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试验目的白榆(Ulmus pumila Linn)是我国主要造林树种,也是我区的重要乡土树种之一。其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抗严寒,耐干旱瘠薄,材质良好,经济价值高,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我区近年来营造榆树从外地引进大量的种子,但由于产地不清,种子混杂,其生长差异很大,给林业生产带来不良影响。为更好地挖掘和发挥白榆的生产潜力,提高产量,为我区半干旱、干旱地区培选出最适宜的榆树良种种源采区,我们于1980年参加了由中国林科院组织的白榆种源研究协作课题。现将五年来在我院如意和试验林场进行的白榆种源试验初步成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白榆(Ulmus pumila L.)分布在我同长江以北的广大区域内,栽培历史悠久。它适应性强、速生、材质优良,经济价值高,不仅被用作“四旁”绿化,而且也是用材林、防护林和轻盐碱地的主要造林树种。为了探讨白榆地理种源间的生长差异,为我区选择最佳种源和种子调拨区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79年参加了全国白榆种源试验协作。现将雁北区五年的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白榆(Ulmus Pumila L、)是我国主要的造林树种,生长快材质好,分布广泛,适应性较强,全国各地广为栽培和利用。在50—70年代也是我地区绿化造林的主要树种。通过生产实践证明,分布我区的白榆,由于遭受榆紫金花虫的危害,生长缓慢,干形松散、弯曲,所以,栽培较少。但由于其木材是主要农用材,仍需适当发展。鉴于这种情况,我所于1980年参加了由中国林科院林研所主持的全国白榆种源选择协作组,探讨白榆不同地理种源遗传变异的规律;选择适宜我区白榆造林的最佳种源;并且提出合理发展和利用白榆资源及提高林分生产力的科学依据。现将几年来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白榆是我国分布广、栽培历史悠久的优良乡土树种。但过去对白榆种源未开展系统研究,自1980年开始,由中国林科院林研所主持,组织了全国白榆种源选择科技协作,本试验属全国协作的组成部分,在省内组织了白榆种源选择研究协作组,从该年开始,进行国内全分布区的地理种源试验、产地加家系子代测定试验和省内产地试验。其目的主要是探索白榆全分布区种源及省内不同种源的变异规律,为提高白榆选种和生产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经1980~1985年多点苗期和造林试验,初步  相似文献   

5.
<正> 白榆是我区主要速生乡土民用树种。但是,目前栽培的白榆,是长期采用种子繁殖的群体,个体间的遗传差异较大,所以,白榆具有广泛的选育性,而且也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据全国种源试验表明,新乡地区白榆优良种源较多,因此,我们从1973年起开始了白榆的良种选育工作。一、优树的选择1.选优方法我们在白榆选优的过程中,曾采用5株大树对比法和平均胸径指标法。但因白榆主要生长在庭院和四旁,还有散生的孤立木,群体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全国36个白榆种源276个白榆家系的种源选择和种源——家系配合选择试验,证明种源间生长量存在差异,种源选择是提高白榆造林质量的重要途径;山东种源尤其充州种源表现较好,鲁西南地区为山东省白榆优良种源区。  相似文献   

7.
白榆地理变异及种源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我国白榆分布区内收集的四十个种源和黄淮平原一带收集的八个种源,在我省三个试验点采用统一设计进行全分布区试验和中间试验。经十年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各种源生长量、生长节律、主干高度、干形指数、干梢长度等十八项数据,并对获得的资料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白榆种源间差异极显著,优良种源材积生长的遗传增益达37.5%,优劣种源相差3.2倍,本省种源仅为最优种源平均生长量的68%。根据各种源生长量,主干高、单叶面积、干枯率等六个性状指标和经纬度、温度、降水量等六个气侯因子,综合评定出以河南为中心的白榆产地为白榆的优良种源区,同时根据种源的生产力和生长稳定性,确定了适宜甘肃的优良种源,并对今后我省白榆无性系的造林等问题提出了推广应用意见。  相似文献   

8.
前言本项试验是1980年参加由中国林科院林研所主持的全国白榆种源研究协作课题,1983年列入区内白榆种源试验研究。区内在呼市、乌盟、伊盟三处组织了二级白榆区域协作试验。六年来已看出不同种源苗期到幼林  相似文献   

9.
经过13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白榆种源子代间多项生长性状差异显著,增产幅度较大,公顷蓄积可比对照种源提高65%以上;种源子代间随着地理、气候的不同,表现出一定的变异规律性;提出了白榆种源区划、最佳种源区和最佳种源;用灰色系统提出了白榆种源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0.
白榆种源与家系的选种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系统地研究白榆群体变异规律以及群体生态适应性所反映出来的生产力差异,我们于1977年开始进行全国白榆种源试验和种源选种研究。本文着重探讨:(1)白榆分布区内生态因子变化规律及其种群的梯度变异,依据种源试验结果进行种源区(集群)划分;(2)进行白榆种源与家系的遗传参数分析,探索遗传力的稳定年限;(3)采用国外提出来的收缩系数(C)计算种源育种值(Z),为科学地种源选种提供依据;(4)在群体变异分析、种源区划分的基础上,分析集群生态适应动态,建立生态适应指数模型,预测经济成熟龄时的生产率,提高早、中期选择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1.
迄今为止,人民生活食用植物油料是靠种植草本油料作物.我区是以油菜、胡麻、棉籽油为主.谈起食用木本油料,人们可以连想到核桃油,然而对于榆籽能榨油食用,人们很少听说,但我们在玛纳斯林场已做了三年这项工作.白榆是我区绿化造林的主要速生乡土树种之一,人们又称榆树是当家树种.过去不少地方,取名叫:榆树窝子、榆树沟、榆树圩子等等,可见榆树在我区分布是相当广的,在北疆  相似文献   

12.
白榆不同地理种源抗旱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榆是我国分布范围较广的速生用材树种。由于分布区内自然条件不同,白榆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地理种源。根据马国骅等同志对白榆种源研究,把白榆分布区划分为三大种源区和六个种源亚区即南部区:1、江淮平原种源区以霍邱种源为代表;2、黄淮平原以杞县种源为代表;中部区:1、华北平原种源区以北京种源为代表;2、黄土高  相似文献   

13.
白榆优良种源、家系配合选择苗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白榆苗期1年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白榆种源、家系高生长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白榆种源遗传力、遗传增益均大于家系,首先进行种源选择,再选择优良家系可获得更大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为了解白榆种内地理种源遗传变异的幅度和模式,作为划分类型和种源区的种子调拨依据,鉴定种源间及种源内个体间的差异,为选择最优种源类型及单株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是发掘、保存白榆基因资源,丰富本地区基因库的一个重要手段。 1980年我所在中国林科院林研所的指导帮助下,1981年春,在伊犁林科所飞机场苗田和察布查尔平原林场两地,进行了37个种源的苗期和造林试验。通过苗期试验,经分析测评,早期筛选出焦作、乐陵、文登、杞  相似文献   

15.
白榆种源和种源内家系综合选择及早期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评价了1981年在庄河县营造的白榆种源和种源内家系试验林的遗传变异规律。种源选择比种源内家系选择潜力大。在同一个大种源区内进行种源和种源内家系的综合选择,遗传增益树高为12.7%,胸径为11.3%。采用连年生长量的比较,遗传与表型相关和秩次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幼年与成年生长性状相关程度,提出白榆生长性状在5~6年生即可早期选择。  相似文献   

16.
白榆又称榆树或家榆,是榆科榆属的落叶乔木。由于白榆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适应性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所以,白榆人工林面积不断扩大,成为普遍栽培树种之一。白榆的育苗方法主要为播种育苗。我区的榆树种子五月下旬成熟,应抓住时机随采随播。平原农区播种白榆,对种子一般不作催芽处理。最好搓去果翅,使种子撒播均匀。经长途运输调入的种子或隔年贮藏的种子,播种前可与湿沙混拌,每天翻动2—3次,2—3天后,待1/3  相似文献   

17.
白榆生长快、材质好、分布广、适应性强,是我国常见的速生阔叶用材树种,也是甘肃绿化造林的主要树种。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本省的白榆,普遍表现为生长缓慢、树冠扩展,干形弯曲,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白榆的利用和发展。苗期试验初步探讨和掌握了白榆不同地理种源生长、形态以及抗性等方面的差异。但是要选择最佳种源直接用于林业生产上,进而为种子区划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造林试验就显得更为重要。现将幼林初期(1982—1984年)的试验结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引种是丰富林木资源,提高林业生产水平,实现林木速生、丰产、优质的重要手段。七十年代中期,引进的河南白榆已成为我区平原营造用材林、防护林以及四旁绿化的树种之一。经过十多年的生产实践,河南白榆在抗性方面表现出了一些缺陷。因此,对白榆种源的选择上产生了意见分歧。一种认为,河南白榆生长状况良好,可以大力发  相似文献   

19.
白榆,亦称榆树或家榆。白榆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适应性强,目前已成为我国北方各省(区)重要的造林树种,我区许多林业专业户对白榆很感兴趣。白榆是一个明显的多型种,在形态、生理、生态等方面都有较多的变化,因此出现了一些优良类型。所谓优良类型,是指白榆的株型主干高大,通直圆满,侧枝细,分枝角度合理,冠幅窄,适于密植,单位面积上出材量高。这样的白榆有钻天白榆、细皮白榆、粗皮白榆和密枝白榆。钻天白榆在山东、河北、河南等省均有分  相似文献   

20.
白榆种源试验苗期阶段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榆(Ulmus pumila L.)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乡土树种之一。在造林绿化中占有重要地位。1980年,由中国林科院组织协作进行了白榆种源试验。我省也参加了协作,试验工作在兖州林科所进行。为了进一步搞好省内白榆种子调拨区划,确定不同地理类型区的最佳种源,我省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