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为月饼朝着现代化、健康、营养方向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路。[方法]运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低糖型东方美人茶风味茶油月饼的配方,分析了东方美人茶粉添加量、茶籽油添加量、低聚果糖添加量对月饼质量的影响,并通过感官指标对低糖型东方美人茶风味茶油月饼的品质进行评价。[结果]低糖型东方美人茶风味茶油月饼的最佳工艺配方为:以中筋小麦粉为100%计算,转化糖浆30%,枧水1%,东方美人茶粉1%,茶籽油35%,低聚果糖30%。[结论]用此工艺研制出的低糖型东方美人茶风味茶油月饼风味独特,健康营养,感官标准优于传统月饼。  相似文献   

2.
产自台湾的东方美人茶的果蜜香味沁人心脾,它的独特香气是靠小绿叶蝉咬出来的,本文介绍了东方美人茶的由来与香气的来源,展示了一款中国特有东方韵味。  相似文献   

3.
舒曼 《农业考古》2007,(5):68-68
时下,“潮流”一词很难说清楚,但它却和“时尚”、“流行”等词汇紧紧粘连在一起。有人说,女人追赶“潮流”要比男人还“潮流”,因为女人的神经要比男人更加敏感,更具跳跃性。服装潮流,发型潮流,首饰潮流,帽子、鞋子甚至美容都可以“潮流”一把……有时候会让人看不懂甚至不顺眼。问题是,现在居然连吃茶也讲起潮流,这说明潮流是不可预测的。过去是花茶的天下,现在吃花茶的“潮流”似乎已成昨日之事。九十年代中期,大家都跟在台湾乌龙茶的潮流里涌动,“阿里山茶”“犁山茶”“冻顶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等等,后来这吃茶的潮流又开…  相似文献   

4.
<正>10月17日,大田高山美人茶企业标准审查会在福州举行。由福建省农业厅、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省茶叶质量检测中心站的7名专家组成审查专家组,对大田高山美人茶栽培技术规程、加工技术规程进行认真审查,一致同意该标准及时发布、组织实施,进一步推动茶叶生产的标准化,取得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大田高山美人茶企业标准由大田县茶叶学会提出,福建省江山美人茶业有限公司、大田县质量技  相似文献   

5.
“东方美人茶”是台湾特色茶,是采自受茶小绿叶蝉吸食为害过的2叶1心幼嫩芽梢制作而成的一种含有特殊风味的茶,也是发酵程度最深的一种乌龙茶。成品茶具有独特的蜜糖香或熟果香,芬芳宜人;外观芽尖显露白毫,枝叶连理,白、黄、褐、红相间,犹如花朵,为其特色;汤呈琥珀艳亮,滋味圆柔醇厚,甘醇有回味,过喉徐徐生津。近年来,华安县茶产业发展迅速,但由于较大面积的茶园年限已久,茶小绿叶蝉发生为害较重,致使传统茶叶特别是夏暑茶品质严重下降。而开发茶叶新产品,提高茶叶产品附加值,不仅可促进茶农增收,而且是保持华安县产茶优势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东方美人’茶茶渣作为生物吸附剂,研究其对甲基紫的吸附性能。[方法]考察了吸附时间、茶渣粉末添加量、温度、金属离子浓度等因素对‘东方美人’茶茶渣吸附甲基紫性能的影响,并进行动力学方程和热力学方程的拟合以探讨吸附过程。[结果]茶渣对甲基紫的去除效果良好,吸附反应在120 min可达到平衡;茶渣粉末添加量越多,吸附率越高,吸附量越低;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金属离子的加入不利于‘东方美人’茶茶渣对甲基紫的吸附。[结论]‘东方美人’茶茶渣对甲基紫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以及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通过吸附热力学研究,可判断‘东方美人’茶茶渣吸附甲基紫为吸热反应,表明‘东方美人’茶茶渣是一种很好的甲基紫吸附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桂香红美人茶加工工艺及技术参数,为广西红茶的创新技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无公害茶园中金萱茶树品种被小绿叶蝉刺吸的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在红茶传统加工工艺基础上,结合乌龙茶晒青工艺、智能红茶发酵机发酵技术、智能烘干技术等多种先进的茶叶加工技术研制桂香红美人茶。[结果]总结出桂香红美人茶加工工艺及关键技术参数为:被小绿叶蝉刺吸的鲜叶→晒青(鲜叶失水率6%~10%)→萎凋(萎凋叶含水量62%~64%)→揉捻(40~60 min)→智能发酵机发酵(温度:32℃,湿度:95%,时间:3.5 h)→造型→智能烘干(温度:80℃,时间:120 min)→提香(温度:100℃,时间:30 min)→成品茶。[结论]该技术充分利用小绿叶蝉危害的鲜叶加工出市场价值较高的红茶新产品,能大幅度提高有机茶园综合效益,对推进有机食品生产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台茶12号适制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试验表明:用台茶12号制作的乌龙茶花香高长,滋味醇爽滑口;制作的绿茶外形紧细、绿润显毫,汤色黄绿明亮,香气为栗香带花香,滋味浓厚;制作的东方美人茶外形蓬松显毫,有浓郁的熟果香或蜜香,滋味甜醇回甘。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东方文明的骄傲之一。也有人说,茶是造物主特别为中华民族安排的瑰宝。中华民族最早发现了茶叶,具有最早的茶文化。茶早已发展成为“累日不食犹得,不可一日无茶”的“国饮”,其历史十分悠久,正如茶圣陆羽所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渐渐地,饮茶从药用、解渴走向高层次的品茗,成为一种精神文化享受。中国名茶与名泉珠联璧合,古往今来不知产生了多少部茶经。魏晋南北朝时期,便出现了第一首专门写茶的诗赋;中唐时期,被称为“茶神”的陆羽撰写了《茶经》。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品茶、…  相似文献   

10.
北京香片(盖碗)茶茶艺表演滕军,陆尧,张荷一、恭迎宾客各位来宾,大家好!东方奉茶礼北京盖碗茶表演现在开始。中国是文明古国,是礼仪之邦,又是茶的原产地和茶文化发祥地。茶陪伴中华民族走过5000年的历程。“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客来敬茶是中华...  相似文献   

11.
“圣山碧玉”是金秀县天堂山茶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名优绿茶产品,采用福鼎大毫茶单芽原料精细加工而成.2006年获“桂绿杯”绿茶“优质奖”,2007年在广西第三届名优茶(绿茶类)擂台赛上夺得擂主,这是金秀县茶叶产品首次获得广西茶叶擂主称号,主要介绍“圣山碧玉”茶的生产加工技术及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东方神木即桑树,东方神木茶即桑叶茶.新鲜的桑叶能焙制具有口味良好的东方神木茶.东方神木茶不仅风味好,价格便宜,而且兼有抗衰老作用在日本被誉为长寿茶,深为老年人所喜爱.……  相似文献   

13.
炒青绿茶干燥后期“升温增香”理论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GC,GC/MS分析炒青绿茶干燥后期采用“升温增香”技术和一般方法加工所得茶样香气.结果表明:采用“升温增香”技术比一般方法加工的茶样,香气组分差异不明显,但含量差异明显,大部分含量明显上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茶样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同一般加工方法相比,“升温增香”所得茶样氨基酸总量及除谷氨酸、组氨酸外其它氨基酸含量下降;可溶性糖总量及组分含量下降.糖胺化合物含量上升.在“升温增香”过程中这些物质的变化有利于茶叶香气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碧螺春传统加工工艺 碧螺春传统工艺分为杀青、揉捻、搓团、提毫、烘干等工序,加工以手工制作为主,“手不离茶,茶不离锅”。对制茶者个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产品品质较难统一。  相似文献   

15.
楼明初 《农业考古》2007,(5):251-251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摸索,日前,由长兴县农业局紫笋茶开发公司和茶楼的茶艺师共同研制的“紫笋饼茶”终于试制成功,恢复了千年贡茶———紫笋饼茶。紫笋茶从唐代开始直到清朝顺治三年,连续876年都是贡品。唐代紫笋饼茶的加工制作,一般经蒸、捣、烘、焙、拍、穿、封等七道工序加工成团饼,后上贡给皇帝。据长兴县紫笋名茶开发公司总经理、高级农艺师吴建华介绍,从宋朝废除饼茶,距今已有1000年历史,而现在试制成功的紫笋饼茶就是按照这七道工序,全手工制作。虽然工艺比较复杂,但保留了历史上的紫笋饼茶的风味。长兴恢复唐代“紫笋饼茶”!杭州@楼明…  相似文献   

16.
水仙春毫     
“五峰牌·水仙春毫”茶由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水尽司中心茶站生产。该产品 2 0 0 1年 10月第五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授予“中国名牌”称号。该厂前身为“湖北民生茶叶公司”。该站有各类名茶加工机械设备 2 0台 (套 ) ,年加工能力 5万公斤 ,该站现有厂房面积 15 0 0平方米 ,拥有固定资产 10 0万元 ,加工技术人员 4 6人 ,是县人民政府授牌的“五峰名优茶重点生产厂家”。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是国家林业局授予的“中国茶叶之乡”。五峰镇水尽司中心茶站位于世界之奇“暑天冰穴”白溢寨山下天池河畔。境内溪壑纵横 ,林木葱翠 ,天然溶洞群…  相似文献   

17.
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杭为茶都”,要将杭州这一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打造成为茶叶加工、贸易、展示、信息中心。余杭径山茶,有着茶资源丰富,茶种植条件优越,茶产业基础良好,茶文化底蕴深厚,茶品牌知名度较高,茶旅游特色鲜明等特点,具备成为杭州“茶都”重要组成部分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余杭径山茶要乘势而上,在打造“茶都”中扮演重要角色,力争成为“杭为茶都”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具有海拔高、纬度低、空气优、降水充沛和光照充足等独特的自然条件优势,以安顺市平坝区羊昌布依族苗族乡龙海村种植的“黔茶1号”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方法研制“贵安”红茶,并利用“黔茶1号”茶青进行夏秋季茶产品开发,采摘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为原料,按照摊青(萎凋)—揉捻—发酵—过红锅—干燥—提香的工艺试制红茶。结果表明,采用科学化、数据化及经验化的方法制茶,所制红茶汤色红亮,滋味甜爽醇厚,香气为红薯香带花果香,品质优越。通过加工试验总结工艺参数,优化制作工艺,提升加工技术水平,提高茶园产值,夏秋季的黔茶得到了开发利用,提高了红茶价值,为平坝区红茶加工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优质圣种南山黑茶是采用横县南山白毛茶树鲜叶,经杀青、揉捻、堆渥、干燥等过程制成毛茶,再经精制筛分、拣剔、拼配、后发酵、汽蒸、紧压、陈化,其成品即为圣种南山黑茶,是在顸级六堡茶“四金钱”创制工艺的基础上,揉合高新科技加工技术制作,加工工艺有创新性突破,产品达高端品质.可在十年内完成“红、浓、醇”的品质要求,较六堡茶传统加工需3-5年才能形成的品质,加快了2-4年,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三叶虫茶是由米缟螟(Aglossa dimidiata Haworth)幼虫(又名米黑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昆虫)取食三叶海棠植物(Malussiebodii)后,在体内经特殊的生理化学反应排出的粪粒经加工后被人们当作茶用的物质,又称为三叶海棠虫酿茶,当地人们又称之“虫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