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室内利用干草灰封贮山芋种越冬,其贮藏出窖率一般可达90%~95%,比常规地窖贮藏方法的出窖率高15%左右,而且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
为了检验高温育苗及温水浸薯块防治甘薯黑斑病的实际应用效果,并总结在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经验,河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于1964年在新乐县宋村建立了防治甘薯黑斑病的专题基点。宋村大队种植甘薯750亩,共建立了五十一个甘薯苗床。该队出窖病薯率最高为39.75%,最低1.4%,二十四个窖平均为16.15%。五十一个苗床上床病薯率最高16%,最低0.6%,平均为4.38%。苗床有顿水顿火炕、中心煤火炕、  相似文献   

3.
甘薯安全保种法──高温愈合大屋窖江苏省阜宁县农业局张达余江苏淮北地区是我国甘薯重点产区,传统的地窖保种法安全系数小,出窖率一般只有45%~50%。近年来该区推广高温愈合大屋窖贮藏甘薯种,深受农民欢迎,安全贮藏率达到95%。1薯窖准备。大屋窖以土墙草房...  相似文献   

4.
祁永复  袁宝忠 《作物学报》1965,4(3):256-264
甘薯大屋窖(又称屋式贮藏库),是在总结徐州地区群众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提高的一种此较理想的窖型,1963年开始小规模布点示范,1964年秋大规模推广,全区推广14200个,贮藏数量占全专区总贮藏量的65%,平均安全贮藏率为98%,共中有数以千升的贮藏窖腐烂率仅有0.1%左右。徐州地区过去每年甘薯在贮藏期间腐烂率平均为总贮藏量的30%以上,1965年春季调查,全区甘薯腐烂率不足5%。  相似文献   

5.
为开发低投入、低能耗的马铃薯贮藏库,通过设计、性能测试和贮藏试验,研制出太阳能风补发电控温土窖。该土窖库体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总热阻大于2.84 m~2·℃/W,比普通冷库能耗减少90%。马铃薯贮藏120 d后,好薯率为97.6%,硬度为63.16 kg/cm~2,其他指标均优于传统土窖。太阳能风补发电控温土窖具有利用自然冷源、机械制冷、保温控温的功能,适合马铃薯的长期贮藏。  相似文献   

6.
为提出江西本地窖藏木薯种茎的出窖适宜时间及种植方法。试验于2011—2013年,设计地膜覆盖和露地方式,分别于2月下旬至4月中旬出窖,每10天种植1期,研究了木薯种茎质量变化、种茎出苗率、农艺性状、鲜薯淀粉含量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2月下旬至3月上旬木薯出窖种植易受气温和降雨的影响,降雨量过大,温度过低均不适宜出窖种植,出苗率均值为45.67%。3月中下旬出窖种植的出苗率高,均值为95.38%,中旬种植的产量高于下旬,地膜覆盖高于露地。而4月上中旬种植的出苗率虽高,但木薯种茎芽点完好率低,用种量大。采用地膜覆盖方式,鲜薯淀粉含量和收获指数降低,薯数增加,薯粗和茎粗增粗,株高增高,最终木薯鲜薯产量增加。江西及同等纬度区域,本地窖藏木薯种茎3月中旬适宜出窖,采用地膜覆盖种植优于露地方式。  相似文献   

7.
曹玉佩 《科学种养》2011,(11):56-56
1.储藏山芋在室内利用干草木灰封储山芋越冬,其储藏出窖率一般可达90%-95%,比常规地窖法的出窖率高15%。可利用墙壁不透风、屋顶不漏雨雪的屋角,在霜降节至立冬节期间储藏山芋种。先在选好的地上铺10厘米厚的稻草,然后用芦苇在稻草上圈成谷囤状,在囤内铺10厘米厚的草木灰,再在草木灰中间堆山芋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在烟草种植上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井窖移栽配以三角栽培技术对白肋烟农艺性状、光合速率、内源激素含量、化学品质以及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井窖式移栽和三角栽培增加了白肋烟的株高、叶面积和单株叶片数,提高了大田生长期的光合速率;②井窖式移栽和三角栽培提高了白肋烟各生育期间叶片中IAA含量,并且降低了旺长期和成熟期JA与ABA的含量;③井窖式移栽和三角栽培降低了烟叶中烟碱的含量,提高了钾含量及中部叶糖含量,增加了经济产量;④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移栽方式是影响产量和产值的主要因素,贡献率分别为78.57%和61.96%,栽培方式是影响上中等烟率、烟碱和钾含量的主要因素,贡献率分别为68.62%、62.10%和54.74%,移栽与栽培方式对上中等烟率和钾含量存在显著互作效应,贡献率分别为6.95%和45.21%。  相似文献   

9.
窖内冰棚冬贮的萝卜不萌芽、不糠心、表皮鲜艳、出窖上市便利,经济效益可观,现将该贮藏方法介绍如下. 1窖内结构 选择半地上半地下窖,半地下有利于保温,半地上有利于降温.窖内总高度不低于2.5~3 m,应从地面以上留前后窗,以便对流通风降温,利于调解窖内温度,每隔若干米在窖顶最高处留一个天窗.入冬后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先关闭阴面窗,后关闭阳面窗,天窗至最寒冷时关闭.如窖内温度升高时,先开天窗,再开阳面窗,最后开阴面窗.  相似文献   

10.
【摘要】 1.鲜人参用厚0.1毫米聚乙烯薄膜小袋包装,置于人工制冷库中(0℃),保鲜期210天,保鲜率达95%;在普通无制冷窖中(5~12℃),保鲜率达90%。2.在聚乙烯硅窗保鲜盒中铺垫含有保鲜剂的滤纸,再铺垫新鲜苔藓,放入洗刷干净的鲜人参密  相似文献   

11.
落叶花木和果树都是冬眠树种,它需要有一个冷凉环境冬眠。笔者根据它的生物学习性,连续三年对月季、石榴以及桃、李等近20种盆栽花木和盆栽果树的越冬,均采用冷窖贮藏。据88年冬检测:当窖外气温零下20℃时,窖内温度是0℃;窖外气温零下22℃时,窖内温度是零下2℃,最低窖温曾达零下5℃,塑膜上挂一层薄冰,但还没有发生冻窖死亡现象。实践证明:冷窖越冬可万无一失。它的好处是,第二年春季出窖早,抗性强,发枝壮,开花早,花大鲜艳。它既不用温室升温,节省燃料费用,又减去冬季管理时间。是解决养花多,越冬难的一种好办法。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1.旧窖消毒甘薯入窖前,旧窖洞要重新挖一遍,以见新土为准,旧土运出窖外。若窖内比较干燥,可泼几桶清水,以保持窖内湿润。存放甘薯前要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800倍液均匀喷洒地窖,以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或用硫磺点燃后盖严窖口和气眼进行熏蒸消毒,用量为100 g/m3。2.适期收获甘薯是营养体,具有无限生长特性,过早收获产量低,过晚收获易受冷害不耐贮藏。在气温为18℃时开  相似文献   

13.
秋甘蓝在10~12月上市,耐储藏性好,储量大,以平头型品种的耐储性最强。适宜储藏的温度为-0.6℃(±0.1℃),氧气浓度为5%,二氧化碳浓度为1%~5%。窖藏寒冷地区建地下窖,窖深  相似文献   

14.
<正>一、旧窖消毒甘薯入窖前,旧窖洞要重新挖一遍,以见新土为准,旧土运出窖外。若窖内比较干燥,可泼几桶清水,以保持窖内湿润。存放甘薯前先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50%硫黄悬浮剂800倍液均匀喷洒地窖,以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 ;或用硫黄点燃后盖严窖口和气眼进行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用硫黄100克。二、适期收获甘薯是营养体,具有无限生长特性,过早收获产量低,过晚收获易受冷害不耐储藏。在气温18℃时开始收获,气温10℃以上收完最佳。收获时要轻刨、轻运、轻放,  相似文献   

15.
一、井窖贮藏 我国很多生姜产区采用的是井窖贮藏。井窖贮藏首先要选择地势高燥,地下水位低于10 m的地方建窖,井窖深度一般为6~8 m,南方可浅至2~3 m。先挖出一个直径80 cm的圆井口,  相似文献   

16.
(1)做好井窖消毒处理 一般消毒处理井窖要在甘薯收获前10天左右进行.一是刮去四壁陈土及窖底污土,然后洒上一层生石灰;二是每立方米井窖用50g硫磺点燃后闭窖熏蒸3昼夜.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针对以往在干旱地区建设蓄水窖造价高、费工费时和旱地冬小麦生长期存在的各种逆境及有限补灌时期和补灌定额的诸多问题,从蓄水窖位置的选择,蓄水窖容量的确定,根据地形确定蓄水窖的形状,窖壁处理技术等方面开展了修建蓄水窖工艺技术和有限补灌农艺节水的系列研究,为不同旱作类型区的小麦高产高效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窖藏储藏前,应对旧窖窖底及窖身喷2.5%多菌灵或40%甲基托布津400~500倍液进行消毒。窖底铺1层细土,每储25~30厘米厚的荸荠,撒上1层干细土,如此每储1层荸荠撒1层土直至储藏的荸荠离窖口仅有20厘米宽为止,然后用干细土填口,再用30厘米厚的泥土将顶封成馒头形,并盖过窖口、拍实。  相似文献   

19.
徐州地区窖栽韭黄历史悠久,特别是徐州市铜山县,年窖栽韭黄5000余个标准窖(10m2 窖),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窖栽韭黄以其色泽金黄,口味佳,营养丰富而著称中外。每100g韭黄中含蛋白质24g左右,脂肪0.5 g,同时富含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349 mg,维生素C39 mg,胡萝卜素3.5 mg。由于窖栽韭黄的上市期在元旦、春  相似文献   

20.
1.冻前挖窖 1.1窖址选择 窖址要选在岗平向阳地带. 1.2挖窖备用 要赶在封冻前依蒜种储量多少挖深为1m,宽为1m,长依地形自定的长方形简易窖若干.简易窖的方向以东西为佳,窖间距离要在1m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