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就三种热带禾草(C_4)和二种温带禾草(C_3)中半纤维素的单糖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带禾草的半纤维素含量普遍高于温带禾草的;随着禾草的成熟,增加的半纤维素主要是由木糖组成的。本文还讨论了不同品种禾草的单糖组成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2.
刈割对禾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刈割对禾草产量的影响因禾草种类、环境条件和刈割高度、时间、频率等不同而异;刈割后禾草再生消耗贮藏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使得刈割后禾草生长初期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迅速下降,但关于贮藏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禾草再生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刈割后禾草根部贮藏的碳水化合物用于再生,因此刈割对根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刈割能改善禾草的品质,并影响禾草中生物碱含量的变化;刈割对禾草病害的影响具有双重性,适宜的刈割能增强禾草的活力,抑制禾草虫害的发生;刈割改变了禾草和杂草之间的竞争关系,合理的刈割能有效的防治杂草.  相似文献   

3.
基于长期定位控制试验,研究了割一年休一年刈割制度对羊草草原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演替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82~1998年期间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显著下降,而且与根茎型禾草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灌木半灌木和根茎型禾草与高大丛生禾草和矮丛生禾草呈不显著负相关,根茎型禾草和矮丛生禾草与杂类草呈负相关;1998~2014年期间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没有显著上升,而且与高大丛生禾草、矮丛生禾草和杂类草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根茎型禾草与高大丛生禾草和杂类草呈不显著负相关。刈割对羊草典型草原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的作用不仅受刈割制度的影响,还要受刈割年份及演替阶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禾草-土壤反馈对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群落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功能的影响,本研究以4种禾草为材料,以甘肃马先蒿为主的退化草地植物群落土壤为栽培基质,通过盆栽控制试验,分析了禾草生长对甘肃马先蒿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并采用FUNGuild和FAPROTAX工具分别对真菌和细菌群落进行功能注释分析。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不同禾草生长提高了土壤pH及铵态氮含量,使速效钾和硝态氮含量显著降低,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差异。不同禾草在甘肃马先蒿土壤中生长的株高、禾草碳、氮、钾含量、土壤真菌和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相对丰度因禾草种类而异。不同禾草生长对禾草养分、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产生直接影响,禾草养分、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反馈作用对禾草生物量产生影响。本研究以期为甘肃马先蒿为优势种的退化草地改良和人工草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通过对禾草内生真菌的研究,指出禾草—内生真菌的关系,集中反映了草原发生发展诸因素中,植物与微生物,植物与动物,微生物与动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一方面,真菌对禾草的侵染使草原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含真菌禾草的抗虫性、抗逆性增强,草地寿命延长。禾草内生真菌的双重特性,引起了国外专家们的专注,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贵州主要优良野生禾草种质资源考察与搜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成斌  刘世凡 《中国草地》1997,(3):31-35,54
1991-1994年对贵州省主要优良野生禾本科牧草和质资源进行了考察和搜集,共收集到禾草151份编号,32属87种,其中优良禾草有25属67种,全部种植保存在本所野生禾草种质资源圃。对主要优良禾草的地理分布,利用现状和利用潜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杜明祥  王添  李春杰  陈泰祥 《草地学报》2023,(12):3575-3586
禾草内生真菌(Epichloё属)是指在宿主禾草的组织间隙内完成其全部或大部分生命周期,但不引起宿主禾草产生外部明显症状的一类真菌。其作为重要的农业微生物资源,一方面能促进宿主植物的生长、提高宿主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另一方面,部分内生真菌与宿主形成的共生体所产生的部分生物碱可引致草食家畜中毒,影响草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禾草内生真菌的这一双重特性已经成为国际草业领域近30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综述了有性型和无性型Epichloё属禾草内生真菌的命名历史和分类现状,其次对我国目前已发现的禾草内生真菌资源及其分布以及禾草内生真菌在抗逆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最后针对禾草Epichloё属内生真菌的分类和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挖掘和利用有益禾草内生真菌资源、培育优良植物新品种、发展现代草地畜牧业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秦岭及其以北黄土区草地群落地带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志诚  岳明 《中国草地》2001,23(3):58-63
一般受海洋季风和润湿气候影响强烈的地区,草地垂直地带性和水平地带性基本一致。但秦岭以北及其黄土区由于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减弱,出现了半干旱和干旱气候,植被向着草原方向发展,形成了这里特殊的地带性特征。秦岭地区自下而上为蒿类和禾草草地、禾草和杂类草草地、嵩草草地;秦岭以北黄土区自南而北为蒿类和禾草草地(草甸性)、禾草(草原性)和蒿类草地,蒿类和禾草草地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我国关于内生真菌的研究现状及热点,以1999-2019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内生真菌为关键词的相关文献为数据源,从检索结果中手动选择禾草与非禾草内生真菌相关文献,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分析。共检索出5333篇与内生真菌相关的文献,其中377篇与禾草Epichlo?属内生真菌相关文献。结果表明,非禾草内生真菌相关文献的发文量呈线性增长,增长速度较快,禾草内生真菌相关文献增长缓慢,具有巨大的研究发展潜力。禾草内生真菌与非禾草内生真菌的研究方向均在生物、作物等学科占有较大比例。其中禾草内生真菌的期刊来源主要是《草业科学》,主要进行禾草内生真菌的研究机构为兰州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非禾草内生真菌的期刊来源主要是《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安徽农业科学》等杂志,主要的研究机构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云南大学、海南大学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内生真菌研究的主要经费支持,对于内生真菌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以内生真菌为关键词检索出的文献中,于2001年发表于菌物系统上的《内生真菌研究进展》引用次数最高,引用频次高达819次,在禾草内生真菌中《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在草地农业系统中的作用》引用次数最高,引用频次高达172次,为内生真菌以及禾草内生真菌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从禾草内生真菌相关文献中的高频关键词可知,内生真菌对宿主抗逆性的生理生化机制以及共生体所产生的次生代谢物的相关研究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根据禾草内生真菌以及非禾草内生真菌的研究现状,展望了内生真菌研究的发展趋势,应更多地聚焦于内生真菌的功能挖掘,宿主互作机制,抗逆性机制以及内生真菌的利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秦岭及其以北黄土区草地群落地带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受海洋季风和湿润气候影响强烈的地区,草地垂直地带性和水平地带性基本一致。但秦岭以北及其黄土区由于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减弱,出现了半干旱和干旱气候,植被向着草原方向发展,形成了这里特殊的地带性特征。秦岭地区自下而上为蒿类和禾草草地、禾草和杂类草草地、嵩草草地;秦岭以北黄土区自南而北为蒿类和禾草草地(草甸性)、禾草(草原性)和蒿类草地,蒿类和禾草草地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假俭草的特性和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俭草是我国南方优质的草坪草之一。我国有丰富的野生假俭草资源,但对它的开发利用还处于停滞阶段。通过对假俭草形态特征、分布、生态特性及其用途的论述,对假俭草的开发利用展开讨论,并针对我国野生假俭草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草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论述了草文化的起源、发展历史与过程,阐述了草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文献资料表明,中国在先秦时代就出现了草文化,在唐宋时代锦上添花,如今更是丰富多彩了.丝绸之路是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交流的纽带.草文化和草原文化在一代一代的劳动人民中流传下来,并得以发扬光大.草文化无国界,世界各地都能找到丰富多彩的草文化,草和草文化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10个苏丹草品种在我国南方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参试的10个品种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其中以新苏2号苏丹草表现最好,供草期长,鲜草产量高,再生能力强,病虫害轻;其次为盐池苏丹草和奇台苏丹草;这三个品种适合在我国南方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狗牙根种质资源营养生长特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本研究选取水平扩展系数、水平生长速率、垂直生长速率、单位周长匍匐茎数和最长匍匐茎长度5个指标,对不同地理分布的33份国内外野生狗牙根种源和源自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的22份狗牙根品种之间的营养繁殖差异进行初步评定,以明确中国狗牙根种质的营养繁殖。结果表明,国内外狗牙根之间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变异系数在35.10%~82.31%,平均为57.26%,国内狗牙根种源之间差异较大,且国内种源变异范围大于国外狗牙根品种,国内狗牙根种源和育种材料的垂直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国外品种;相关指标间除垂直生长速率外都存在着极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957;通过SPSS 13.0软件进行聚类,55份代表性狗牙根种源(品种)被分为3大类,即匍匐茎快速繁殖型、中间型和匍匐茎慢速繁殖型,其中,匍匐茎快速繁殖型均为中国本土种源。  相似文献   

15.
果园生草作为一项生态环保型的果园管理技术,已在我国许多地区得到了推广应用。本研究通过对陇东典型旱塬苹果种植区庆阳市172户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果园生草现状及农户生草意愿;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当地农户实施果园生草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陇东旱塬果园生草的应用率为23.8%,36%的农户有果园生草的意愿。在影响果园生草意愿的因素中,果园类型(P0.01)、农户对果园生草技术的了解程度(P0.01)、能否及时获取技术信息(P0.01)和户主文化程度(P0.05)对农户的果园生草意愿呈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加快我国农牧交错区“粮改饲”工作,提升饲草的产量和品质,借助公共信息平台,查阅国内外饲草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文献,分析了国内饲草生产现状、供需情况及应对措施。以粮改饲政策和饲草生产现状为依据,论述了发展优质饲草的必要性,提出了今后生产优质饲草的发展对策建议,为促进草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共赢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介绍联邦德国草种籽生产近况,结合我国草种籽市场情况作相应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2020年春季全国草地生态气象监测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应龙  钱拴  延昊  徐玲玲  曹云 《草地学报》2020,28(4):869-872
为评估2020年春季气象条件对全国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文利用国家气象中心CAgMSS系统的气象数据以及MODIS遥感数据分析了2020年春季全国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对草地生态系统产草量、植被质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2020年春季除内蒙古东南部、新疆西南部、华北中南部等地水热条件相对较好外,全国大部草原区气温正常偏高、降水偏少,水热匹配较差,不利于牧草返青和生长。草原生态气象模型综合估算结果表明:全国大部草原区牧草2020年春季长势差于2019年同期,尤其新疆北部大部地区产草量减少30%~50%。  相似文献   

19.
长穗偃麦草是一种耐盐碱、耐旱、耐涝的多年生冷季型牧草,已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大面积种植。自1954年起,作为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在我国长期被用作小麦远缘杂交的亲本。尽管1980-1990年代我国曾引进长穗偃麦草用于防风固沙和牧草生产,但鲜有大面积种植的报道。全世界已审定推广了10个以上的长穗偃麦草品种,而我国目前还没有自主选育的长穗偃麦草品种。2012年起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振声组先后在北京、曹妃甸、南皮、海兴、东营等地进行多年多点种植试验,再次证实其耐盐碱高产特性。于是,2020年1月李振声提出了利用环渤海盐碱荒地种植耐盐碱牧草(如长穗偃麦草)建立“滨海草带”的设想。为此,需建立适合长穗偃麦草大面积种植的栽培技术、选育耐盐高产新品种。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长穗偃麦草耐盐碱、耐涝、耐旱等特点及牧草品质、品种选育、栽培技术与长穗偃麦草“滨海草带”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长穗偃麦草研究利用与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荞麦种质资源及其饲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荞麦(Fagopyrum)是我国传统的食药两用植物,兼具优良的饲用价值。目前,荞麦栽培品种经过培育和演变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类型,在我国西南部地区亦蕴藏着丰富的野生荞麦种质资源。本文介绍了荞麦种质资源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栽培荞麦的种类和栽培范围,荞麦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应用价值等,着重分析了荞麦,尤其是野生金荞麦作为饲草在营养、产量、适口性以及环境友好性等方面的优势,揭示出饲用荞麦的应用价值和未来的发展潜力。对当前荞麦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性探讨,指出今后荞麦研究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新的野生资源的挖掘及饲用荞麦的开发利用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