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水稻是徐州市的主要粮食作物,由于受技术、传统种植习惯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水稻的种植一直采用人工栽插方式,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栽插质量差,生产成本高,严重制约了该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1大蒜种植的概况和发展趋势大蒜种植是大蒜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我市乃至全国的大蒜种植全部靠人工栽植,人工栽植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种植成本高,每667 m2种植成本约需300元左右,约占大蒜生产成本的2/5,从而增加了大蒜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大蒜生产的经济效益。因此,大蒜机械种植的研发与应用,是实现大蒜种植机械化的关键,有利于提高大蒜种植效率、降低种植成本、减轻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3.
徐州市多措并举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水稻是徐州市的主要粮食作物,由于受技术、传统种植习惯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水稻的种植一直采用人工栽插方式,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栽插质量差,生产成本高,严重制约了该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蒜年种植面积为66.67多万hm2,江苏省年种植面积约13.33万hm2。目前我国尚未有合适的大蒜收获机械推广应用,大蒜生产基本采用人工收获,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为了进一步示范推广应用大蒜收获机械,解决大蒜收获机械化问题,2012年5月,江苏省农机具开发应用中心在邳州市宿羊山镇对BST-1型和4S-1型大蒜收获机进行了技术性能、作业适应性和使用可靠性试验,试验情况及分析如下。1试验条件  相似文献   

5.
成武县位于菏泽市的东南部,大蒜是成武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目前,大蒜已成为成武县农产品出口创汇、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现已形成规模化种植.但由于大蒜生产机械化水平比较低,从种植到收获绝大部分靠人工,尤其是收获,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投入成本高,增加效益少,因此,实现大蒜收获机械化,对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金芳 《南方农机》2024,(2):82-84+102
【目的】传统大蒜种植模式以人工为主,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作业成本高,严重影响了大蒜种植的经济效益,因此将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于大蒜生产全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笔者以江苏省为例,通过实践研究的方式了解大蒜生产现状,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大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特点、优势及要点,分析大蒜机械化生产农机选型策略,并推广应用大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结果】机械化技术应用于大蒜生产全过程可显著提升大蒜生产效率,推动大蒜产业提质增效。【结论】大蒜生产全程机械化显著提升了大蒜种植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可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不论是播种面积,还是总产和单产均居粮食生产首位。长期以来,全省水稻种植基本靠人工栽插,生产手段落后,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一个瓶颈。  相似文献   

8.
宝坻区素有"三辣之乡"的美称,具有种植大葱、大蒜、天鹰椒的独特生长条件,天鹰椒种植已形成了规模优势,是天津市天鹰椒的主产区。但是,由于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作业水平不高,许多环节仍以人工作业为主,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造成种植成本不断上升,农民的收入下降,种植积极性逐年降低。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大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大蒜的收获工作仍全部靠人工作业,人工收获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因此,广大蒜农迫切要求生产、推广大蒜收获机械。根据这一情况,江苏省徐州市农机推广站研制出“4S-60型大蒜收获机”,并对试制样机进行了性能试验及生产考核。  相似文献   

10.
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广机插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推广机插秧技术,不断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是“十一五”期间全省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泰兴市而言,机械栽插仍是薄弱环节,成为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现阶段该市水稻种植模式以手工栽秧、人工抛秧为主,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生产效率低,一定程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大蒜成为农村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我国是大蒜种植大国,大蒜的种植面积、产量和出口量都位列世界首位,大蒜如何实现机械化种植已经成为农业方面的一大难题。目前,国内主要依靠人力来种植大蒜,种植工作量大、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国内外并没有适合大蒜种植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本文指出了实现大蒜机械化种植的关键技术难题:始终保持大蒜在取种、移种、栽种的过程中根部向下、鳞芽向上的直立状态。本文针对这一难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为大蒜种植机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部分薯类种植地区经济条件落后,种植地块分散,生产机械化发展较慢。目前仍处于手工或简单机械生产阶段。传统的作业方式主要是用镢头刨坑或犁开沟、人工点种或栽插,用镢头刨或犁翻耕收获的生产方式。人工播种造成株距和行距的不规范,播深不一,产量低。人工刨薯不仅效率低,而且损伤、丢失严重,劳动强度大,成本高,  相似文献   

13.
由于大蒜种植经济收益相对较高,近几年,山东省成武县的大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已达到40多万亩,出现了很多大蒜镇、大蒜村,大蒜已成为全县农产品出口创汇、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但长期以来,大蒜收获机械化技术发展缓慢,功能完善的大蒜收获机械的定型产品还没有成批生产,大蒜收获依然靠人工。在大蒜收获季节,劳动力紧张、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农民企盼用机械收获大蒜的愿望越来越迫切。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鲁西南地区大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逐步形成了大规模的连片种植,并随之带动了大蒜的贮藏、加工、销售等行业的兴起,使大蒜成为鲁西南地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并给广大农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大蒜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种植和收获大蒜劳动强度大,占用农忙时的大量劳力,制约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和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广大蒜农迫切需要大蒜生产机械化。1大蒜生产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5.
大蒜种植机械蒜瓣方向识别与系统设计—基于PLC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蒜是我国一种重要经济作物,在我国有较大的种植面积。由于大蒜种植时具有鳞芽朝上的农艺要求,因此我国的大蒜种植主要是靠人工,劳动强度大,效率较低。为解决大蒜机械化种植中蒜瓣朝向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PLC控制技术的蒜瓣方向识别系统,并对其在田间的实用性和准确性进行了试验,以期提高大蒜种植作业的效率和质量。用红外检测装置对蒜瓣的外形性状进行扫描,通过PLC对来自红外检测装置的数据进行模糊计算,根据计算的结果判定蒜瓣方向,向机械手发出相应指令。对原型机和改进型所种植的蒜瓣,进行空穴率、双粒率、倒立率、出苗率及产量数据分析,发现两种机械的空穴率、双粒率和出苗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是改进型种植机产生的倒立率显著低于原型机,说明该蒜瓣方向识别系统能够满足机械种植时蒜头向上种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水稻是安徽省东至县粮食生产主要作物,年种植面积达60万亩。长期以来,水稻种植仍以手工栽插为主,劳动强度大,农民迫切需要减轻劳动强度、改善生产条件,特别是一些水稻种植大户,更急需一些技术成熟的水稻育秧、移栽机械,以解决他们水稻种植季节雇工成本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根据江苏省大蒜主要种植模式,结合当前农户实际购买力以及生产需求,按照大蒜农艺要求和机械设计原理,研制了一款两行大蒜联合收获机,并进行了田间生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具能够满足当前大蒜收获要求,且结构简单、作业效率较高、性价比高,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徐州市大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年种植面积已达10万hm2,现已成为徐州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但是,目前大蒜收获主要靠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每人平均每天仅能收获0.4亩,而大蒜收获  相似文献   

19.
<正>大蒜是成武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几年大蒜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40万亩左右。通过多年的种植,规模相对稳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广大蒜农增收明显。但由于一直没有质量、性能非常过关的大蒜收获机械,大蒜机械化收获一直没有规模展开。因此,实现大蒜收获机械化,对降低农民劳动强度和作业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和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全县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成武县大蒜种植机械化现状  相似文献   

20.
《农机具之友》2008,(12):15-15
由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设计的2BS-5型大蒜播种施肥机在本溪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试制成功,并在本溪市溪湖区西高堡村进行了多次试验,结果表明基本达到设计要求,解决了大蒜播种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