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病例介绍1.1病例1畜主王某的1头6岁荷斯坦奶牛,2003年4月产犊,至2004年6月一直屡配不孕,直肠检查:子宫肥大,没有弹性,按压子宫可排出较稀黄绿色的液体,量较多。1.2病例2畜主廖某的1头7岁荷斯坦奶牛,于2004年3月产犊,屡配不孕,症状同上。2治疗首先在奶牛的发情期用生理盐水200mL加盐酸土霉素3g注入子宫,每天1次,连用3d,第4d子宫注入甲硫酸新斯的明20mL。待下一个情期输精配种。经上述治疗,一例于2004年7月8日输精,60d后经检查准胎;二例于2004年11月2日输精后也准胎。3体会子宫积液要及时发现,及早治疗。治疗首先要抑制液体的渗出,使子宫复…  相似文献   

2.
奶牛子宫内膜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奶牛患子宫内膜炎后,轻者延长休情期.影响配种繁殖,重者造成长期不孕,影响泌乳量,是造成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因奶牛不孕症每年损失2.5亿美元。英国报道不孕牛的发病率约95%为子宫内膜炎。前苏联报道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占34.9%-39.8%。在国内,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也很高。瞿自明等  相似文献   

3.
子宫捻转(uterinetorsion)是指整个子宫、一侧子宫角或子宫角的一部分围绕自己的纵轴发生扭转。笔者从学校毕业,经28年奶牛产科临床,从1998年12月———2005年7月,诊治26例奶牛子宫扭转(辐射重庆市荣昌县大足县双桥区,四川隆昌县安岳县)。对奶牛子宫捻转的病因与接产方法进行总  相似文献   

4.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常见的奶牛产科疾病之一,根据其黏膜损伤程度及炎性产物性质不同,可大致分为隐性、卡他性、脓性和卡他性脓性子宫内膜炎4种。在生产实践中.奶牛的隐性子宫内膜炎患畜无明显异常表现,发情正常,排卵正常,但屡配不孕,或配种后发生隐性流产。由于该病早期不易被发现,往往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使其转化为显性的顽固性炎症,导致奶牛空怀期延长,甚至有的患牛因久治不愈被淘汰。笔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探索出一种配种与治疗同时并举的方式.治疗患此病的奶牛36头,治愈并在2个情期内配种受孕32头。成功率达88.9%。  相似文献   

5.
子宫复旧是指母畜分娩后其子宫恢复到未孕时的状态和功能的生理过程。奶牛子宫复旧的速度及程度是决定奶牛产后繁殖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奶牛产后首次发情、排卵时间的早晚及胚胎能否附植都与子宫复旧状态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子宫复旧延迟,可影响奶牛产后发情、排卵及再次妊娠,所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奶牛的价格相对较高,导致该淘汰的奶牛没有及时淘汰,奶牛的子宫、子宫颈和阴道部分或全部脱出于阴道之外的现象经常发生,特别是老龄、瘦弱的奶牛常见。本病的发生常引起其它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炎等。  相似文献   

7.
本人在2005年3月16日至2005年5月19日阿勒泰富蕴县兽医站进行毕业生产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共接诊了5例,奶牛子宫炎的病例。通过临床表现和临床检查诊断为奶牛子宫内膜炎。同时对病牛进行了抗菌、消炎,促进子宫收缩,排出子宫内的腐败物,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恢复子宫的正常生殖运动能力,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本文为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了有作用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试验通过对15头经严怀孕奶牛,严后1~9d提取严后子宫内容物样品,进行子宫内细菌内毒素的测定,探讨产后子宫内细菌内毒素与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关系。结果显示,产后第3~9天,子宫内细菌内毒素升高极显著(P〈0.01)的奶牛,经后来的调查发现发生子宫内膜炎。初步认为通过早期检测产后子宫内细菌内毒素的方法为预测子宫是否发生感染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奶牛子宫疾病对奶牛繁殖的产奶量影响巨大,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美国因奶牛不孕症每年损失高达3.7亿美元;荷兰奶牛不孕病占适龄母牛的20%,英国报道子宫内膜炎造成奶牛不孕约占85%以上。国内奶牛子宫疾病也是严重的,东北地区奶牛场慢性子宫内膜炎占奶牛病的25%~38%;据有关资料介绍,  相似文献   

10.
奶牛分娩后子宫角尖端翻入奶牛子宫腔内或阴道内称为子宫内翻,全部子宫翻出于阴门外称子宫脱。子宫脱是子宫内翻发展造成的。也可以直接发展造成的。本病是奶牛产后急重症。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奶牛死亡。  相似文献   

11.
子宫复旧是指母畜分娩后其子宫恢复到本孕时的状态和功能的生理过程。奶牛子宫复旧的速度及程度是决定奶牛产后繁殖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奶牛产后首次发情、排卵时间的早晚及胚泡能否附植都与子宫复旧状况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即影响产后发情、排卵及第二次妊娠,所似子宫复旧是决定产犊间隔时间长短的关键性因素,是影响奶牛繁殖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但它并未引起生产者的重视。自从Casida(1936)和Uren(1935)开始研究大家畜子宫复旧以来的60多年的时间里,许多作者从事过这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对于奶牛,因为奶牛子宫复旧的好坏及早…  相似文献   

12.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常见的奶牛产科疾病之一,根据其黏膜损伤程度及炎性产物性质不同,可大致分为隐性、卡他性、脓性和卡他性脓性子宫内膜炎4种。在生产实践中。奶牛的隐性子宫内膜炎患畜无明显临床症状表现,发情正常,排卵正常,但屡配不孕,或配种后发生隐性流产(又叫胚胎流产)。由于该病早期不易被发现和诊治,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往往转化为显性的顽固性炎症,导致奶牛空怀期延长,甚至有的患牛因久治不愈被淘汰,给奶牛业带来不可预见的经济损失。笔者在长期的工作实际中,探索出一种配种与治疗同时并举的方式,治疗患此病的奶牛36头,治愈并在2个情期内配种受孕32头,成功率达88.9%,其中有4头转为卡他性炎症另作治疗。  相似文献   

13.
奶牛产后子宫感染与子宫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特异性子宫感染会降低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奶牛场的潜在效益。发生子宫感染时常并发感染化脓性放线杆菌或混合感染其他细菌。当从产后21 d的奶牛子宫液中分离到化脓性放线杆菌时,说明奶牛发生了严重的子宫内膜炎,并且将导致产后第一个发情期不孕。然而引起子宫感染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与多种因素有关。发生难产、胎衣不下、怀有双胎或死胎以及患有各种代谢紊乱疾病的奶牛比其他奶牛更容易发生子宫感染。分娩前后异常的免疫功能更容易导致发生严重的子宫感染。子宫感染一般不会引起奶牛死亡,但是发生子宫感染的奶牛其生产性能会受到很大影响。另外,子宫发生感染还会降低产奶量,并且对子宫感染的一些治疗措施还会对牛奶产生污染。因为感染的非特异性,所以子宫感染很难预防;注意加强卫生设施以及围产期的卫生,特别是在助产过程中的卫生,才可能是最好的预防方法。异常免疫功能导致奶牛发生子宫感染的现象,说明通过对免疫功能的调节来预防和治疗围产期奶牛子宫感染是有潜力的。  相似文献   

14.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的一种多发疾病,会导致奶牛长期不孕,严重时会影响养牛业的经济效益。本试验于2009年7月~2010年12月尝试用无抗药物治疗子宫内膜炎,并收集发病奶牛子宫脓性分泌物,分离细菌,进行药敏试验;对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进行不同药物分组治疗后配种,计算受胎率,比较几种不同分组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抗生素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1发病情况 2003年7月广西贺州市某奶牛场从外地购进多头奶牛,其中1头奶牛产犊后2个月左右时常发生间断性乳房炎,身体消瘦,乳汁稀薄,有时混有较多的絮状物,有时牛奶出现腐臭、咸臭味,应用先锋9号(复方硫酸庆大霉素)、甲磺酸培氟沙星、红霉素、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丁胺卡那、头孢氨苄等治疗(使用复方乳酸环丙沙星乳注效果较好一些),  相似文献   

16.
2010年9月3日晚,黑龙江省八五七农场一奶牛户家奶牛发生子宫扭转。1发病情况及症状该奶牛为7岁荷斯坦奶牛,无难产病史。怀孕后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精神状态及体况正常,全身各系统没有明显异常变化。于当日早晨开始不吃草料,并有努责现象。到了晚上仍不见胎膜、胎水和胎儿排出。  相似文献   

17.
中药子宫灌注液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兽医临味上的常见病。它往往由于奶牛分娩时助产人员技术不熟练,产科器具消毒不严,奶牛流产、胎衣不下、手术损伤,或清官、输精器具不沽,以及尿粪槽、牛床长期不消毒等原因造成的。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方法有多种,但常因治疗次数多、疗程长、费用高,且效果不理想而造成奶牛场较大的经济损失。经我们多年的摸索和实践,试用中药制剂治疗奶牛急、慢性子宫内膜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奶牛子宫内膜炎常发于奶牛分娩后数天之内,若不及时治疗常转为慢性,最终导致长期不孕,严重影响牛奶的经济效益。本文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原因、机理、临床症状与防治的研究进行归纳,以期为以后的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一种常见的产科疾病,可引起奶牛不孕,给奶牛养殖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子宫内膜炎在临床上分为急性子宫内膜炎和慢性子宫内膜炎。前者是产后子宫内膜的急性炎症,多有全身症状;后者多为缺乏全身症状的局部感染,是造成奶牛不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引起奶牛繁殖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影响奶牛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奶牛养殖者应予以重视。 1 病因 1.1产后急性子宫内膜炎主要发生在产后。由于分娩和助产过程中产道受到损伤,或因胎衣不下、子宫脱、流产、子宫复旧不全等而使子宫受到感染,引起子宫急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