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能更高效获得优质的甘蔗脱毒健康种苗,利用假植苗圃将本该转入大田扩繁的种苗继续保留在苗床上进行培育,并对假植苗圃中甘蔗健康种苗进行了合适扩繁密度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合适扩繁密度株行距应为6cm×12cm,这样既方便苗圃管理,又能获得较粗的甘蔗脱毒种茎。与常规大田扩繁方法相比,此扩繁方法节约土地面积80%,缩短生产时间33%,单位面积总芽数增加80%。  相似文献   

2.
选用果蔗拔地拉茎尖脱毒健康组培杯苗,探讨不同密度对其分蘖苗数、成茎率、株高、茎径、单位面积有效茎数、总芽数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1.5万~2.7万株/hm~2范围内,不影响拔地拉果蔗茎尖脱毒组培苗的株高、茎径;组培苗分蘖苗数以种植1.8万株/hm~2最多,为9.69条/株;每株组培苗的成茎数、成茎率以及单位面积有效茎数、芽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因此,果蔗拔地拉脱毒组培杯苗以种植2.1万株/hm~2为宜,单位面积可获得最优的总芽数。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桂糖30在广西蔗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其推广应用提供配套栽培技术,于2011年分别在广西4个不同类型蔗区对该品种进行了5种不同种植密度水平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桂糖30随着种植密度从7.5万芽/hm2增加到13.5万芽/hm2,单位面积有效茎数、蔗茎产量和蔗糖含量有提高的趋势,分蘖率和茎径则有下降趋势;其中种植密度是10.5万~13.5万芽/hm2,单位面积蔗茎产量和蔗糖含量分别在103.61~109.90 t/hm2和15.50~16.44 t/hm2之间变化,但差异不显著.种植密度为12万芽/hm2时的单位面积蔗茎产量和蔗糖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09.90、16.44t/hm2.桂糖30在广西的适宜种植密度是10.5万~13.5万芽/hm2,最适种植密度为12万芽/hm2,但不同类型蔗区桂糖30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反应存在差异,在实际生产中要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甘蔗新品种“桂糖29号”最佳施肥量与种植密度,为生产上推广种植该品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施肥量与种植密度两因素裂区试验,施肥量为主区,设3个施用复合肥水平,分别为2250、3750、5250 kg/ha,种植密度为副区,设7.5、9.0、10.5、12.0万芽/ha 4个水平,调查各处理甘蔗总苗数、有效茎数、株高、茎径、蔗糖分、产量等性状,分析不同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施肥量2250 kg/ha、种植密度9.0万芽/ha处理的产量最高,为95.34 t/ha;施肥量3750 kg/ha、密度7.5万芽/ha处理的株高最高,为209 cm,显著高于施肥量5250 kg/ha、密度10.5万芽/ha处理(193 cm);各处理间产量、分蘖率、茎径、蔗糖分差异均不显著;产量与单位面积内有效茎数呈正相关.[结论]桂糖29号适宜施肥量为N 260 kg/ha、P2O5 130 kg/ha、K2O 150 kg/ha(N∶P2O5∶K2O=12∶6∶7),最适种植密度为9.0万芽/ha.  相似文献   

5.
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一年生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及二年生苗在5 cm×5 cm种植密度下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一年生虎杖幼苗茎粗有影响,对茎分枝数无显著影响。二年生虎杖种苗在5 cm×5 cm的种植密度下根系多、主根长、地上茎高、芽头数多,且茎粗≥(0.74±0.15)mm,芽头≥2个。这可能是虎杖种子种苗在生长过程中,种植密度、年限与虎杖种苗地下根茎长度、茎粗生长呈正相关,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桂辐98-296在广西蔗区的适宜种植密度,为其在广西蔗区大规模推广种植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在广西蔗区对桂辐98-296进行4种不同种植密度水平(6.75万、8.25万、9.75万、11.25万芽/hm2)比较试验.[结果]随着种植密度从6.75万芽/hm2增加到11.25万芽/hm2,桂辐98-296出苗率、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和蔗茎产量有提高的趋势,分蘖率和茎径则呈下降趋势.其中,种植密度为6.75万~9.75万芽/hm2时,单位面积蔗茎产量为80 520 ~83 610 kg/hm2,没有显著差异;种植密度为6.75万芽/hm2时,单位面积蔗茎产量达到83 610 kg/hm2.[结论]在桂辐98-296实际生产中要因地制宜才可以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7.
以新台糖22号二代脱毒种苗为试材,在播种量为45 000芽/hm2条件下,考察行距为1.3、1.4、1.5 m的斜排稀植模式甘蔗的生长、产量、含糖量变化。结果表明,斜排种植模式下甘蔗分蘖率、不同生育期株高、单茎重、每公顷蔗茎产量、折算每公顷含糖量均较对照下降,且随行距的增加下降幅度增大;其中1.5 m行距下斜排种植甘蔗成熟前株高与1.3 m行距、对照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斜排种植模式下甘蔗成茎率、单位面积有效茎数、蔗茎直径、蔗茎锤度均较对照增加,且随行距增大增加幅度变大;除1.4、1.5 m行距下斜排种植模式甘蔗成茎率与对照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对甘蔗脱毒种茎与非脱毒种茎进行不同种植密度比较,研究种植密度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8个芽/m和9个芽/m时,甘蔗脱毒种茎比非脱毒种茎的蔗产量高;而种植密度为10个芽/m时,甘蔗脱毒种茎与非脱毒种茎的蔗产量相当。  相似文献   

9.
以感染宿根矮化病毒的甘蔗粤糖60号和新台糖22号植株为材料,研究温汤处理与腋芽综合脱毒方式对两个品种农艺性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并对健康种苗的假植基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台糖22号健康种苗的萌芽率、分蘖率与有效茎数与常规种苗无明显差异,但前期株高显著高于常规种苗,收获期茎长、单茎重、有效茎数和产量均显著高于常规种苗,其中产量提高42%,蔗糖分提高0.41个百分点;粤糖60号健康种苗的萌芽率、分蘖率、前期株高和有效茎数均显著高于常规种苗,收获期单茎重、有效茎数和蔗茎产量亦均显著高于常规种苗,其中产量提高1 8.4%,蔗糖分提高0.34个百分点;粤糖60号常规种苗产量比新台糖22号高44.3%、蔗糖分比新台糖22号高0.94个百分点;粤糖60号健康种苗产量比新台糖22号高20.2%、蔗糖分比新台糖22号高0.87个百分点.此外,以表层细河沙(1~2 cm)、底层虑泥为基质的露天假植模式可以使种苗假植的成活率高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不同栽植密度下紫花苜蓿叶生产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苜蓿的叶生产量。[方法]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为试材,设5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栽植密度对紫花苜蓿叶生产量的影响。[结果]在不同栽植密度下,紫花苜蓿单位面积分枝数、叶片数、茎重、叶重和干草产量5个性状在同一刈割时期及全年度各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且在某些密度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苜蓿单位面积分枝数、叶片数、茎重、叶重和干草产量均以密度A处理(20cm×20cm)最多或最高,分别为855枝/m^2、42 253叶/m^2以及698.88、464.55和1163.43g/m^2。相关分析表明,苜蓿的单位面积分枝数、叶片数、茎重和干草产量与单位面积叶重均呈线性正相关,对叶生产量的贡献大小依次为干草产量、茎重、叶片数和分枝数。[结论]5个栽植密度中,以密度A处理的叶生产量最高,其次为密度B处理(30cm×30cm)。  相似文献   

11.
甘蔗健康种苗田间评价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是一种世界性的危害性较严重的甘蔗病害,其较有效的防治方法是种植健康种苗.为了评价甘蔗健康种苗的田间效果,本文进行了粤糖00-236健康种苗与其普通种茎苗新植田间比较试验,并应用斑点酶链免疫试验(Dot Blot Enzyme linked Immuno Assay,DB-EIA)对种苗RSD病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粤糖00-236健康种苗较其普通种茎苗蔗茎产量增产10.6 %(达显著水平,小区试验)和9.1 %(大面积示范),甘蔗蔗糖分提高0.26个百分点,且萌芽快,萌芽率较普通种茎苗提高22.94个百分点(达显著水平),粤糖00-236健康种苗的公顷有效茎数达11 400条(达极显著水平),分蘖率高3.0个百分点,但两者的茎径、生长速及茎长差异不明显.表明粤糖00-236新植健康种苗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蔗糖分也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2.
华南地区春大豆很适合与甘蔗、木薯、幼龄果树等间套作种植,发展潜力大,但春大豆种子必须秋季繁种以提高种子发芽率.春大豆华春2号秋季种植75 d左右可以生产125 kg左右的大豆种子,平均株高43.9 cm,有效分枝1.9条,单株无效荚数1.9个、有效荚数28.5个、完好粒数48.9粒,单株粒重6.94 g,百粒重14.37 g.秋季种植植株矮小、分枝少,单株荚数、粒数、粒重均减少,百粒重降低,导致秋播比春播减产20%左右,在秋季繁种过程中必须增加播种密度来提高产量,一般每667 m2种植1.7万株以上.同时在秋季繁种过程中,利用测量多点种植密度、测量单株理论粒数和常年秋季繁种的百粒重来估算繁种理论产量,然后乘以0.9左右的系数就和实际产量相近,从而可以对收购大豆种子科学定价提供理论依据.该试验结果也表明华春2号秋季繁种定价在8元/kg左右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3.
甘蔗健康种苗具有生长速度快、分蘖力强、成茎率高、产量高、用种量少等优点,增产效果显著。大面积应用推广甘蔗健康种苗及其配套栽培技术是短时期内快速提高甘蔗单产和总产,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从整地开行、种植、种苗处理、施基肥、种植、喷施除草剂、覆盖地膜和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甘蔗健康种苗春植技术,以指导甘蔗种植。  相似文献   

14.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田间繁育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是目前防治甘蔗花叶病和宿根矮化病的主要技术之一。我国许多地区也正在大规模推广甘蔗脱毒健康种苗。在生产上,甘蔗脱毒健康种茎的繁育必须采用适当的措施,才能保证其成活率及产量。总结近年来广东地区种植甘蔗脱毒健康种苗从出圃、移栽种植、田间管理等技术和经验,为今后甘蔗健康种苗种茎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快甘蔗良种的繁育速度,生产上一般采用组培的方法进行扩繁,但甘蔗组培苗直接应用在生产上仍存在争议。本研究主要比较分析了甘蔗组培苗、甘蔗组培苗种茎和甘蔗种茎直接应用在生产上的区别。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甘蔗组培苗种植在成苗率、分蘖率和有效茎等方面具有优势,甘蔗组培苗种茎成苗率要低于甘蔗组培苗和甘蔗种茎,但在分蘖率上要优于甘蔗种茎;在甘蔗良种扩繁方面,甘蔗组培苗具有较强的优势,但不适用于甘蔗大田生产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较佳种植密度,为甘蔗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以桂糖37号和桂糖40号为材料,设置5个不同种植密度:11.61、13.58、15.72、17.87和20.01万芽·hm-2,研究种植密度对甘蔗主要病虫害的影响。结果表明,下种量密度对桂糖37的出苗数有明显的影响,当下种量为17.87万芽·hm-2时,出苗数最多。而下种量密度对桂糖40的出苗数没有明显影响。两个品种的出苗率均随着下种量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种植密度对2个甘蔗品种新植蔗的黑穗病发生无明显影响。随着下种量增加,桂糖37梢腐病的发生逐渐加重,然后减轻。桂糖40甘蔗梢腐病较轻,规律不明显。2个品种的花叶病均表现为随着下种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但2个品种的枯心率均随着下种量的增加而不断上升。相关性分析表明,下种量分别与螟害枯心苗率和出苗数呈显著正相关。种植密度对甘蔗梢腐病、花叶病和螟害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比较不同种植模式对巴西香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植模式下,茎高、茎围、叶长、叶宽的生长规律相似;各处理的茎围、叶宽、青叶数、果指数、抽蕾率、果穗轴尾部直径之间无显著差异;茎高、叶长、吸芽数、果指长度与果指围度、果穗轴头部直径之间除了D2(矩形单行植,株行距为2.0m×3.0m,种植密度为1666株/hm^2)与D3[矩形宽窄行植,株行距为1.5m×(3.0+1.0)m,种植密度为3333株/hm^2]有显著差异外,其他无显著差异,而且茎围、青叶数、吸芽数、果指数、果指长度与果指围度、果穗轴头部与尾部直径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现蕾期与果生育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有所延长且收获期较分散;单果重、单株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单位面积产量则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8.
宿根蔗俗称“宝贝”蔗,具有节约种苗、节省劳动力、提早成熟、加快良种扩繁推广、抗逆力强等优越性,是实现甘蔗种植节本增效的一种栽培制度。分析云南弥勒蔗区宿根蔗管理存在的问题,根据宿根甘蔗的生长特点,结合弥勒蔗区生产实际,提出宿根甘蔗丰产栽培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培育与田间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技术是目前我国提高甘蔗产量、有效防治甘蔗花叶病和宿根矮化病的生物技术之一,已在我国广西、广东等地大规模推广应用。但不同的组培方法、田间种植管理技术以及二代种茎的收获、运输、储藏方式等对其影响较大。总结近年来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的培育、出圃、移栽种植、田间管理等技术和经验,提出了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繁育应采用的适当措施,为今后甘蔗健康种苗种茎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我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在4万亩左右,一二级马铃薯良种扩繁补贴项目实施以来,马铃薯产量逐年增加,平均产量在1500~2000kg左右。项目实施以前亩产量低而不稳,徘徊在1000~1200kg之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几项措施:(1)增加密度提高土地利用率,我们原来的种植密度为每亩1300~1800株,但增加密度会给我们的商品率带来下降,出现产品的卖难问题,因此在原来种植密度的基础上每亩再增加500~600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