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系法杂交水稻是我国独创的育种技术 ,居国际领先地位。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自 2 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致力于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1987年 ,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列入国家“86 3”计划 ,由袁隆平院士任项目责任专家 ,主持全国协作攻关。在袁院士的正确指导下 ,通过全国各协作单位的共同努力 ,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于 1995年正式宣告成功 ,并开始向生产应用过渡。随着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及其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近年来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 0 0 1年全国种植两系杂交水稻 2 70…  相似文献   

2.
86 3计划超级杂交水稻专题 2 0 0 2年海南年会于4月 6~ 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会议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 86 3杂交水稻与转基因植物海南研究开发基地主办。国家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领域专家委员会有关领导和专家、“十五”86 3计划超级杂交水稻研究承担单位负责人以及部分科研单位的专家共 10 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 ,超级杂交稻研究各承担单位代表汇报了 2 0 0 1年育种研究进展及 2 0 0 2年研究工作计划 ,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与会代表还参观了国家杂交水…  相似文献   

3.
1989年9月12日至13日,863—101—01专题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召开了两系法杂交稻现场会。参加会议的有该专题合作单位负责人、国家科委生物工程开发中心、“863”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863”第一主题专家组及湖南省有关部门的领导与专家,一全国水稻科研界的一些老专家及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成员也应邀出席了现场会。 会议由袁隆平教授主持,他首先介绍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两系法杂交水稻的选育,栽培示范情况,以及会议的目的与要求后,代表们参观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两系法杂交中、晚稻组合比较试验及丰产示范田。此后与会代…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2003,18(1)
近日 ,从上海传来喜讯 ,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和上海市出版工作者协会组织的上海市优秀图书 (1999- 11— 2 0 0 1-10 )评选中 ,由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陈立云研究员主编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的理论与技术》一书荣获特等奖。该书注重内容的可靠性、新颖性、先进性、创新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 ;全面介绍了两系法杂交稻在基础理论、育种、杂交制种、不育系繁殖及高产栽培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技术。对从事两系法杂交水稻的科研教学人员、农业基层干部、农业技术人员、综合性大学生物系和农业院校的学生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对我国两系杂交稻…  相似文献   

5.
信息动态     
第二届国际杂交水稻学术讨论会 在国际水稻所举行 第二届国际杂交水稻学术讨论会与1992年国际水稻研究会,于1992年4月21日至25日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同时举行。有来自18个国家的8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并向大会提交了14篇有关育种、生物技术、制种、农艺管理等方面的论文和14个国家的研究现状报告。中国、国际粮农组织和国际水稻研究所还分别提交了有关杂交水稻的国际合作报告。 会上有29位代表作了报告,袁隆平教授着重介绍了水稻杂种优势的增产潜力,认为三系法籼稻品种间杂交可比常规品种增产15%,两系法比三系法可增产5~10%,籼粳亚种间杂…  相似文献   

6.
安徽芜湖地区农科所最早提出“两系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1973年湖北石明松在单季晚粳农垦58中发现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揭开了光敏核不育型两系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序幕。育种家认为,两系法的应用将导致杂种优势育种和杂交稻生产的新突破,并认为这是水稻生产上继矮秆品种、三系杂交稻之后的第三次突破。 1972年,作者在崇安县综合农场种植的“珍龙13”田间,选出自然不育株,并定向培育出一个育性与温度密切相关的珍龙选不育系。1974年实现两系法配套,配制出第一个两系法杂交水稻新组合——紫优一号。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福建省水稻育种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矮化育种及三系法的杂种优势利用两次突破,目前正面临第三次突破,即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分析了引起三次破性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新的设想,二是材料上的突破。记述了本省今后水稻育种发展战略:应以常规育种为基础,以杂交水稻研究为重点,不断发展育种新技术。常规育种的主攻方向是选育丰、抗、优、适兼顾的中熟早籼从并从类型、熟期、丰产性、抗性、米质等方面加以分析;杂交水稻的研究方向是,三系法发展为两系法,从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发展为亚种间杂交优势利用,同时把两系法与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溶为一体。常规育种与杂交水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新技术育种必须与常规育种紧密结合,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开发第八次协作会纪要(摘要)湖南省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开发协作组湖南省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开发协作组于1995年3月6~8日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召开了第八次协作会。参加会议的有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省...  相似文献   

9.
孙宗修  程式华 《中国稻米》1995,(2):F004-F004
本书是我国第一本集杂交水稻育种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科学理论著作。全书分六章,系统介绍了水稻杂种优势理论和雄性不育的机制,着重反映了我国在杂交水稻三系法和两系法科研与生产方面的新成果,对水稻无融合生殖的研究进展作了评述。内容广泛新颖,提出的问题中肯而深刻。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2013,(1):25
由湖南农业大学陈立云教授主编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一书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并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陈立云教授及其团队近年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种、育性机理、选育策略与方法,两系法超级杂交稻选育及技术路线,超高产与抗逆机理,两系法杂交稻安全高产高效制种技术和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技术,防止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变的原种生产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  相似文献   

11.
简要回顾了江苏省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生产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育种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其对策。建议开展江淮平原稻区自然条件下不育系育种体系的创新和加强苏中地区两系法杂交稻安全制种技术体系的研究;在两系恢复系和杂交组合选育上,应常规育种结合生物技术,加强恢复系筛选,着力塑造理想株型,注重生理指标选择。  相似文献   

12.
1988年12月8日-12日,在北京召开“863”生物技术领域年会,这次年会不仅是“863”高科技计划执行一年来的一次工作检查,也是一次较全面较广泛的学术交流。 生物技术领域包括三个主题。第一主题为动植物新品种选育,包括9个专题38个课题。01专题──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有三个课题,01-01两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及光敏核不育基因的研究,0l-02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及广亲和基因的研究,01-03无融合生殖及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参加后面两个研究课题。三个课题均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8日上午由专家委局会主持开…  相似文献   

13.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株系育性鉴定保纯法原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光温敏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变的问题,结合多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经验和光温敏核不育系C815S原种生产实践,提出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株系育性鉴定保纯法原种生产技术,阐述了单株选择、田块选择和季节安排、大田栽培管理、育性鉴定、冷水串灌、再生繁殖、收种等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水稻双胚苗的发现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的战略设想,即: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和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即利用无融合生殖法固定水稻品种间及更远缘的强大的杂种优势。这既是人们愿望,也是杂种优势育种发展的最高阶段。利用无融合生殖特性来固定杂种优势,成功的关键在于获得水稻的二倍体无融合生殖材料。早在1979年袁老师就对我们提出了固定杂种优势的途径和寻找无融合生殖材料的方法。其中不定胚就是二倍体无融合生殖的方式之一。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多胚现象。因此从大量…  相似文献   

15.
应袁隆平的邀请,日本农林水产省农业研究所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室室长丸山清明博士、日本九州大学教授岩田伸夫先生,分别于1990年10月9日、12月30日来湖南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作学术报告。该院及湖南农学院、湖南师大等的有关科技人员听取了报告,并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相似文献   

16.
不育系是杂交水稻的“芯片”,不论三系法还是两系法,品种的不断突破都取决于不育系种质的发现与持续创新。自水稻光敏核不育种质农垦58S被发现以来,水稻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已历经50年,目前两系法杂交水稻已占据我国杂交水稻半壁江山。作者通过总结我国水稻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选育历程、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作者团队在制种安全实用籼型水稻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创制方面取得的一系列进展,提出未来实用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7.
应袁隆平教授的邀请,以计划官员日比野进为团长的日本全农代表团一行三人,于1992年7月26~28日对我中心进行了为期3天的访问。我中心袁隆平教授,毛昌祥博士以及有关的育种专家,对日比野先生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和友好、热情的接待。 访问期间,日本代表团参观了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和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试验田,并就有关税粳亚种间研究现状进行了座谈,宾主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诚挚、友好而广泛的交流,同时介绍了他们有关导致水稻雄性不育转换的重要生理生化因子与机理的研究进展。这一新的信息与袁教授根据反向思维开展的最新研究内容不谋…  相似文献   

18.
信息动态     
安农光敏籼型雄性不育系 今年7月通过鉴定 湖南省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研究室25岁的 邓华风,在国内首次从籼稻中发现生育成的 “安农光敏雄性不育系”,1988年7月27日在 湖南怀化通过鉴定。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 平和国内有关育种专家、教授出席了技术鉴 定会。专家们认为,这项新的发现,是继1973 年在我国实现三系配套后,杂交水稻发展史 上又一个里程碑,并再次展示我国杂交水稻 在世界上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邓华凤是杂交水稻专家李必湖的助手。 1987年7月16日,他在该校已定型的早籼品 系中发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在袁隆平指 导和李必湖的主持下…  相似文献   

19.
在袁隆平院士关于杂交水稻育种由三系—两系—一系的战略思想指导下,笔者通过多年潜心探索和研究,率先成功育出大面积应用的低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并发明了配套的冷水串灌繁种技术,育成两系法先锋组合———培两优特青。与江苏农科院合作育成两优培九达到了国家超级杂交水稻第1期育种目标;进而育成了P88S,并配制了两优0293、两优389超级稻组合(产量超12 t/hm2),提前实现了国家超级杂交水稻第2期育种目标;育成了双8S、T64S等不育系,配出产量潜力更高的杂交水稻双两优1号(产量超12.75 t/hm2),向超级稻第3期育种目标(13.5 t/hm2)迈进。  相似文献   

20.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大面积应用。以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三系法杂交水稻(第1代杂交水稻)和以光温敏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第2代杂交水稻)的研究相继成功与应用对国家粮食增产贡献巨大,但因三系配组受恢保关系制约,而两系不育系的育性易受环境影响,导致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总结第1代和第2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基础上,阐述了以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第3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发展,分析了该技术对杂交水稻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展望了第3代杂交水稻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