察各灵芝菌株生物学特性、子实体经济性状及产量等指标,分别获得高产菌株3个,高抗菌株3个,子实体形状好的菌株3个,菌丝长势快、长势强的菌株3个。试验结果为进一步选育高产、高抗、优质的灵芝菌株提供了性状明确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空间诱变灵芝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年10月利用我国发射的“961020”返地式卫星搭载的灵芝菌种,经过栽培、形态、生化、发酵、药效等方面的研究,从而筛选出优质高产新菌株卫星灵芝2号,该菌株比对照菌株子实体产量提高753%,优级品率达到889%,发酵收率平均达到257%,纤维素酶活力提高33%,抑瘤作用差异显著,16种氨基酸含量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冷棚和温室大棚栽培羊肚菌进行比较试验。观察比较供试羊肚菌菌株菌丝生长,菌核、原基形成,子实体品质及产量。结果表明:温室大棚中的羊肚菌比在冷棚中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7.
李星林 《食用菌》2019,(3):23-25
对引进AS2796、W2000-6、W2000-9、W192、福蘑38五个双孢蘑菇菌株进行比较试验。通过对菌丝生长、原基形成、第一潮菇采收期、转潮间隔时间、子实体产量、单粒(菇)重、菇质地和平均产量等经济性状的观察比较表明:福蘑38和W192菌丝萌发较快,原基形成及第1潮子实体采收时间比其他3个菌株提早5d;福蘑38子实体综合性状好,产量最高。方差分析表明,供试菌株间产量存在差异,福蘑38与对照产量无差异,与W2000-6、W2000-9差异显著。福蘑38较适宜在武平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8.
不同灵芝品种外观性状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灵芝不同品种外观性状的差异,为灵芝栽培品种的选择评价提供初步依据。方法:对不同品种灵芝进行段木栽培,统计测量子实体的菌盖直径、厚度,菌柄的长度、粗度等外观性状。结果:灵芝不同品种的子实体外观数据性状差异明显。结论:高产灵芝菌株的一般特点是出芝性能良好,出芝率高,形成的单芝较大,较重,菌柄长中等;韩2、野1、明1的栽培综合表现良好,较适合在丽水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9.
不同原料栽培的灵芝品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枸树、梧桐、全棉秆、碎棉秆、光棉秆、棉子壳为原料进行灵芝栽培试验,并对其子实体质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①原料的结构越坚硬,子实体生长的时间较长,但灵芝产量高,芝盖大而厚实;②灵芝子实体的多糖含量则与栽培的培养基原料有关,棉子壳栽培的灵芝子实体多糖含量最低,碎棉秆栽培的灵芝子实体多糖含量最高。③除孢子粉的As和氯氰菊酯超标外,枸树、梧桐、全棉秆、碎棉秆、光棉秆、棉子壳的子实体重金属及农药残留低于绿色食用菌国标。  相似文献   

20.
对16个不同杏鲍菇菌株的菌丝拮抗作用、菌丝生长特性、生物学效率及子实体性状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杏鲍菇栽培品种比较混乱,同种异名、同名异种的现象较为严重,同种异名的菌株间生物学特性表现出显著差异。杏01(杏鲍菇-1)、杏13(杏F)两个菌株的菌丝生长较快,长势较好,菌丝浓密,原基分化快,栽培周期短;出菇产量高,生物学效率均大于70%;菌盖大小适中,菌柄长且粗壮,子实体个体大,单菇重量大,组织致密,子实体各项性状优良。因此,菌株杏01与杏13可作为杏鲍菇优良菌株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