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氟敏指数为耐氟性指标,通过对夏7×夏6、秋菊×新6、春华×秋实、秋丰×白玉、丰一×54A、菁松×皓月6对蚕品种的耐氟性比较,结果表明夏7×夏6耐氟性最强,秋丰×白玉、秋菊×新6耐氟性次之,丰一×54A耐氟性较强,春华×秋实耐氟性较弱,菁松×皓月耐氟性最弱。  相似文献   

2.
采用幼虫4龄期人工添食20 mg/kg氟化纳溶液定向选择耐氟污染性能和杂交育种、回交改良等育种技术,育成了具有耐氟污染特性的春用多丝量家蚕新品种华·东×春·晨。该品种在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共同鉴定和农村生产试验鉴定中,表现出体质强健、耐氟性好、产茧量高、茧型大、丝质优等特点,其中氟敏指数检测数据显示其耐氟性能明显强于春用品种菁松×皓月,并达到了秋用耐氟污染品种秋丰×白玉的水平。新品种在农村生产试验鉴定中,产茧量及丝质成绩普遍优于当地对照品种菁松×皓月和秋丰×白玉,特别是盒种产茧量分别超过对照品种菁松×皓月和秋丰×白玉7%、12%左右。2010年2月该品种已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浙江省及长江中下游蚕区特别是氟化物污染较严重的蚕区春期推广饲养。  相似文献   

3.
采用添氟对若干桑蚕现行一代杂交种进行耐性比较试验,结果认为不同杂交种对氟的耐受力差展很大,夏秋蚕品种的耐氟性显著高于春用种。在测试品种中,耐氟性排序为:秋丰×白玉〉丰1×54≌华峰×雪松≌薪杭×科明〉春蕾×菁松×皓月≌浙蕾×春晓。  相似文献   

4.
桑蚕品种菁松×皓月的耐氟改良系菁松F×皓月F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耐氟主基因导入生产品种菁松、皓月 ,并纯合固定 ,作成耐氟系菁松F、皓月F,一代杂交种菁松F×皓月F ,全龄耐氟90mg/kg,其余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原系统水平  相似文献   

5.
桑蚕品种菁松×皓月的耐氟改良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耐氟主基因导入生产品种菁松、皓月,并纯合固定,作成耐氟系菁松F、皓月F,一代杂交种菁松F×皓月F,全龄耐氟90mg/kg,其余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原系统水平。  相似文献   

6.
沈建华 《蚕桑通报》2003,34(2):22-24
2002年秋期对江浙地区发种量最大的苏菊×明虎、秋丰×白玉二对主要夏秋用品种进行了耐氟能力的测定,测定方法采用氟敏指数法,测定结果:秋丰×白玉正、反交的耐氟性强于苏菊×明虎正、反交,尤其在200mg/kgNaF溶液浓度添食时,这种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沈建华  丁农  邱萍 《中国蚕业》2002,23(1):27-29
菁松×皓月是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一对春用蚕品种,因为其茧丝质成绩优良,多年来一直是浙江省春蚕当家品种.但近几年来随着乡镇工业的迅速发展,农村氟化物污染严重,菁松×皓月由于其耐氟能力较弱,时常出现氟化物中毒现象,造成蚕茧欠收.能否对菁松×皓月进行改良,在保持其茧丝质优良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其耐氟能力,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据报道,林昌麒等通过对200多个资源品种进行耐氟性鉴定,发现了带耐氟显性主效基因的载体品种T6,用T6与菁松、皓月原种杂交,再连续回交固定,已经选育出耐氟改良品种菁松F×皓月F,该品种在保持原菁松×皓月主要优良经济性状的同时,耐氟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全龄耐氟在90mg/kg以上.2000年春从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引进菁松F×皓月F进行耐氟性测定及常规饲养比较,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嵊州市蚕种场自2011年开始尝试一年四期的蚕种生产新模式以来,连续6年以春期、早秋期、晚秋期三期连养的生产实践,逐步探索出适合早秋生产的技术模式与措施。2014年始,因用种单位需求和增加用种调节空间,早秋期饲养品种以秋丰、白玉为主转为秋丰、白玉与菁松、皓月并养,经2015、2016年连续2年的实践,菁松、皓月均获得较好生产成绩(具体见表1)。从表1看,2015年早秋期湖村桥点,菁松、皓月  相似文献   

9.
华·东×春·晨是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蚕桑研究所采用人工添食氟化物,定向选择耐氟性和杂交育种等技术,育成的一对耐氟性较强的春用多丝量四元杂交种.该品种2006~2007年参加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共同鉴定,2008~2009年参加浙江省农村生产试验鉴定,产茧量及丝质成绩普遍优于当地对照品种菁松×皓月和秋丰×白玉,2010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开始在浙江省淳安县、湖州市南浔区、安吉县等地试养推广,现就该品种的原种繁育技术浅述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现行蚕品种对氟化物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对现行一代交杂种及其原种进行了对氟化物的抗性研究。在供试的9个一代交杂种中丰-×54A、秋丰×白玉属强抗品种,其二~三龄的耐氟量为40~50ppm;7532×75新、浙农1×苏12属中抗品种,耐氟量为30~40ppm;中新1×日新1、苏3·秋3×苏4属弱抗品种,耐氟量为30ppm;钟秋×金铃、春蕾×镇珠、苏5×苏6属敏感品种,耐氟量在30ppm以下。在供试的14个原蚕品种中75新属强抗品种,其二~三龄的耐氟量为40~50ppm;7532、日新1、苏4、46属中抗品种,耐氟量为30~40ppm;57A、苏3·秋3、中新1属弱抗品种,耐氟量在30ppm以下;苏3、秋3、24、57B、苏5、苏6属敏感品种,耐氟量为20~25ppm。  相似文献   

11.
春秋兼用家蚕新品种“春华×秋实”的育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以丝质优、耐氟污染性能较强的品种为育种材料,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育成一对春秋兼用的中丝量家蚕新品种春华×秋实。浙江省蚕品种实验室共同鉴定和农村试养鉴定表明该品种具有以下特点:孵化、眠起、老熟齐一,体质强健好养,茧型较大,产量高;茧丝质优良,春期饲养茧层率23.46%,鲜茧出丝率17.54%,茧丝长1 263 m,解舒率83.52%,纤度2.773 dtex,洁净94.50分;综合经济性状优良,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相比,万蚕产茧量提高7.0%,与对照品种秋丰×白玉相比,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茧丝长、解舒丝长、鲜茧出丝率分别提高1.7%、8.9%、9.0%、6.6%、8.1%。新品种已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合在浙江省及长江中下游蚕区推广饲养。  相似文献   

12.
采用系统分离法建立了华峰灰、白蛾系 ;以华峰、雪松为基础 ,选择耐氟性强、茧丝质优良的现行品种组配若干多元杂交组合 ,通过实验室常规鉴定和耐氟性能测试 ,筛选出耐氟性能好、茧丝质优的家蚕三元杂交组合华峰GW×雪·A。 4省区联合鉴定和种场试繁表明 ,该组合各项经济性状都达到了菁松×皓月的水平 ,繁育性能比华峰×雪松有较大的改善 ,在氟化物污染较严重的蚕区饲养能正常生长发育 ,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家蚕品种秋丰×白玉是一对耐氟性较强的夏秋用蚕品种,其中以亲本白玉A的耐氟性最强。以白玉A与耐氟性较弱的皓月B为亲本组配各种杂交世代进行耐氟性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的氟化物添食范围内,其耐氟性遗传呈显性遗传,受主效基因控制,并且具有部分伴性遗传效应和明显的杂种优势。利用SSR分子标记对耐氟性状进行连锁分析,初步确定耐氟主效基因与第12连锁群中的2个标记(chr12-2990-1和chr12-2990-2)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14.
秋丰×白玉在春季饲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秋丰×白玉由中国农科院蚕研所育成,是一对耐氟性强、产量高、丝质优的夏秋用家蚕品种,系浙江省抗氟污染、提高茧丝品质“秋种春养”的主推品种,专养秋丰×白玉夏秋用家蚕品种可以显著提高茧产量、质量,对促进我们吴江蚕桑老区的传统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4年春蚕期在吴江市震泽镇开始引进,进行农村试养;2005年春蚕期在吴江市桃源镇大规模推广饲养了5300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现行当家品种菁松×皓月为对照,对春用品种华丰×雪松和苏镇×春光在茧丝质和抗氧性方面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发现:两对试验品种在丝质在抗氟性方面均优于或略优于对照种,故建议在氟化物污染严重地区推广这两对品种以确保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6.
菁松×皓月是生产上推广量最大的春用多丝量家蚕品种,根据家蚕茧荧光色的遗传机制,将该品种改育成具有蚕茧荧光显色判性性状的品种。对蚕茧有多种荧光显色的菁松通过系统分离方法,对蚕茧单一荧光显色的皓月通过杂交导入荧光伴性基因Fx及定向培育的方法,将2个品种均改育成雄蚕茧为黄荧光色、雌蚕茧为紫荧光色的品种,其荧光判性准确率达到100%。2个改育的品种暂命名为苏杰、豪胜。实验室饲养鉴定成绩表明改育品种杂交组合苏杰×豪胜的幼虫比菁松×皓月发育快,体质更强健,但全茧量略低;缫丝鉴定苏杰×豪胜的茧丝纤度2.686 dtex,洁净95.5分,茧丝长1 300 m以上,解舒率75%以上,并且生丝匀度好。改育品种杂交组合苏杰×豪胜的主要经济性状成绩与菁松×皓月相仿,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可以达到雌雄蚕茧分别缫丝和提高蚕种制造鉴蛹工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曾华明  冯永德 《四川蚕业》2001,29(4):14-15,22
<正> 1998年春季对我省现行推广使用的春用品种:781A.B×782.734、菁松×皓月(四川)以及引进品种浙江的春蕾×镇珠、江苏的苏5×苏6、山东的菁松×皓月(山东)以及9813共6对品种,安排在全省8个鉴定点,  相似文献   

18.
家蚕性别遗传一般是雌雄各半,雄性个体在出丝率、叶丝转化率、茧丝质量以及抗逆性等方面都优于雌性。按照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科研科的安排,修水县在义宁镇吴都村进行了雄蚕品种秋华×平30、秋丰×平28和菁松×皓月为对照种的试养,两个品种表现均优于菁松×皓月,尤以秋华×平30表现更好,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菁松×皓月是山东、江苏、浙江等省现行饲养的高丝量品种。具有好养、优质、高产的性能。一九九○年我省引入菁松×皓月一代什交种进行农村试养,表现较好.为了生产需要,我所于一九九一年引进原种试养,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试养方法 1991年春从江苏省引进菁松A、菁松B和皓月A、皓月B原母种进行试繁以美蓉、湘晖、7522等品种为对照,设专人专  相似文献   

20.
菁松×皓月是 1 982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春用多丝量蚕品种 ,该品种在全国各地推广多年 ,已成为我国主要蚕区的春用当家品种之一。我场冷库自1 991年开始冷藏该蚕品种 ,多年来在冷藏实践中发现该品种其滞育特性与其他品种相比差异较大 ,反映在大面积孵化不齐。因此 ,作者查阅了我场冷库 1 3个场站 1 992年~ 1 999年冬季入库时活性化程度 ,调查发现菁松×皓月 40个批次中没有活性化的有 2 2个批次 ,占总批次的 55% ;菁松×皓月 42个批次中没有活性化的有 35个批次 ,占总批次的83.3%。在试催青调查中发现菁松×皓月二日孵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