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深入研究了宁夏南部山区退耕还林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退耕还林工程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分析了实施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巩固和完善宁夏南部山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的时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林业工程的实施,地处黄土丘陵半干旱山区的宁夏海源县,林业建设成效显著,林地面积迅速增加,截至2007年底,林地面积已经达到了192万亩。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北地区啮齿动物的发生现状与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各省区地下害鼠主要监测对象是甘肃鼢鼠、中华鼢鼠和高原鼢鼠;监测的主要地面害鼠是小家鼠、达乌尔黄鼠和灰仓鼠等13种;草兔已经成为一种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主要灾害。害鼠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且有爆发成灾的趋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原先发生在农田的害鼠变成了林地害鼠,造成了在局部地区林地鼠害发生面积的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宁夏南部山区西吉县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现状的分析研究,针对工程建设中存在种苗不足、科技资金投入少、宣传方式欠佳、后续产业培育不足等影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实质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退耕还林地中高原鼢鼠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退耕还林地中鼠害已成为严重影响退耕还林(草)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生物危害。据调查,青海省退耕还林地中鼠害发生面积达8万多hm2,新退耕地鼠害发生率达12%,严重地区达46%。青海省退耕还林地中鼠害危害种类有高原酚鼠、达吾尔鼠兔和田鼠等,并以高原鼢鼠危害最严重。近年来,我们着重对高原鼢鼠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固原市退耕地甘肃鼢鼠发生特点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从宁夏固原退耕还林区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 Lyon持续发生的实际出发,以甘肃鼢鼠发生特点为主要研究内容,采用标准地调查法,经分析表明固原市退耕地甘肃鼢鼠发生面积124 667 hm2,其中重度危害5 867 hm2;主要危害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Garr、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 cipis-rupprechtii Mayr、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山杏Prunus armeniaca Linn、山桃Prunus da- vidiana(Carr.)Franch等常规造林树种,且幼林受害严重;发生状况与退耕地坡向、坡度有密切的关系,其中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是鼢鼠发生的重点区域。并对甘肃鼢鼠大规模人工捕打后自然种群的消长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固原市的生态条件和林业生产实际,提出了适合宁夏农林业生产实际和鼢鼠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杭锦后旗于2000年实施国家退耕还林及天保工程,林业得到大发展,中幼林面积迅速增加,林地植被迅速恢复,加之退耕地套种牧草,给害鼠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害鼠大量繁殖蔓延,爆发成灾。2003年春天被列为国家级森林鼠害工程治理项目示范区。文章提出了治理的基本思路、对策和总体目标。通过采取工程治理的办法,推进化学、物理、生态技术的综合应用,达到标本兼治,逐步实现可持续控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宁南山区抗旱集流整地及树种配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分是影响宁夏南部山区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制约因子。多年来,围绕旱作林业摸索总结出的"88542"水平沟、漏斗式集水坑和鱼鳞坑等抗旱集流整地技术,为当地的生态建设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技术措施。在系统总结三种整地技术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三种集流整地方式对原生植被、林木生长及鼢鼠危害情况的影响,并对其截流集水效果和贮水能力进行对比分析。还根据宁南山区的生态状况以及造林经验,提供了符合实际的树种配置。最后,对选择抗旱集流整地方式,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山区退耕还林工程中应用参与式方法及其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是实现我国生态大环境改善的重要林业生态工程之一。在实施退耕还林中,现行的常规林业方法难以充分地体现农民意愿和利益,行政干预的方式往往导致事与愿违的负面影响。而采用参与式方法鼓励农民参与退耕还林工程,虽然能够激励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由于执行对于参与式方法的理解偏差和运用不当,往往又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过于“尊重”农民意愿,陷入尴尬局面。本通过对于安徽省霍山县退耕还林工程的案例比较分析,讨论参与式方法在国家林业工程中应用的制约因素及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正"红色股份"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2017年11月中旬,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调研组一行,前往云南红河州红河县就退耕还林工作进行调研。他们现场踏勘、座谈访问后得出了这一结论。揭开红色股份的面纱退耕还林工程始于1999年。18年间,工程在我国山区推进中涌现出了多种形式。其中,企业+村民的经营组织形式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区域比较普遍。大量经营公司与退耕户联手,进行山地林业的经营活动。在利用退耕地发展经济林和用材林的经营项目中,社会资金进入集体林经营。但如何科学协调山区退耕村民  相似文献   

11.
宁夏南部干旱山区退耕还林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夏南部干旱山区退耕还林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干旱山区林种配置模式、整地措施、所选用的树种、草种的生物学特性、造林密度、苗木栽植技术、牧草栽植技术以及扶育管理等方面作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河北林业》2009,(3):F0003-F0003
5月26日,省林业局在赞皇县召开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现场会,南部9个设区市林业局主管局长、退耕办主任,山区重点县林业局长,省林业局有关处室、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上午,会议代表参观了赞皇县岭根底村退耕还林工程匹配荒山容器苗造林工程区、退耕还林坛山万亩核桃示范工程、大枣配套加工企业赞绿食品有限公司、退耕还林工程阳泽双万亩红枣示范区等现场;  相似文献   

13.
甘肃鼢鼠在宁夏南部山区雌性孕体比例为38.5%,平均一窝3.9只。该鼠有独立生活的领地,一般雌雄相邻,有使用公共草场和浴场的习性。在宁夏南部山区主要分布在海拔2200—2600m范围内,种群密度随着干旱程度增加而递减,具有干旱年份大集中小分散,丰雨年大分散小集中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4.
“2605”项目区西吉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西南部,是环境恶劣、经济落后的广大西部地区的一个缩影。而国家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几乎涵盖了整个西部、西南的所有贫困地区,同样面临着生态恢复与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工程实施5 a,已使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恢复,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何巩固来之不易的退耕还林成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纵观“2605”项目的成败得失,其教训是深刻而发人深省的,科学地分析和反思这些生态工程的利弊得失对正在开展的以粮代赈、退耕还林(草)工程———即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工程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华鼢鼠是林区最主要的林地害鼠,鼠害是继森林火灾、乱砍滥伐之后的第二大灾害。因而研究和掌握中华鼢鼠的生物学习性,制定相应的综合管理对策对林业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陡坡耕地退耕还林是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为了使这项工作顺利进行 ,不仅需要按照国家政策规定退耕 ,而且还要搞好这些退耕地的造林作业设计。造林作业设计是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必要程序 ,也是造林施工的依据 ,为了统一全市退耕还林作业设计方案 ,保证退耕还林技术方案的落实 ,在退耕还林作业设计中 ,应明确下列几个问题。1 退耕还林地、荒山荒地造林宜林地的确定1.1 退耕还林地的确定对于水土流失严重或者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耕地、沙化地或生态重点治理区的坡耕地 ,都属于退耕还林地的范畴。属于基本农田范围的耕地不能…  相似文献   

17.
宁夏西吉县是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区之一,西吉县党委、政府抢抓机遇,把退耕还林工程作为重点建设项目来抓,以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而使地方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得到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8.
鼢鼠灵防治中华鼢鼠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应用鼢鼠灵防治林区主要害鼠中华鼢鼠的试验结果:小区试验灭鼠效果不低于80%;不同时间、地点,效果无显著差异;推广试验效果不低于95.0%;同时对死鼠进行了解剖,证明中华鼢鼠是由于盗食了鼢鼠灵而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19.
<正>10月11日,在南京召开的全国休闲农业经验交流会上,农业部公布了2014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百村名单,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榜上有名,这是继该村荣获"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称号后,再次荣获的一项国家荣誉,也是历年来宁夏唯一获此殊荣的乡村。龙王坝村是西吉心雨林下产业合作社所在地,也是西吉县吉强镇最偏远的一个村庄。2002年以来,由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该村大部分农民进城务工,数千亩荒山和林地无人经营。2010年,集体林权制度改  相似文献   

20.
陈国杰 《中国林业》2011,(20):53-53
西吉县地处宁夏南部六盘山西麓.属干旱山区,主要由黄土丘陵、符川地和土石山组成,总而积3144平方公里,令县辖3镇16乡,总人门55万,农民人均纯收入325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