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家蚕病毒病是养蚕生产中最常见、危害最重的一类传染性疾病,据四川蚕病普查资料显示,每年家蚕因蚕病减产20%左右,其中家蚕病毒病的危害占蚕病损失中的70%~80%,养蚕成败的关键是蚕品种的优劣和蚕病的防除,蚕病的发生直接影响到茧丝质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蚕病防治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蚕病危害制约了蚕业经济的发展,通过对蚕病的发生、危害、防治措施进行调查研究,危害我区的蚕病有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原虫病、虱螨、蝇蛆病等,但对养蚕危害最大,后果严重的是病毒病。八十年代初,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养蚕由集体转变为千家万户,点多面广技术人员少,增大了养蚕技术指导的难度,放松了蚕病防治工作。蚕农把希望寄托于药物治疗上。随种配的消毒剂——漂白粉有70%的农户都没有使用,  相似文献   

3.
<正> 经阆中市调查,家蚕病尤以病毒病发病面最广,危害最重,损失量最大。一般五龄中后期暴发成灾,大面积蚕茧减产在20-39%,局部村社损失达 50-70%,一旦病害成灾,蚕儿“无力回天”。而摸清发病规律,实施蚕病综合防治配套技术后,有效地控制了蚕病暴发,把蚕病损失率降低到最低限度,确保蚕茧优质高产高效。一般大面积控制在10%,示范社控制在 5%以下,取得了显著成  相似文献   

4.
<正> 一、研制目的 蚕病危害蚕桑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据四川省蚕病普查资料估算,每年因蚕病造成的蚕茧损失达20%以上,达40多万担,价值一亿八千多万元。近年四川省张种产茧量下降至不足25公斤,其原因之一是分户养蚕,消毒药物种类无法更新,蚕农不能有效用药所致。  相似文献   

5.
<正>蝇蛆病是当前生产上主要蚕病之一,是多化性蚕蛆蝇产卵于蚕的体表,孵化成蛆钻进蚕体内寄生而引起的一种蚕病,发生较为普遍,特别是夏秋蚕,一旦疏于防范,危害会非常严重,造成的损失也将会很大。据调查,危害严重时,蝇蛆病造成的损失约占整个蚕病造成的损失的20%~40%,茧质下降,售茧量低。近几年来,我场对家蚕蝇蛆病的防治进行了初步尝试和探讨,采取药物防治和辅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 家蚕病毒病在四川发病极为普遍,在蚕业生产中,病毒病占病虫害损失总率65.8%左右。直接影响我省茧、丝、绸的质量和出口等系列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严重的。而蚕业生产上应用的蚕品种抗病性能的强弱同蚕病的流行程度有密切的关系,要想我省蚕区对病毒  相似文献   

7.
僵病防治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满善 《北方蚕业》2006,27(3):41-42
晋城市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蚕茧生产基地,近几年来,随着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蚕病的发生也呈上升的趋势。特别是近几年来家蚕僵病的发生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势头,每年造成的损失已由原来的0.1%~0.3%上升到3%~5%,损失已超过了脓病造成的危害,上升为危害蚕作安全的主要蚕病。农民由于缺乏相关知识,所以倒蚕绝收现象时有发生,已严重影响了蚕农生产的积极性,影响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该病的蔓延,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田小忠  顾光银 《四川蚕业》2006,34(2):35-35,46
蝇蛆病是当前生产上主要蚕病之一,是多化性蚕蛆蝇产卵于蚕的体表,孵化成蛆钻进蚕体内寄生而引起的一种蚕病,发生较为普遍,特别是夏秋蚕,一旦疏于防范,危害会非常严重,造成的损失也将会很大。据调查,危害严重时,蝇蛆病造成的损失约占整个蚕病损失的20%~40%,茧质下降,售茧量低。  相似文献   

9.
<正> 僵病是我国各大蚕区的常见病害,也是我省的主要蚕病之一。它对生产所造成的危害仅次于病毒病。近年来,陕南蚕区的僵病有所抬头和逐趋严重,特别是在交通不便的中、高山区和夏秋蚕批次较多、饲育规模比较大的地方,损失严重,挫伤了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目前,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僵病难防,但并非防不胜防,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僵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及其病原的致  相似文献   

10.
正病毒病是当前蚕桑生产中危害最大的一类蚕病,特别是夏秋季尤为严重。2013年夏季普格县大坪乡底古村5组李龙顺家饲养的8张蚕暴发病毒病,单张产茧5.3kg,基本颗粒无收,直接经济损失1.2万元。同年正秋李普基镇田坝村3组钟兰华家饲养的11张蚕也暴发病毒病,单张产茧只有6.1kg,直接经济损失1.73万元。目前,普格县因病毒病损失的产茧量占全年总产量15%左右。这  相似文献   

11.
<正> 1986年蚕病普查成果表明,我省养蚕生产大面积损失率达38.83%,其中传染病损失率为54.39%,加虫害为63.26%:春季病毒病占44.23%,虱螨病占28.91%;夏季病毒病占57.21%,真菌病占21.04%;秋季病毒病占80.89%,蝇蛆病占7%。近年来,微粒子病抬头,危害日剧。全省去年烧超毒种54万多张,96个蚕种场,有60个场烧种。今年盐亭、  相似文献   

12.
<正> 家蚕病毒病是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特别是夏秋蚕发病更多,往往占全部蚕病的70—80%。家蚕病毒病除血液型脓病发病较快外,均属慢性传染病,蚕儿在感病初期外观无任何症状,一般要在感病后4—5天才出现症状,但此时已接近晚期。病蚕是通过带毒蚕粪传染的,因此及早诊断并采取一定措施,可防止病毒病的扩散与蔓延。  相似文献   

13.
赵改侠 《北方蚕业》2005,26(1):53-54
近年来,由于生丝市场波动大,广大蚕农思想认识滞后、养蚕设施落后等原因,农村养蚕生产中仍有大量蚕病发生。据不安全统计,我县每年因蚕病危害损失的蚕茧约占总量的10%~20%左右,发病较严重的少数户几乎颗粒无收,从而挫伤了部分蚕农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对我县今后蚕桑基地发展和提高产业效益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控制蚕病发生,减少生产损失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我们蚕技部门和专业技术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4.
张妍  张士刚 《广西蚕业》2004,41(3):49-49
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的蚕病,蚕儿发生此病后,轻损失50%—70%,重粒茧无收,对蚕业生产危害很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5.
<正> 宁县是甘肃省重点蚕区之一,栽桑养蚕是部分农民的主要家庭副业。群众反映近几年蚕的孵化、眠起、上蔟不齐,蚕病多、产量低。围绕这一问题,我们对1992年的蚕病发生情况做了一些调查。一、病毒病是影响1992年蚕茧产质量的主要因素病毒病是宁县养蚕生产上危害最大的一类传染病,在夏秋蚕期发病更多,占全部蚕病的90%以上。目前宁县农村常见的病毒病有血液型脓病和中肠型脓病,秋蚕期血液型脓病尤为严重。这些病毒病一般都在五龄期第2~3日发生,迟的在上蔟前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淮阴区农村养蚕蚕病危害加剧。据不完全统计,因蚕病危害年平均损失占总产量的15%以上,蚕病重灾户颗粒无收,这严重地挫伤了蚕农蚕桑生产积极性,对淮阴区蚕桑生产的稳定与发展构成了较大威胁。控制蚕病发生,减少蚕茧损失,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真菌病是养蚕生产中的常见病,目前许多蚕区真菌病的防治已不再是蚕病防治的重点,近几年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真菌病危害又呈上升趋势。笔者在宜兴、溧阳等蚕区进行了调查,每年曲霉病、白僵病、绿僵病造成的损失达5%-10%,有的蚕农在夏秋季甚至颗粒无收,直接影响了蚕农经济收入,挫伤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家蚕病害分传染性蚕病及非传染性蚕病两大类,传染性蚕病包括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和微粒子病,是发生最广、危害最大和防治最难的一类蚕病。在养蚕过程中,常常由于传染性蚕病的危害,造成蚕茧减产和茧质下降。因此,在大面积养蚕生产中,应特别重视传染性蚕病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9.
顾光银 《广西蚕业》2007,44(A02):15-16
家蚕蝇蛆病是多化性蚕蛆蝇产卵于蚕的体表,孵化后的幼虫(蛆)钻进蚕体内寄生而引起的一种病害,发生较为普遍,特别是夏秋蚕,一旦疏于防范,危害会非常严重,不仅会损失大量优质原料茧,而且还会减少蚕农经济收入。据调查,蝇蛆病危害严重时造成的损失约占整个蚕病损失的20%~40%。  相似文献   

20.
<正> 家蚕的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是当前为害生产的三种主要病毒病,在我国各蚕区都有发生,特别是夏秋更为严重。据对一些蚕区的典型调查,这三种病毒病的为害,占蚕病为害总损失的70—80%,使生产蒙受巨大损失。要有效地防治病毒病的为害,首先要认识和掌握其发生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