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8 毫秒
1.
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自80年代初开始进行甘蓝型油菜品质育种研究工作,在先后育成低芥酸油菜品种“申优青”和“沪秀青”,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2、14”和“沪油15”的基础上,又育成高产、适应性广、较抗(耐)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6”。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低芥酸、低硫甙油菜新品种“沪油15”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品种(系)间的双交方法育成甘蓝型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以下简称硫甙)优质油菜新品种沪油15。该品种种子含油率42.43%,菜油芥酸含量为0.38%,菜籽粕硫甙含量为19.01μmol/g,菜籽产量比非优质对照品种汇油50增产23.9%以上,适合于我国长江下游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低芥酸油菜新品种“沪秀青”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品种间杂交和回交方法,经过田间农艺性状的选择和实验室品质分析,育成产量高,菜油品质优,熟期适中和抗(耐)病性较好的甘蓝型低芥酸油菜新品种“沪秀青”,该品种菜籽油中芥酸含量低于1%,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亚油酸含量为25.96%,油酸含量为56.96%,它是一种比传统菜油营养价值更高的新型菜油,对改善食用油品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品种间杂交和复交的方法,经过田间农艺性状的选择和实验室品质分析,育成产量高、菜油和菜籽饼粕品质优、熟期适中和抗(耐)病性较好的甘蓝型低芥酸、低硫甙(简称双低,下同)油菜新品种”沪油12”。该品种菜油中芥酸含量0.21%,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亚油酸含量2442%,油酸含量58.99%,它是一种比传统菜油营养价值更高的新型菜油。该品种菜籽饼粕中硫甙含量25.99μmol/g,能直接作蛋白饲料喂养畜禽。该品种的培育成功对改善食用菜油的品质和提高菜籽饼粕的经济价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品种间杂交和复交的方法,经过田间农艺性状的选择和实验室品质分析,育成产量高,菜油和菜饼粕品质优,熟期适中和抗病性较好的甘蓝型低芥酸,低硫甙油菜新品种“泸油12”。  相似文献   

6.
“沪油16”是采用品种(系)间杂交方法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种子含油率41.22%、芥酸含量为0.71%、硫苷含量为20.62μmol/g。该新品种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菜籽产量达2387.3kg/hm^2,比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2”增产11.4%。沪油16适应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上海地区甘蓝型双低油菜育种的历史回顾、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蓝型油菜是上海市郊区唯一的越冬油料作物,种植面积70000hm~2,平均产量2250kg/hm~2左右。上海双低油菜育种始于1981年,到目前已育成2个低芥酸油菜品种”申优青”和“沪秀青”,一个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2”。“沪油12”目前正在上海市郊区大面积推广。显性核不育双低油菜已实现三系配套,发现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2118AB”保持基因,目前正进入纯化和测配强优势组合阶段。  相似文献   

8.
双低油菜是指菜油中芥酸含量低于5%、菜籽饼粕中硫甙含量低于。30μmol/g的油菜新品种,与普通油菜相比,芥酸含量降低90%以上,硫甙含量降低70%左右。双高是指高产、高含油率。“沪油15”是上海市农科院育成,其芥酸和硫甙含量分别为0.28%和19.01μmol/g,含油率达41~42%。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总水田面积27.5437万亩,是一个以粮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是上海市郊区唯一的越冬油料作物,种植面积70 000hn^2,平均产量2 250kg/hm^2左右。上海双低油菜育种始于1981年,到目前已育成2个低芥酸油菜品种“申优青”和“沪秀青”,一个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2”。“沪油12”目前正在上海市郊区大面积推广。显性核不育双低油菜已实现三系配套,发现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2118AB”保持基因,目前是入纯化和测配强优势组合阶段。  相似文献   

10.
"沪油18"是采用品种间杂交,低世代抗性鉴定和定向筛选育成的高产、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抗倒伏和抗冻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该品种种子含油率42%,芥酸含量0.33%,硫苷含量10.16μmol/g。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338.5 kg/hm~2,比双低对照"沪油15"增产4.1%。  相似文献   

11.
“沪油杂2号”是利用隐性核雄性不育油菜两型系20118AB,采用三系法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种,种子含油率40.7%,芥酸含量1.12%,硫苷含量19.84μmol/g;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达2474.6kg/hm^2,比对照油菜品种“汇油50”增产24.6%。  相似文献   

12.
“沪油15”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采用双交法育成的高产、抗病甘蓝型双低油菜,据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种子含油量42.43%,芥酸含量0.38%,硫甙含量19.01μmol/g。“沪油15”于2000年、2001年分别通过上海市和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申报农业新品种保护,并被农业部推荐为我国“十五”重点推广品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上海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选育的“沪油15”双低油菜新品种,成为我国第一个申请国家品种保护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据专家介绍,该新品种不仅芥酸、硫苷含量优于国家标准,而且含油率比普通油菜品种高出3~4个百分点,平均1/15公顷  相似文献   

14.
普通油菜籽中不易被消化吸收的芥酸含量在46%左右,硫代葡萄糖甙含量高达1郾5%左右。双低油菜的利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郾油脂中芥酸含量低。双低油菜其油脂中的芥酸含量低于3%,低芥酸菜油是一种高营养食用油。普通菜油中脂肪酸含量主要为:油酸16%、亚油酸12%、芥酸47  相似文献   

15.
以甘蓝型油菜低芥酸品种绵油14和高芥酸品种绵油322为试验材料,对油菜籽粒成熟过程中主要脂肪酸的积累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低芥酸品种间,籽粒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的累积模式基本一致,且在低芥酸品种中的含量高于高芥酸品种中的;而油酸、花生烯酸、芥酸的累积模式差异较大,且在高芥酸品种中的含量高于低芥酸品种中的。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2001,(8)
双低油菜是指商品菜籽中芥酸含量在5%以下,菜饼中的硫苷含量低于30微摩尔/克的油菜品种。发展双低油菜前景广阔。1.发展双低油菜可提高菜油的营养价值,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健康水平。传统菜油的显著特点是芥酸含量很高,一般为45%~50%。芥酸沸点高,凝固点也高,在人体内的消化率低,降低芥酸含量可以提高菜油的营养价值。另一方面,菜油中各种脂肪酸的比例具有相互消长的关系。油中芥酸含量降低以后,油酸和亚油酸含  相似文献   

17.
“淮杂油1号”是江苏省淮阴地区农科所育成的甘蓝型杂交双低油菜新品种。于2001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株高中等,分枝较多,角多,耐菌核病能力较强,丰产、稳产性好,品质优(低芥酸、低硫苷)、含油量高达40%左右。我市于2002年开始引进试种,2003年进行品比、示范试验。在2004年品比试验中,该品种单产居参试品种第1位,大面积种植表现较好,产量位居大面积应用品种前列。2004年秋播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淮杂油1号”已成为我市油菜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18.
“双72”是浙江省农科院新近杂交育成的高油、高产、优质(低芥酸、低硫甙、高油酸、高油份)油菜新品种。原种芥酸含量低于1%,硫甙含量在每克30微毫克以下,油酸含量高达70%,含油量达42%。该品种属甘蓝型早中熟品种,株高适中,分枝位低,枝多,角长,千粒重高达4.0克。1996年参加省多点鉴定试验,平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128.93千克,比对照浙优油2号增产19.13%,差异极显著。1997年提升省区试,平均亩产132.85千克,居参试品系第  相似文献   

19.
双低油菜"沪油15"在崇明地区的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蓝型油菜是上海郊区唯一的越冬油料作物。随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双低油菜已作为崇明县冬作生产中重要农作物之一。由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采用双交方法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沪油15”,集优质高产、抗病、高出油率于一体。该品种分别于2000年和2001年通过上海市和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02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是我国第一个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并被农业部推荐为我国“十五”重点推广品种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高、低芥酸油菜品种籽粒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累积模式及相关性,以甘蓝型油菜低芥酸品种绵油88和特高芥酸品种绵油309为材料,调查了油菜在开花后10 d、15 d、20 d、25 d、30 d、40 d、45 d和50 d的油菜籽粒中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高、低芥酸油菜品种在脂肪酸累计过程中,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累积模式基本一致,油酸、花生烯酸、芥酸的累积方式上差异较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棕榈酸含量与油酸、花生烯酸、芥酸含量呈负相关,与亚麻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高芥酸品种中,油酸含量与亚油酸、亚麻酸含量相关性较低;在低芥酸品种中,油酸含量与亚油酸、亚麻酸含量的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