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香豌豆属豆科蝶形花亚科山黎豆属,约有100种,原产意大利等地中海沿岸国家及南欧国家。我国也有香豌豆野生种分布,约有30种。其花姿优雅、色彩艳丽、轻盈别致、芳香馥郁,是世界上许多花卉生产国切花生产的主要花种之一。香豌豆切花用栽培品种分冬花、春花、夏花(少作鲜切花栽培)3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正>核心技术内容1.准备地上栽培槽或地下栽培槽。在非硬化地面可采用地上栽培槽或下挖栽培槽的形式。地上栽培槽框架内径为45~50厘米,高40~45厘米,长度依温室的宽度而定,槽间距65~70厘米。栽培槽一般为南北走向。地下简易栽培槽,上口宽度40厘米,下口宽度25厘米,深度25厘米。在硬化地面上可铺设泡沫栽培槽。槽外径95厘米,内径85厘  相似文献   

3.
玉露蟠桃是上海市蟠桃主要栽培品种。本文探索了生产上采用的4种不同的栽培模式(促成大棚、钢管简易避雨、竹片简易避雨、露地栽培)对蟠桃物候期及果实品质的影响,并对生产投入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与普通大棚相比较,避雨栽培模式可提高玉露蟠桃的坐果率;而与露地栽培相比较,避雨栽培模式下玉露蟠桃病虫发生率降低,果实外观和商品果率提升;简易避雨栽培模式前期投入相对较少,经济效益可观,利润是露地栽培的3~6倍。  相似文献   

4.
许迎春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9):182-182,184
黄山市采用简易大棚栽培油桃能获得成功。该文比较具体的总结了简易大棚高产栽培油桃技术。  相似文献   

5.
薄皮甜瓜当前成为广大城乡居民喜爱的高端水果之一,采用简易基质栽培进行栽培具有简单、省工的优点,生产的甜瓜产品商品性好、品质高,简易基质无土栽培作为一项新兴技术被逐渐的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有机基质的制作,简易基质栽培垄的制作。简易基质栽培的关键技术包括品种的选择、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薄皮天关早春大棚简易基质无土栽培技术的要点。  相似文献   

6.
砂梨实施简易棚架栽培后,田间管理简单,有利于人工和机械化作业,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益.为实现砂梨生产的优质高效,对常熟市生产中采用的3种简易棚架及树形进行了栽培比较试验,筛选出最适宜的简易棚架栽培方式,并逐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草菇生产中常用的培养基发酵方法,以生料栽培为对照,采用自然堆沤发酵法、常规二次发酵法和简易二次发酵法对草菇栽培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自然堆沤发酵法、常规二次发酵法和简易二次发酵法的栽培效果都要优于对照,其中,效果最好的是简易二次发酵法。简易二次发酵法的栽培材料理化性状、草菇菌丝生长、病虫害控制和草菇的产量、生产成本等,都比自然堆沤发酵法和常规二次发酵法有较大的优势,表明简易二次发酵法是草菇栽培中较理想的一种培养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牧地香豌豆在贵州的生长表现及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牧地香豌豆(Lathyrus pratensis L.)属豆科山黧豆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抗逆性等特性,可用于改良天然草地、提高人工草地的稳定性。牧地香豌豆耐寒、抗旱,茎叶柔嫩多汁,营养丰富,生长期和绿色期长,是一种优良的野生牧草。我们于2001年对牧地香豌豆在贵州的生长表现及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为牧地香豌豆在贵州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平菇的栽培方法很多,我地科研人员经过调查研究,认为采用半地下式简易塑料棚栽培平菇效果最佳.2004~2006年,我们采用200平方米半地下式简易塑料棚,每年投料10000千克,生物学效率都在130%以上,年产值2万元.  相似文献   

10.
为克服美国香豌豆的自身缺点,提高其繁殖率和繁殖速度。采用不同体积分数的沼液对美国香豌豆进行浸种和扦插施肥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对美国香豌豆采用φ=70%的沼液浸种时,其发芽势、发芽率分别达到63%、72%,根长、茎长和单株芽质量分别达到4.7cm、8.8cm和0.13g,均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处理。对美国香豌豆采用φ=70%的沼液扦插施肥时,其生根率、根长分别达到78%、22cm,与其他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P<0.01)差异;采用φ=80%的沼液时,其根表面积、根体积分别达到9.6cm2、0.17cm3,均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处理;不同沼液体积分数之间,地上部分的新梢高差异极显著(P<0.01),以φ=70%沼液为好,而新叶数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A neuroactive principle of Lathyrus latifolius has been isolated in crystalline form as a monohydrochloride and has been identified as L-alpha,gamma-diaminobutyric acid. This amino acid has also been found in very high concentration in the toxic seed of Lathyrus sylvestris Wagneri. A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s factor, the lathyrus factor from Lathyrus odoratus, and, beta-cyano-L-alanine, a new, synthetic neuroactive amino acid nitrile, is pointed out, and a possible biosynthetic pathway relating these is indicated.  相似文献   

12.
《青海植物志》补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报道了<青海植物志>未记录的植物3种:麻叶荨麻Urtica cannabina、土庄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香豌豆Lathyrus odoratus.  相似文献   

13.
双季晚粳稻稳产性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通过对5个不同基因型晚粳稻在不同条件下的栽培,研究了双季晚粳稻稳产性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生理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晚粳稻的稳产性存在明显差异。在供试的晚粳稻中,以秀水27的稳产性为最好,其次为秀水11,更新农虎的稳产性居中,秀水48的稳产性较差,矮粳23的稳产性最差,晚粳稻的稳产性与其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及实粒数的可塑性有关,稳产的品种可塑性大。高结实率和高千粒重是高产稳产的有利性状,稳产性好的晚粳稻,其分蘖力中等,单株最高分蘖数和有效穗数相对较稳定,而分蘖成穗率高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齐穗期的叶面积指数高而且稳定,但单株叶面积则表现为相对的可变性。稳产的品种往往具有单茎干重大而且稳定,收获指数高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绿肥翻压与氮肥减施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绿肥山黧豆种植翻压下减量施用化学氮肥的潜力,通过3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冬闲+100% N肥(常规施肥,CK)、山黧豆+60% N肥(GM+N60)、山黧豆+70% N肥(GM+N70)、山黧豆+80% N肥(GM+N80)、山黧豆+不施肥(GM)和冬闲+不施肥(NF)共6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山黧豆与氮肥减量配施能提高水稻产量,GM+N70和GM+N80处理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分别增产13.84%和7.25%;且能提高稻米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降低垩白度及垩白粒率和直链淀粉含量。其中,GM+N70处理的整精米率最高,为78.02%,垩白粒率最低,为18.11%;GM+N80处理的直链淀粉含量最低,为14.26%。山黧豆与氮肥减量配施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对土壤有效磷含量无显著影响。综上,种植翻压山黧豆与氮肥减量20%~30%配施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为构建四川稻区山黧豆种植翻压还田后科学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静  王廷璞  石晶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801-3802,3885
[目的]研究Cu^2+胁迫对家山黧豆幼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影响,为提高家山黧豆的抗逆性和抗病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不同浓度的Cu^2+(50、100、150、200、250 mg/L)处理家山黧豆幼苗,考察不同浓度Cu^2+胁迫对其POD活性及同工酶数量和种类的影响。[结果]在Cu^2+胁迫下,各处理中家山黧豆幼苗根的POD活性均高于茎和叶,且各处理下的家山黧豆幼苗根、茎、叶中POD活性均高于对照(除250 mg/L)。不同浓度Cu^2+胁迫下,家山黧豆幼苗根系同工酶的酶带数和活性变化较大,茎和叶片比较稳定。[结论]该研究为提高家山黧豆的抗逆、抗病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两要交稻穗穗部解剖特征及其与结实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用不同类型两系杂系组合进行穗部解剖构造和籽籽结实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籼粳杂交稻组合1286S/2410在穗颈节上的维管束数和面积均大于组合,但其韧皮部占维管束面积比率则小于汕优63和两亿培特;结实颖花主要分布在一次枝梗和中上部二次枝梗上,它秕粒分布在中上部二次枝梗上;穗颈节上可分配给每朵颖花的韧皮部面积,1286S/2410〉鄂粳杂一号〉汕优63〉两优培特;上第二次枝梗上的结实颖花平均 韧皮部面  相似文献   

17.
 自1987年开始,利用云南地方品种和优良的粳、籼品种,采用常规杂交、回交及连续多代自交等方法,通过异地种植鉴定选择,成功地培育出具有云南地方品种质源,具有较好农艺性状,育性转换明显而稳定的新型温敏不育系滇农S-1和滇农S-2等。研究表明,以云南地方品种为主要亲本进行常规杂交培育温敏不育系,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试验表明,从现有滇型水稻不育系中直接筛选温敏型不育系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经PEG、NaCl和高温处理后林生山黧豆幼苗中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特别是水分胁迫,使林生山黧豆幼苗中以DABA和HSE为代表的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显著增加。本文讨论了不同胁迫条件对植物游离氨基酸组成的影响,以及林生山黧豆幼苗游离氨基酸组成对逆境反应的特点。研究证明,以DABA为主的天门冬族氨基酸是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胁迫条件下林生山黧豆体内游离氨基酸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等离子注入对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早稻中87—156(籼)和中组53(粳)的脱壳种子为材料,系统地研究了离子注入对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离子处理能明显地影响有效穗、总粒数、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特别是有效穗和千粒重的变化有利于水稻育种。离子处理是一个生理损伤小,诱变频率高,世代稳定快的诱变育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利用株型差异显著的特大粒粳稻品系TD70和籼稻小粒品种Kasalath为亲本配制组合,以单粒传方法构建含240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选用838对SSR引物进行亲本多态性筛选,共检测到302对具有多态性的引物,频率为36.04%。从中选择带型清晰且在基因组中均匀分布的141个SSR标记对RIL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群体中父母本基因频率分别为53%和47%,群体结构平衡性好。构建的水稻分子连锁图谱共包含141个标记座位,总图距约1 832.47 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12.7 cM,标记间图距范围为0.43~36.11 cM,符合QTL作图的基本要求。除第1、第8染色体个别标记位置外,其他染色体上标记顺序和位置与已公布的日本晴遗传图谱序列基本一致。以该群体为材料,对分蘖角度进行了QTL检测,共检测到控制分蘖角度的3个QTL位点,分别是qTA8、qTA9和qTA11,贡献率分别为4.10%、26.08%和4.35%,其中qTA9包含控制水稻分蘖角度基因TAC1。该图谱的构建为研究籼粳交后代各种性状的遗传规律及QTL定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