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4年,我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3472元,折合10333美元,首次超过1万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3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2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50元。但我省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局面仍未有根本改变,农村仍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十三五"应着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实施"四大工程",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农村小  相似文献   

2.
陶爱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85-15987
以江苏省为例,选取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人均受教育水平、农业科技水平、城镇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个指标,依据2002~2009年《江苏统计年鉴》和江苏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采用灰色理论,分析了影响农民纯收入的因素。结果表明,按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城镇化水平、农民受教育水平、工业化水平、人均GDP、农村科技人员数量、乡村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即r06〉r04〉r02〉r05〉r07〉r03〉r01。结合具体实际,具体分析了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各个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民增收。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1崆峒区农村供水工程现状 平凉市崆峒区总人口为42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70万,占总人口的70.20%,位于甘肃省东部,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黄土高原土石山区,自然条件差,地形地貌复杂,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川塬相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11.20mm,年均蒸发量1466.55mm,干旱指数为2.50~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650m^3,是全省平均水平的45%。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数降低了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和农业经济效益,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4):791-792
利用湖北2004年农村固定观察点900个农户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是否拥有专业技术职称、是否受过培训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各种因素的作用程度。该研究的目的是探析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村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为政府科学决策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重庆市域内14个村565户农户家庭生活能源消费及相关问题的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水平和结构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调查地区农村人均家庭能源消费为1332.0 kgce,能源消费水平与温饱型经济水平基本一致;在农村家庭生活用能结构中,生物质能占总消费量的82.8%,煤炭占12.0%,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仍主要依赖当地自然资源;在自然资源条件和生活观念相近的条件下,农村家庭人均能耗与家庭经营人均收入和人均生猪饲养量正相关,与户均人口负相关;电能在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较小,但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呈适上升趋势,而天然气是未来农村居民的首选能源.  相似文献   

7.
曾维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209-19210
通过对江西省2004~2008年农村人均年收入数据进行分析,建立GM(1,1)灰色系统预测模型,运用灰色预测方法对江西省2009和2010年农村人均年收入水平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9年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差很小,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由该模型预测的2010年江西省农村人均年收入为5774元。  相似文献   

8.
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影响因素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01年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内陆地区2个省的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资料,运用OLS方法,对影响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域综合因素大幅度地、显著地影响着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农村非农劳动力数量与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质量的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可以显著增加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9.
原州区水资源严重缺乏,人均占有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201m3,给农业生产、农村人畜饮水造成很大困难,直接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管好用好人畜饮水工程,使工程保证正常供水,充分发挥效益是农村水利工作的主要职责.  相似文献   

10.
一、要正确理解农民人均收入指标的含义当前,反映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指标有两个:一是国家统计局通过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获取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二是农经部门通过自下而上进行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调查所产生的“农民人均所得(也称农民人均经营性纯收入)”。二者是性质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农村家庭能源可持续消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重庆市域内14个村565户农户家庭生活能源消费及相关问题的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水平和结构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调查地区农村人均家庭能源消费为1332.0 kgce,能源消费水平与温饱型经济水平基本一致;在农村家庭生活用能结构中,生物质能占总消费量的82.8%,煤炭占12.0%,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仍主要依赖当地自然资源;在自然资源条件和生活观念相近的条件下,农村家庭人均能耗与家庭经营人均收入和人均生猪饲养量正相关,与户均人口负相关;电能在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较小,但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呈适上升趋势,而天然气是未来农村居民的首选能源.  相似文献   

12.
《农家顾问》2008,(4):5-5
从今年开始,湖北省财政增加投入3亿元,按照城市人均15元/月,农村人均10元/月的标准,对城乡低保对象补助进行上调。从今年1月1日开始,湖北城市低保对象人均每月补助将由86元提高到101元,农村低保人均每月补助将由30元提高到40元。同时重点提高一、二类低保对象的补助水平,适当提高三类低保对象的补助水平。  相似文献   

13.
谈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变化 ,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 ,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主要标志 ,以衣、食、住、行条件的极大改善为主要特征。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成为一个地方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但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 ,仅用具有量化特征的标准来反映农村的变化 ,尤其是反映农村工作水平和干部政绩 ,显然是不全面、不准确、不符合时代发展变化趋势的。笔者认为 ,以农民生活质量取代农民生活水平更具科学性、合理性。生活质量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 ,包括物质生活…  相似文献   

14.
农村改革30年安徽农民收入增长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省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改革开放30年来,该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全国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15.
西吉县历来干旱缺水,多年平均降水量427.90mm,年蒸发量却高达1400—1600mm,干旱成为我县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全县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均占有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170m^3,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14,干旱缺水给农业生产、农村人畜饮水造成了很大困难,直接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中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与驱动因素,从生产、生活、生态3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在测算出各地区2005—2014年农村绿色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Dagum基尼系数法分析其时空差异,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中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整体较好且处于上升趋势,其中东部中部西部东北;2)中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差距不断扩大,东部与西部的区域内差距相对较大,而总体差距主要来自于区域间差异;3)中国农村绿色发展水平与人均GDP、城镇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以及农户投资能力显著正相关;各区域农村绿色发展的驱动因素同中存异,人均GDP对东部和西部、城镇化水平则对中部和东北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城镇化水平和生态保护社会投资对西部农村绿色发展产生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吉林是-个典型的农业大省.农村人口1455万,占全省人口的53.3%,其中农户372万户.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吉林省农业和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粮食商品率、人均占有量、粮食调出量、玉米出口量一直居全国首位.2008年,全省粮食产量实现570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畜牧业产值达751亿元,同比增长10%;农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0%.  相似文献   

18.
农村人口城镇化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扩大农产品消费市场、增加非农就业、带动周边农村的土地及物业升值等机制影响农民增收,以广东近30年的发展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东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化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长期均衡关系,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增长约1.23%。指出广东应继续推进和优化农村人口城镇化战略,通过农村城镇化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等,从根本上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9.
王建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11):6857-6858
基于统筹城乡视角,研究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选取1985~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性消费支出的相关数据,建立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生活性消费支出的回归模型,运用计量软件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当期消费与当期收入、滞后1期的消费、滞后1期的收入之间不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存在短期均衡关系,当期收入是决定本期消费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政策建议,以提高我国农村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20.
庄浪县位于甘肃东部、六盘山西麓,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全省18个干旱贫困县和4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辖18个乡,432个村,总面积1553m^2,总人口42、38万人,近十年年平均降雨量为530mm左右,年蒸发量1300mm.人均水量238m^2,分别是全国和全省人均占有水量的十分之一和五分之一。由于干旱少雨.水资源匮乏,人畜饮水十分困难。据统计,全县共有缺水人口3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1%.2000年前,已建成人饮工程56处,共解决8万人,还有26万人吃水相当困难。由此可见,庄浪县农村吃水难、用水难问题还十分突出,加速解决其人畜饮水困难,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是群众最盼望、最欢迎、最拥护的实事好事,也是践行党和政府为民造福的宗旨意识,密切党群、政群和干群关系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