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砂根化学成分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系统提取法对朱砂根的根、茎、叶三部分分别提取,用化学反应法进行成分鉴定,结果表明朱砂根中含有叶绿素、挥发油、三萜类、酚类、醌类、强心甙、有机酸、黄酮类、三萜皂苷、鞣质、氨基酸、糖类等多种物质。对朱砂根总皂苷进行定向提取,用紫外扫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总皂苷在436nm和530nm波长具有吸收峰。  相似文献   

2.
长期低浓度SO2对油桐色素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对长期低浓度SO2影响下油桐叶绿素的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长期低浓度SO2熏气引起叶绿素b在648m处吸收峰消失。引起叶绿素a最大荧光峰从677.7nm移到672.1nm;引起叶绿素b的荧光峰从667.2nm移到669.7nm;类胡萝卜素在671.2nm处荧光峰增强,而在731.5nm处的荧光峰几乎消失。熏气处理抑制了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的形成;但类胡萝卜与总叶绿素比值升高。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的微波条件下,提取沙棘中的类胡萝卜素.结果 表明:类胡萝卜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49nm,各因素对类胡萝卜素提取的影响从高到低为:功率>时间>料液比.最佳工艺条件为:用丙嗣作提取剂.微波功率为300w,提取时间为40s,料液比(g/mL)为1:15,提取级数为三级时,提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8个菌株对物树烂皮病病原菌菌丝及孢子萌发抑制作用的比较,筛选得到的高效菌株有:鳞柄白鹅膏(Amanita virosa)、珊瑚菌(Ramaria ephemeroderma)、白霜杯伞(Clitocybe dealbata)。对3种菌株粗提物进行紫外可见光谱扫描的结果显示:珊瑚菌活性物质粗提物的发色团吸收峰分布在250-275 nm、280-300 nm、360 nm;白霜杯伞活性物质粗提物的发色团吸收峰分布在250-300 nm、360 nm左右;鳞柄白鹅膏粗提物的发色团吸收峰分布在260 nm、275 nm和360 nm;紫外光谱分析的结果为抑菌活性物质的提取、制备和结构鉴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高效菌株液体摇床培养粗提物对绿豆芽的生长及蛋白质的合成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鳞柄白鹅膏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化感作用的研究结果为抑菌活性菌株应用于开发新型生物生长调节剂和新型的生物杀菌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不同时间、不同液固比、不同温度对提取桉树叶叶绿素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采用响应曲面法对桉树叶叶绿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提取桉树叶叶绿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90 min、液固比25.69∶1.0、提取温度40℃。  相似文献   

6.
叶绿素铜钠对亚麻纤维的染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旱柳落叶为原料,质量分数95%乙醇为溶剂,用超声波法提取其中的叶绿素,再经皂化、铜代制得叶绿素铜钠.经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确定了最大吸收峰和消光比值,消光比值为3.80,符合国家标准GB 3262-1982.利用其对亚麻布进行染色,考察了各因素对亚麻布上染效果的影响,用上染率及颜色特征值(白度、L*、a*、b*值)等综合指标分析,选出最佳染色条件,即叶绿素铜钠溶液质量浓度为1 g/L,促染剂用量为60 g/L,浴比1:20(g:mL),染色温度98 ℃,染色时间为50 min.测试了经叶绿素铜钠染色亚麻布的水洗牢度、摩擦牢度和日晒牢度.结果表明:摩擦牢度良好,水洗牢度较好,日晒牢度较差.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染料、白布及染色布,探讨叶绿素铜钠染料与亚麻纤维的相互作用.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染前染后布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叶绿素铜钠染料与亚麻纤维之间存在少量的氢键作用,同时叶绿素铜钠在亚麻纤维内分散性好、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7.
王玲  杨丽鹏  曲扬 《林业科技》2011,36(4):21-24,37
对石斛兰色素提取的最佳方法以及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石斛兰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45nm;提取最佳条件组合为: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2h,提取浓度50%乙醇溶液,料液比为1∶5;色素在pH值为4左右较稳定,碳水化合物对色素有保护作用,金属离子Fe2+、有机酸、氧化剂H2O2和还原剂Na2SO3均对色素有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L9(34)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竹叶中叶绿素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以乙醇为溶剂,竹叶叶绿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液固比25∶ 1.5(mL∶g)、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5h,叶绿素的得率0.49%.制备的糊状叶绿素,检验结果符合化工产品企业标准.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CO2萃取与微波法联用提取姜黄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姜黄油及姜黄色素的超临界-微波联合提取工艺,在超临界CO2萃取姜黄油前处理工序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微波法提取姜黄色素过程中各操作参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比较组合工艺与其他工艺在提取条件、产品得率、纯度等方面的差异.优化后得到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45 ℃,料液比1:11,乙醇体积分数80%,时间2 min,姜黄色素得率达到3.22%.超临界-微波联合提取工艺完成了姜黄油和姜黄色素的分步提取,而且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姜黄油和姜黄色素的提取、分离同时实现的效果,更有利于后期精制.  相似文献   

10.
响应面法优化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闪式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探索了闪式提取厚朴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对提取工艺影响较大的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液料比3个因素进行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闪式提取法是一种快速有效提取厚朴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方法,其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92%,提取时间71s,液料比35∶1(mL∶g),样品厚朴粒径1.7mm。在此提取工艺条件下,厚朴总酚的得率为20.10mg/g(厚朴酚得率13.96mg/g,和厚朴酚得率6.14mg/g),与预测值20.32mg/g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