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防止耕地“非粮化”对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大意义。丰富对不同地区耕地“非粮化”特征、形势和形成原因的认知,可为制定有效的耕地“非粮化”管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为更好地防治耕地“非粮化”提供基础。【方法】本研究以遥感数据、社会经济空间数据集等为基础,采用空间分析与空间统计等方法探究湘西州2000—2015年的耕地“非粮化”时空格局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分析湘西州耕地“非粮化”的形势与相应的对策。【结果】1)2000年以来,湘西州耕地非粮化率在39%~47%之间浮动,呈现出以2010年为节点先缓慢降低后快速升高的规律,且呈现出较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2)随着时间推移,耕地“非粮化”低—低、高—高类型的空间在不断扩大,说明耕地“非粮化”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3)在城市周边较易发生耕地“非粮化”现象,另外,距离县城10 km~25 km、人口密度较小的山区,耕地非粮化率出现了快速增加的现象。【结论】在治理耕地“非粮化”的时候需要结合区位、人口、地形等因素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以避免耕地“非粮化”的无序扩张;应当把耕地“非粮化”管控向非食物化管控方向调整,并且明确耕地转型应当以耕地质量保护为...  相似文献   

2.
黄河沿岸“非粮化”耕地形态特征识别与优化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沿岸的河南省孟津县为例,从利用状况与坡度分布、景观格局与空间邻接、耕作距离与道路通达、经济梯度与生态安全等方面,对孟津县“非粮化”耕地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识别。结果表明:孟津县耕地的“非粮化”空间与优质农业生产空间高度重叠,耕地的非食物化利用倾向明显,耕地向林地调整的比重过大。由于粮作耕地和非粮作耕地在劳动生产率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种植经济型作物的耕地规模偏小且较为分散,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交通工具缩短了农户的耕作路途时间,耕作距离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力度在下降,交通干线附近分布数量较多的即可恢复地类,与近几年的“廊道景观工程”建设密切相关。高经济梯度区的经济型撂荒占比较大,偏远地区农户对耕地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生态红线是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刚性底线,在生态红线之内,应积极实施“再野化”工程。结合新时期国家黄河生态战略,以建设复合型黄河生态廊道为目标,提出了不同区位、不同类型“非粮化”耕地的恢复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农业资源非常稀缺,耕地"非粮化"问题在很多地区依然突出.如果不加以干预,将损害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从而威胁国家粮食安全.本研究根据2013—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粮食统计数据,引入泰尔指数,将31个省份划分成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这7个区域.并分析了这7个地区粮食生产水平的差异,得出2013...  相似文献   

4.
国内耕地资源价值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国内耕地价值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展望,运用文献资料法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深入研究的方向。同时,介绍了目前耕地价值研究集中于耕地价值构成、区域尺度上的耕地价值核算及其核算方法和耕地价值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研究表明:耕地价值的实现、提升、地块研究尺度、评估模型、影响因素模型及农户行为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耕地撂荒是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很多研究学者对耕地撂荒影响机制做了大量研究,但对“非粮化”背景下不同区域耕地撂荒治理路径及提高粮食产量途径的研究较少。旺苍县耕地撂荒复耕主要是依靠农户自我复耕、主体流转复耕、代耕代种、集体收回复耕等方式,整治工作缓慢。为有效解决耕地撂荒问题,本文结合旺苍县耕地撂荒的现状,分析了耕地撂荒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政府主导建立保障体系、分类施策提高农田利用效率、加大投入提升技术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掌握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地块特征、空间集聚及驱动因子可为优化作物种植空间布局、完善耕地精细化管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分析全区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现状、类型以及地块特征,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最小二乘法、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识别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空间集聚特征、驱动因子及其作用效应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全区永久基本农田非粮生产地块主要分布在中部、西部、北部,非粮生产类型以果树和乔木为主,占非粮生产面积的88.85%;非粮生产地块的耕地质量、灌溉条件低于全区平均水平,但集中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区域,田面坡度小于等于6°的地块占77.86%;非粮生产比例在县级尺度上呈现显著空间正自相关性,H-H型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南部,L-L型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北部,H-L型集中分布在西部;田块规模、人均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各县到省会城市距离与县域非粮生产比例呈正相关,耕地质量、灌溉保证率与县域非粮生产比例呈负相关,不同驱动因子对非粮生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未来应从优化作物布局、加强质量建设、监管属性特征、完善保护补偿等方面加强全区永久基本...  相似文献   

7.
正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安全,将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作为国家重要战略部署,制定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牢牢守住了国家粮食安全生命线,切实稳定了粮食生产,有效减少了耕地撂荒,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等问题,促进了四川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一、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央财政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三补合一"改革,明确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  相似文献   

8.
张玉玉  罗巧玲  徐强 《南方农机》2023,(4):84-86+99
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探讨藏粮于地战略有助于寻求应对全球变局新形势的特色藏粮路径,更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关键。本研究构建了安全保障、结构保障、基础设施保障、经济发展水平4个维度27个指标的长宁县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21年统计数据并采用熵权法对长宁县粮食安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看长宁县粮食保障状况处于安全水平,但长宁县粮食安全状况在整体区域布局中存在较大差异,同时仍存在耕地“非粮化”、结构失衡严重,丘陵山区短板突出、机械化水平不高,种粮劳动力供给不足、劳动力趋老龄化等影响粮食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和制约因素。因此,为应对长宁县粮食安全存在的不稳定性因素,应保障耕地资源、加大高标准农田投入,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开展多元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以推动长宁县粮食安全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9.
权志军  文均  李鹏举 《南方农机》2023,(24):175-177
耕地是农业的生命线,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根基,保护好耕地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笔者以宜宾市为例,通过分析宜宾市的自然资源和耕地资源特点,指出宜宾市耕地保护主要存在“非粮化”“撂荒”“农户耕地保护意识差”等现象,从经济收益、三大主体利益不一致性、耕地土壤质量下降等方面进行剖析,进而提出应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加强耕地监管和恢复、提高农户耕地保护意识等耕地保护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春霞 《农业工程》2022,12(5):74-78
第3次全国国土调查以来,虽农用地面积有增加,但耕地数量比第2次全国国土调查期间有所减少,国家提出要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严守1.2亿hm2(18亿亩)耕地红线,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选择2个县级数据库,从调查的角度分析三调数据库种植属性和恢复属性,得出因区位原因出现平原区与山区耕地种植情况差异大、耕地流转方向不同的结论,最后提出了耕地保护的3点对策。   相似文献   

11.
观点·声音     
唐仁健:确保耕地数量大力提升耕地质量日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解决好耕地问题,今后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确保耕地数量,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18亿亩耕地是吃饭的家底,必须坚决守住这个红线,必须把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另一方面,大力提升耕地质量,主要抓手就是高标准农田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耕地有限,科学技术进步无限。"藏粮于技"是粮食生产的必然选择。粮食丰收不仅要依靠土地,而且还要依靠科技。在耕地稳定的情况下,要满足我国13亿多人口日益增长的粮食需要,保证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必须靠不断创新的农业技术来保障。要通过推广优良品种、采取标准化高产高效绿色技术  相似文献   

13.
抓好秸秆还田技术推广 助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黑龙江是拥有2.5亿亩(1亩约等于0.067 hm~2)耕地的产粮大省,每年秸秆总量近1亿t,无序焚烧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大量废弃又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近年来,黑龙江省在部总站的精心指导下,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现了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试验示范新突破,推进了秸秆肥料化利用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1.以基础数据为支撑推进秸秆还田技术试验示范2015年开始,黑龙江省以机械化技术为核心,  相似文献   

14.
丘陵山区地块尺度耕地生态价值测算与提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构思地块尺度耕地生态价值测算方法及测算调查水田、旱地地块生态价值的基础上,解析地块尺度耕地生态价值特征,识别耕地生态价值影响机理,构建促进耕地生态价值提升的综合措施体系。结果表明:耕地地块的复种指数、生物产量越高,其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的能力越强;3个村水田、旱地地块生态价值均受到耕地质量指数和复种指数两个因子的显著正影响作用,具有价值提升空间。耕地生态价值提升应从加强土地整治工程的规划与实施、合理调整农户的耕作制度行为和物质投入行为、加强农业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和大力推行生态农业4个方面综合践行。  相似文献   

15.
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预警模型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源地安全预警是保护村镇饮用水安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以贵州省1 224个村镇水源地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运用惩罚型变权—可拓物元评价方法对贵州省2000—2013年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等级进行测度,并运用马尔科夫模型对贵州省2014—2020年水源地安全等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贵州省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等级整体呈好转的趋势,2000—2013年水源地安全等级从"巨警Ⅰ"演变为"中警Ⅲ",对应的警情指示灯由"红色"演化为"黄色";影响贵州省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植被覆盖率、裸岩率、水源保证率、人均供水量、农田灌溉单位面积用水量、COD排放负荷等指标,在今后的水源地保护工作中应予以重视;2014—2020年贵州省村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预测等级分别为"中警Ⅲ"和"轻警Ⅳ",指示灯为"黄色"和"蓝色",但水源地安全等级具有向"中警Ⅲ"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济南南部卧虎山水库上游"三川"流域1988年-2014年5期LUCC的分析与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模拟,研究了LUCC与流域径流的关系。针对流域以农业耕作为主、耕地变化量是近年来影响流域径流减少的因素这一现实情况,利用SWAT模拟了采取新旧灌溉定额对流域出口断面径流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农作物灌溉定额在减少了0.17%的情况下,位于流域出口的卧虎山水库入库量增加了0.31%,此结果对提高流域尺度下节水灌溉等水资源优化配置效率、加强水库调度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从耕地单产实现程度、播种面积实现程度和耕地总产实现程度3个方面来表征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的计算方法。区域尺度上的小麦、玉米可实现单产是采用前沿生产函数、区试产量和近5 a高产水平等多种方法进行确定,地块尺度的小麦和玉米的可实现单产依据农业生态区法(agricultural ecological zone,AEZ)进行修正得到。乡镇尺度上的小麦和玉米的可实现单产分别采用尺度下移和尺度上移的方法将地块尺度的小麦玉米可实现单产转化为乡镇尺度的可实现单产。应用此核算方法对北京市大兴区1982、2000和2006年3个时期的乡镇尺度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大兴区区域尺度的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实现程度在1982年出现最高值,并在1983-1998年的较长时期呈现小幅摆动但基本保持在35%~45%之间,而在1998年以后则呈现大幅下降的趋势,并在2004年以后出现一定幅度上升;大兴区乡镇尺度1982年实现程度最高;与1982年相比,2000年所有乡镇都大幅降低,2006年比2000年有所增加,但仍低于1982年;乡镇尺度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大兴区区域尺度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与乡镇尺度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该文构建的乡镇尺度耕地生产能力实现程度的分析方法为从宏观尺度研究耕地生产能力差异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阐明微观地理尺度下耕地种植结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以黑龙江省典型产粮大县为研究区,以1km2地理网格为研究单元,运用分区统计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及地理探测器法分析水稻、玉米和大豆3种主要作物种植结构的空间分异特征,揭示区域耕地种植结构空间分异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种植结构以单一大豆型、单一玉米型和玉米-大豆型为主要类型,以单一水稻型和大豆-玉米-水稻型为次要类型;不同作物种植结构的空间集聚性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水稻以HH型为主,玉米和大豆以HH型和LL型为主;地形条件是水稻种植结构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玉米和大豆种植结构空间分异主要受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影响,自然条件是耕地种植结构空间分异的关键性影响要素;研究区耕地种植结构空间分异是多因子交互作用的结果,双因子交互作用的影响均比单一因子影响程度大,市场区位和交通区位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玉米种植结构空间分异的影响最大,灌溉潜力与其他因子交互作用对水稻种植结构空间分异的影响最大,但因子交互作用对大豆种植结构空间分异影响程度的提升不明显。本研究有利于理解不同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空间分异的形成机理,可为耕地种植结构优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农机科技推广》2023,(2):51-52
<正>长安区位于西安近郊,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便捷,人均耕地不足1亩,户内地块分散。2008年以来,长安区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探索“土地托管”,发展粮食规模化经营,不断创新托管模式,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托管土地3万亩,带动全区土地托管超10万亩,有效避免了耕地撂荒和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为新形势下探索如何种好粮食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礼县马铃薯生产受自然条件、种薯退化、马铃薯病虫害、栽培技术落后、产业化程度低等因素影响,高品质、应季鲜食商品的经济效益和深加工程度都不够理想。基于此,本文积极探索马铃薯产业化发展途径,制定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的相应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加快马铃薯产业化进程,来推动整个马铃薯生产提质增效、稳定粮食生产、扭转农业"非粮化"趋势刻不容缓。笔者根据多年的基层工作实践,就马铃薯生产产业化发展途径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